在盈盛恒泰刚刚起步时,耿利华便告诉自己:“要让这家企业成为有价值、对行业有贡献的企业。” 食品科技的发展,既与科研人员的付出密切相关,也离不开先进仪器设备的有力支撑,食品检测分析设备的更新迭代推动着食品产业一次又一次革新。近日,记者采访了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盈盛恒泰)总经理耿利华,深入了解了盈盛恒泰的发展理念、产品特色、市场战略及其对行业趋势的洞察,也看到了盈盛恒泰以先进食品检
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促使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其中就包括鱼糜。 付湘晋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水产品深加工、食品风味化学、食品代谢物组学等领域的研究。他在鲜湿面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及其智能化成套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方面成果显著。2020年,他荣获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近日,记者围绕中国水产品相关问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水产品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我最早接
现代科学进一步揭示,缺锌会引发免疫力低下,缺硒可能诱发心肌病,而铬缺乏则与糖尿病密切相关。 在广州珠江之畔,广东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院的实验室里,一群科研人员正全神贯注地分析人体头发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这项看似平常的检测,背后实则是一场关乎人类健康本质的科学实验。朱有南教授率领团队在元素医学领域潜心钻研数十载,将这个曾被视为“边缘学科”的研究推向了生命科学的核心舞台。 从元素视角重构健康认知 当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D-阿洛酮糖等20种“三新食品”的公告(2025年 第4号)及解读 发布时间:2025年7月2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审评机构组织专家对D-阿洛酮糖、酿酒酵母 CNCM I-3799、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 BLa80、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 LMG 11588、透明质酸钠(提取法) 共5种物质申请作为新食品原料,氨基肽酶、木聚糖酶、葡糖淀粉酶、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世卫组织大力推动提高健康税,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 发布时间:2025年7月2日 7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一项重要新倡议,敦促各国通过征收健康税,到2035年将烟草、酒精和含糖饮料的实际价格提高至少50%,此举旨在遏制慢性病并创造重要的公共收入。“3by35”倡议(到2035年落实3项健康税)推出之际,卫生系统正面临非传染性疾病增加、发展援助缩减和公共债务攀升带来的巨大压力。世卫组织呼吁各国、民
正是这种“课内机理+课外验证”的双向印证,使刘夫国对“如何在工业条件下最大化保留营养”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 2004年4月,“大头娃娃”劣质奶粉事件被媒体曝光:安徽阜阳近200名婴儿因食用假奶粉而导致严重营养不良,造成13名婴儿因此离世。彼时的刘夫国还是一名高中生,这条沉痛的新闻在他心里刻下了一个个深深的问号——为什么一包看似普通的奶粉就能决定一个人的生命重量?食品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科学与良心
刘旭炜说:“食品科学不是冷冰冰的实验室数据,而是能直接改变人们的生活体验。” 在对刘旭炜进行采访的过程中,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的表述充满哲理和诗意,这是在理工科学者身上很少能够看到的特质。同样,他的求学与科研道路也尽显“诗和远方”,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精神世界吧! 从“吃货”到“知食分子” 在谈到高考时的专业选择,刘旭炜直言不讳地说:“当初填报食品科学专业时,确实没有太多戏剧性的情节——
兰维杰说:“考虑到自己在果蔬加工方向已有一定基础,结合高通量谱图技术与智能算法,我希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食品科研道路。” 兰维杰来自四川,是2010年参加高考的普通学子。作为一名理科生,他意识到食品科学是“民生科技”的关键领域,食品安全是国家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保障。在查阅院校资料时,他发现四川农业大学是“211”农业院校,同时国家也积极鼓励考生报考农业院校,在涉农相关专业
科学研究早已敲响警钟:过量的糖摄入犹如无形杀手,不仅会引发肥胖和龋齿问题,更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潜在诱因。 当生活富足不再是困扰人们的难题,健康便成为人们心中的首要关切。近年来,大众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这不仅让运动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景象,更在饮食领域引发了一场悄然无声却影响深远的变革。曾经备受青睐的高糖食品,如今正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而“减糖”,则成为开启健康生活的关键密码。 科学
从中医“药食同源”理念来看,揭西擂茶堪称天然药膳的典范。它不仅口感清醇,更蕴含着顺应时令、调和身心的养生智慧。 在广东揭阳市揭西县河婆街道,有一条特色擂茶文化街。街区内林立着众多售卖擂茶的店铺,阿红擂茶店就藏匿在这烟火气之中。每天清晨,阿红擂茶店的店主就开始为那份具有独特味道的擂茶忙碌起来。一碗碗擂茶,携带着擂钵细磨的温润馨香,轻置于食客面前,这不仅是味蕾与茶汤的邂逅,更是心灵与文化的一次深刻交
鸿兴家深谙“味之本,在于源”的宇宙法则。潮汕菜对食材鲜度、质地的极致追求,是风味的基石。 在中华美食的璀璨星河中,潮汕风味以其独特的灵韵与精工细作自成一方天地。在这片“风味宇宙”里,鸿兴家——这座璀璨“恒星”,不仅是一家扎根揭阳、闻名广东的百年老字号,更是一座“活态风味博物馆”,珍藏着在时光长河中流淌的潮汕文化的精髓。 溯源:严选为根,安心是本 鸿兴家深谙“味之本,在于源”的道理。潮汕菜对食
康洲药业与心选食品深耕“中医药创新”与“健康中国 2030”战略,构建了“五大核心战略”体系。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战略引领下,国民的健康需求不断持续升级,推动了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药食同源”“精准食养”“国潮养生”等理念成为大健康产业的核心发展方向。广东康洲药业有限公司与广东心选食品有限公司顺势而为,以潮汕中医药文化为根基,融合千年药食同源智慧与现代科技精粹,精选燕窝、
2011年9月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学术委员会授予恩施“世界硒都”荣誉称号。 绿色是恩施最为靓丽的底色,被称为“动植物黄金分割线”的北纬30度穿越恩施州腹地,森林植被覆盖率70%,享有“鄂西林海”“天然氧吧”“华中药库”等美誉。富硒是恩施的特色,这里拥有世界上探明的独立硒矿床和全球天然富硒生物圈。2011年9月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学术委员会授予恩施“世界硒都”荣誉称号。宜居是恩施的本色,绮丽的山水
自2017年燕窝酸被国家卫计委批准为新食品原料后,2021年成功获得我国化妆品新原料备案“0001号”,2025年再次以“01号”成为首个通过监测期的化妆品原料,成为“妆食同源”产品,在产业界独树一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此,记者对该产品的主要研发者之一、嘉必优生物技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多组学首席研究员、武汉中科光谷绿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总监(CTO,首席技术官)李明轩进行了专访。
本文以“食品化学”课程中的“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机制”教学单元为例,重点探讨酶对食品风味、色泽、质构与营养等质量的影响,依托“阳江豆豉制作工艺”与“果蔬酶促褐变抑制”两大案例,设计了“情境视频+词云观察→问题链研讨→实验验证→理论提升”四阶段教学模式。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工艺的科学原理,并应用现代酶技术进行精准改良,同时对比分析能耗、成本及品质,积极推广绿色制造理念。通过组织小组实验设计、数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依据相关标准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并获许可使用相应标志,是安全、无污染且富含营养的食品。在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显著提升、国际贸易规则日趋严格的背景下,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产业迎来快速发展,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剧增。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应关注食品产业发展趋势,创新教学内容体系,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深入推进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等课程的教学改革,培养兼具扎实专业知识
中式面点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制作技艺。在传统文化及其相关物质载体走入主流视野这一宏观背景下,非遗茶果子凭借精湛的技艺、精美的外观、独特的口感,逐渐赢得多元化的消费群体与消费场景,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在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冲击下,以茶果子为代表的中式面点面临着显著的传承困境,并且在文化内涵挖掘上不够深入,缺乏对传统的时代创新与转化。 工匠精神
“双一流”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部署,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全面实力与竞争力,推动高等教育向内涵式发展迈进。在食品领域,科研工作对于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数据已成为关键的战略资源,基于数据驱动的科研管理模式,正逐渐成为食品领域高校提升科研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通过搭建数据驱动的科研管理系统,能够整合食品科研数据资源,挖掘数据潜在价值,为食品科研决策提
冬虫夏草作为高寒地区的珍贵生物资源,具备显著的药用价值,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然而,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非法交易及生态环境退化等因素的影响,冬虫夏草资源急剧减少,其可持续利用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全面分析了冬虫夏草的资源现状、生长与侵染机制;深入探讨了人工培育冬虫夏草技术的进展和应用前景;详细阐述了完善法律法规、构建市场监管体系以及推进深加工产品开发等策略举措,旨在推动冬虫夏草资源的长期有效
工程师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要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升人才自主培养的水平和质量。要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创业就业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质生产力理念下的技术创新加速、产业不断升级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背景下,“食品免疫学”作为食品科学与免疫学交叉学科的核心课程,肩负着培养食品领域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传统课程教学往往过于侧重西方免疫学理论体系,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免疫智慧。并且,思政教育元素呈现出零散化、表层化的特点。这种文化基因的缺失,造成了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的脱节,因此,迫切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本研究针对当前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文化基因缺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旨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类课程教学之中。该纲要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育的核心,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该纲要特别指出,专业课程是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求教师深入梳理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健康的追求日益强烈,功能食品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高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肩负着为功能食品行业输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任。然而,传统的“功能食品”课程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教材,知识更新滞后,无法及时反映行业的前沿动态;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众多高职院校面临着愈发严峻的就业压力。国家教育部202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预计我国202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规模将再创历史新高。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着重提出要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的新目标。新疆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核心区域,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
“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作为思政课程建设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各高校积极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该课程教学内容,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张婧婧等人在“食品微生物技术”课程中,通过构建该课程思政逻辑,开发出以中华传统茶文化为特色的课程思政资源库,有效实现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汪长钢等人则聚焦“新时代立德树人”这一核心,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1 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健康教育的现实困境 1.1 政策需求与现实落差 在高职院校中,“重技能培养、轻健康教育”的倾向普遍存在。教育部202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仅有32%的高职院校开设独立健康教育课程,其余68%的院校将健康内容以碎片化的形式嵌入“体育”“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这种做法直接导致了健康教育知识体系不完整、实践指导环节缺位等问题,难以满足“健康中国行动”对国民健康教育提出的系统性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餐饮行业对烹饪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烹饪教育作为培养该领域专业人才的核心途径,必须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从而精准对接岗位需求。 1 基于岗位需求的意义 岗位需求作为组织发展与个人职业成长之间的关键连接点,对企业、求职者和社会都具有深远意义。对企业而言,精准明确的岗位需求如同航标,为人才选拔与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已从传统的温饱型,逐步转向对营养、质量与安全的高端追求。然而,二十多年来,多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不仅让部分人对食品安全产生误解,更催生了一些相关谣言,甚至引发公众担忧。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环节,同时也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肩负着关键使命。“食品安全案例”课程是食品专业研究生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着力培养学生分析
在我国,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其人才输出精准对接各行业发展需求,对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意义深远。具体到食品类专业学生,他们未来将投身食品企业的各类岗位,成为驱动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的教学多侧重于基本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系统培养有所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适配性不足的问题。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教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石,承载着重大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意义。中国作为全球人口大国,保障十四亿人民的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且持续推出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在这一宏大背景下,探讨保障粮食安全的实现路径,既需关注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也需深入剖析微观主体的实践与创新,以及多元化人才在其中的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来临,新质生产力正深刻重塑产业发展逻辑。食品行业作为民生保障的核心领域,其安全监管体系的现代化转型既迎来了历史性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质生产力以颠覆性技术为引擎,在推动监管升级的同时,也暴露出制度适配滞后、技术伦理风险、能力断层等深层矛盾。直面这些挑战,并构建科学的应对策略,已成为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的关键命题。 1 新质生产力为食品安全监管注入新动能 新质生
近日,针对家长和师生关心的校园周边快餐店食材新鲜度及后厨卫生问题,晋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深入校园周边区域,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在贞观街的一家快餐店内,执法人员首先对店内员工的健康证进行细致核对。经检查,全体员工均持有有效健康证,为食品安全把好了“人员关”。 随后,执法人员严格按照卫生规范,佩戴防护装备、认真清洗手部后,进入快餐店后厨检查。原材料质量是食品安全的关键,执法人员来到位于
近日,安徽省正处于夏季高温和梅雨季节,全省持续遭遇连阴雨天气,为有效预防夏季和汛期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广大消费者饮食安全,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特作如下消费提示。 确保食品原料安全。切勿购买、食用遭受洪水或雨水浸泡、发霉变质、来源不明的食品及原料,如被浸泡的面包、方便面等预包装食品,若包装破损则坚决不能食用;不随意捡拾洪灾水域漂浮物或洪水冲刷地面后留下的动物尸体、野生植物(包括野菜和野果等)。
中共中央 国务院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扎实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淮北市市场监管局与市餐饮协会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合力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据统计,今年以来,产生厨余垃圾8001吨,比2024年同期减少400余吨,下降约5%。 聚焦“人人认同”,做到“同题共答”。
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化橘红”不仅是化州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更是广东道地药材“十大广药”之一。 在广东省西南部,坐落着一座因橘红而闻名遐迩的城市——化州。这里气候温和、阳光充裕、雨量充沛,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被誉为 “南方人参”的化橘红。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化橘红”不仅是化州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更是广东道地药材“十大广药”之一,历经千年时光的洗礼,依旧熠熠生辉。 千年传承,化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