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政法学院图书馆
首页
全部分类
排行榜
客户端下载
登录
个人中心
我的收藏
退出登录
简体
/
繁体
摸螺蛳(外四首)-青年文学家2025年17期
摸螺蛳(外四首)
作者:杨俊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塘头山脚有条溪流穿村而过
我喜欢夏天 从这里开始
无汛时 水刚好没过小腿
不急不缓地流淌 轻轻翻开一块石头
蟹和虾会蹿出来 我根本捉不住
感觉很是蠢笨 只有石壁上吊挂的青螺
总逃不过(试读)...
青年文学家
2025年第17期
期刊目录
门前的花儿
天地之恋(外一首)
于那抹火花间新生
秋之女
梦想远方(外二首)
满载一船雏菊花(外三首)
父亲(外三首)
丁香(外二首)
飘荡的云(外三首)
立春(外二首)
茶海组章
音符曼舞的夜空
青铜入水时
麦子熟了
狗
摸螺蛳(外四首)
小村冬日
梅花都要开了(外一首)
忽闻远方(外一首)
在黑暗中沉寂的才思
我是别人家的孩子
兰花盆
大妈歌手
买菜逸事
回家
一根奶油冰棍儿
月光
被嫌弃的玉米
觅宝乾佑河
阿旺与糌粑:藏津情谊的温暖纽带
深蓝色的回忆
“秀地美”之美
墨韵诗魂
瓦窑里走出的母亲
旅心
电话情思
走进磨坊的童年
爱是治愈心灵的良药
拜年
一念赴关山
踩着春天的脚步走近你
以爱为舟
大雪里的红山茶
公开课上的“意外”
我以我爱待花开
在母爱的温暖里长大
警徽闪耀处,文梦绽芳华
格格的童真世界
青年当有凌云志
桂花香里悟真味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
蝶舞天地,梦在不息
我是邓老师
向艾蒿敬礼
故乡,心中永不褪色的画卷
唐诗之光,照我行路
以爱为笔,绘就少年成长篇章
借平台厚土,植人生之树
青云湖之恋
遇见
武大赏樱
终日乾乾,自律而行
心之安处,即是归处
无名之星亦璀璨
三官疃的孙家人
打架(外一篇)
孩子,你值得我的眼泪
父亲的山,母亲的河
笔
两双黑布鞋
大树:精神原乡的守望者
分别在凤凰树下(外一篇)
老街光痕
浅析余华长篇小说《活着》
大山深处赶场人
初雪马儿崖:一场心灵与自然的邂逅
补课
让孩子成为自己
放风筝
用爱与理解照亮学生的心
语言面具下的真相: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言语反讽机制
寒梅沁染·冷月生香
冯延巳词中的宫廷文化意蕴
唐代边塞诗的艺术特色与家国情怀探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离别哲学探赜
论苏辙《历代论》散文的艺术特色
柳永与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形象对比研究
《那不勒斯四部曲》的叙事时间与空间艺术
中国文学史评价标准的选择
论《繁花》的沪上风情叙事与时代变迁映照
趣谈古今字
陈继儒的仕隐选择探微
屈原《楚辞》中的典型意象分类及艺术风格
《樱桃园》:消逝的乌托邦与永恒的诘问
论《长日留痕》的复调叙事
逆流而上的生命赞歌
论杜甫夔州诗之气象书写
诗词千古,器识天隔
论明代复古思潮
“沉默的呐喊”:中国文学中女性命运的象征表达
“翻译腔”到“本土化”:《茶花女》中文译本语言风格的演变研究
美国汉学家浦安迪对《水浒传》叙事的认知
石舒清短篇小说的影视改编
顾广誉《学诗详说》的解《诗》思想及成因探析
论迟子建长篇小说《树下》的悲剧意蕴
以“游”观苏轼艺术美学思想
女性主义视角下解读《寒夜》和《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未完成的启蒙:城乡碰撞与“香雪们”的身份困境
《荀子》师论的哲理启示与文学表达探析
李白形象在“历史同人”中的展现
解读中国古代文学中茉莉花意象的文化溯源与情感内涵
论未来的小说:空间性、诗化与超语言
“女性文学”创作与出版的经典溯源
译者主体性在诗歌英译中的体现
山东政法学院图书馆
登录
取消
忘记密码
新用户
新用户注册
完成
取消
已有账户
注册成功
修改电子邮件
提交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