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转录调控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调控方式之一。天然橡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主要来源于橡胶树。天然橡胶生物合成的转录调控是近年来橡胶树基础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焦磷酸甲羟戊酸脱羧酶(MVD)是天然橡胶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目前对其转录调控尚不清楚。本研究克隆了长度为1500 bp的橡胶树HbMVD1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其含有茉莉酸响应、乙烯响应、机械伤害响应、光响应、MYC结合等顺式作用元件。自
摘 要: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同时也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木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易遭受病虫害影响,其中细菌性枯萎病(cassava bacterial blight, CBB)是为害木薯的重要病害。CCCH(C3H)型锌指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不仅参与植物生长发育、激素调控,同时也响应生物及非生物胁迫。在拟南芥、水稻、大豆、小麦、矮牵牛、棉花等植物中,部分C3H基因的功能已
摘 要:为探究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 SNMP)在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 Meyrick)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BLAST和HMMER方法在番茄潜叶蛾基因组中鉴定SNMP基因,通过RT-PCR扩增获得该基因的cDNA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基因结构、理化性质、空间结构和进化关系等分析,并通过qRT-PCR技术检测SNM
摘 要: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具有耐贫瘠、耐干旱、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其块根富含碳水化合物,可为全球10亿人提供口粮,在食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升糖指数(glycemic index, GI)是表示在一定时间内,进食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后血糖升高快慢的指标。升糖指数低的食用木薯,可以改善血糖水平,控制体重,推进木薯食用化和多元化发展,资源评价可为实现低升糖指数木
摘 要:为评估2021年国家区试甘蔗新品种在云南开远及云南其他蔗区的适应性,并为云南及其他相似生态蔗区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参加第十五轮国家甘蔗区试的13个甘蔗新品种为材料,以桂柳05136和云蔗05-51为对照,在云南开远开展1 a新植2 a宿根的比较试验,并基于DTOPSIS法对蔗产量、产糖量、前期平均蔗糖分、全期平均蔗糖分、出苗率、宿根发株率、分蘖率、株高、茎径、有效茎、枯心苗率和黑
摘 要:为探究广西不同区域主栽芒果品种果实品质差异,以广西百色、南宁、玉林、钦州4个区域的金煌、贵妃、台农、桂热82号(桂七)芒果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测定芒果品质,并结合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PCA)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金煌品种单果质量(748.86 g)、果皮厚度(2.30 mm)、果核质量(98.37 g)、可食率(89.91%)、果形指数(1.92)、硬度(
摘 要:本研究探讨重瓣大花紫薇‘云裳’(Lagerstroemia speciosa ‘Yunchang’)的有性杂交亲和性,以重瓣大花紫薇‘云裳’作为母本,并以大花紫薇(紫色)、大花紫薇(粉红色)、‘红火箭’紫薇、毛萼紫薇、南洋紫薇、绒毛紫薇、‘红叶’紫薇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进行花粉生活力、柱头可授性检测,杂交、杂种萌发、授粉后花粉管萌发、花粉生长的荧光观察等试验,系统分析重瓣大花紫薇‘云裳’
摘 要:本研究旨在揭示三角梅花部特征和开花动态,探究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的变化和不同品种间的杂交亲和性,为三角梅杂交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以9个三角梅品种为研究对象,观测其花部特征和开花动态,检测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筛选出适合的亲本进行杂交授粉,观测花粉管萌发情况和杂交结实率。采用离体萌发法测定的6个父本品种中有3个品种花粉活力较高,可以作为父本。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测3个母本的柱头可授
摘 要:乙烯利作为橡胶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增产剂,在促进橡胶树高效采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乙烯利刺激增产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过度施用会造成橡胶树死皮等副作用。本研究以热研73397橡胶树为试验材料,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的树皮中乙烯利痕量检测方法,并系统研究了外施乙烯利后不同时间和树干不同部位树皮的乙烯利含量分布规律。样品前处理采用甲醇∶1%甲酸(9∶1,V
摘 要:橡胶草根部含有乳管,可产生天然橡胶,与橡胶树乳管中产生的天然橡胶的结构和性能非常相似,被认为是理想的天然橡胶替代植物。由于形态结构差异,传统的碘溴染色方法在橡胶草的乳管形态学研究中不适用;其次,传统染色剂——碘溴染液(I2Br2)的主成分溴素(Br2),有强刺激性气味和强腐蚀性,属于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而受到严格管控,且试剂价格和运输成本昂贵。为了探究更适合橡胶草乳管形态学的染色方法和更安
摘 要:本研究开展宿根蔗不同品种间补种栽培的群体稳定性与生产力研究,为从栽培管理上延长甘蔗宿根年限及提高宿根蔗群体稳定性与生产力提供有益借鉴。以机械收获后即将翻蔸重种的2 a宿根桂糖42号(GT)为研究对象,利用桂辐98-296(GF)种茎对其缺蔸断垄处进行品种间补种(简称“种间补种”)处理,并以同期宿根为对照(不补种,CK),调查处理后第1年被补种的GT(R1)、R1+补种的桂辐98-296(
摘 要:为筛选抗旱辣椒品种,明确辣椒苗期抗旱性与苗期主要形态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8个辣椒自交系开展苗期干旱试验。试验采取盆栽自然干旱处理的方式,并利用隶属函数值分析法对8个辣椒自交系的抗旱性进行排序,抗旱性顺序为4-1>163-2 UP>112 D>10-2 UP>134 UP>34>158 D>115 D。通过辣椒苗期抗旱性与苗期主要形态及生
摘 要:为筛选适宜红掌幼苗生长的光质,以红掌粉冠军二倍体(2n=2×=30)与四倍体(2n=4×=60)幼苗为试材,利用具有不同比例的红光(R)与蓝光(B)的LED灯为光源,以荧光日光灯为对照(CK),设置7种光质:CK、R、B、R5∶B5、R6∶B4、R7∶B3、R8∶B2,研究不同光质对红掌幼苗生长,叶片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
摘 要:镉(Cd)是土壤中移动性较高的重金属之一,比其他重金属更易通过游离态进入土壤表层,更易被作物吸收。施用硅肥(Si)和锌肥(Zn)能够影响水稻对重金属镉的吸收,新型纳米肥料因其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可以有效缓解水稻镉胁迫。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常规肥(CF)、镉+常规肥(Cd)、镉+常规硅肥(Cd+Si)、镉+纳米硅肥(Cd+nSi)、镉+常规锌肥(Cd+Zn)、镉+纳米锌肥(Cd+nZn)
摘 要:为探究丛枝菌根(AM)真菌对紫藤(Wisteria sinensis)扦插苗抗铅(Pb)胁迫的影响及其生理机理,以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的紫藤扦插苗为材料,Pb污染浓度设置为400、800、1200 mg/kg,通过盆栽模拟试验,测定紫藤幼苗相关生长指标(生长量、生物量、耐性指数)和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相关抗氧化酶活性)。
摘 要:植物根尖感知水分梯度并向高水势区域弯曲生长的生物学特性称为向水性。向水性是植物响应动态水分环境的重要适应策略,驱动根系主动趋近水源以优化水分获取。向水性调控机制涉及第二信使(活性氧与钙离子)、植物激素(脱落酸、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及MIZ1等关键调节因子协同介导。植物通过整合水分梯度感知、信号传导及激素不对称分布等过程实现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响应,但不同物种间向水性调控机制及其与向重力性、
摘 要:柑橘是我国优势水果产业,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但柑橘表面存在许多自然孔口,在采后贮藏和运输过程中极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而发生病害。其中,柑橘绿霉病是由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侵染而成,发病过程快,传染性强,造成果实采收后品质严重下降,给柑橘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团队以柑橘绿霉病病原菌为靶标菌,从广东省湛江市廉江九洲江红橙园红橙植株的根部土壤中分离筛选
摘 要: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中国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但由于栽培管理不当,土壤肥力下降,病害频发,其中炭疽病是影响油茶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探索绿色可持续的防治策略,本研究利用生物炭作为载体,负载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SK1-5-2),评估其对油茶生长促进作用及对炭疽病的抑制效果。通过盆栽试验验证,生物炭负载贝莱斯芽孢杆菌(SK1-5-2-
摘 要:天然橡胶乳清(NRS)是天然橡胶(NR)加工产生的副产物,含有植物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及白坚木皮醇、麦角硫因、谷胱甘肽、活性蛋白等众多高附加值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资源化利用潜力。若能有效开发利用,既减少环境污染和处理成本,又延长NR产业链,提高NR产业经济效益。近年来,通过膜分离、结晶提纯、发酵及生物提取等技术创新,NRS的资源化利用取得重要进展。本研究系统综述NRS的成分特征及其在多个领
摘 要:菠萝果实富含水分,不耐贮藏,货架期相对较短,严重制约菠萝鲜果销售。低温贮藏是延缓采后菠萝果实品质劣变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探讨低温贮藏后不同货架期菠萝抗氧化活性和品质的变化,以巴厘菠萝为试材,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0 ℃低温贮藏、25 ℃货架期菠萝果实12个抗氧化活性和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温贮藏后货架期菠萝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与总酚(TP)含量变化趋势一
摘 要:云南良好的气候资源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为当地草食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饲草来源,但绝大多数植物资源未得到很好的挖掘利用,这不仅严重制约了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还造成饲料粮的高消耗。因此,挖掘饲用价值高的蛋白饲用植物,对云南省草食畜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云南亚热带地区采集的25种常见蛋白饲用植物的粗蛋白、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钙、磷等16个营养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灰
摘 要:本研究以辣木籽为原料,采用微波预处理辣木籽粉再经水酶法提取辣木籽油,以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来评价提取的辣木籽油的抗氧化活性。选择原料粉碎粒度、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微波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获取最佳微波预处理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微波预处理条件为原料粉碎粒度60目、微波功率800 W、微波时间7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辣木籽油(浓度为0.5 mg/mL)
摘 要:连作胡椒在槟榔间作后长势恢复,且连作障碍得以缓解,这一现象主要与槟榔根系分泌物提高了连作胡椒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关,但其中起作用的具体组分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在已探明的有机酸、酚酸、黄酮3类槟榔根系分泌物特异组分的基础上,以添加去离子水为对照,采用BIOLOG微平板法分析对比不同添加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的差异,以明确特异组分对连作胡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
摘 要:有机肥能有效提高设施栽培土壤肥力、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代谢活性,能有效缓解设施大棚生产存在的水热失衡、土壤次生盐渍化、酸碱失调、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养分供应不足等问题,然而,目前有机肥研究对象多为露地和大田作物,且多使用动物粪便有机肥。本研究选用海南椰糠有机肥和生物酵素·活性菌肥为底肥,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底肥及其用量对设施大棚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变化的影响,以筛选土壤改良的有效施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