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刘国中副总理在我省调研小麦生产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委书记刘宁、省长王凯关于小麦抗旱工作指示要求,研究落实省委麦田管理视频调度会议和省政府抗旱浇麦工作部署的具体举措,明确领导干部带头分包重点市县,立即行动开展抗旱浇麦动员督导,千方百计抓好麦田管理,全力以赴夺取夏粮丰收。 5月4一5日,省委农办主任,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到洛阳市
4月25日,2025年全省乡村产业工作推进会在信阳市光山县召开。会议总结交流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经验做法,安排部署2025年全省乡村产业发展重点工作。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王俊忠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和持续增收,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具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最基础、最核心的资源要素是农村集体资产。近年,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接续推进,各类资源源源不断汇聚到广大农村,形成了庞大的农村集体资产。同时,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此,笔者通过分析驻马店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提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水平,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长葛市位于河南省中部,隶属于许昌市,现辖12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398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 ,人口78万人。2022年,长葛市完成生产总值832.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9亿元。长葛市被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推荐为国务院促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激励市,入选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市、全国第三批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市、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全省高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在科技创新领域,人才是关键要素,对农业科研院所的发展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以(以下简称“信息所”)为例,全面分析其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为农业科研院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一、人才队伍现状 (一)人才队伍年龄结构情况 信息所作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下属的二级事业单位,自原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
成立于1984年,是县级财政全额供给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在岗职工48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20人,主要负责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示范与推广工作。近年,该中心以提高农技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创新农技推广方式、提升服务质量为重点,积极开展星级农技推广机构创建活动,示范引导广大农民应用新技术、新品种,落实农业管理措施,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安全。 一、全力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提升农业劳动力生产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是加速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关键措施,也是连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广大农民的重要纽带。尽管当前滑县的农技推广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若干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县农业经济的进一步提升。 一、农技推广工作现状 (一)滑县基层农技推广建设情况 现有农业技术人员86人,内设农技站、植保站、土肥站等部门,向农民提供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技术支持和服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其出油率和经济效益均居油料作物首位。因此,推广新型花生单产提升技术,对进一步提高花生产量和缓解我国食用植物油供需矛盾意义重大。 花生全生育期精准调控技术是河南省农科院花生团队最新研究集成的一个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该技术包括全苗、壮根、促花、控旺、防衰等环节,2022年在河南省23个花生主产县进行了示范,较常规管理技术平均增产 9 . 5 7 % ,2023年又
河南省洛阳市地处豫西丘陵山区,旱地面积占比大,红薯作为耐旱耐瘠的第二大秋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4万hm。当前红薯生产存在春旱致薯苗晚栽发育迟缓、品种退化、病虫害减产、商品薯率低等问题。因此,推广垄膜轻简化栽培技术,提高红薯的产量、品质和综合生产效益,对于推动洛阳市特色高效种植和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选用良种 选用优质畅销有市场前景的普薯32、洛薯13、烟薯25等品种。普薯32
生姜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林下生姜种植作为一种新兴的种植模式,能够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合理利用空间资源,进而有效提高农民收入。然而,林下生姜种植面临光合作用弱及病虫害防治等新问题。为此,本文重点阐述了林下生姜种植的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方法,为林下生姜种植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持。 一、生姜林下种植的环境要求 (一)光照条件 生姜不耐寒
甜瓜是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它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具有止渴清燥的功效。种植甜瓜不仅能够丰富“果盘子”,还有利于创汇富民。 多效唑又称氯丁唑,学名PP333,是属于三唑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具有低毒性和高效性,能够有效抑制脱落酸的分解,减少细胞分化,从而抑制茎的伸长,增加茎粗。多效唑主要应用在园艺作物和农作物的生产上,在蔬菜上应用能够有效防止幼苗徒长,增强抗性,促进根的生长培育壮苗;
一、设施要求 日光温室、保温型大棚、连栋棚等彩色甜椒秋冬茬 栽培设施,冬季棚内气温 二、培育壮苗 (一)育苗设施 选用具有遮阳、防雨、降温、防虫的塑料大棚或连栋棚,72孔穴盘护根育苗。 (二)品种选择 选择绿转红、绿转黄的优良品种组合,其他彩色甜椒可作为搭配品种栽培。 (三)播种时间与方法 彩色甜椒秋冬茬设施栽培播种时间为7月中下旬。包衣种子,可干籽直播;裸籽需要温汤浸种,每穴播
黄瓜是各地常见的蔬菜,营养价值高,生熟皆可食用,易于周年生产,既可以在露地栽培,又可以在温室大棚内栽培,对调节市场供应、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品种选择 设施大棚春黄瓜栽培在冬季育苗,在春季收获。因此,选用的品种应具备耐寒、耐弱光、早熟、丰产的特性。设施大棚春黄瓜主要选用新泰密刺、津杂4号、津春5号、鲁黄瓜4号等商品性好、品质高的品种。然而,由于瓜果生长速度较快,种植时应尽可能地
箭杆白是白菜的一种,属十字花科蔬菜,是信阳市大宗蔬菜,在温暖湿润的豫南地区均有种植,主要用于冬季腌制,春季适于采收菜。 一、栽培技术 (一)播种 箭杆白育苗移栽时间一般为8月下旬,播种量为 ,可栽面积 ,在9月中下旬播种。播种前将种子放入 的温水中浸种 2 0 m i n 以促进发芽,捞去上层漂浮的瘪壳,用凉水冲洗干净备用。用 5 0 %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可以有效杀灭种子携带的病菌
近年,我国番茄无土栽培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栽培模式不断创新,为推动番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无土栽培技术概述 近年,无土栽培技术在我国蔬菜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而用其他基质或营养液进行植物栽培的技术。无土栽培具有产量高、品质好、不受气候和土地条件限制等优点,适合在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推广应用。 目前,常用的无土栽培技术主要有基质栽培和营养液栽培两大类。基质栽培是
项城市为落实好玉米田间试验工作,创新思路,转变施肥方式,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努力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切实实现化肥减量增效,走出一条节本增效、环境友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根据《河南省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的要求,特实施本试验。 一、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选择在平坦、齐整、肥力均匀的丁集镇大田营村田治国的田地里。土壤肥力均匀、肥力水平中等;试验地有机质含量为 ,全氮含量为 ,有效磷含量为
目前,对水稻平衡施肥、应用缓控释肥均是从根部营养的角度考虑的。叶片是植物最重要的根外营养器官,植物能通过叶片表面快速吸收利用各种营养元素。叶面施肥对水稻增产有明显的作用。喷施叶面肥不仅操作简单、针对性强,而且吸收养分的效率也比较高。结合当前缓控释肥应用面积日渐扩大的趋势,设置了水稻缓控释肥与叶面肥组合施用对比试验,期望为水稻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地基本情况
硼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其在土壤中的含量需严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过量会导致植物产生毒性,不足则会导致作物生长不良,影响作物产量。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显示,土壤缺硼面积在 4 0 % 以上。基于此,准确地检测土壤中全硼的含量对国内的土壤环境监测以及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常用的土壤全硼检测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和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的核心原理是硼离子
红花是菊科红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花丝为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红花,具有活血化、通经止痛等多种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63年版开始收载红花。红花用途广泛,在20世纪中期合成苯胺大范围用于工业染料之前,红花一直作为重要的染料来源作物,各国均有广泛种植。研究发现红花种子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因此红花又被作为油料作物在多个国家大规模种植。红花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史料记载始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
紫苏为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原产地中国,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本草汇言》中记载紫苏具有理气宽中、解表散寒、安胎等功效,主治胎动不安、胸闷呕吐、风寒感冒等症状。紫苏的茎、叶、籽均可入药,紫苏内拥有特有的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可作药用、食用、油用、香料用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紫苏提取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多酚类化合物、类黄酮、脂肪酸、挥发油、花青素、类胡
丹参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光照要求较高,以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为宜。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适中,为丹参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河南省土壤类型多样,部分地区土壤肥沃且排水性良好,非常适合丹参的种植,这种自然条件为河南省发展丹参种植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丹参的需求持续增长,丹参价格坚挺。河南省种植丹参品质优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中,方城县、嵩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血参、紫丹参、赤参、红根等,以干燥根及根茎入药。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用于治疗心绞痛、冠心病等症,为临床常用中药。丹参在河南省的主产地主要包括三门峡市、洛阳市、南阳市、许昌市等地。三门峡市紧紧围绕特色农业强市建设目标,充分发挥药材资源优势,多措并举,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截至2023年底,三门峡市丹参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乡村振兴大局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统筹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创新举措,是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平台。2017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打造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辐射力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各地建设了一批省、市、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形成了以园区化推动现代农业发
孟扣路果蔬产业示范带是洛阳市孟津区4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之一,范围包括朝阳镇、白鹤镇、送庄镇、会盟镇4个镇,共涉及20多个行政村,东西长 2 0 k m 南北宽约 3 k m ,面积 。其中,核心区面积 ,涵盖孟扣路两侧的朝阳镇闫凹村、白鹤镇七里村、崔窑村及送庄镇十里村、朱寨村,以种植优质瓜果蔬菜为主。示范带内市级以上新型经营主体25家,龙头农业园区已辐射带动种植分基地60多个,总面积达 ,带
河南省是全国花生核心主产区,享有“世界花生看中国,中国花生看河南”的美誉,种植面积稳定在133.33万 ,占全国花生种植面积的1/4,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30 % 以上。开封市作为河南省花生优势产区,常年种植面积13.33万 ,总产量60万t,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沿黄及黄河故道优质花生区均居第一位。近年,开封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传统强项花生种业和产业发展作为“加快种业振兴,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中之重
驻马店市依托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和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两大平台,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兴产业、强龙头、增效益,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发展现状 驻马店市是农业大市,常年粮食总产量在800万t以上,稳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小麦总产量占全省小麦产量的1/7、全国的1/26;油料产量占全国油料产量的1/22。生猪存出栏量居全省第一,肉牛存出栏量居全省
一、西峡弼猴桃产业基础与发展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弼猴桃种群数量最多、总蕴藏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国家,弼猴桃在陕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四川省、江西省、贵州省等地均有种植,河南省种植面积及产量居全国第二位,主要集中在西峡县。 西峡县是可以利用野生弼猴桃种质资源最多的地区之一,发现并保存了320份野生弼猴桃种质资源。野生弥猴桃资源分布面积达2.67万 ,其中相对集中分布区域1.03万 ,年产量1
近年,新野县积极探索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全县蔬菜产业向设施标准化、装备高端化、管理智能化、生产高效化、产品绿色化的方向转变,提高了生产经营发展水平,增强了联农带农服务能力。 一、发展现状 (一)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全县已形成六大蔬菜主导品种生产基地:一是 早春设施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城郊乡、五星镇和沙堰镇;二是 越冬甘蓝基地,主要分布在汉城街道、城郊乡和溧河铺镇;三是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驻马店市大力发展的优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驻马店市以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为抓手,通过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实现了花生产业三产融合;通过打造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了花生产业“三链同构”,围绕“小花生”,做活了“大产业”。 一、花生产业的基本情况 驻马店市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的优势,种植花生有着良好的产量和经济潜力。近年,驻马店市花生增产效果明显,从种植生产
花生是长垣市主要的油料作物。近年,花生根腐病、叶斑病、螬、金针虫等病虫害多发,易造成花生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成为制约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花生根腐病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花生根腐病是一种由镰孢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通过水流、风雨、机械耕作等感染植物的伤口或根部,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病害发生。该病在花生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病株表现为失绿发黄、生长缓慢,甚至烂
蚜虫作为全球范围内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其侵害现象普遍存在。这些害虫主要通过吸取小麦叶片、茎秆和穗部的汁液造成为害。轻微的侵害表现为小麦叶片上出现小黄斑或条斑,较严重的侵害表现为小麦枯萎,甚至造成整株植物枯死。蚜虫为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为了解 3 % 噻虫嗪·咪鲜胺种子处理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的田间药效和安全性,参照农药登记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GB/
甘在通过块根、秧苗无性繁殖过程中,病毒会在其体内逐渐累积,导致病毒病发病率上升,进而影响甘薯的产量和品质。为应对甘薯病毒的威胁,我国北方薯区普遍采用原原种、原种和良种三级脱毒种薯育种体系。然而,近年烟粉虱的大发生,导致病毒在脱毒薯苗繁育过程中大量传播,给甘薯产业带来较大影响。笔者探讨了烟粉虱在薯苗繁育过程中传播的病毒以及烟粉虱的防治方法,为甘薯育苗期病毒病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一、甘薯病毒病的危害
一、产生的误区 (一)仅靠传统经验,误判病害发生趋势 一些农民知道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气候性病害,认为只要小麦抽穗扬花期处于无雨水天气,小麦赤霉病就不会流行发生。只注意到天气是否下雨,而忽视田间湿度大小,一些年份,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虽然未出现雨水天气,未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大发生,但是会受到不同程度赤霉病为害,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二)重治轻防,贻误最佳防控时机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
山药是薯科植物薯的干燥根茎,怀山药位列我国著名的“四大怀药”之首,富含尿囊素、胆碱、氨基酸、甘露聚糖等多种有益成分,享有“怀参”之美称,市场需求空间很大。近年,河南省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怀山药种植产业逐渐壮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随着怀山药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经常连作,种植过程中遭遇的病害逐渐加重,使得怀山药品质、产量受到很大影响,成为怀山药生产的突出问题。因此,了解怀山药的主要病
2025年2月,河南省农业农村部门提出落实“一控三防”(控旺长、防干旱、防冻害、防病虫草害),做好“三促”(促苗情转化、促分蘖成穗、促穗花发育),积极推进春季麦田管理工作。但河南省内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各异,给管理工作带来挑战。各地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一、河南省春季麦田管理现状 (一)苗情差异大 一类麦田长势良好,群体结构较为合理,个体生长健壮。二类
延津县地处豫北平原,为黄河故道区,千百年来,黄河冲积形成了深厚的土层,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与生态环境,以及悠久的精耕细作农耕传统,造就了延津小麦优异的品质。延津县常年种植小麦近6.67万 目前,建有3万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与茅台共建酒用有机小麦原料基地0.53万 ,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5.33万 。2022年,延津县成功创建以优质小麦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同年又
小麦是长葛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小麦的生产形势直接影响全市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稳定。2020年以前,长葛市在大面积小麦生产当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整地质量差;二是底肥“一炮轰”;三是配方施肥面积小;四是田间管理粗放;五是病害防治不到位。近年,长葛市大力推广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在多种自然灾害侵袭的情况下,小麦产量得到稳步提升。2020一2023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稳
3月上中旬至4月中下旬,此时正值小麦拔节期至抽穗期,突遇寒潮会让小麦极易发生冻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因此,科学预防和应对“倒春寒”对豫中地区小麦生产至关重要。 一、“倒春寒”对小麦的危害 (一)诱发小麦病虫害发生 小麦发生“倒春寒”冻害后,抗病虫害能力减弱,会诱发小麦纹枯病、赤霉病、条锈病等多种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小麦生长发育。 (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倒春寒”冻害可能导
甜豌豆和甜玉米鲜甜可口,营养丰富,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的绿色保健食品,除采摘供应本地市场外,还适合速冻保鲜、长途运输、出口创汇,对推进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播种日期 甜豌豆的播种时间一般为11月上中旬,秋播。甜玉米套种一般在翌年4月上中旬,春播。 二、品种选用 甜豌豆宜选用早熟高产、矮生直立、抗寒抗病性强的品种。春套甜玉米应选用适合本地种植、耐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各地均有广泛应用。2023年,正阳县在慎水乡安排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不同施肥水平和方式对产量及效益影响的试验研究,为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和肥料减量增效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安排在。试验田地势平坦,中上等肥力,排灌方便,土质为黄棕壤土。前茬作物为小麦,产量水平在 以上。 (二)试验材料 大豆品种为郑1307,
封丘县地处平原地带,是一个农业大县,县域面积 ,耕地面积8.27万 ,农业种植条件优越,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高产示范区。封丘县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等。近年,为满足国内玉米、大豆市场需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全国各地推广,2023年在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同时进行了玉米品种试验示范。 一、试验设计 (一)试验目的 筛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中高产玉米
2022年,信阳市开展粮饲结合新型再生稻试验示范,头季水稻收获全株青贮 ,收获再生稻谷 。2023—2024年,继续开展粮饲结合新型再生稻试验示范,头季水稻收获全株青贮 ,收获再生稻谷 。多年的试验示范,实现了水稻产量不减少,多收获一季青贮饲草的新型再生稻种植模式。2024年,豫南稻区粮饲结合新型再生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被列为河南省农业主推技术。相关部门制定并发布了《豫南稻区粮饲型再生稻栽培技
直播稻田面临的首要难题是杂草治理难度大。相比移栽,直播田杂草种类多、发生量大,杂草密度可达5 0 0~7 0 0 株· ,是移栽稻田杂草密度的10倍左右。 根据调查,直播稻田杂草有2个出草高峰:第一个高峰在播种后 1 0~2 0 天出现,以禾本科杂草为主,有少量阔叶草和莎草,占总草量的 6 0 %~7 0 % ;第二个高峰在播种后 3 0~3 5 天出现,以阔叶杂草和莎草为主,兼有少量禾本科草,
商水县玉米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6.93万 ,产量稳定在5亿 k g 以上。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会出现空棵现象,造成产量损失,一般损失在 2 % ~ 3 % ,中度损失在 5 % ~ 1 0 % ,重度损失在 2 0 % 以上。现针对玉米空棵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控对策。 一、原因分析 (一)品种选择不够科学 不同玉米品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一些品种对温度、光照、湿度等环境条件的变化适应性不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此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给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牛流行热的病原及流行特点 (一)病原 牛流行热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热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子弹状或圆柱状,有囊膜。牛流行热病毒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敏感,对紫外线也较敏感。牛流行热病毒在pH为5\~9时比较稳定,在 高温条件下 可被杀死。 (二)流行特点 1.季节性。
羊细菌性腹泻是一种肠道传染性疾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是造成羊细菌性腹泻的主要原因。羊全年龄段均可感染细菌性腹泻,且此类疾病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点。羊感染细菌性腹泻初期容易出现各种消化道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出现生长速度减慢的现象,腹泻严重的甚至出现羊死亡。因此,加强羊细菌性腹泻发病原因的分析,做好羊细菌性腹泻的综合防治尤为重要。 一、羊细菌性腹泻的发病原因 (一)常见病原 羊细菌性腹泻的发生现
母猪繁殖率与猪场经济效益有较大关联。母猪繁殖率的高低与日常饲养、配种等方面的管理方式有关。养殖户应改变传统的养殖观念,科学喂养,合理选种,优化环境,提升母猪的受胎率与分娩率,增加经济效益。 一、合理选择后备母猪,及时更新淘汰 (一)后备母猪选留 母猪的繁殖性能与性成熟期、妊娠期等阶段繁殖激素调节息息相关,养殖户在选留母猪时,应首选身体发育良好、腰背平直、胸阔体长、腹部松弛有弹性、臀部平整、肢
近年,漯河市郾城区淞江街道办事处紧紧围绕市、区安排部署,深入开展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心和薄弱环节,探索推行“一六三一”工作法,先后发动干部群众、环卫人员5000多人次,出动钩机、铲车等机械200多台次,清理垃圾400多t,整治坑塘18处,治理私搭乱建27处,推动了淞江街道全域逐渐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一、高度重视、全面部
近年,信阳市委、市政府在积极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经验的同时,明确提出了“清理农村‘六清六乱’,实现四个起来”的整治思路。商城县达权店镇党委、镇政府凝全镇之力,聚全镇之智,紧紧围绕整治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稳步推进乡村整治工作,全面提升乡村颜值。截至2023年底,累计投入600多万元,打造了“狮塘河畔”“诗画柳坪”等13处美丽乡村观摩点,全镇评选出“三星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村电商作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传统农业市场的地域限制,将农产品与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紧密相连,实现了农业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智能化、信息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有效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涉农话题在网络空间的讨论度持续攀升,涉农网络舆情既是“三农”问题的“晴雨表”,又是政府治理成效的“回音壁”。研究人员以2024年涉农舆情相关数据为支撑,力求在纷繁复杂的网络声音中提炼涉农领域的热点话题和民意诉求,以洞察政策实效,防范风险隐患,为政府和社会各方协同推进建设农业强省提供参考。 一、2024年與情概况 (一)舆情传播渠道 2024年共监测到涉农舆情信息5
信阳市农业农村部门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信阳革命老区调研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加快革命老区“三农”高质量发展。 2024年,信阳市农业农村部门全面贯彻中央、省、市推动高质量发展部署精神,着力推进农业强市建设、乡村全面振兴,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绩全省前三,争取项目资金38.53亿元、上级衔接资金12.89亿元(均居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中,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新提法,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城乡发展的路线与方针,也为河南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根
农业农村综合执法对于维护农业生产秩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农业农村基层执法在实践过程中暴露了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执法的效果和案件查处,影响了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亟待深入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沁阳市农业农村综合执法基本情况 按照国家体制编制调整要求,农业农村部门职能逐步扩大,农业农村执法队伍得到有效整合,县、乡基层综合执法力量逐步加强。沁阳市农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再次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新时期国家安全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一、新野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情况 新野县现有耕地
一、新县乡土人才基本情况 乡土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为当地农村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作出贡献,起到示范或带动作用,并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村劳动者和农业从业者。其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和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 近年,新县一直在进行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实用人才培训,分别从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带头人、农业经理人能力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