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是“双减”政策下课后服务课程发展的必然走向。数字化赋能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以课程化为关键载体,是学校课程建设整体性发展的应然指向,其内在逻辑体现于数字技术、数字资源、数字场景和数据信息推动课后服务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实现。当前数字化赋能课后服务课程还存在价值与需求认知偏狭、数字工具与课后服务课程内容融合欠缺、教师数字素养薄弱、数字技术保障机制尚未健全等困境。由
[摘 要]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既为教育变革提供了丰富的辅助功能,又意味着巨大的挑战,不变革就意味着落后与不适应。为此,教育各领域需要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优势,应时而变,通过改革创新课程体系提供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加强伦理品质培育提供更加规范的育人体系、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制定多种维度的考核标准、建构智慧学习空间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帮助,促使学校成为师生自由生长的乐土;通过提高数字素养做好人
[摘 要] 家庭文化资本理论是具有强大解释力和广泛影响力的社会学理论之一。家庭文化资本、习性和场域是家庭文化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三者的内涵和相互关系构成了家庭文化资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家庭文化资本以体制化资本、客观化资本和身体化资本三种基本形态和被掩盖趋利性的象征资本形态呈现,其中,身体化资本是最具家庭特征的文化资本,象征资本可以通过奉献或牺牲、有意行动和附带性拥有三种途径获得,三种基本形态的家庭文
[摘 要] 在地化教育是乡村学校落实立德树人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乡村教育振兴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文章基于扎根理论对乡村小规模学校——F小学在地化教育实践进行分析,提炼出以愿景认同、行动过程、外部保障与成果效益为主线的在地化教育逻辑。愿景认同是基于对乡村教育的正向认知和对生本教育理念的认同。行动过程是以“乡土资源课程化”促学校内涵式发展,主要是开发乡土课程,打破内容与生活的
[摘 要] 一流本科课程具备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特征为建设一流本科课程指明了方向。文章遵循“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的要求,立足微助教数字化学习平台和BOPPPS教学模式,结合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构建了包含“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和“引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六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践应用检验。教学效果调查表明,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摘 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ChatGPT、GPT-4等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的出现,使追求以智慧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智能技术为手段、以思维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教育诉求成为可能。正确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所具备的数据处理、复杂计算能力实现智慧学习环境的创设,可以为学习者思维能力提升提供坚实保障。基于技术工具属性与思维进阶过程属性的辩证统一,提出以学情智能诊断确立思维能力起点、以精准拟真情境搭建思维发展阶
[摘 要]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教师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及其相关因素的心理感受和总体评价。在教育强国背景下,探究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提升路径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TALIS 2018教师数据,论文采用描述统计、多元回归等方法,分析了教学自主权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教学自主权直接正向预测教师工作满意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在教学自主权与工作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评价的重要论述是对新时代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的顶层部署,也是对教育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构建的高期待和新举措。从生命发展和专业成长的维度出发,深刻把握生态学的视角对学校环境评估具有的良好适切性,倡导教育质量的评估应该不仅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产出,同时也应该将学校看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家长、社区和学校共同发展的平台。文章基于教育
[摘 要] 大国数字工匠的培育不仅是国家战略之需、地方发展之要,更是经济转型之维、人才成长之桨。大国数字工匠的培育面临着地方行政和教育管理部门保障政策供给相对滞后、学校数字工匠教育模式尚未构建、社会层面数字工匠培训力量发挥不足、企业数字工匠培育模式有待升级等亟须破解的难题。可以基于共同体理论和新质生产力理论,加快形成政府推动、行业主体、社会支持、学校基础,各司其职又协同联动的大国数字工匠培育共同体
[摘 要] 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劳动教育是实现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环节。高职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为现代高职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提供基本条件,为现代高职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为现代劳动教育一体化发展提供基本内容。目前,高职劳动教育资源开发遇到了教师资源开发主体泛化、制度机制资源开发落实虚化、课程资源开发内容窄化、科研资源开发力量弱化等现实困境。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