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汉代丝绸之路的原生植被,是反映丝绸之路生态条件的重要因素。居延汉简所体现林木资源的简例,有言“木大四韦长三丈”者,可以说明当时居延邻近地方的林产资源与现今有明显的不同。而匈奴“斗入”地据说“生奇材木”,可以“作穹庐及车”,具有“于边甚饶”的价值,也值得特别注意。居延汉王朝军事防务体系中,有称作“木中隧”的边塞戍防单位。“木中”之得名,有的学者认为因其林木“茂密”。肩水金关简文所谓“秋
[摘要] 《敦煌悬泉汉简释粹》是第一部发布和分类整理悬泉汉简的专书,其篇幅虽然不大,但在经深度整理的《悬泉汉简》陆续出版的背景下重读此书,其简牍分类体例、题解、研究释读等方面,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汉简仍有较多的启发意义。该书通过精选悬泉汉简中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简牍册书,将简册复原和分类相结合,对汉代西北边塞的政务运行、民族与外交关系、社会生活等方面做出了简明而又切实的呈现,既使读者概要了解悬泉简的
[摘要] 所谓“课程思政”,即深入挖掘和运用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服务于学校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敦煌学中浸透着十分丰厚的爱国主义内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改革开放40多年来,西北师范大学的敦煌学教学十分重视“课程思政”,充分挖掘和运用这笔宝贵财富,并且贴近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生活实际,采用“寓德于教”的多种行之有效的
[摘要] 敦煌亡斋文作为十王丧仪的产物,在空间视域下,其文本蕴含道场与净土两重空间及其场域互动的信息。道场神圣空间的构建,第一步是用佛尊神像等庄严物装饰道场,第二步是十王斋会仪式化,指在十王斋法会道场上进行请佛、念诵、礼拜、行香和斋供等仪式活动。净土圣域空间的描绘有三个特性,即直接使用净土的同义异词,详细描述净土世界的盛景与活动,出现具体名称的净土圣域。道场与净土互动的“法力”是“斋”,即通过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