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参加一次线上学术活动,竟意外听一位80后学者在报告里引述了金理老师的笔谈《“近一点,更近一点”——我眼中的我这一代人的学术》(《名作欣赏》2024年第16期)。这篇笔谈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活动的产物,本以为共鸣至多囿于小同行间,如此看来,其中关涉的问题恐怕已跨越学科壁垒,成为学术风气普遍迁变的一个小小风向标。 在1980年代开疆拓土的先生辈学者看来,文章的基调或许是略显灰色的:“我这一代人的
引言 延安戏剧作为中国革命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空间地域下诞生并发展起来的文艺样式。在时间维度上,延安戏剧从1935年10月至1949年9月,经历了“开创”“发展”“新文艺方向确立”与“迎接全国胜利”四个时期①;在空间维度上,延安戏剧依地而生,囊括延安地理空间内部及周边地区逐渐生成和发展的革命戏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而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于一身的戏剧兼具文字性与视听性艺术
有关抗战时期的香港文学,笔者曾在2019年发表过《抗战初期的香港文学新论》①一文。“新论”之新,在于从“南来”与“本土”的角度,扩大了抗战时期香港文学的范围。文章认为,抗战初期的香港文学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由茅盾、许地山、萧红等内地南来作家所构成的左翼文坛,二是未被注意的黄天石、平可、张吻冰、龙秀实等本港作家的写作,三是为左翼文坛培养起来的香港青年文坛,其中包括彭耀芬、刘火子、黄谷柳以及大量的
上海作为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批开埠的口岸城市,由于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国海岸线中部的地理位置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基础等原因,得到颇多的关注与投入,因而,走在中国近代化的前沿,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的工业中心、商业中心、金融中心与文化中心,亦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大都市。上海的快速发展及其巨大的利益空间,不能不让急欲扩张的日本馋涎欲滴,在野心勃勃、狂妄地迷信武力可以征服一切的军国主义者看来,获利的捷径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批作家踏上了南迁西去的流亡之途。持续蔓延的战火硝烟不仅改变了作家的生存状态,也重绘了中国的文学地图。战争的强行进入“打破了中国新文学自‘五四’以来以北京、上海为中心的单项吸纳和输出的格局,在战争迁徙过程中,进行着‘外来’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多重叠合,形成了一种较平衡运行的多文化中心机制”①。正是在这一独特的背景下,桂林汇聚了大量文化名人,成了大后方重要的文化中心,史称桂林文化城。
1941年11月15日,丁玲在延安《谷雨》创刊号上发表了小说《在医院中时》(以下简称《医院》)。1942年8月25日,重庆出刊的《文艺阵地》7卷1期又以《在医院中》①为题登载了该作。一如丁玲的人生,小说的命运也几经起伏。1942年6月10日,整风下的延安《解放日报》刊登了“燎荧”(王燎荧)的批判文章。适值王实味事件,批判签发《野百合花》并因《三八节有感》同样惹出风波的丁玲自有深意②。由于丁玲主动检
我在退休之前,曾经有很多年在复旦学院担任通识教育的课程教师,为大一新生讲授现代文学。我比较喜欢上这类通识课,因为学生一般来自社会科学或理工科专业,对中文专业知识没有预设的条条框框,而来修我这门课的学生,多半是出于对文学的爱好,他们思想活跃,敢想敢说,在讨论课上百无禁忌,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他们活跃的思想交流不断丰富我的课堂内容,那本《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的讲稿,就是在这样的讨论和对
吴天舟的当代文学史研究集中于那些“一身经二世”的作家,如巴金、李劼人等。面对这些在民国时期已经声名显赫的作家,吴天舟通过梳理既有史料、挖掘新材料在微观层面重建了他们在1949年之后的言行、写作及修正与制度变动之间具体而微的复杂互动过程。他以作品版本考辨和具体事件中的言行分析为中心,重建了这些作家写作、修订、言行发生的具体过程和语境变化,知识分子生活史、精神史与政治史的复杂勾连得以在绵密的纹理和丰富
时间:2024年12月6日上午 地点:南京古南都饭店 主办:《南方文坛》杂志社、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译林出版社 与会者:丁帆、朱晓进、王尧、王彬彬、郜元宝、张学昕、贾梦玮、季进、张光芒、谢有顺、李遇春、萨支山、徐勇等 主持人:沈杏培 评议人:张光芒 沈杏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亲爱的同学们,非常荣幸和光芒老师一起主持这一场的专家发言。本场主旨发言共有
时间:2024年12月28日 地点:北京·祺菜 主办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青年批评家委员会、北京祺菜文化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与会者:谢冕、曹文轩、白烨、汪朗、赵珩、王干、陈福民、高秀芹、姜波、刘阳、李建新、杨早、王国平、徐刚、丛治辰、蒋泥、李铮、彭江河、苏北、王树兴、戴爱群 主持人:刘大先、陈思 汪朗(资深媒体人、散文家、美食家):我作为汪曾祺的后人,简单说几点。主要是三点感谢,两点抱歉。
戴望舒与法国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不仅表现在诗歌创作,即使是在他的文学批评中也是如此。一般都认为其所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最为明显,不过学术界这种总体上的概括尚显简单、不够精确。法国象征主义不仅缺乏明确定义的概念,从发展历程看也划分为前期象征主义和后期象征主义,其美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而戴望舒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所接受的法国象征主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在回答法国后期象征主义诗人许拜维艾尔的提问
1935年10月,当卞之琳写下如下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①他大概也很难说清,“看风景”究竟是怎么回事儿。“风景”(landscape)一词原本意指图画,特别是关于内陆的自然风景绘画,“这个词源自古高地德语词‘lantscaf’,历经荷兰语‘landschap’,于17世纪早期出现在英语之中,含义正如以上所述。……到了18世纪早期,这个词的现代形式就已经确定下来了,风景已
文化作为国家与民族的精神标识,深植于文明的肌理之中,镌刻着民族历史进程的基因密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民族气质、支撑文明演进的不竭源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为新时代提供精神指引和价值支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因此,建设文化强国、怎样建设文化强国,“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①。 马克思主
看过《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后,我的心里接连翻腾起这几样不同的滋味:先是陈塘关百姓协助太乙真人为哪吒和敖丙重塑肉身时群体捕捞莲藕场面带来的轻松欢快感觉,这种感觉还持续到哪吒跟随太乙真人骑飞天猪到玉虚宫见无量仙翁的不拘小节过程中;但随后陈塘关百姓包括哪吒父母遭到灭顶之灾的情节,让我的心境陡转到极度压抑的悲剧感;当这种悲剧感唤起哪吒觉醒并决绝反抗后,我的心也随着哪吒率领龙族和妖族反抗无
一、“魔改”为宗:从神魔小说到神魔电影 在已有和未来可能有的所有春节档电影里,2025年的春节档无疑是会被载入史册的。从2025年1月29日上映后,《哪吒之魔童闹海》(下文简称《哪吒2》)便频繁、高速刷新历史——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哪吒2》以超过48亿的票房成绩断层领跑春节档;2月6日,仅上映8天5小时便取代《长津湖》(票房57.75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榜冠军;2月7日,超过《星球大
一、何为“科幻未来主义” 早在2014年5月11日,吴岩教授发表《科幻未来主义的状态或宣言》,第一次提出了“科幻未来主义”的概念,文中阐明了“科幻未来主义”的五条要旨:为未来写作,感受大于推理,思想和境界的无边性,没有唤起的作品是可耻的(指“以人对未来生存和生活的情感和态度唤起为核心考量”),创造力是最终旨归①。萧星寒在2017年发表《关于科幻“未来主义”的思考》一文,从“三观”(科技观、未来观
乡愁是一种人类共有的情感机制,兼具情感与文化双重属性。在中国文学传统中,古典怀乡主题可追溯至《诗经》《楚辞》,多围绕个人的离散经验与感怀情绪,指向故土、亲友与家国等具象客体。现代以来,乡愁逐步演化为西方文化语境中的怀乡症(nostalgia),成为线性时间观与历史进步主义催生下的复杂文化症候,尤其凸显其时间性与历史维度。 有论者指出:“在科幻文学中,对故乡的书写并不多见,大概缘于科幻自带某种世界
在漫长的书写文化和印刷文化时代,“写本”“稿本”“手稿”“手迹”“手泽”“手书”等概念似已足敷使用,也构成了传统的手稿研究的理论基础。但在数字时代,这些概念即便不是被我们抛弃的话,也是在被不断地定义,产生新的意涵。而这些新的意涵的产生,从大的方面来说,自是字义、语义的变迁或“语义的文化变迁”①所致,但更准确地说,乃是“数字时代”这一新的语境(时代语境、社会语境、学术思想语境、技术背景……)有以致之
在当前的文化语境下,文学批评似乎更多地扮演着附属品的角色,而非引领文化思考的力量。众多批评者更倾向于追逐和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以至被这些“热点”所营造浮泛化空间所束缚。这种现象不仅限制了文学批评的深度发展,还使其频繁受到贬斥性的评价。从本质上看,针对某种社会文化现象进行的敏锐观察,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精神淬炼与灵魂书写,才是文学批评的本体内涵。诺思罗普·弗莱有言:“文学批评的对象是一种艺
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如同一张宏伟蓝图徐徐展开,文化交流超越了简单的艺术呈现与商品交易,成为连接不同文明、深化区域合作的基石。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毗邻优势及其多元且独特的地域文化历史积淀,广西宛如一架桥梁架设于中国—东盟的文化传播中,为跨语际传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然而,在跨语际传播中,文化认知偏差和交流失衡使得地域文化的传播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复杂的跨语际传播中,精准解读地域文化内涵并有效
毕飞宇长篇小说《欢迎来到人间》问世后,引起颇为热烈的反响。各类读者对此评价甚多。《欢迎来到人间》塑造了一系列当代社会中的人物形象。外科医生傅睿及其妻子王敏鹿、外科医生郭栋及其妻子东君、傅睿的父母傅博与闻兰、傅睿的病人老赵及其妻子爱秋、护士小蔡、商人胡海、银行副行长郭鼎荣等。对傅睿的着墨虽然不算特别多,但傅睿无疑是小说的主人公,是小说中内核性的人物。傅睿以外的其他人物,都是世俗生活中的“常人”,都是
引言 《云落图》①是张楚的首部长篇小说,人物故事主要发生在云落县城,“横竖不过八九条主街”的狭小地理空间中熙来攘往、细密喧闹,然而世事变幻,人们在命运不疾不徐的行进中仍然浮萍般不能主宰自己。尤其是早已过了父母庇佑的年纪,尚未遇到或已失去人生中相守的伴侣,不少人在离异、丧偶或夫妻不睦的伤痛里孤单面对命运的安排。小说原文中有不少处都出现过“苦命”“命苦”“苦笑”的字样,名为万樱的中年女子在挨个儿回忆
乡土叙事在中国文化与艺术中的发展是多层面的,它深植于传统社会之中,不仅承载了乡土社会的集体记忆和历史变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普遍信念的共有追求和乡土文学对“真理性”的哲学诠释。文学作品中的“真理性”通过文学家的想象力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共情体验,展现了“读者—文学人物—作者”之间的审美关联,更为现象学美学与乡土文学的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撑。现象学美学与中国当代乡土文学的融合对理解文学作品的纯粹意向性提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崔健在“自我”追寻方面所具有的力度、强度与展开度,及在时代所引发的反响,决定性地使得崔健20世纪80年代的摇滚乐创作,不仅成为八九十年代青年思想文化症候,而且非常有资格作为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症候的代表。 一 我们首先看一段关于20世纪80年代崔健摇滚的见证与理解的文字: 这一年,崔健的第一张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出版。在他一再坚持下,原本只需几天的录音过
在中国传统声乐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有一位勇于开拓的时代先锋,他善于创新、敢于突破,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另辟蹊径,探索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演唱形式,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审美。他以人才培养的高成材率与系统的声乐理论为中国民族声乐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声乐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就是声乐教育巨擘——金铁霖。学界对他的研究多聚焦于声乐教学思想与方法论两大方面,却鲜有人注意他在中国民族声乐声部建设上的贡
引言:历史回响与当代命题 在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长河中,礼器不仅是权力与信仰的物质载体,更是文化记忆与精神象征的凝结。羊角钮钟以其独特的形制与音色,曾作为岭南地区祭祀、宴饮与仪典的核心礼器,承载着岭南先民对天地、神灵与秩序的敬畏。然而,随着时间的冲刷,其音乐功能逐渐湮没于尘烟,仅以考古遗存与文献片段留存于文化记忆的褶皱中。而本次“金钟和鸣——广西艺术学院2025羊角钮钟主题新年音乐会”的举办,将
在当今全球化的音乐语境中,民族音乐语言的探索与创新已成为作曲家们追求个性化表达的重要途径。“是否有成熟的民族性音乐是对一个民族音乐水准的重要判断依据。无论是使用民族乐器还是外来乐器,都能够演奏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音乐,才是一个拥有高音乐水准的民族应有的表现。”①蔡世贤先生是一位集钢琴教育与作曲于一身的音乐家代表,其钢琴作品以其鲜明的民族个性音乐语言在业界赢得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刘三姐主题幻想曲》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