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疫情之后旅游业全面恢复的一年,最近已有很多回顾评述文章。2024年,中国旅游业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在此仅作以下几点预判。 一、入境旅游——重回巅峰不容易,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入境旅游,不仅在经济层面,而且在社会文化意义方面以及在我们与西方民间外交的重要性方面都得到政府、业界、学界高度一致的认同,国家在签证、支付方式、增加航班等方面都做了尽可能的改革和便利化。但入境游面临的难点还要
主持人:保继刚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中国的旅游统计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具体问题我已在《将尺度观引入旅游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旅游导刊》2019年第3期)和《大数据视角下的游客人数统计问题研究》(《旅游论坛》2020年第1期)相关文章中阐述。本期笔谈宗旨是弄清目前国际组织、国外旅游发达国家和国内传统旅游统计的现状、操作性实践中的问题,并介绍目前大数据技术在游客和消费统计应用的认识。
在世界范围内,旅游分入境、出境和国内旅游三大活动。对这三大板块进行旅游统计是重要的基础工作。本文对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工作做基本介绍,并就国际游客的统计做初步探讨。 一、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框架下的国际旅游统计 1. 旅游统计的历史演变 旅游统计是旅游业重要的基础工作,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技术基石之一。追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工作,首先要看旅游业的国际组织在世界大环境下走过的历史轨迹
目前,我国官方公布的入境旅游数据为主要客源国家的年度数据,许多国家的数据序列存在缺失值;而我国对于居民出境旅游行为的统计难以准确获得,以往从签证、口岸等获取的出境游客数据很难涵盖通过转机去往落地签、免签等国家的游客。因此,为了获取更为准确且可比的国际游客统计数据,方便开展不同国际旅游市场和目的地的相关研究,本文对主要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国际游客流量的统计方法进行归纳,为我国的国际游客流量统计提供方法借
旅游统计包括广义的收集和统计与旅游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数据以及狭义的旅游统计(比如旅游卫星账户和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等)。世界范围内通行的旅游统计原则之一是旅游分入境、出境和国内旅游三大板块,本文着重介绍澳大利亚对入境数据(国际旅游)的统计和分析。 澳大利亚广义的旅游活动相关的数据收集和统计,以及狭义的旅游统计是由不同部门完成的,包括澳大利亚统计局(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
旅游不是一项明确的生产活动,而是一组交易细目,统计难度高。我国国内旅游遵循制度统计,但制度颁布后仅发到旅游统计行政条线的工作人员手中,外界往往既不知道相关的规定,也不知道旅游统计是谁来执行以及如何操作,从样本调查到总量推算更是不明所以。有必要将其中的技术路径、存在问题及改进,进行相对通俗的阐释。 一、全国国内旅游统计遵循3个技术要件 2020年颁布的《全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调查制度》(以下简称
目前,国内旅游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受到学界、业界人士的质疑1。尽管我国旅游主管部门每两三年修订一次《旅游统计调查制度》(以下简称《制度》)为旅游统计工作提供支撑框架2,但地级行政区划单位(以下简称地市)旅游统计基础和对《制度》的理解与执行力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地市和省级两个层面的旅游统计数据质量。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地区旅游统计的现状,并结合三亚旅游统计的创新实践,提出提升地区旅游统计数据质量的路
现有的旅游统计方式存在一些缺陷,如数据采集不全面、数据分析深度不足、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而大数据统计具有的如数据来源广、数据量大、数据覆盖面全、数据类型多、分析深度和精度高等特点正好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旅游统计的缺陷,提高旅游统计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大数据技术整合和利用包括信令数据、消费数据、OTA(online travel agency)数据、政务数据等在内的海量数据,建立旅游数据分析
编者按:为了深入学习贯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本刊专门开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栏目,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从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角度,组织刊发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八部分指出,“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摘 要]文章采用主客体关系范式,对40多年来中国旅游学术共同体的价值演变予以梳理,旨在为旅游学进一步繁荣提供一个反思性框架。基于文献分析,文章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推进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旅游市场从入境市场“一元”向入境市场、国内市场和出境市场“三元”的连续发育,中国的旅游研究发生了3个面相上的转换,即从旅游资源到旅游市场再到生活质量的学科核心问题转移,从概念移植到理论引进再
[摘 要]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地方文化以及景观所承载的吸引价值已经商业化为具有文化和经济双重属性的吸引资产。由于景观的广域性以及文化的集体创造特征,限制了使用知识产权工具保护其产权人财产权利的作用。数字技术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文旅吸引物向数字化转换,关于它们的所有权和用益权问题日益严峻,亟须突破现有知识产权框架,以前瞻性的法律方式建立起保护吸引资产权益的治理体系。文章意图贯通从现实吸引资产权益产
[摘 要]作为旅游研究的重要基石,学界对非惯常理论的思辨虽源源不断,但其中仍存在理论发展滞后于实践、非惯常环境与行为研究对话割裂等问题。由此,文章借鉴具身认知与双系统理论,创新提出“惯常”“中间”和“非惯常”3种认知状态,以个体心理认知差异作为定义和划分旅游环境类型的线索,明确指出环境类型具有具身性、经验性、可变性和个体差异性的内生属性;利用非惯常认知状态联结旅游环境与旅游者行为,论证主张非
[摘 要]网红地打卡已逐渐成为当下较为普遍的旅游实践。为进一步认识这一现象,文章以迪士尼IP形象玲娜贝儿为分析对象,考察了传播互动实践中网红景观符号的建构过程。研究表明:网红景观符号在主体交互与场域交互的动态加能中生成。它包括个体体验与集体阐释、现场-表征符号-社交平台、生产与消费间持续性地交互、转化与复归,整体构成一个开放、互构、持续的符号生产系统。文章进一步探索了这一系统得以持续性运作的
[摘 要]视觉文本包含丰富的符号和意义,在旅游地空间生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伴随网络媒体的崛起,作为电影取景青睐的重庆成为新兴网红城市,电影取景地在消费者的消费实践和网络媒体平台的传播作用下形成网红打卡地。文章以电影《少年的你》及网红打卡取景地海棠溪筒子楼为对象,援引空间生产理论,通过对电影、影评、照片、旅游评论、访谈等资料的文本分析,解释地理景观被电影文本呈现和意义建构过程,消费者的响应及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直播已成为旅游产品营销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尚未有研究审视过娱乐氛围和名人光环在旅游电商直播中对观众购买意愿影响的场景效应。文章基于刺激-机体-反应分析框架和场所依恋理论,构建了一个以电商直播娱乐氛围和名人光环为自变量、以场所依赖和场所认同为中介变量、以观众购买意愿为因变量的链式中介模型,并基于688份问卷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文章使用了PLS-SEM和Bootstra
[摘 要]现代山地探险活动作为特种旅游或探险旅游已进入旅游学者的研究视野,旅游者内驱力与探险行为意向之间的关联逐渐受到关注,仅以线性因果模型展开的研究已难以解释其中的复杂性。基于此,文章以四姑娘山山地景区为案例地,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了心流体验、精神朝圣、成就感和使命感4个山地探险者的主要内驱力,然后纳入探险经验、社会支持及人口统计学相关变量,基于复杂性理论及已有研究成果构建了以内驱力为核心的
[摘 要]中小学生研学旅游既存在消费者与购买者的主体不一致性,又存在家长为未成年子女做决策的必要性,意味着从作为购买者的家长视角探讨研学旅游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尤为重要。文章以中小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基于推拉理论构建家长视角下研学旅游动机与购买决策的基本关系,并利用价值感知、风险感知与成本感知揭示内在机制和理论边界。结果显示:研学旅游动机不仅直接促进购买决策,还会通过价值感知的部分中介作用来实
[摘 要]红色教育是发展红色旅游的核心方向。文章基于安徽省金寨县的实地调研,构建以仪式感和满意度为中介变量,以信仰、场所为自变量,以转变为因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结果显示:1)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通过游客个体基于变革性旅游体验而形成的积极转变而实现;2)信仰和场所不是转变发生的直接原因,心理、行为、信念的转变发生是仪式感与满意度共同作用下的结果;3)仪式感和满意度
[摘 要]侨乡是海外华侨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园,揭示其旅游开发前后华侨主体性与地方性变化的过程对于促进海外华侨的民族凝聚力及祖籍地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福建省晋江市梧林侨乡为例,基于“制度-行动-地方”的分析框架,刻画了旅游产权实践下海外华侨主体性变迁与侨乡地方性重构的过程与形成机制。1)旅游开发前后,海外华侨主体性发生了显著变化。从经济投入的积极性、情感投入的主动性和文化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