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绢毛蔷薇复合体包括蔷薇属( Rosa )芹叶组(Sect. Pimpinellifoliae )四数花系(Ser. Sericeae) 形态相近的部分灌木,即毛叶蔷薇( R.mairei)、绢毛蔷薇(R.sericea)和峨眉蔷薇(R.omeiensis )3种。其抗性较强,是良好的育种材料。且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多种药效成分,可作为新型水果和功能性产品开发利用。因此,对绢毛蔷薇复合体的分类学
摘要 生物质炭是利用废弃生物质经高温炭化得到的多孔富碳固体物,生物质炭的研究应用可实现废弃资源再利用,同时在土壤的固碳培肥上具备一定潜力。近年来针对生物质炭在改良土壤性质、固碳减排、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上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施加生物质炭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农业生态和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生物质炭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因原材料、作物类型、土壤质地而异,目前尚无统一结论。基于国内外有关生
摘要 挖掘水稻产量潜力是水稻研究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再生稻是指在水稻主茬收割后,残留的休眠芽在适宜的条件下继续萌发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再收获一季。由于实现了一季两收,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水稻产量。再生稻的再生能力受遗传、环境和栽培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发挥核心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已经克隆和定位了一系列与水稻再生能力相关的基因和QTL位点,为再生稻的
摘要 为探明江苏省历年审定玉米品种抗性情况,以2009—2023年通过审定的174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分析对大斑病、小斑病、腐霉茎腐病、纹枯病、南方锈病、瘤黑粉病、粗缩病、弯孢叶斑病、穗腐病9种病害的抗性总体情况及各类型玉米抗性水平。数据显示,174个审定玉米对大斑病、小斑病、弯孢叶斑病、穗腐病抗性较好,对腐霉茎腐病、纹枯病抗性一般,对南方锈病、瘤黑粉病、粗缩病抗性较差。其中,52个品种至少高抗1种
摘要 适宜的大豆/玉米间作模式是获得高产的前提,为筛选出效益高的间作模式,采用玉米∶ 大豆 2∶3、3∶4、3∶5、4∶6这4种间作模式,以大豆净作(SS)和玉米净作(MM)为对照,通过对大豆农艺性状、土地当量比(LER)、群体产量、产出效益等指标对大豆农艺性状及群体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间作模式下,农艺性状如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3∶5、4∶6模式较2∶3、3∶4模式更有优势;3∶5
摘要 以洛薯17为材料,商薯19为对照,对2品种的形态特征及不同生长阶段的地上部、地下部生长发育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洛薯17具备理想株型的形态特征,株型半直立,最长蔓长159.8 cm,基部分枝数多,五裂深缺刻叶形,叶势上冲,顶部叶柄与叶片的夹角约30°,株型紧凑,单株结薯5.9个,薯块集中均匀。趋于理想的个体株型形成的群体结构内茎叶分布更趋合理,茎叶发达,既不过旺也不早衰,生育期内叶面积系
摘要 [目的]确定谷子品种筛选及评价的鉴定指标,同时对谷子品种进行适应性综合评价。[方法]对12个谷子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对谷子相关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对参试谷子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穗重、单穗粒重和出谷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为产量因子,包括单穗重、单穗粒重、出谷率和产量;第2主成分为株型因子
摘要 [目的]筛选出适宜遵义市种植的优良大豆新品种。[方法]对遵义市区域试验的22个大豆新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及综合评价。[结果]各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2.48%~56.44%;产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紫斑粒率与总荚数、完好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效荚数呈显著负相关;单株总粒数与秕粒率呈显著负相关,与总荚数、有效荚数、每荚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豆花香4号、智豆313、中育
摘要 为研究渭南地区全生物降解地膜对土壤水热状况和设施西瓜产量的影响,于2023年3—7月进行大田试验,设置银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T1)、白色全生物降解地膜(T2)、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T3)3 种不同类型地膜覆盖,以黑色普通地膜(CK)为对照,测定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处理的西瓜产量及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指标,并对全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T3)45 d后开始降解,
摘要 为探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壳寡糖对草莓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以“章姬”草莓为试验对象,采用盆栽随机区组试验,叶面喷施不同浓度(50 、100 、150 和200 mg/L)壳寡糖,测量草莓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及生物量,草莓根系活力及相对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VC、总酚、花青苷及含水量,总糖、可滴定酸及糖酸比,探究壳寡糖对草莓生长、生理、品质及口感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适宜浓
摘要 为保障上海十一、“进博会”等秋季重大节庆活动的花卉景观,减少草花的应用,以上海应用量较多的“安吉拉”“东方红”“红从容”“仙境”4个月季花品种为试验材料,从8月5日至9月25日设置6个修剪时间梯度,比较不同修剪时间对4个月季花品种二次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月季花品种的开花机理存在较大差异,“安吉拉”难以通过修剪在秋季达到盛花状态,“东方红”“红从容”“仙境”的对照组在秋季无法达到盛花状态
摘要 [目的]了解不同朱顶红品种的耐寒性和耐热性,为国内朱顶红选育引种和生产中相关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格瓦斯等21个不同品种朱顶红,置于光培箱内进行高低温胁迫处理,于处理第8天分别测量21个品种的对照组和处理组相关指标,包括SOD、MDA、POD、ROS、地上部分鲜重、地上部分干重、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结果]低温胁迫下各指标可划分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2.560%,高温胁迫下4个主
摘要 基于MODIS数据反演的2005和2020年云南省文山州石漠化程度数据,分析文山州石漠化治理前后不同等级石漠化景观格局的变化以及生态调节服务的综合效益,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探讨石漠化景观格局的变化对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的贡献。结果表明:2005—2020年文山州的重度、极重度石漠化的斑块面积百分比(PLAND)和斑块聚合度指数(AI)明显降低,主要向中度和轻度石漠化转变;轻度石漠化的PL
摘要 立足于耕地生态保护的现实需求,在评估耕地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基础上识别生产功能主导型耕地,通过开展耕地生态质量评价构建耕地生态保护分区,并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宿迁市耕地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水平中等偏上,生产功能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生态功能空间分布相对均匀;宿迁市生产主导型耕地面积为186 078.24 hm2,呈现中间多、南北少的特点;宿迁市生产功能主导型耕地生态质量较高和较
摘要 [目的]分析肥西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方法]基于肥西县2010、2016和2023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类型转移等方面分析肥西县研究期内土地利用格局和变化特征,利用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构建肥西县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城镇扩张最小累积综合阻力面,通过阻力阈值法划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肥西县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的驱动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摘要 以2024年长沙市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扩面区为研究对象,从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湘江新区5个“四高”扩面区稻田中采集206个土壤样点,测定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5个“四高”扩面区的稻田土壤pH的变异系数均低于15%,为轻度变异,而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的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异系数均高于35%,为高度变异。5个“四高”扩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化石燃料燃烧和土地利用变化等人为活动所造成的碳排放已逐渐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在倡导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定量研究及低碳土地利用优化已成为区域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重点。对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展开分析,采用直接、间接估算法计算了成都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特征值,借助LMDI模型对成都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识别。结果表明:2005—2020年,成
摘要 针对重金属复合重污染场地的土壤样品,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对其重金属总量、形态分布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系统研究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部分重金属含量远超我国第二类建设用地筛选值。通过Tessier五步提取法,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发现不同形态的重金属稳定性和迁移性差异显著,这对其生态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地积累指数( I
摘要 利用15对微卫星标记对6个鲤 (Cyprinus carpio) 品种进行种质鉴定,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发现,各群体等位基因频率范围广泛,其中42.07%的等位基因频率在0.2及以上,显示出这些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在15个微卫星位点上观察到118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约78.213 9,平均 I 值(Shannon遗传信息指数)为1.754 9,显示出不同鲤品种之间的遗传多
摘要 研究陆地棉 GhHB51 基因在生长发育中的潜在功能,培育转基因棉花,为后续深入研究 GhHB51 基因功能及筛选棉花优异新种质奠定基础。利用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克隆 GhHB51 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转录组数据及组织特异性分析,构建基因编辑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棉花。该基因编码区长534 bp,编码177个氨基酸,含有Homedomain和HALZ结构域;启动子区内含有多个
摘要 [目的]探究中华蜜蜂低温胁迫应答调控机制。[方法]以耐冷性强的巴塘中蜂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巴塘中蜂低温胁迫下共分析得到285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表达243个,下调表达42个。GO分析结果表明,125个差异基因被注释到98个条目,主要涉及胞外区、跨膜运输和信号转导条目。KEGG通路分析表明,44个差异基因被注释到44个KEGG通路中,且富集通路涉及光转导通路、神经活性配
摘要 [目的]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金叶莸嫩枝进行处理,提升金叶莸嫩枝扦插的生根效果,从而进一步为金叶莸的快速繁育、栽培及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以金叶莸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作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种类、不同质量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金叶莸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扦插60 d后,调查统计各处理的生根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最长根长、根鲜质量以及根系效果指数等指
摘要 以24个四倍体大花萱草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品种的花期、性状表现与育种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4个四倍体大花萱草品种在杭州花期集中在6月初至6月下旬,其中有6个常绿品种,12个半常绿品种,6个冬季休眠品种。运用常规杂交授粉技术,开展品种间的杂交育种试验。结果表明,总授粉朵数2 898朵,总结实数为221个,结实率为7.6%,出苗率为43.86%。不同四倍体品种组合间杂交结实率存在较大差异,为
摘要 为了解邢台市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对邢台市域内的野生林木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整理并汇总了193种野生林木种质资源,隶属50科97属。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邢台市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开发潜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对193种野生林木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及排序、分级。结果表明:开发利用价值为Ⅰ类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有30种,Ⅱ类植物有77种,Ⅲ类植物有49种,Ⅳ类植物有37种,其中,Ⅰ类野生林木种质资源黄连木、枣、胡
摘要 为提高榛子扦插的生根率,通过在扦插前用不同激素浸泡插穗,对比不同处理生根率,筛选出最优的激素种类、浓度及处理时间,用筛选出的最优方案在扦插前处理插穗,然后按不同有效成分选取5类9种不同生根剂在基质上喷施,根据榛子生根率筛选出最适宜在扦插基质补充喷施的生根剂。结果表明:在榛子扦插前,用800 mg/L IBA浸泡插穗180 min,然后在扦插基质上每隔3 d补充喷施植物诱导素类生根剂根系活力
摘要 整理贵州蔷薇科及其资源植物名录,分析其物种多样性格局及热点地区,并评估其保护现状,为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通过收集整理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信息网以及《贵州植物志》等资料中关于蔷薇科的记录,建立了贵州蔷薇科植物名录(共523种),根据经济用途分别归类为园林、水果、食用与药用植物,并对每类资源建立了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和热点地区。最后将物种热点地区与自然保护区进行叠加分析,评估蔷薇科植物的
摘要 基于环塔里木河盆地乡村旅游目的地POI数据,应用最近邻指数、泰森多边形分析、核密度分析、Ripley’s K函数、冷热点分析、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空间分析方法对环塔盆地乡村旅游目的的空间分布及尺度效应、影响因素展开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环塔盆地各乡村旅游目的地呈团簇状显著集聚特征,其NNI值为0.247,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聚集尺度参数分别在24.63、46.52、177.87 km处较为明显
摘要 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景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基于生活世界理论和本土视角,以宏村为例,采用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探讨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景观特征及功能演变机制。研究发现,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景观在整体布局、风格形态上基本保留了原有生活世界的属性,但在功能特征上存在“小景观、大生活”的演变过程。该研究有助于理解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景观的特征及其功能演变机制,
摘要 为筛选大豆田打碗花的有效除草剂,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25%氟磺胺草醚AS、41%草甘膦异丙胺盐AS、10%精草铵膦SL、11%三氟啶磺隆钠盐OD这4种除草剂对打碗花不同生育时期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这4种药剂处理对打碗花的防除效果中,10%精草铵膦SL的防除效果最优,其次分别是25%氟磺胺草醚AS、11%三氟啶磺隆钠盐OD和41%草甘膦异丙胺盐AS,此外,在打碗花1~2叶期和3~4叶期这4种药
摘要 为探究南平雪茄烟田土壤理化指标的适宜性,在南平雪茄核心种植区域共采集土壤样品45个,测定土壤pH、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氯离子、有效硫、交换性铝、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共10项理化指标,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对其进行分类评价诊断。结果表明,南平雪茄烟田可划分为3类,且第1、2类烟田各项理化指标整体上高于第3类;第1、2类烟田分别有2项和3项理化指标值偏低,而第3类则有9项偏低。依据雪茄烟
摘要 为筛选适宜区域生菜种植的有机肥,研究了不同种类有机肥配施复合肥对生菜生产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施肥处理:仅施复合肥(对照),在复合肥施用基础上分别配施普通有机肥、微生物菌剂、含酵素微生物菌剂、牛粪。结果表明:复合肥配施微生物菌剂、含酵素微生物菌剂、牛粪处理较对照分别增产4.68%、0.10%、5.87%,株高、株幅、叶片数均较对照有所提高。复合肥配施含酵素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叶片维生素C含量较对照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水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筛选适宜不同生菜水培的营养液配方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以生菜的2个品种意大利和罗马为试验材料,采用浮板静止水培的方法,研究6种园艺营养液配方霍格兰、日本园式、日本山崎、华南农大A、华南农大B、荷兰温室对生菜形态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水培生菜产量和品质指标影响较大。定植14 d时,日本园式配方下意大利和罗马生菜的株高
摘要 [目的]探究烟草秸秆堆肥分别添加复合菌和石灰对堆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烤后烟叶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烟草秸秆作为研究对象,设置2个处理,分别是T1(烟草秸秆堆腐+复合菌)、T2(烟草秸秆堆腐+石灰),对堆肥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复合菌处理(T1)显著增加了木质纤维素分解功能菌群和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并降低了病原菌相对丰度,从而改善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较好的无害化效果。相比之下,石灰处理(
摘要 以纯双孢菇菌渣为对照,双孢菇菌渣与牛粪混合为处理,进行堆肥。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2个处理中堆肥不同时期细菌的种类及相对丰度的变化,为腐熟过程中能量消耗规律的探索及2种农业废弃物的合理有效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牛粪与双孢菇菌渣混合堆肥,会改变细菌的群落结构,堆肥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细菌种类存在明显差异,尤其在腐熟期,对照组中突显的菌种为特吕氏菌,而处理组中芽单胞菌门、粘球菌门、酸杆菌门、浮
摘要 [目的]研究影响金铁锁产量和质量的栽培因素。[方法]对云南、四川金铁锁主产区进行实地调查,取样分析不同栽培环境、不同栽培管理方式下药材产量和质量。[结果]不同产地土壤类型、密度、施肥、地形、种植方式、种植年限、病害都是影响金铁锁产量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形影响质量检测指标。较高海拔区(>2 600~3 200 m)建议种植时间3~4年,种植方式为直播,种植密度60万~75万株/hm2,选择
摘要 [目的]选出最适合在吕梁山黄土高原种植的金银花品种。[方法]对吕梁山引种的4个金银花品种(北花1号、四季金银花、豫纯1号、金花3号)的株高、地径、分枝数、主根粗、最长根长、根体积、根系活力等生长指标进行测量,并对大白期花蕾持续时间进行调查。[结果]4个金银花品种最长根长、分枝数、主根粗、根体积差异显著( P <0.05),大白期花蕾持续时间差异极显著( P <0.01);在4个金
摘要 [目的]为探索烤冻多用烤房的实际应用效果,对烤冻多用烤房的实际烘烤效果和冷藏保鲜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通过设置小型冷库(CK)、生物质模式烤冻多用烤房(T1)、电热泵模式烤冻多用烤房(T2)3个不同的烤房处理,对3个处理进行蔬菜保鲜效果评价;同时设置生物质密集烤房(CK0),对其与生物质模式烤冻多用烤房(T1)进行烟叶烘烤效果对比,最后对冷藏保鲜效果与烘烤效 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摘要 [目的]提高稻谷中多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效率并把控检测分析的潜在风险点。[方法]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208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及相关标准的规定,选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稻谷中28种农药残留进行测定,并从方法的线性、检出限、定量限、回收率和精密度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方法验证。[结果]该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符合标准要求,可满足稻谷28种农药残留的检测工作。[结论]该研究为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食品中L-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L-AA-2G)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试验方法中的流动相、色谱柱和柱温比较分析和查阅资料,最终确定流动相为1.4 g磷酸二氢钾、26 mL四丁基氢氧化铵(10%)溶液加水定容至800 mL,加入89 mL乙腈,混匀。并用此溶液对样品中的L-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进行提取,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分离,在
摘要 蔬菜移栽环节劳动强度大,用工荒问题严重,而现有移栽机机型较大,不适宜中小棚蔬菜移栽作业,且多为半自动机型,因此,设计适宜中小棚作业的全自动智能移栽机,实现打孔、取苗、送苗、覆土工艺流程自动化,对于瓜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移栽机适用于茄果类蔬菜移栽,采用仿人工移栽模式设计机械动作。打孔机构由钻头、电机、电控系统组成,采用转速控制孔穴大小;取苗送苗机构由苗盘自行移动平台、取苗送苗机械手平台组
摘要 以黄河流域河南段村庄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分析、热点分析、缓冲区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村庄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核密度分析显示研究区村庄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明显的北多于南、东多于西的分布特征。海拔200 m 以下的村庄数量占村庄总数的76%,海拔700 m以下的村庄占村庄总数的95%。黄河流域河南段95%的村庄坡度小于10°,坡度超过10°的村庄极少。村庄的数量
摘要 为探明射流燃烧火焰在除草时的温度分布,分析射流火焰在土壤颗粒及多孔介质中的传热特性,通过测量和标定土壤颗粒参数,建立火焰喷头、土壤颗粒床以及土壤多孔介质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与离散元法(DEM)耦合方法对喷头射流燃烧火焰温度在土层中的热特性传递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当喷头高度为100 mm时最高温度可达958 K,温度影响范围近似为半径90 mm的圆,传热深度可达17 mm。
摘要 小麦赤霉病为全球小麦生产上常发的重要病害之一,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为探究合肥市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对2005—2024年庐江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级别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病害与3月上旬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3月上旬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4月中旬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运用逐步回归法,选取相关性显著的气象因子,构建
摘要 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从新质生产力视角探究加入农业合作社的绿色生产效应。研究发现小农户加入农业合作社具有显著的绿色生产效应。机制分析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是驱动农业合作社释放绿色生产效应的重要原因。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加入合作社对不在本村担任村干部和非兼业农户的绿色生产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据此,建议提高绿色生产认知水平、培育绿色消费意识、注重引领示范和加强政府对
摘要 提高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村金融支农效率是提高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增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着力点。为了优化我国粮食主产区金融资源配置,提升区域农村金融支农效率,基于2013—2022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面板数据,分别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DEA-Malmquist模型从静态和动态测度我国松花江、黄河及长江三大流域粮食主产区农村金融支农效率,并运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和Dagum基尼系
摘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智慧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智慧农业的出现,提高了对农业动植物生命体本质的认知能力以及农业复杂系统的调控能力和农业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目前,农业上主要着力于解决如何合理使用农业资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农业生态条件等问题,相较于传统农业管理效率低、投入大、易对作物造成损害的不足,机器视觉技术以其高效、无损化的特点已逐渐融入农业生产管理之
摘要 探索耕地保护涉及的各类因素及全流程,可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政府耕地保护决策提供参考。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基础,构建由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组成、其他行动者积极参与的市级耕地保护行动者网络。结合市级耕地保护实践,从要素整合、结构优化、功能提升和高效监管4个方面提出市级耕地保护策略。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体系;困境;要素-过程-结构-功能-价值;五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 F 3
摘要 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再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种深刻转变的实质是乡村振兴历经接续探索到过渡衔接再到统筹深化的过程。这种政策话语变化不仅会对地方政策制定和实践探索产生重要影响,也会促进基层结合实际不断调适优化政策。未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应坚持长远规划与扎实推进相结合、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效力效能。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全面振
摘要 乡村文化与和美乡村建设有着多维重叠与耦合,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当前,虽然我国乡村文化建设迅速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主体缺位、人才匮乏、资源沉睡、产业待兴、载体不足等薄弱环节。因此,急需从文化建设主体、人才、产业、基础设施等要素着手,突破困境,促进和美乡村建设。 关键词 和美乡村;乡村文化;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2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
摘要 农户耕地经营决策受家庭生命周期影响,利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农户数据,选择OPr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家庭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决策的分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家庭生命周期农户样本均显示,选择耕地经营规模不变、规模减小、规模增加决策的农户占比分别为约63.23%、24.92%和11.85%;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具有显著影响,对农户耕地
摘要 以内蒙古阿巴嘎旗为例,探讨智慧牧场发展面临的现实约束及优化路径。研究发现,阿巴嘎旗智慧牧场呈现智能化程度提高、全产业链数字化整合、绿色可持续发展及与消费者互动增强的趋势,但也面临资金短缺、技术应用难题、专业人才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和政策支持不足等约束。对此,提出加大资金扶持、强化技术创新、培养专业人才、完善基础设施及优化政策环境等优化路径,为智慧牧场发展提供参考,助力牧区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
摘要 “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实现法治乡村建设及依法治村的重要一环,对培育农村法律实用人才、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各项措施在乡村落地生根、提升基层群众法治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处于摸索和形成的起步阶段,实践经验不足,需要对“法律明白人”功能定位和培养机制进行深入思考,找到“突破口”和“关键点”,从而真正发挥出“法律明白人”在农村依法治理、矛盾纠纷和法治
摘要 农民集体的主体性地位决定了其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保障农民集体权利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内在的时代逻辑、价值逻辑和制度逻辑。面对农民集体角色定位不清、组织化程度与驱动不足、农民集体认知度不够的现实挑战,应当以推进应然权利现实化、加强权利与制度支撑和引导建设共同体意识为优化走向。 关键词 农民集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乡村全面振兴;权利保障 中图分类号 F 323 文
摘要 构建牧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既是我国实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要求,也是实现传统牧区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相衔接的客观要求。作为我国畜牧业主产区和边疆民族地区,内蒙古传统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转型发展关系到新质生产力的推广普及和中国式现代化在牧区的实践。针对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面临的发展困境,应采取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服务内容、创建优质服务团队、强化监督和管理等措施,加快转型牧区新型社会
摘要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通过评价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绩效,反映当前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现状,提出有效促进合作社发展的措施。基于2023年对烟台市103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微观调研数据,从组建、经济、社会、运营4个维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估模型测度了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绩效水平,分析了其发展现状。结果表明:整体上烟台市党
摘要 县域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但目前县域职业教育面临着涉农专业建设薄弱、管理责任划分模糊、资金缺口大等问题,造成了教育效果不明显、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的困境。从产业富村、人才强村、文化兴村、生态美村等途径探索了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理论逻辑 中图分类号 G 719.2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