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制出坚固且 有弹性的超材料 科技日报2025年4月28日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团队开发出一种制造既坚固又有弹性的超材料的方法。这种材料通常非常坚硬且易碎,但通过打印出精确复杂的图案,可以形成既坚固又灵活的结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学》杂志上。 在超材料设计领域,“越强越好”一直是主导规则。超材料是一种具有微观结构的合成材料,能够赋予材料整体卓越的性能。然而,追求
摘 要:【目的】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均强调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旨在综合评价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探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区域失衡问题。【方法】构建了4个维度、18项指标的评价体系,并基于30个地级市2018—2022年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熵值法、基尼系数法及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我国中东西地区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与评价,揭示其动态演变规律。【结果】
摘 要:【目的】旨在研究手机移动端GNSS定位精度的影响因素。【方法】以许昌学院为试验区域,采用Essential Phone PH-1和华为Mate 40pro移动智能手机,分别在晴、阴、雨3种不同天气下以及空旷、建筑密集、树林遮挡3种不同环境下,利用软件GPStest获取实测GNSS数据,并以RTK同步观测的数据作为参考值来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不同因素对手机移动端GNSS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
摘 要:【目的】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背景下,新能源占比的提升增加了系统的调峰压力。通过研究储能与火电联合调峰的运行过程,提出一体化项目综合配置策略。【方法】结合储能与火电调峰的技术特点,基于全社会调峰综合效益,建立一种兼顾综合调峰成本和配置收益的双层优化配置模型。内层模型考虑各机组调峰优化运行和最大程度消纳新能源;外层模型基于已有火电机组综合考虑配置储能的调峰经济性和系统技术性。【结果】采用改进的I
摘 要:【目的】节能减排是落实低碳环保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为了使配电系统的电气节能技术在节能减排中发挥出作用,需要将配电系统、变压器节能技术应用于工程设计中。【方法】首先,从配电系统节能方面,对合理的负荷计算、提高功率因数进行分析;其次,对变压器损耗、负荷率及经济选型计算过程进行推导,过程完整,结论准确。【结果】配网升压后的各项指标、变压器最佳效率、能耗最优
摘 要:【目的】针对蜂窝夹层结构在红外热成像检测中的缺陷识别问题,开发一种高效、精准的缺陷检测方法。【方法】首先,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结合深度学习算法进行缺陷识别;其次,通过热激励方式获取蜂窝夹层结构缺陷的热成像数据,并采用预处理技术去除噪声,增强缺陷特征;再次,构建并优化基于YOLOv8的缺陷检测模型,通过数据增强、迁移学习等策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最后,采用不同厚度、材料和缺陷类型的蜂窝夹层结
摘 要:【目的】旨在全面解析金属零件腐蚀机理,梳理液冷过滤器防腐蚀设计现状,解决实际应用难题,提炼液冷过滤器内、外部防腐蚀关键要点,形成优化措施,为同类产品防腐设计提供依据,推动防腐蚀设计的进一步推广优化。【方法】通过查阅金属腐蚀领域的资料,对金属零件腐蚀机理进行归纳总结;收集市场上多种液冷过滤器的资料,分析其防腐蚀设计案例,阐述当前设计现状;针对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从材料选用、结构改良、表面处
摘 要:【目的】通过深入分析铁路车辆焊接结构疲劳行为,提出相应的处理技术和方法,以增强安全性和耐用性,提高铁路车辆焊接结构的疲劳寿命。【方法】从焊接接头、材料均匀性、焊接残余、服役环境4个角度分析现有的焊接结构,识别影响疲劳寿命的关键因素,并结合具体问题提出采用无损检测技术、优化材料选择、应用热处理工艺、灵活选取表面处理技术4项改进策略及应用方法。【结果】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设计和改进焊接工艺,焊接
摘 要:【目的】解决黄河冲积平原深基坑开挖施工风险评估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多粒度有效信息融合的决策方法。首先,基于深基坑开挖工程的量化指标及基坑安全事故的案例,识别风险因素。其次,以多个事故类型作为评价准则,从指标层面对专家的决策信息进行一致性检验,有效区分专家决策信息中的有效与无效部分,并通过计算不同指标下的评价准则权重范围及专家权重范围,采用目标规划方法求解,并融合专家的权重与决策信息对
摘 要:【目的】实现支架倾倒危险性精准辨识及危险程度评价。【方法】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提出一种支架倾倒危险性评价方法,以精准判识工作面支架倾倒的危险程度。通过明确单指标测度及指标权重,建立多指标综合测度评价向量及置信度识别准则。选取关键评价因素,并建立评价指标隶属函数,最终对支架倾倒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伪倾斜布置和工人操作都是影响支架倾倒危险性的重要因素。此外,支架底座倾角、输送
摘 要:【目的】HLG煤矿区域构造复杂,呈断层褶皱发育,传统叠后时间偏移成型效果不佳,为提高成像效果,在该区域采用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进行偏移成像。【方法】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时,结合实际资料选择合适的偏移参数,在该区域进行了效果良好的偏移速度分析,通过对比选择效果更好的偏移孔径和倾角。【结果】对比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和叠后时间偏移剖面,发现叠前时间偏移效果更好,成像精度更高,构造成像
摘 要:【目的】实现寨上金矿外围找矿突破,为后续勘查提供可供勘查的找矿靶区,明确下一步的找矿方向。【方法】通过收集近年来取得的新认识和新成果,对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和矿床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构建了寨上金矿成矿模式,提出寨上金矿受区域上由北向南的逆冲构造控制,在矿区以NWW向的F12、F3逆冲断裂为一级构造,控制矿区的南界和北界,以矿区中部NWW向F5逆冲断裂为二级构造,将矿区分为南北两个
摘 要:【目的】以实际工程中一座(48+80+48) m连续梁墩顶转体(转体墩高37.5 m)为背景,考虑墩顶转体较墩底转体操作平台高、难度大,研究转体过程中由于施工误差等引起的偏心对转体球铰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有限元模型计算和球铰缩尺模型试验研究墩顶转体球铰在转体过程中考虑偏心工况的力学性能及稳定性。【结果】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该转体球铰在偏心状态下应力和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结论】高墩墩
摘 要:【目的】针对高速公路互通落地段平面信号交叉口可能存在的服务水平低等级风险,以西南某高速公路项目实例为依托,对双层平面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该平面交叉口交通量的调研与预测,以其远景年预测交通量作为数据支撑,从信号周期时长、车均延误等服务水平指标对双层平面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计算结果显示,按照现有设计方案,该双层平面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仍然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摘 要:【目的】探明不同埋深条件下竖井转横通道围岩塑性区发展、位移收敛值、安全系数的演变规律。【方法】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借助ABAQUS分析软件,针对埋深对竖井转横通道围岩安全稳定性影响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埋深的增加,围岩稳定性经过缓慢增长(横通道埋深≤22 m)、迅速降低(22 m[<]横通道埋深≤25 m)、逐步降低(横通道埋深>25 m)3个阶段,22 m和25 m埋深为分
摘 要:【目的】受地形条件限制,山区公路通常具有道路等级低、平纵线形指标差等特点。这给山区交通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造成了山区公路通行能力不足、交通安全问题突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山区公路改扩建设计要点进行分析。【方法】结合皖南山区某国道改扩建项目设计案例,重点从路线、路基、平面交叉等设计方面分析山区公路改扩建设计的要点。【结果】通过合理选线,充分利用老路资源,选择重力式挡墙、悬挑结构、桩
摘 要:【目的】研究拱梁刚构组合体系桥的提篮式钢箱拱施工技术,以提高桥梁施工效率和结构安全性。【方法】通过对提篮式钢箱拱的施工工艺、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确定钢箱拱的结构形式和尺寸参数,设计合理的施工顺序,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提篮式钢箱拱施工技术可以缩短5周的施工周期,并提高了施工安全性。【结论】提篮式钢箱拱施工技术在拱
摘 要:【目的】聚焦于电解水制氢过程中催化电极的后处理工艺,探讨超声波处理参数对电极性能的影响,为电解水制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前沿的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技术为对象,采用超声波处理的方法,改变电极上催化剂的负载量及负载方式,优化阳极电化学性能。结合微观表征和电化学表征对性能优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试验表明,超声处理时长在20 min以内时,有利于性能提升,延长至接近60 min时,
摘 要:【目的】分析陕西关中地区某城镇污水处理厂生物池进水和膜生物反应器(MBR)出水色度超标问题的成因,并探索色度去除方法。【方法】采用三维荧光分析确定色度相关物质特性;通过ICP和膜分离技术鉴定色度主要贡献者;对比絮凝沉淀法、加碱沉淀法、臭氧氧化法、超滤膜分离法和纳滤分离法的去除效果。【结果】三维荧光分析显示,MBR工艺可显著去除木质素和纤维素类溶解性有机物,但这些并非色度超标的主要成分。IC
摘 要:【目的】通过优化塔里木油田塔中第三联合站硫磺尾气回收Cansolv工艺装置中文丘里组合塔的设计,解决文丘里组合塔中的文丘里段易腐蚀问题。【方法】分析冲蚀形态和腐蚀面分布,找出腐蚀原因,改进文丘里段冷却水喷嘴设计、优化进液结构,并在干湿界面处增设耐蚀衬里。【结果】通过实施优化的防腐措施,排放烟气中SO2质量浓度降低至20~40 mg/m3,经连续12个月的月度定点壁厚检测发现,文丘里组合塔壁
摘 要:【目的】预防边坡岩土体时空变异性质导致的工程边坡状态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更准确地评价边坡工程的稳定性。【方法】以建宁县某土岩边坡为例,首先采用极限平衡法研究了天然工况和降雨工况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了边坡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采用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了各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后依据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边坡稳定的可靠性分析和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天然工况下开挖使得边坡稳定性有所
摘 要:【目的】输电线路作为电力传输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沿线若发生地表形变,将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洛阳嵩县三面环山,地质构造复杂,需要对其输电线路进行长时序、大范围监测以保证安全运营。【方法】基于3种时序InSAR技术,选用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共47景Sentinel-1A数据获取了洛阳嵩县输电线路沿线的地表形变信息,并对得到的结果交叉验证,分析输电线路沿线地表形变的时空变
摘 要:【目的】分析洛川县的生态敏感性分布特征,为区域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参考。【方法】从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社会因素等3方面选取8个生态因子,利用AHP分析法计算出各个因子的权重,再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加权叠加法对洛川县各生态敏感性因子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研究区内极度和高度敏感区占比分别为11.45%和19.29%,多分布在东北部菩提镇与旧县镇内等海拔高、坡度大、植被覆盖度高
摘 要:【目的】研究岩堆对危岩体运动特征的影响,为治理岩崩提供防治措施。【方法】以禹门口龙门大桥中上部岩堆上方10个危岩体为例,结合研究区地形地貌特征和危岩体形态特征。选取适当的经验参数,利用RocPro3D软件模拟岩堆存在和清除岩堆后2种情况下危岩体的运动特征。【结果】清除岩堆,危岩体的运动速度增大量为0.35~7.4 m/s,弹跳高度增大量为0.121~3.962 m,冲击能量增大量为111.
摘 要:【目的】建立百年气象站档案专题数据库,实现档案资源服务便捷化、人性化和智能化。【方法】确立建设业务定位,设计专题数据库总体架构。采用D2RQ数据处理工具、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自动分类等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知识抽取、知识融合、知识存储,构建专题知识库。运用本体构建技术,构建百年气象站档案专题知识图谱和专题档案数据图谱可视化应用场景。【结果】整合的专题档案充实了馆藏数字档案资源,优化了馆藏
摘 要:【目的】立足于河南省商标质押融资现状,研判优势与不足,统筹本地政策、资源与市场,提出推动商标质押融资进程的路径与对策,旨在促进河南省知识产权与金融融合,释放无形资产价值,同时完善金融体系和风险管理制度,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与经济增长。【方法】对比河南省与其他地区质押融资金额规模及模式的差距,结合一些优势地区的商标质押融资模式,通过走访调研、数据分析及信息评估,找出河南在商标质押融资中存在的主要
摘 要:【目的】以亳州学院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系统的构建与应用为例,为同类高校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或者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推动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的建设和促进知识共享、推动科技创新提供参考和启示。【方法】采用了当前主流的前端框架Spring Boot与Vue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快速开发,系统主要功能涵盖通知资讯、信息服务、培训学习、企业咨询及专利资源库等方面。【结果】该系统实现了信息获取、知识普及、技
摘 要:【目的】研究有机发光化合物和大环化合物的检索策略,为相关领域创新主体的产品研发、专利布局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具体案例为研究对象,在STN系统中使用环系标识符对结构式不易表达的有机发光化合物和大环化合物进行检索。【结果】使用环系标识符检索不需要绘制结构式,操作简单,检索结果精确。【结论】对于有机发光化合物和大环化合物,使用环系标识符能够简单、快速、准确地检索到相关技术文献。 关键词:
摘 要:【目的】探究问询函与科技类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的潜在关系,发挥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函的监管作用,提升投资者决策能力。【方法】以中国A股科技类上市公司2015—2022年数据为样本,采用回归模型分析监管问询函对高科技企业股票流动性的影响。【结果】收函日前后窗口期内收函公司股票流动性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非收函公司股票流动性;控制影响公司股票流动性的重要变量后,发现年度报告问询函确实显著降低了公司股
摘 要:【目的】立足“人才强省”战略背景,从高校层面探究高层次人才引育及使用机制路径,以期通过精准引才、科学育才、用心留才、大胆用才等方式,形成“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团队建设、重点产业建设”共赢局面。【方法】通过分析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布局、教育资源分配等因素,深入探究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工作发展现状,为路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河南省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育与使用存在人才引进难度大、流失现象严重
摘 要:【目的】探索河南省科技档案中心的建设路径,解决其科技档案资源分散、数字化水平低等问题。【方法】以万方数据库1989—2025年的科技档案文献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法对高频关键词进行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高频关键词相关性分析显示,“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与“档案利用工作”的研究失衡,折射出服务能力不足的共性问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与信息安全高度关联,需协同推进技术模块设计。【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