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国内棉花市场需求有所恢复,但幅度有限,总体供求关系宽松。国际市场棉花产量和消费量双增加,国际棉价持续下跌,全球棉花贸易规模下降。从2024年棉花市场基本情况出发,分析国内棉花市场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预测后期走势。提出完善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完善棉花流通体制机制、优化储备和进出口调控、加大监测预警和监管力度、扩大新疆棉消费等政策建议。
摘要:新疆地区拥有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基于新疆植棉区6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及棉花生育期、大田生长状况和气象灾情等,分析了2024年新疆植棉区的气象条件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新疆棉花生产提供趋利避害的依据,并为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提供依据。这对于保障新疆棉花高质高效发展以及抗灾减损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通过对江西棉花产业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系统总结了江西棉花生产现状,详细分析了江西棉花生产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与优势、机遇,明确江西棉花生产发展目标和路径,从加强组织领导、优化生产布局、增强科研攻关能力、全面提升全省植棉科技贡献率、培育棉花全产业链企业、稳定政策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江西棉花产业发展的建议。
摘要: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为暴食性害虫,寄主范围非常广,直接影响包括棉花在内的多种作物的产量。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是生产上防控斜纹夜蛾的常用杀虫剂,由于其长期大量使用,我国各地斜纹夜蛾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总结了国内外斜纹夜蛾对毒死蜱的抗药性情况、抗性产生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理以及农业与物理、化学药剂和生物防控技术,旨在为我国作物生产中防治斜纹夜蛾时合理选药、科学用药及抗药
摘要:我国盐碱地面积近年来不断增加,改良盐碱地刻不容缓。棉花是盐碱地改良的先锋作物,盐碱地植棉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棉花通过不同的生理生化反应应答盐分胁迫,通过提高种子吸水率、降低植株细胞膜透性及合成小分子有机物质等缓解渗透胁迫对细胞的伤害;通过吸收盐分并将盐离子在不同器官进行再分配,以及部分品种通过腺体的泌盐效应将盐分带出体外达到降低土壤盐分含量的目的;同时,盐碱地植棉可以改良土壤理化性
摘要:随着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以及种植水平的提高,2种不同的植棉模式“矮密早”和“宽早优”逐渐形成。目前,新疆绝大多数植棉区仍采用“矮密早"模式。随着棉花产业结构调整和棉花种植管理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宽早优"轻简化栽培管理植棉模式正快速发展和推广,有望成为新疆棉花耕作制度的重要变革。为了帮助植棉农户更好地理解“宽早优”和“矮密早"模式,结合生产实践和相关研究成果,从概念、播种方式、品种选择、管理方式、不同种植模式下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等方面对比分析了2种植棉模式的差异,旨在为新疆棉花生产中科学选择植棉模式提供参考。
摘要:采用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repeated sequence,SSR)分子标记技术对 2022-2024 年新疆种业公司提交的83份样品(包括早熟品种、早中熟品种)进行亲缘关系分析,以期为棉花品种的管理和选择提供依据。使用农作物SSR数据比对软件(登记号:2025SR0343132)对样品SSR数据位点进行两两比较,分别利用PowermarkerV3.25、NTSYSpc-2.10e、Structure 2.3.4、GenALEx6.502进行SSR多态性分析、亲缘关系分析、群体结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53个等位变异,平均等位变异数为2.55,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 0.32 83 份品种两两比较共产生了3403个组合,差异位点范围为 0~47 ,位点差异大于2的组合有3290个,占组合数的 96.7%? 亲缘关系分析、群体结构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83份样品被划分为2个群体popl和pop2,pop2包含pop2A和pop2B亚群。亲缘关系分析显示,棉种样品间的相似系数在 0.503~1.000 ,平均值为0.690,说明棉种样品间遗传背景较窄、亲缘关系较近。主坐标分析结果显示:pop1共有样品15份,均为早熟品种;pop2A共有样品52份,其中含早熟品种29份、早中熟品种23份;pop2B共有样品16份,其中有早熟品种9份、早中熟品种7份,并没有明显的地理分类特征。这些结果可为新疆棉花品种选育和管理提供参考。
摘要: 7-8 月是山东植棉区棉花的结铃关键期,但此时正值雨季,连续降雨会影响棉花授粉,导致棉铃大量脱落,严重影响棉花产量。为筛选适合山东植棉区防控棉花落铃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于2024年在淄博进行春播和麦后直播试验,其中春播试验设4个处理,麦后直播试验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4次;在初花期及打顶后各喷药1次,调查各处理的落铃率及籽棉单产。结果表明,每 666.7m2 喷施 0.003% (质量分数
摘要:冀棉9116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转基因中熟常规棉花品种,于2021年10月和2023年11月分别通过河北省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0—2021年国家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棉组区域试验2年平均结果:其生育期121d;每 666.7m2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 242.4kg⋅99.0kg 和 91.6kg ,分别比对照中棉所100增产 1.5% 、(204号
摘要:中棉所9B04为转cry1Ab/crylAc基因抗棉铃虫中熟杂交棉品种,于202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0-2021 年黄河流域棉区统一试验中熟杂交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中棉所9B04主要表现:春播生育期 117d ,株高106.3cm ,第一果枝节位6.6,单株结铃16.8个,铃卵圆形,铃重 7.2g ,衣分 42.8% ,霜前花率 95.1% ,籽指 11.3g ;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 30.9mm ,断裂比强度 30.9cN?tex-1 ,马克隆值5.0,达到纤维品质ⅡI型;2年平均每666.7m2 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 251.9kg,107.7kg 和 102.3kg ,分别比对照瑞杂816增产 3.9%.8.9% 和 9.9% 。2022年同组生产试验中,中棉所9B04每 666.7m2 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 256.8kg,106.2kg 和 102.8kg ,分别比对照瑞杂816增产 5.9%.10.2% 和 10.5% 。对中棉所9B04的选育过程、主要生物学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机采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简要介绍。
摘要:中棉所156是于202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棉花品种。在2020年和2021年四川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其表现为生育期127d,单株结铃24.1个,铃重 6.4g ,衣分 40.9% ,籽指 11.7g;2 年平均每666.7m2 籽棉和皮棉产量分别为 220.7kg 和 90.0kg 基于中棉所156在四川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表现,介绍了其选
摘要:为探究可以模拟工业洗涤的实验室洗涤方法,以水洗尺寸变化率为表征,利用6件医用日常穿着服装成衣和12种医用日常穿着服装面料进行洗涤试验,对这些样品经实验室洗涤方法1、实验室洗涤方法2得出的数据,与工业洗涤方法得出的数据进行组内相关系数分析。结果:面料 1~12 成衣 1~6 的水洗尺寸变化率平均度量组内相关系数在实验室方法1与工业洗涤方法间分别为0.918和0.967,在实验室方法2与工业洗涤方法间分别为0.873和0.961。由此初步认为,实验室洗涤方法1更接近工业洗涤方法。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医用日常穿着服装及其面料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也可为医护服装的生产及验收提供依据。
摘要:湘北传统棉花栽培主要依赖人工,效率低。应用棉花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可减用工、提效益。在湘北平原与丘陵,棉花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存在差异,平原宜全程机械化,丘陵依赖于小型设备。从品种选择、棉田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各环节介绍了湘北棉花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并分析了该技术的社会、经济效益,为稳定当地棉花种植面积,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湘北;棉花生产;轻简化栽培;精准农业技术;
摘要:基于2019-2023棉花年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机采棉的公证检验数据,就颜色级、长度、马克隆值、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轧工质量6项品质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机采棉品质得到了极大改善,外观颜色级主要为白棉3级,纤维长度主要集中于 28~30mm 级,马克隆值 A+B2 占比达到 83.9% ,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指数分别集中分布于强和中等档次、高和中等档次。此外,分析发现棉花品种、气候、监管政策、市场行情、加工人员技术能力等均会对棉花纤维品质产生影响。基于这些发现,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期对新疆机采棉的纤维品质改善有所帮助。
摘要:河西走廊植棉区和新疆植棉区的自然条件有所差异,机采棉技术从新疆引入河西走廊推广应用要因地制宜加以改进。通过对该技术应用实践的总结,提出了河西走廊植棉区机采棉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河西走廊植棉区今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摘要:总结了山东省滨州市农田残膜污染现状及危害,介绍了残膜污染治理措施。针对机械化回收效率偏低、全生物降解地膜适用性不佳、群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从以下4个方面提出建议:加强技术规范和监管,严把地膜生产、销售及使用关;加强残膜回收机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产品的研发;完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宣传引导,营造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关键词:农田残膜;污染;治理;滨州市;现状;资源化利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