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新疆植棉区已实现棉花栽培全程机械化与半自动化。在此基础上,通过融合代表新质生产力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fifth generationofmobi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5G)、物联网、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gence,AI)、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提出棉花“AI栽培体系”构想。论述了“AI栽培体系"硬件与软件的构成及其在棉花栽培中的运行机制,实现棉花栽培全流程精准化、生产集约化、资源最优化、管理高效化、决策智能化和作业无人化的技术突破,为智慧农业装备研发注入创新思路,为新疆未来推广全域自动化智能化棉花栽培提供实践指引。
摘要:为了解新疆南疆棉农水肥管理方式以及植棉效益,2023年 2-7 月采用随机入户走访的方式对阿克苏地区37户棉农2022年植棉成本和效益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明确了当地植棉的物化成本(肥料、机耕、种子地膜等成本)和水肥管理特征,探讨了限制南疆棉花绿色增产增收的主要原因。结果显示:(1)农户的棉花产量水平差异大。受访农户2022年陆地棉皮棉单产平均为 2.33t?hm-2 。其中, 37.84% 的农户在 2.25t?hm-2 以下,低于新疆平均单产水平; 48.65% 的农户皮棉单产在 ,为中等产量水平;仅有 13.51% 的农户皮棉单产 ?2.70t?hm-2 ,达到高产水平。(2)南疆棉田用水量高。总灌水量普遍超过 6000m3?hm-2 ,其中冬灌/春灌 1050~4500m3?hm-2 ,棉花生育期灌水 750~2325m3?hm-2 ,部分地区补灌微咸水2次以上。(3)南疆棉田施用的肥料品种与土壤性质不匹配的问题突出。调研总样本中仅 8% 的农户选择磷酸一铵等酸性肥料进行滴灌,仅有 5% 的农户选择过磷酸钙作底肥基施,其余 87% 的农户均选择碱性的磷酸二铵基施或滴施。(4)棉农过量施用化肥问题严重,尤其是磷肥。棉农 N,P2O5,K2O 平均施用量分别为 541kg?hm-2,583kg?hm-2 和 224kg?hm-2 ,远高于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布的《棉花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中高产棉田的推荐肥料施用量,即所有农户都是按照目标皮棉单产 3.00t?hm-2 以上的高产水平施肥。棉农对磷肥品种选择、磷肥施用方法和施用时期的认识存在误区,这是导致磷肥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5)肥料成本过高是造成棉农增收困难的主要因素。植棉成本中占比大的主要是地租与化肥投入,肥料成本占物化成本的 51% ,其中肥料成本超过物化成本一半的户数高达 62% 。调查的农户中,有约 84% 的盈利,净收益平均为0.85万元, hm-2 。综上,进一步普及肥料品种选择、施用方法和用量等科学施肥知识,将氮磷化肥用量减少 30%~ 50% 、降低化肥投入成本,是帮助南疆植棉农户实现绿色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
摘要:对不同用量保水剂对棉花幼苗生理生化及育苗形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旨在确定适宜的保水剂用量以优化棉花基质育苗技术。以稻壳灰与红壤土的复合物为育苗基质,以赣杂棉0906为供试棉花品种,设置3种不同用量的保水剂处理 (T1:2g L-1,T2:4g?L-1,T3:6g?L-1) ,以不添加保水剂作对照,在3叶1心期取样,比较不同保水剂处理的棉花幼苗生长参数、根系构型参数、碳水化合物含量、氨基酸含量、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碳氮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不同剂量的保水剂对棉花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效果,其中T1处理 (2g?L-1) 的育苗效果最好。T1处理显著增加了棉花幼苗的茎粗(增幅 35.6% )、壮苗指数(增幅 75.0% )和幼苗生长速率(增幅 66.7% ),并显著提高了棉花幼苗地上部的鲜物质和干物质质量;就根系形态指标而言,T1处理显著增加了根表面积(增幅 31.5% )、根体积(增幅 71.4% )、根平均直径(增幅 36.9% )、根尖数(增幅 96.3% 和根系活力(增幅 263.5% ;就光合色素含量而言,T1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叶绿素a(增幅 49.5% 、叶绿素b(增幅 59.2% )和类胡萝下素含量(增幅 35.0% );就碳水化合物含量而言,T1处理显著增加了叶片中的蔗糖含量,显著降低了根中的蔗糖含量以及茎叶中的淀粉含量;此外,T1处理幼苗叶片全碳和全氮含量、根系氨基酸和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叶片和根系碳氮比均显著低于对照,表明T1处理有利于棉花幼苗的光合碳生产以及输送到根系,促进根系生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幼苗单株干物质量与光合色素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根尖数与叶片蔗糖含量、根叶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根叶碳氮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本研究初步得出保水剂用量在 2g?L-1 时,可明显改善棉花幼苗生长状况,取得较佳的基质育苗效果。
摘要:为有效解决鲁西南传统蒜(麦)棉套作存在的棉花生产人工成本高、成熟不集中导致机械收获难、种肥药膜成本高、经济收益低等挫伤植棉积极性的系列问题,山东成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了两熟制棉花机械精量播种、轻简化栽培、减量增效施肥、绿色防控、集中收获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探索并与配套机械装备进行有机融合,集成绿色轻简化植棉技术体系,完善了蒜(麦)后接茬短季棉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对该模式的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通过试验示范分析了其在提高棉花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上的效果,为鲁西南植棉区短季棉高效栽培模式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鲁西南;蒜(麦)后接茬短季棉;机械精量播种;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示范效果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明吡虫啉颗粒剂药种同播在苗期夏播棉中的残留动态及其与蚜虫和蓟马防效的相关性。试验采用人工穴播,按每 666.7m22% (质量分数,下同)吡虫啉颗粒剂 4kg 用量将其与夏播棉品种鲁棉551种子等穴等量播种,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其对夏播棉苗期蚜虫、蓟马的防治效果;采用GB 23200.121—2021标准的方法取样、检测吡虫啉在苗期棉株中残留量;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吡虫啉在棉株中的残留量与苗期蚜虫和蓟马防治效果的相关性、吡虫啉颗粒剂施药量与棉株吡虫啉残留量的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发现:(1)每 666.7m2 用 2% 吡虫啉 4kg 药种同播对夏播棉苗期蚜虫防效与药后时间的线性相关显著,对夏播棉苗期蓟马防效与药后时间线性相关极显著;吡虫啉在夏播棉中残留量与药后时间非线性相关(幂函数方程)极显著,吡虫啉在夏播棉中日降残留量与药后时间非线性相关(多项式函数方程)极显著。(2)夏播棉植株吡虫啉残留量与其对夏播棉苗期蚜虫、蓟马防效非线性相关(多项式函数方程)极显著;药后 14~28d 夏播棉株吡虫啉残留量与其药后21~35d 吡虫啉对夏播棉苗期蚜虫、蓟马防效的线性相关极显著,说明夏播棉棉株(地上部分)吡虫啉残留量动态变化在吡虫啉颗粒剂对夏播棉苗期蚜虫、蓟马防效上的体现延迟7d。(3)吡虫啉颗粒剂不同施药量与夏播棉植株吡虫啉含量的线性相关极显著。
摘要:为筛选早熟抗病、高产优质、适应性好的棉花品种,应对棉花主产区种植制度改革、灾后复播和次宜地区植棉等关键问题,本研究以7份早熟棉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以新疆主栽品种中棉所49为对照,在南疆10个生态区进行为期2年的定点晚播试验,利用Genstat 23.0软件的GGE(genotypemain effectsplusgenotyp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mode)双标图分析这些早熟棉资源的皮棉单产和纤维品质指标,从而进行适应性评价。稳产性分析结果显示,早熟棉品种九圣禾M138、辽棉52和辽棉51的皮棉单产的高稳系数位于前列,且高产位次与高稳系数位次基本一致;GGE双标图分析显示,辽棉52和九圣禾M138的适宜种植区域为新疆南疆的尉犁县、沙雅县、阿拉尔市和阿瓦提县等大部分区域,地域差异对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具有一定的影响,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是由品种基因型决定的,受地域性影响较小。结果表明,辽棉52和九圣禾M138可以作为丰产稳产型早熟棉品种资源在西北内陆棉区加以利用。
摘要:为了评估中棉113在辽河流域棉区的适应性,选择辽棉23号为对照品种,设置了中棉113的3个播期(4月15日、4月22日、4月29日)试验,在相同种植模式下比较2个品种的生育期、植株发育情况、单产及其相关性状、纤维品质指标等。结果显示:与辽棉23号相比较,中棉113生育期稍长、单株结铃数较多,铃重和籽指较小,但衣分较高;相同播期下,2个品种的单产大致相同,且都表现为4月22日播种单产最高,而4月29日播种单产最低;2个品种的综合纤维品质都表现为4月15日播种处理较佳。由此认为,中棉13具有引种到辽河流域棉区的潜力;覆膜栽培条件下,适宜播种期为4月22日左右,且可以适当提前播种,以提高纤维品质。
摘要:基于2014—2023年新疆沙雅县棉田蚜虫发生情况的监测数据与同期沙雅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气象数据,深入探讨了棉田蚜虫发生与气温、降水、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关系,为当地棉田蚜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参考。监测数据显示,沙雅县棉田蚜虫通常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迁入棉田,6月中旬达到猖獗期,7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结束期。气象因子分析显示:蚜虫迁入期日平均气温多在 20~25°C ,相对湿度在 30%~40% 时较为常见;猖獗期温度范围较宽,但温暖且相对湿润的环境更有利于其繁殖;结束期则受持续高温或湿度剧烈变化的影响,蚜虫生存受到抑制。尽管沙雅县降水稀少,但在特定条件下,降水仍对蚜虫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一定影响。风速在迁入期、猖獗期和结束期均保持相对稳定,对蚜虫发生无直接影响。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分析表明,蚜虫的年发生程度与日最低气温和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见,不同时期沙雅县棉田蚜虫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有所不同,总体上气温和湿度是关键因素。基于上述结论,建议通过加强气象监测与预警、优化种植结构与田间管理、科学运用化学及生物防治手段等措施,有效控制沙雅县乃至类似地区棉田蚜虫的危害,保障棉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96G(中棉所146)于2024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生育期128d,株型紧凑,株高72.5cm ,第一果枝节位6.3,单株结铃6.6个,铃重 5.7g ,衣分 44.7% ,籽指 10.0g ,霜前花率 96.5% ;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 30.5mm ,断裂比强度 32.2cN?tex-1 ,马克隆值4.4,断裂伸长率 6.6% ,反射率 79.9% ,黄色深度8.3,长度整齐度指数 85.2% ,纺纱均匀性指数158,达到国家审定I型品种标准;2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单产分别为 5734.5kg?hm-2,2567.3kg?hm-2 和 2 474.3kg?hm-2 ,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所49增产 13.3%.18.0% 和 17.2% 。主要介绍了96G选育过程、农艺性状、产量和纤维品质表现、种植区域及栽培要点等,为品种推广及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摘要:荆棉18是荆州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常规抗虫棉品种,于202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在 2020- 2021年湖北省春播棉组区域试验中主要表现为春播生育期123.4d,株高 127.3cm ,第一果枝节位6.7,单株果枝18.0个,单株结铃27.6个,铃重 6.0g;2 年区域试验平均每 666.7m2 皮棉产量为 97.50kg ,比对照鄂抗棉13增产 9.23% ;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 29.0mm ,长度整齐度指数 84.5% ,断裂比强度 31.1cN?tex-1 ,马克隆值4.9。介绍了荆棉1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以助力荆棉18的推广应用。
摘要:长丰2号是2022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长绒棉品种。该品种在2017—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长绒棉区域试验中的主要表现:零式果枝,生长稳健,整齐度好,单株成铃好,平均单株结铃数为9.65,每666.7m2 平均籽棉产量为 328.3kg ;其纤维上半平均长度为 40.5mm ,断裂比强度为 45.4cN?tex-1 ,马克隆值为 3.85 该品种在选育过程中注重了纤维品质的提升,具有优良的特征特性。在介绍其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的基础上,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包括合理的种植密度、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以利于其高产优质的特性在生产中充分发挥。
摘要:阿农海2号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长绒棉品种。其在 2019-2020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长绒棉区域试验中表现为生育期129d,植株筒形,零式果枝,单株果枝11.9个,株高 95cm 左右,茎秆粗壮、绿色、直立抗倒伏;叶片较大,叶裂深,叶色深绿;铃长,呈卵圆形,多为3室,絮色洁白;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2年平均每 666.7m2 皮棉产量为 113kg ,为对照新海41号的 111.8% 。介绍了阿农海2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并简述了其栽培技术要点。关键词:长绒棉;品种选育;阿农海2号;抗病;优质;栽培技术
摘要:为了提升山东省滨州市棉花种植效益,从地块选择、品种选择、套种方式、整地施肥、播种、地膜覆盖、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当地棉花套种西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并基于滨州试验基地开展的棉花套种西瓜试验示范,对棉花套种西瓜的高产高效栽培效果进行了探讨,以推动棉花套种西瓜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棉花套种西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滨州市;田间管理
摘要:近年来安阳市棉花生产受棉花产业转移、粮棉争地等影响,种植面积由1991年的 下降到2022年的 。内黄县、滑县、汤阴县、安阳县4个东部平原植棉区棉花面积逐步被玉米等粮食作物所替代,位处西部低山丘陵区的殷都区、龙安区、林州市植棉面积占比提高到 75% 。根据这一变化,安阳市积极研判、认真分析低山丘陵区植棉特点和存在问题,科学设计植棉技术路线和产量结构,明确主要技术,力求通过技术集成应用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弥补低山丘陵区植棉土层薄、肥力差、易受旱等缺陷,确保低山丘陵区棉花稳定增产和提质增效,并为豫北地区发展低山丘陵区棉花生产提供参考。
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中国农业期刊集成服务平台、龙源创新数字传媒、北京世纪超星、博看期刊等数据库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翻译、改编及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上述数据库的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中国棉花》编辑部
《中国棉花》(月刊)由农业农村部主管,主办,《中国棉花》编辑部编辑出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公司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国内大型数据库和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等国外数据库收录。本刊主要栏目有政策与述评、研究报告、区域试验与新品种、实用技术、加工与检验、棉副利用、市场与产业化、棉区瞭望、环球棉讯及机械化与智能化、标准与技术规程、面源污染与治理、乡村振兴、国际棉花科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