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至29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5)及相关展览在上海隆重举办。本次盛会以“智能时代全球共济”为主题,搭建世界级合作交流平台,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上海方案”。大会期间,人工智能标准化国际合作论坛、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弥合人工智能鸿沟国际合作论坛成功举办,为促进人工智能惠及全人类发展凝聚智慧、推动形成全球共识。 人工智能标准化国际合作论坛 文/方洛凡 7月26日
话题一:面向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公共利益,AI国际标准应该聚焦哪些问题? 翁家良:我从2019年开始参与WAIC,直到现在,见证了WAIC的转变。我们需从哲学和伦理层面寻求共识,倡导“Alforhumanity”。主要聚焦三个核心模块:AI促进可持续发展、AI赋能全球平衡发展、人机协同应对人工智能风险。标准不能只关注技术层面,更要注重哲学层面。 徐洋:我建议围绕人工智能全栈技术及其赋能领域进行
7月27日,“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弥合人工智能鸿沟国际合作论坛暨全球工业人工智能联盟卓越中心启用仪式”在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全球工业人工智能联盟卓越中心主办,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上海大零号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人工智能之旅大会组委会共同承办,亚洲企业孵化协会与人工智能国际研究院担任国际合作伙伴。 本届论坛旨在推动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开放合作与技术共享
7月的北京,热浪裹挟着科技风暴席卷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这里盛大开幕。在先进制造链展区,兰剑智能展位前人头攒动,其展示的“植物工厂”相关设备尤为瞩目,吸引了大量目光。 植物工厂的概念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首座植物工厂诞生于2004年,标志着中国智能农业正式起步。《2025中国植物工厂:从实验到产业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显示,植物工厂历
今年上半年国家标准下载量超1000万次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积极响应社会需求,有序推动3万余项未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全文公开且可免费下载,半年下载量超1000万次,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免费获取国家标准的群体大幅增加。今年上半年,国家标准月均下载量从去年的19万次迅速增加到203万次,增长约10倍。在线阅读量近1500万次,浏览量达8900万次,访
摘要: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专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对于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以及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经济、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现有的专业领域标准化改革体制机制面临着诸多挑战,亟待完善与升级。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专业领域标准化改革体制机制的现状与问题,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讨了完善与升级的思路与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具体的实施路径,旨在为推动我国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摘要:人工智能(AI)的广泛应用带来了诸多安全挑战,国际社会对AI安全标准的需求日益迫切。本综述介绍了AI安全国际标准现状,包括ISO/IEC、ITU-T和ETSI等组织的研究进展,同时概述了国内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方面的成果。文章指出AI安全标准工作面临技术融合、数据安全、伦理责任和国际合作等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强调了加强标准制定与执行、推动国际合作以保障AI技术安全可靠发展的重要性。
摘要:在推动新产业的崛起中,标准化扮演着基础且关键的引领角色。但我国低空经济产业的标准化进程仍面临严峻挑战:标准数量匮乏且体系尚未成型、先进技术的标准化应用存在空白、企业对于标准化的认知尚浅、社会参与制定标准的积极性亟待提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策略:系统构建低空经济产业标准体系、加速先进技术标准的落地、增强企业的标准化意识、扩大标准化参与主体并深化与国际标准化机构的合作,以期推动我国低空经济产业标准化进程的稳健前行。
摘要:高层次国际标准化人才在应对国际竞争、支撑产业发展、推动消费升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国内高层次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当前湖南高层次标准化人才队伍发展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国际标准化人才队伍、为开展国际标准化活动不断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推动高层次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入开展。
摘要:两岸标准共通是两岸产业对接及共同市场构建的基础,在会计标准共通中,两岸会计职业资格标准采认关系到两岸的各个产业,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如何扩大完善两岸会计职业资格标准采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两岸会计职业资格标准采认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通过促进行业协会合作、优化考试及采认标准、加强人才培训交流、扩大标准宣传力度等方式,加快两岸会计职业资格标准采认进程,进一步扩大完善两岸会计职业资格标准采认政策,推动两岸人才深度融合、带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摘要:针对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标准化与规范化需求,本文提出了文物包装材料评价标准化体系的概念。该评价体系以提高文物包装的质量和保护效果为核心目标,遵循安全性、真实性、科学性、环保性、系统性及实用性原则;内容涵盖材料分类、材料评价指标、现有的材料测试方法、评价与分析方法等关键要素。总结出了具有通用性的文物包装材料评价体系构建流程及步骤。该体系的完善与发展能推动文物包装材料的创新,为文物预防性保护提供安全、高效、科学的决策支持,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摘要:应急救治医疗装备配置的标准化工作研究刚刚起步,尚处于技术探索阶段。本研究通过对应急救治医疗装备标准化相关法规、文件等的调研,分析了目前应急救治医疗装备配置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缺乏统一配置标准、跨部门协调不足等,进而从标准体系构建、基础标准和不同场景、层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应急救治医疗装备配置标准化工作的相关技术建议,以期作为该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参考。 Ab
摘要:为积极响应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强化“标准指挥棒”作用,规范工业供给端,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内蒙古作为国家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基地,凭借稀土、风能、太阳能资源,肩负国防科技工业配套重任,在《新材料标准领航计划》引领下,标准化工作机制全面转向“缺标补标、低标提标、优标转标、有标贯标”管理体系,实现全过程标准化覆盖,军民标准通用化对边疆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有助于提升边疆地区的整体防御能力和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促进边疆地区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特别是在新材料领域,通过整合军民用技术资源,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推动边疆经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摘要:为深化了解澜湄区域各国电力技术及标准发展现状、完善澜湄区域电力技术标准顶层设计、加快区域电力标准融合过程,本文通过分析澜湄区域电力建设现状及电力标准现状,遵循目标明确、需求导向、全面成套等原则,构建了一套澜湄区域电力标准体系,包括电力标准体系结构图、电力标准统计表和电力标准明细表,并对澜湄区域电力标准体系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澜湄区域电力标准化工作优化建议。研究成果可为澜湄区域今后电力标准建设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摘要:本文以湖南省废弃电器电子拆解行业为对象,研究分析了当前该行业的现状以及标准化建设的现状,从基本通用标准、资源管理标准、污染防治标准、评价与评估四个模块构建了湖南省废弃电器电子拆解效益评估标准体系框架,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行业的规范化管理进行了探索、为湖南省地方标准的制修订提供了指引。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中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中药产业今后以技术升级、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为发展方向,并结合中药产业发展特点和优势,重点围绕中药材资源、中药生产、商品流通、中药研发、临床应用、非临床应用、中药质量控制7个方面,建立完善中药产业链标准体系,为中药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标准指引和技术支撑。
摘要:标准实施是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标准发挥效力的核心和关键。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国家标准体系,用以统一规范指导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应急导向系统的建设以及各类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计设置。但是因为标识使用不规范引发的社会问题依然时有发生,引起公众的热烈讨论。广州市为提升城市品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提升城市公共标识系统质量。本文以广州市城市公共标识系统为例,阐述地方落实国家标准的主要策略方法,旨在为其他标准实施提供借鉴经验。
摘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是深化社区教育内涵、推进社区教育高品质发展的突破口,其标准化建设直接影响居民学习效果和项目口碑形象。本文借助PDCA循环理论,构建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标准化建设的框架,建立以“项目策划一项目实施一评价监督一反馈改进”为主线的标准化流程,以东台开放大学“家庭教育项目”为例具体阐述,从科学规划、有效执行、持续改进和社区参与四方面提出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网约配送行业党建标准化工作的经验做法,枣庄市市场监管局通过网约配送行业党建过程中加强组织体系、服务保障、作用发挥等方面标准化建设,形成了探索网约配送行业党建工作的实践经验,为基层治理提供样本参考。
摘要:本文将QX/T678—2023《大型活动气象服务指南服务产品》标准应用于2024年五河县第七届“虹城杯”龙舟赛气象服务过程中,以高质量气象服务保障龙舟赛顺利举办。为提供全方位的龙舟赛气象服务保障,五河县气象局充分调研龙舟赛服务的具体需求,统筹利用现有气象预报产品和服务资源,为龙舟赛训练及比赛提供精细化、递进式的气象服务,对五河县气象局气象保障服务的技术积累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摘要:本文以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和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为例,介绍了成都市在开展第八批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中的主要做法、取得成效,并提出进一步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建议,以期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成都经验”。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QC小组活动在实验室液体计量方法优化中的应用。明确选题后,组建QC小组,运用多种质量管理工具,通过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原因分析、确定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检查、巩固措施、总结与下一步打算等步骤,开展系统性工作,使液体计量准确率从 83% 提升至 96% ,显著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同时提升了小组成员的专业技术、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本研究成果为实验室液体计量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改进方案,对相关领域的质量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摘要:九华黄精产业是大健康产业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的产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近年来,随着池州市政府一系列高位推进措施的落地,九华黄精种植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亟需强化标准化手段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本文分析了九华黄精产业标准化现状和存在问题,并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九华黄精产业标准化水平的提升,推动九华黄精产业高质量发展。
摘要:GB/T 26036—2020《汽车轮毂用铝合金模锻件》作为新修订的推荐性国家标准,对于指导铝合金轮毂模锻件的生产、研发以及交易的意义重大。为了增加对GB/T26036—2020标准的理解,促进铝合金轮毂模锻在汽车领域更广泛的应用,本文着重阐述了该标准修定的目的和意义,对修订前后的标准进行了对比。对标准的主要内容从合金的成分、安装性、安全性以及外观要求方面等进行了解读,本文对于轮毂模锻件在汽车领域的轻量应用乃至标准规范和引领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本文围绕深圳市地方标准《物业服务通用规范》的修编来展开,分析目前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形势、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分析修编必要性和紧急性,介绍了该标准出台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也结合深圳市的地域、经济发展状况、对物业服务的要求,讨论在新时代如何提高深圳市物业服务的整体水平,进一步为深圳市乃至全国物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引领。
摘要:本文聚焦广西地方标准《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防御规范》修编工作,阐述了修编地方标准的意义和依据,剖析广西旅游景区气象灾害类型与特点,梳理当前防御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从多维度提出针对性的规范制定策略,旨在构建科学、系统、高效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提升广西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防范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研究为广西旅游景区安全风险防控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提供理论依据,为中低纬度地区探索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提供借鉴。
摘要:随着消费升级与市场多元化发展,传统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效率与精准度不足,智能数字化技术成为提升监管效能、保障产品质量的关键路径。文章围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的智能数字化应用展开研究,阐述智能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必要性与意义,介绍智能数字化在抽样、检测、数据管理等环节的具体应用,探讨相关优化策略,旨在为提升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效率与准确性、推动质量监管现代化提供参考。
摘要:当前各行业普遍开始广泛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本文主要讨论了在人员认证领域引入AI技术的背景、相关应用场景和技术优势。认为在考试、监考、评价、申诉投诉处理等主要环节,应用AI技术均可有效提升认证效率,确保公正性、公平性、客观性。同时也提出对于应用AI的环节应设置人工监督,防止其产生数据偏见和道德风险,损害认证结果的有效性。本文认为人员认证领域应科学、合理、规范的应用AI技术,同时完善配套管理制度以规避相应风险。
摘要:为了保障实验课教学安全、高效地进行,本文提出优化教学实验室化学试剂管理,建立化学试剂信息识别程序。通过制作化学试剂信息二维码程序标签的方式,建立化学试剂信息库,学生可通过扫描试剂瓶上标贴的二维码更快速地获取化学试剂信息,对于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保障实验教学安全、有序、规范、高效地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收集、跟踪1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规律及原因,为不良反应监测、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1月—2024年10月某县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922例作为研究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及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指标的发生特点、规律。结果:报告类型主要为“一般的”(718例,占77.87%);主要来自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683/511 ,占比 74.08% );在性别上,男女比例为(0.61:1);在年龄上,年龄 ?61 岁(344例,占比37.31% )占比最高;静脉滴注给药引起者最多(524例, 556.83% 0;在药物方面,主要为抗感染药物类(292例,占31.67);在累及器官方面,主要累及消化系统(295例,占 32.00% ;治疗后痊愈或好转(918例,占比 99.57% )。结论:临床要加强对特殊群体的用药监护,规范静脉注射剂的使用,重点关注使用抗感染药物及心血管药物患者的ADR发生情况。基于本研究结果,后续更应警惕隐匿性ADR的发生,加强医疗机构ADR监测和管理。
摘要:由于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采矿、冶炼、化工、电子等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导致大量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并且产生一系列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在鱼、动物内脏、大米、小麦、蔬菜当中均发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残留问题,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一项焦点问题。基于此,本文立足于风险评估视角,对食品农产品重金属检测的标准优化方式进行分析,希望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
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和优化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方法,选取鸡蛋、牛奶和大豆三种常见食品样本,采用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和考马斯亮蓝法进行检测。通过初步测定,鸡蛋、牛奶和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 13.3% 3.0% 和 36.3% 。在检测过程中,考马斯亮蓝法的结果与凯氏定氮法的参考值最为接近,显示出较高的准确性。此外,考马斯亮蓝法在检测效率、操作复杂程度和检测成本方面均表现优异,反应时间最短且成本最低。综合评价指标分析表明,考马斯亮蓝法在各项指标中均具有最佳表现,适合快速检测和成本敏感的应用场景。
摘要:目的:以酱腌菜为研究材料探究食品中糖精钠的假阳性情况,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分离分析方法,实现糖精钠的准确定性和定量。方法:参照GB5009.28—2016(第一法)检测酱腌菜中糖精钠含量疑似不合格,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确认样品中存在干扰物,通过优化不同色谱柱和多种流动相的组合方法,消除杂峰干扰,实现可疑样品中糖精钠的准确定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数据显示,检测结果呈现一致性。结果:优化后的色谱柱和流动相组合条件下,高效液相色谱法均能实现酱腌菜中糖精钠的准确定量,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结论:优化后的方法能有效排除基质干扰,适合于酱腌菜中糖精钠的假阳性现象分析,为食品检测实验室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流动相组合、快速准确对酱腌菜中糖精钠进行定性和定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摘要:色度是石蜡产品的重要技术指标,现行标准SH/T0403—1992《石蜡色度测定法》,使用有机玻璃制成的标准色板进行比色,由试验人员判断检测样品色号。现行方法已执行30年,人员误差较大,技术手段需进一步提高。在SH/T0403—1992标准比色液的基础上,建立了三刺激值一色差法测定石蜡样品色度的新方法,对比了传统色板比色法和三刺激值一色差法测定石蜡样品色度结果。结果表明,三刺激值-色差法测得的数据更加稳定、准确、重复性高,为石蜡色度测定提供了新的途径。
摘要:风干后的土壤样品分别采取机械制样和传统手工制样,将研磨后的土壤样品分别进行消解测试对比,结果满足实验要求,完全优于传统手工制样。机械制样方式具有效率高、人工劳动强度低、噪声低、减少尘土飞扬、改善现场环境等优势。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19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含量,分析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样品加入20.0 mL乙酸乙酯, 一 μ L替代物和5.0 μ L内标,用快速溶剂萃取仪在 .100°? 下萃取10min,静态萃取2次,用氧化铝小柱净化提取液,收集流出液,用氮吹仪吹干,加入乙酸乙酯定容至1mL,上机测定,并采用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9种增塑剂分离效果好,线性相关系数均保持在0.995以上,检出限为 0.01~1.90mg/kg ,测定下限为 0.04~7.60 mg/kg,加标回收率在71.0%~116.0% 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 1.6%~14.1% 之间,并对实际土壤样品进行测定。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有机溶剂消耗少,能满足土壤中19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检测需求。
摘要:为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效率,本文围绕水利工程中的精细化管理理念,探讨了标准化作业流程的现状与构建原则,分析了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维护3个阶段的标准化流程设计,论述了标准化质量控制机制的构建,包括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和工程监督评估机制标准化,确保工程质量全程可控、可追,推动水利工程高效、安全运行。
摘要:水利工程施工涉及复杂的工序衔接和资源调配,进度控制是确保工程按时、高质量完成的关键环节。标准化管理通过规范施工流程、资源配置和应急响应,提高施工效率和管理水平。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中计划制定不明确、流程缺乏统一标准、资源供应链响应不及时及应急体系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制定标准化进度管理制度、推行标准化施工流程、优化资源管理供应链响应和构建应急预案体系等措施,以提升施工组织的协调性与抗风险能力,确保工程目标顺利实现。
摘要:建筑工程现场质量管理标准化实践是确保工程质量、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施工流程、推行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技术,可以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减少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本文主要探讨标准化管理的实践方法,旨在为建筑行业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推动工程建设管理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
摘要:在标准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育人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标准化对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影响,从理念、内容、方法、评价等多个维度探讨创新策略,旨在提升思政育人的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和影响。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准化建设的相关问题,通过分析标准化建设的现状及实施路径,以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标准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摘要:西方经济学课程面临着理论与现实脱节、数理推导与人文思辨的张力以及全球化与本土化适配矛盾等挑战,而标准化教学框架的缺失进一步制约了知识迁移与能力培养的效率。为应对这些困境,本文提出构建知识模块量子化封装标准、能力培养阶梯化推进以及跨课程知识图谱标准化对接的教学框架,强调理论模型分层迁移教学、跨学科知识整合接口标准制定以及区域特色案例移植。实施保障策略涵盖教师能力重构、数字化资源标准化分类与效果监测机制设计,而标准化推广路径则聚焦于课程要素模块化封装、最佳实践标准化转化流程构建以及校际协作标准化协议框架制定。
摘要: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学校档案管理的重要趋势和发展方向。档案数字化是档案管理过程中重大的历史变革,是学校治理改革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档案数字化不仅能有效提升档案的管理效率和利用率,还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多元化需求,增强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本文以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为例,梳理目前学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现状,统一标准、规范管理、提出对策,探讨成人高校在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实践与挑战。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高职新形态教材开发路径。文章从组建多元异质编写团队、夯实前期岗位标准调研、对接标准构建知识体系、确定教材内容编写形式及优化教材评价标准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提升高职新形态教材建设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研究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新形态教材开发契合新时代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现实逻辑,对于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仍需不断调整和完善。
摘要:学前融合教育已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学前融合教育的现状,包括家长融合教育意识薄弱、学校缺乏融合教育生态文化以及社会融合教育意识有待提升等问题。随后,探讨了标准化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学前融合教育教师能力培训指南》的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标准化背景下的学前融合教育建设与改革思路,包括加强标准化建设、完善标准体系,推进教师培训、提升教师能力,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以及优化资源配置、保障教育公平。通过这些措施,旨在推动学前融合教育的健康发展,为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共同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摘要:2025年,我国提出“健康中国”战略,这一战略对医疗健康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本研究以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卫生院的标准化改造项目为例,在阐述了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改造与服务提升的必要性后,分层次阐述了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改造与服务提升的可行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其他基层医疗的现代化发展与变革提供案例实践经验参考。
摘要:中药饮片作为我国中医药治疗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剂型,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当前,我国中药饮片制造业普遍面临重金属含量超标、霉变及虫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危害了患者的用药安全,也限制了中药饮片的国际流通。因此,强化中药材种植、采购、加工、储存及运输等环节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加大对中药饮片的国内外质量监管力度,确保中药饮片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针对现行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提升策略,期望以此提高我国中药饮片的整体质量,推动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目的:探究在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中采用标准化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送检至上海锦测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的乙型肝炎患者样本102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实验组采用标准化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差异。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实验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以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L (P<0.05) )。结论:在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中,采用标准化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患者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更加准确,诊断准确率以及满意度较高,应用价值突出,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标准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小球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沙坦治疗,实验组接受沙坦联合螺内酯标准化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指标、血糖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较对照组更好,各项血糖指标较对照组更低,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沙坦联合螺内酯标准化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促使其肾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具有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口服联合标准化灌肠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礼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药物对症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药口服联合标准化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血糖水平以及肾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药口服联合标准化灌肠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疗效明显,整体治疗有效率较高,并且对于患者血糖与肾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究标准化血糖监测流程对糖尿病(DM)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卫生院随访的DM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糖监测,观察组采用标准化血糖监测,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指标水平、血糖波动值均降低,且较对照组更明显( 1<0.05 ;观察组各项自我管理能力(SDSCA)评分明显提高,较对照组更高( ?P<0.05 ;两组生活质量四项指标(DSQL)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0.05 )。结论:应用标准化血糖监测流程后,DM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血糖指标得到控制,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治疗方案对急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鹤岗鹤矿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72例急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给予标准化治疗方案和常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相对较短,差异显著, P<0.05 结论:标准化治疗方案对急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甘肃省礼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方案,实验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方案,对比两组的血压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血压改善效果更显著( P<0.05 ),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降压效果更为突出,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在胆总管结石手术中遵循手术规范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至2024年期间溧阳茶亭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手术患者98例,按不同术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9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 0.05 结论:在胆总管结石的腹腔镜手术中遵循规范操作、采用一期缝合术式,可显著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为手术标准化提供支持。
摘要:目的:研究在胃溃疡治疗方面克拉霉素 + 阿莫西林 + 雷贝拉唑的用药优势。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礼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96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8例。对照组采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采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患者的疾病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显著,可以实现对疾病症状的积极控制,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四联疗法联合消化内镜标准化疗法对胃溃疡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5月成县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胃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消化内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疾病症状缓解时间、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中PT、D-二聚体平均值低于对照组,FIB平均值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胃溃疡出血患者应用四联疗法联合消化内镜标准化疗法疗效显著,并且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凝血功能,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评估聚维酮碘冲洗联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在白内障手术患者方面的感染防控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礼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左氧氟沙星)、实验组(左氧氟沙星联合聚维酮碘),各39例。对比术后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且感染控制时间更短( P<0.05) 。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聚维酮碘冲洗联合左氧氟沙星滴眼在白内障术后感染方面的预防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究对卵巢囊肿患者实施标准化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作用。方法:选取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6月至2024年10月期间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研究组实施标准化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相对更短,且研究组术后1天、3天VAS评分均相对更低( ?P<0.05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更低( P<0.05 )。结论:对卵巢囊肿患者实施标准化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恢复速度较快,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评估标准化疼痛管理护理对胸外科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甘肃省金昌市人民医院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疼痛管理流程,实验组实施标准化疼痛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24小时内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 (P<0.05 ),在术后第1天至第3天的平均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2天,较对照组缩短了1.4天( P<0.05 ),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实施标准化疼痛管理护理,能够有效促进胸外科术后患者的早期活动,建议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分析在高原地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实施标准化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海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高原地区(海拔3010m)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接受标准化护理,比较两组心肺功能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 。结论:在高原地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实施标准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评估标准化舒适护理在围术期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甘肃省武威市中医医院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标准化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标准化舒适护理在围术期护理中的价值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恢复情况,提升护理满意度,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干预方案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血透)患者的长期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甘肃省白银市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2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实验组实施标准化护理干预方案,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水平。结果:经过12个月的干预,实验组患者SDS评分平均下降了 15.4% ,SAS评分平均降低了 14.2%. 。而对照组在这两个指标上的变化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显示,实验组在减少抑郁和焦虑症状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标准化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有效改善血透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建议将该护理措施纳入日常临床实践中。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收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标准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综合治疗有效32例 (84.21% ),实验组综合治疗有效37例 (97.37% ,中 ?P<0.05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救治时间、NIHSS、Barthel、GOS、FMA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标准化护理可帮助急性脑缺血脑卒中患者缩短溶栓时间窗,患者临床综合治疗有效率较高,体征改善结果较好,可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评估标准化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甘肃省金昌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标准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随访6个月,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平均下降明显,BI评分提升,mRS评分降低更明显。结论:标准化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对于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功能障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研究基于标准化的心脑血管微创介入手术护理教学创新模式的临床带教效果。方法:将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实习的2023届心脑血管科微创介入护生25名作为对照组,27名2024届护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实施基于标准化的心脑血管微创介入手术护理教学创新模式,对比两组的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考核成绩及岗位胜任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将基于标准化的心脑血管微创介入手术护理教学创新模式应用于心脑血管微创介入护生带教中,可有效提升护生的考核成绩和胜任能力,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目的:探讨JCI标准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4年3月—2025年3月的80例慢阻肺患者,依据随机原理,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JCI标准护理,比较分析护理质量、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质量(基础护理、护理安全、危重患者护理、文件书写和消毒隔离)各方面得分较高,差异显著( ?P<0.05 ;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SUPPH)各维度得分较高,差异显著 P<0.05) ;观察组干预后GQOLI-74(生活质量)得分较高,差异显著( ?P?0.05? )。结论:实施JCI标准护理可提升护理质量,增强慢阻肺患者自我效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分析基于C-PBL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规范化基础护理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将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全科医学科实习的2023届护生作为对照组(41名),2024届护生作为观察组(42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规范化基础护理实践教学模式,观察组实施基于C-PBL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的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的考核成绩比对照组明显更高1 ?P<0.05 ;观察组的观察判断、应急处理、应急配合能力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将基于C-PBL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规范化基础护理实践的教学中,可有效提升护生的考核成绩和应急处理能力,能够帮助其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