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此乃当下习书之要旨也。《书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米元章论草书云“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余谓书不入古,便入野道,诗文亦然,有法而后合,绘事后素,所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然观诗之《风》《雅》《颂》,文之赋、比、兴,书之王、颜、苏,皆善师古而不泥古者也。合法度,寓情理,出人意表,谓之超然,此为上乘之作。其难也者,入古出新耳。
莫友芝(1811年—1871年),字子偲,号郘亭,又号眲叟,贵州独山人。中国近代学者、诗人,晚清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宋诗派重要成员。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中举人,晚客曾国藩幕,奉命查访文汇、文宗两阁《四库全书》残本,先后为丁日昌、庞际云聘为江苏书局、扬州淮南书局总校,往来大江南北,尽交魁儒豪彦,饱览秘籍善本。与郑珍齐名,同出程恩泽之门,同为考据词章,并称“西南巨儒”,世称“郑
缘书法,与茂江交,已廿年矣。那时我们一起研究展览,左右于时风,为了写字而写字。时间如白驹过隙,如今茂江书艺大进,字写得越来越好,从心所欲。十年前曾为其铺文,如今再读,已经不适合当下茂江的状态,所以有再叙的必要。 如何读懂茂江,回归作品本身是唯一的途径。清代刘熙载说:“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读一幅书法作品,直接作用于视觉感官的笔墨造型是根本,是“象
近年来,贵州书坛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书法家,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深得业界赞许,张鼎就是其中一位。1987年,他年仅十三岁就在贵州省书协书法学校学习,受业于王萼华、刘承权、周秉声等我省书坛名宿――我当时也是这个学校教师。他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书法教育。他早年学习书法,青年创业出彩,这些年勤学诸体,随即尝试在篆书上拼搏一番,谁知一上手就特别有感觉。他在师友的襄助下,喜讯不断,且参加的展览均为国家级大展
颜真卿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的一位著名的书法大家,其所在的唐代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繁荣发展的时代。唐代因政治推动、科举选士、著经立传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书法文化与思想文化的发展十分繁荣,特别是唐代楷书的发展,在初唐、盛唐时期逐渐被推向成熟。二王书风在唐代的盛行,便是对书法繁荣发展的最好佐证。与此同时,后人在对书法史的发展上所提出的“唐人尚法”的美学原则也是在唐代各书法大家的作品上得以
光绪十七年,严寅亮书写“颐和园”三字独称上意,随后为慈禧太后书写了园内楹联,严寅亮从此名动京华,成为了我们贵州人民的骄傲! 为此,慈禧太后特赐龙纹边饰“宸赏”印章,严寅亮便刻“恭书颐和园匾联”之印,这两枚印章,在严寅亮至今流传下来的作品中多有钤盖,这为当前少数人质疑严寅亮书写“颐和园”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笔者曾撰文分析,在晚清书法大家高手林立的时代背景下,严寅亮以举人卑微的身份而获上选,
蒋梦谷先生作为黔中老一辈著名书画家,给世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是画“四王”山水且功力极深。 相对于善师造化且浪漫不羁的“四僧”,“四王”山水善以古人为师,在古人的笔墨世界,总结前贤,汲取精华,阐幽发微,俨然成一大宗,然而亦受够保守之骂名。当历史浩浩荡荡走向愈来愈现代的20世纪下半叶,“四王”山水一脉尤其显得不合时宜,像个老古董,几乎为世所弃。蒋梦谷先生作为时代的区区个体,在西南黔地差不多以一己之力坚守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雾蒙蒙的清晨,寒风都被挡在了窗外,最难熬的冬季即将过去,又到了一年辞旧迎春的时节。不过早上七八点钟,不知谁家的灶台升起了“烟火”,正在做早饭。古时,人们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其中“辰时”便是现在的七点到九点之间,又别称为“食时”,也就是吃早饭的时间;古人又以中国十二生肖中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龙在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