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依法治军机制建设和战略规划,完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在当前国防和军事领域公益诉讼实践深化发展的背景下,平衡司法介入与军事管理特殊性、厘清检察监督边界与诉权行使规范、通过公益诉讼实现军事设施保护与文物传承的双重目标,已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期《聚焦》围绕国防和军事领域检察公益诉讼的规范性与实效性,针对前述焦点展开系统性探讨,旨在为国防和军事领域检察公益
摘 要:准确界定国防和军事领域行政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和诉权边界是提升国防和军事领域公益诉讼工作精准性和规范性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受案范围和诉权边界问题各地把握不一,成为困扰检察机关高质效办案的一大障碍。国防和军事领域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的判断标准应当从合理界定国防和军事利益属于公共利益、准确认定行政违法行为和判断行政违法行为事项是否能够提起诉讼三个方面综合把握。在诉权边界上,需要把握国防和军事领域
摘 要:军事管理区文物因兼具军事设施与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其保护工作始终面临国家安全与文化传承的双重命题。从当前实践来看,军事管理区文物公益诉讼保护面临权责不清易出现监管真空、涉密文物保护难、文物活化利用效能不足等多重困境。结合检察公益诉讼相关案件办理实践,为应对以上困境,需厘清军地监管职责、构建多元化管理模式、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等,为加强军事管理区文物保护贡献检察力量。 关键词:军事管理区 文
摘 要:作为民事公益诉讼的核心要素,国防和军事领域民事公益诉讼请求能否全面精准提出,直接关涉权益保护的及时性、程序推进的规范性以及司法救济的全面性。鉴于国防和军事领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建设尚不完善,检察机关等公益诉讼主体在实践中面临着预防性诉讼请求救济滞后、恢复性诉讼请求效能不足、替代性诉讼请求适用片面、惩罚性诉讼请求标准模糊等问题,制约了其制度效能的发挥。我国应以“预防为首、修复优先、惩戒补充”为
摘 要:伴随一体抓实“三个管理”持续推进,机动侦查权作为具有法律监督属性的侦查权在全新“大管理”格局下面临运行管理机制建构的机遇和挑战。应当以高质效办好检察机动侦查案件为目标导向,聚焦机动侦查权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横向多元个体配合路径不明、纵向多级协调成本高、外部沟通协调机制缺乏的现实问题,完善各业务条线主体参与机动侦查案件办理的具体路径,明确上下级行权主体在线索管理、立案审查活动中的具体职责,形成立
摘 要:保障和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责任。霍尔果斯检察机关通过强化“四大检察”综合履职、加强合作交流等方式为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霍尔果斯片区的建设贡献检察力量。与此同时,实践中仍面临诸如涉外国人犯罪案件办理中相关权利保障不足、涉外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办理能力不强、涉外法治人才短缺等实践困境。对此,需进一步强化涉外国人犯罪案件中翻译权等权利保障,通过提前介入引导侦查等增强涉外知识产权犯
摘 要:网络直播产业的深度发展使犯罪赃款通过打赏转移的现象激增,司法机关追缴面临法律定性模糊、追缴对象与范围不清、请求权基础冲突等系统性困境,需穿透式审查资金流,追踪解构预付款债权本质,厘清平台风控义务与主播善意取得边界。在实体规则上,打破技术中立假象,按风险控制能力差异化配置平台责任,严格主播善意取得标准;程序机制上,赋予利害关系人知情权、异议权,构建“主张者初步证明+举证责任动态转移”的激励相
摘 要:2013年“两高”发布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网络型寻衅滋事罪纳入刑事规制范围。然而,目前仍存在行为认定标准不统一、“口袋化”特征明显、与其他犯罪界分难、各类主观因素影响认定等问题。对此,应严格、谨慎适用本罪名,准确认定“虚假信息”等构成要件要素,明晰本罪与其他罪名的关系,以实现本罪的司法适用规范化、清晰化和准确化。 关键词:网络空间 寻衅滋事
摘 要:境外侦查取证中检察机关介入是侦检协作配合向域外的有序延伸。检察机关赴境外引导侦查具有消解证据准入负面因素、提高境外取证质效和加强跨法域权利保障等积极作用。目前该项工作存在侦检配合的依据不清、引导侦查的定位不明、引导侦查的效果不足等多方面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其法律依据及功能定位、细化制度具体内容,在有效引导和加强制约之间达成妥善平衡。 关键词:跨境侦查引导 境外取证 侦检配合 侦查人员赴
摘 要:反向审视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发展至今,反向审视的逻辑逐渐清晰、着眼更加全面、力度不断加强,呈现出保障办案质量、强化法律监督和促进社会治理的重要价值。针对当前反向审视工作机制存在的审视内容不够明晰、工作合力尚未形成、成果运用不够多元、技术支持较为欠缺的问题,有必要通过明确反向审视内容、凝聚反向审视合力、增强审视成果运用以及强化数字技术赋能等加以完善,进一步促进反向审视的高质效开展。
摘 要:数字法治丰富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时代内涵,深刻重塑着法律监督模式,驱动司法活动由传统经验型向数据驱动型转变。实践中,大数据赋能下的民事检察监督仍面临数据呈现碎片化、封闭性特点,监督模型普适性不强,部门间缺乏数据安全信任等难题,检察机关需从技术路径与制度保障两个维度着手,聚焦优化数据建模、完善数据联动、构建安全合规基础架构、升级配套机制四个方面,实现线索主动发现、类案精准监督、治理协同延伸,
摘 要:民事检察简易听证机制具有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满足当事人多元化的司法需求、提升民事检察监督的公信力等重要价值。但实践中还存在制度规定不够完善、办案流程不够细化、人员素质与听证质量参差不齐等短板,限制了该项机制的功能发挥。检察机关应结合“三个管理”的要求,探索民事检察简易听证在业务管理下的明确指导与协同推进、案件管理下的精准适用与规范运行、质量管理下的能力提升与质量把控等实践路径,提升其在解决民
摘 要:行刑反向衔接中财产罚严重“行刑倒挂”制约犯罪治理目标实现,不利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其成因既有行刑立法规范的逻辑不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不完善的因素,也有部分执法人员执法理念偏差与素能不高、检察意见未充分发挥作用的因素。为有效化解财产罚严重“行刑倒挂”难题,应当在检察意见提出环节明确从轻减轻情节,为行政处罚提供参考;依托行刑反向衔接案件办理,加强行政处罚类案检察监督;增强外部监督协同,以高质
摘 要:检察机关办理行刑反向衔接案件,对行政机关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时,还应关注对关联行政违法行为的处理。行刑反向衔接中的关联行政违法行为指与原反向衔接案件具有相关性的违法行为,检察机关对相关性的判断应把握“人相关”和“事相关”两个标准,同时还应厘清关联行政违法行为的类型和监督路径。检察机关将行刑反向衔接案件中的关联行政违法行为纳入监督具有必要性,要通过引入关联行政违法行为概念、丰富关联行政违法行
摘 要: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恶性犯罪多发、犯罪后反复再犯等情形引发关注,在罪错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方面存在亲职教育缺乏强制性、帮教处置方式相对传统、专门学校稀缺、法治教育各自为战不成体系等问题。需要成立罪错未成年人教育矫治专门机构,健全强制亲职教育配套机制,创新教育矫治的方式方法,加快专门学校建设,整合法治教育资源,探索构建“司法矫治+专门教育+家庭教育+法治教育”的教育矫治体系。 关键词:罪
摘 要:对公民人格权益的尊重和保障已成为现代法治理念的主流,但刑事案件中性侵害未成年被害人的精神利益仍然难以得到有效救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中“一般不予受理”的规定导致性侵害未成年人精神利益难以得到全面充分救济,基于未成年人精神损害的特殊性与当前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实际,应当将性侵害未成年人精神损害作为明示例外,以民事支持起诉作为权
摘 要:涉外知识产权犯罪竞合牵涉知识产权创造者、知识产权服务者和知识产权使用者等多元利益主体,在不同竞合类型下应最大限度追求各方主体平等保护。鉴于目前侵犯知识产权罪法益保护有限性,将创造者利益保护置于更优地位,难免引发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与冲突。为此,检察机关要创新利益平衡原则的适用,做优知识产权刑事检察,做强知识产权民事检察,做实知识产权行政检察,做好知识产权公益诉讼检察,实现对多元主体的检察
摘 要: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适用中,存在程序衔接不畅、审判形式化等问题。应优化程序衔接,建立证据互认规则,采用双轨并行策略,优化证据保全制度,引入预防性扣押;推动审判实质化,通过调整管辖、培养复合型人才、组建稳定合议庭,分“权利归属厘清——侵权行为判定——犯罪构成认定”三阶段审理,确保审判逻辑一致。 关键词:知识产权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程序衔接 “三合一”审判 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知
摘 要: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落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价值追求等方面,检察机关审查办案引 入听证制度具有时代意义。检察听证实践中存在现有程序条款未完全落实、制度设计不够完善、参与主体意见处理机制不够明确、选任管理不够严谨的问题与挑战。对此,可通过强化检察听证诉讼化审查制度设计、探索开展听证多样化模式及繁简分流、进一步完善参与主体管理等方式不断完善检察听证制度。 关键词:检察听证 高质效办
摘 要:典型案例是折射检察业务水平的“镜子”,是检验案件质量的“标尺”。杭州市检察机关始终紧扣“三个善于”内核,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形成了一批聚焦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集群。实践中,应立足问题导向,通过转变认识,稳步破解典型案例培育基本方向不清的问题;通过加强统筹,着力破解典型案例选树路径不明的问题;通过人才与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有效破解典型案例培育保障支撑缺位的问题,全链条打造典型
摘 要:案件流程监控是检察机关内部重要监督机制,对一体抓实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实践中存在的形式化、浅层化等问题,制约了其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突破当前实践困境需推进流程监控实质化,通过制定精准化监控标准、构建全链条监督机制、强化智能化技术支撑等措施,深化司法责任制落实,为检察办案高质效提供坚实制度支撑。 关键词:“三个管理” 流程监控 实质化 司法责任制 案件流程监控
摘 要:新时代涉外检察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检察机关在坚定政治立场、坚守法治理念的同时,要增强做好涉外检察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三个管理”视角下,当前涉外检察工作存在业务指导作用发挥不充分、案件全方位管理不到位、案件质量检查评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应系统化健全业务管理架构、闭环化将案件管理融入涉外案件办理全过程、立体化完善案件质量管理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涉外检察工作体系,推动涉外检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