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提高功率模块的性能和可靠性,针对功率模块电-热-力多物理场耦合特性,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利用ANSYS Q3D、Fluent、Maxwell、Twin Builder等仿真软件进行了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寄生电感和热阻对功率模块的开关特性和散热性能具有显著影响,通过热仿真、寄生参数仿真、双脉冲仿真等系统级仿真对功率模块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利用试验与仿真闭环的方法对功率模块仿真结果进行重新评估校准,提高了仿真精度,可为后续功率模块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摘要]针对电动汽车高频交流(HFAC)谐振逆变电源控制策略设计复杂及硬件电路实现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积分控制器和状态反馈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以典型LCLC DC/HFAC逆变器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优化控制理论实现对复合控制策略中反馈控制参数的离线数字化计算,改善了DC/HFAC逆变器的动态性能,增强了DC-HFAC逆变电源的稳定性,并通过简化控制器的参数设计过程以及移相调制(PSM)方法优化了控制策略和硬件电路的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LQR优化反馈复合控制策略的LCLC DC/HFAC逆变电源具备良好的稳态性能,且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和优越的动态响应速度。
【摘要】为在设计初期对DC/DC电源变换器的电磁兼容性(EMC)进行预测,利用较为主流的电磁兼容“三要素”法分析了DC/DC电源变换器的主要干扰源和干扰传播路径,根据变压器高频参数理论、印制电路板(PCB)寄生参数理论、共模扼流圈参数提取方法等分别对变压器、PCB走线、共模扼流圈的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进行分析,并利用ANSYS仿真平台中Maxwell、HFSS、SIwave、Q3D软件分别建立了变压器和PCB的高频等效模型、试验环境测试台架、高压滤波模块,最后在Simplorer软件中完成DC/DC电源变换器各模块的整合及传导、辐射发射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主要干扰源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开关频段及其倍频处,传导、辐射干扰超标情况较为严重,模型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仿真模型精度较高。
【摘要】针对车载充电机传导发射与整车交流充电传导发射测试结果间存在差异的问题,从测试原理出发,系统分析了车载充电机传导骚扰特性与整车测试工况的关联性,并结合仿真与实测验证,提出零部件级传导骚扰控制方案,通过确保零部件级电磁兼容性能,实现对整车测试的预验证,从而为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性能正向开发提供支撑。
【摘要】为在兼顾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的充电安全性、服务体验等需求的同时提升其功率利用率,提出了一种柔性功率分配控制策略。结合环形功率分配拓扑,设计了充电启动、充电中及结束释放等阶段的功率分配控制时序及算法,通过对功率节点的静态、动态轮询切投提升其利用率。为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引人最小剩余需求功率,并综合判断剩余需求功率差值、单次插枪时段内的切投次数及滤波时间等条件避免频繁切投。验证结果表明,实施该策略后整桩平均功率利用率由 1.76% 提升至 2.24% ,优化效果显著。
【摘要]为准确预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剩余使用寿命(RUL),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雪消融优化器优化神经网络的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首先运用拉伊达准则和小波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选取与电压相关性强的参数作为输入变量,利用改进的雪消融优化器(ISAO)对卷积神经网络-门控循环单元(CNN-GRU)模型的超参数进行寻优,再运用CNN-GRU模型预测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试验结果表明,当训练集占比为 30% 时,该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为 1.6mV ,均方根误差为 2.2mV ,相对误差为 0.41% ,决定系数为 99.20% ,为6种模型中的最优结果,与麻雀搜索算法、雪消融优化器、鲸鱼优化算法相比,改进的雪消融优化器的预测结果更好、寻优速度更快,证明了预测模型和改进算法有效。
【摘要】针对纯电动汽车热泵系统压缩机NVH问题的噪声源及噪声传递问题,通过电动压缩机内部结构优化、增加声学包、空调管路优化等方式进行了改善,测试结果表明,内部结构优化可以降低电动压缩机振动激励噪声,增加声学包和空调管路优化可以减少压缩机噪声传递,从而改善热泵系统运行时车内噪声水平,提升整车NVH性能。
《汽车工程师》于1974年创刊,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汽车应用技术类学术期刊,为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CACJ中国应用型扩展期刊,被哥白尼精选数据库、EBSCO学术数据库、欧洲学术出版中心(EuroPub)、J-Gate数据库收录。 《汽车工程师》以报道汽车产品设计领域的技术研究成果为主,专注于技术开发与应用层面的创新成果,提供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