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明江苏常州地区麦田杂草发生及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本研究组织开展了大面积麦田杂草发生和不同耕作方式(深耕、浅旋)下的麦田杂草发生调查,并设置不同药剂处理(处理A,33%氟噻草胺·呋草酮·吡氟酰草胺;处理B,35%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处理C,41%氟噻草胺;处理D,60%丙草·异丙隆;处理E,20%氟吡酰草胺;以清水为对照),探究各处理对杂草发生、产量等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麦
摘要 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单季稻田间施肥的吸收利用情况,本试验以冠两优华占为材料,设置了9种不同施肥处理(PK,常规施肥无氮区;NK,常规施肥无磷区;NP,常规施肥无钾区;NPK,常规施肥全施区;PK1,侧深施肥无氮区;NK1,侧深施肥无磷区;NP1,侧深施肥无钾区;NPK1,侧深施肥全施区;空白区,不施肥),测定各施肥处理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肥种类及施肥量条
摘要 本文结合荃香优89生产实践,总结分析了其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栽培技术要点及高产制种技术。该品种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种植,表现出生育期适宜、米质优和产量高等特性;其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云南省中低海拔籼稻区等稻瘟病低发地区种植。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重施底肥,及时追肥;干湿交替管水以及适时病虫害防治等。高产制种技术包括在海拔250~500 m地区烟后制种;根据制种季节
摘要 本文基于苏南地区水稻生产实践,总结分析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推广策略。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因地制宜选择优质、高产、抗性强且适应性广的品种;做好秧田配置、营养土(基质)配制、种子处理和科学播种等准备工作;对苗床进行水分管理、施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根据品种类型调整插秧机械移栽株距和取秧量,做到精准栽培;田间管理需加强沟系配套以排水降渍,根据水稻生育进程和苗情长势适时适量施肥,采取生态调控+科学
摘要 为探究不同排列密度和施肥处理对香花油茶生长的影响,以1年生香花油茶义臣品种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在不同排列密度(容器之间不留空、容器间隔5 cm)和施肥处理(不施肥、施水溶性复合肥1.0 g/株)下的苗高、地径、冠幅和生物量。结果表明,处理2(容器间隔5 cm、水溶性复合肥1.0 g/株)中苗木的苗高、地径、冠幅、地上/下部分鲜重和地上/下部分干重最大,较处理1(容器间隔5 cm、不施肥
摘要 为探究砧木种类和规格对‘大渔’樱嫁接苗成活及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3种不同地径(小规格、中规格和大规格)的‘中国红’樱、‘小乔’樱和‘广州’樱作砧木,以‘大渔’樱当年生健壮枝条为接穗,定期测定各组合嫁接苗的成活率、愈合良好率和株高等指标。结果表明,采用6~9 mm的‘中国红’樱嫁接‘大渔’樱效果最佳,该组合嫁接成活率和愈合良好率分别为98.00%和93.10%;砧木品种和规格对‘大渔’樱嫁接
摘要 本研究基于淮北地区石榴生产实践,总结分析了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包括选择品质优、抗性好、丰产且稳产的新优品种进行嫁接;根据不同树龄要求进行疏剪、短剪和缩剪等整形修剪,以优化树体结构,保持树势平衡;花果管理包括配置授粉树,保花保果、疏花疏果和果实套袋等;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同时根据石榴树生长情况适当施用微量元素肥料;采取穴灌、沟灌和畦灌等方式灌好萌芽水、花前水、催果
摘要 潭碧冬瓜近球状,平均单瓜重约3 kg,形似有三分瓣;其肉质致密,口感清甜爽脆,少瓤厚肉且耐贮藏,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本文结合该作物生产实践,总结分析了其高产栽培技术。播种育苗方面,采取药剂浸种催芽、配制营养土、加强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以培育矮壮秧苗;移苗定植前需调节栽植地块土壤pH、基施腐熟农家肥,于幼苗2片子叶饱满且真叶未展开前移植壮苗;水肥管理方面,施足基肥,适时追施坐果
摘要 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叶片入药,是一种常用的大宗中药材,药用和经济价值较高。本文从其品种选择、选地整地和繁殖方法等7个方面总结分析了该植物优质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产量高、品质好且综合抗性强的优良品种;选择阳光充足、排灌条件良好且肥沃的壤土及砂质壤土,种植前进行深耕、施肥;其繁殖技术包括分株繁殖、根茎繁殖和扦插繁殖等;适宜种植密度在9.75万~12.00万株/hm2,根茎繁殖的根
摘要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对安徽省太湖、长丰等6个养殖区内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体质量、体长等7个形态参数进行差异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探究不同养殖区的克氏原螯虾形态的相关性及影响体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区克氏原螯虾的形态参数比值有所差异,其中安庆宿松群体的丰满度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雄性群体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7.8%和22.4%,累
摘要 本文综述了云南省绿孔雀的分布及其生物学研究和保护措施现状,分析了其保护措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为该物种保护提供参考。分布方面,目前云南省的绿孔雀主要分布在双柏县和楚雄市等10个县(市、区),数量800~1 000只,分布范围较狭窄;其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种群数量影响因素、栖息地和栖息环境状况以及觅食喜好等方面,此外还有部分有关其生理、遗传和部分疾病的研究。
摘要 为分析不同浓度氧化石墨烯(GO)对卷荚相思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合适的处理方式以提高良种播种品质,以该树种当年采收种子和贮存5年的陈种子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GO浓度,分别为0(CK)、25、50、100、200、400和800 mg/L ,测定其在不同处理下发芽率等萌发指标、幼苗株高等生长指标和可溶性糖等内含物质积累情况。结果表明,随着GO处理浓度的变化,卷荚相思种子的萌发指标、幼
摘要 为提高油茶低产林的产量,推动油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油茶低产林改造实践,总结了抚育改造、嫁接换冠改造和更新改造3种改造关键技术,其适用于不同类型油茶低产林的改造。抚育改造技术方面,通过疏伐、整枝和补植等技术措施,合理调控密度,科学整枝修剪、除去弱枝、徒长枝,根据林地条件选择垦复深挖方式,合理施肥,引蜂授粉和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栽植品种适时采收等;嫁接换冠改造技术包括选择合适的嫁接时间和
摘要 油茶作为一种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兼具经济价值与生态维护功能。本研究结合该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从造林地选择、良种选择等方面系统探索了油茶林高产栽培技术。油茶树高2~8 m,果实为球形或近球形,一般在秋季成熟。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选择海拔100~500 m、阳光充足且坡度在25 °以下的地区种植;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植株的生长需求,科学配施氮、磷和钾肥,以改良土壤;优选果实较大、果皮较薄且籽
摘要 为调查茫荡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种群及分布规律,在本底调查的基础上,于2021—2022年对保护区针叶林植物种群进行补充调查,调查群落内各物种的亚层、株数、最大/平均胸径、多度、频度、密度、均匀度和显著度等。结果表明,该区针叶林植物种群是由杉木、马尾松和黄山松为主要树种形成的植物群落组成,其植物种类分别达65、58和36种。针叶林植物种群总体分布均匀程度不一,其中马尾松林群落的植物种群分布较
摘要 为分析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植物群落多样性,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该公园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重要值和群落垂直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有植物107种,其中草本植物48种,木本植物59种;调查样地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值分别为1.056、0.464和0.668,较园林地物种多样性低,杨树林区的多样性指标值呈正态分布,园林地
摘要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借助Depthmap 10软件绘制西苑公园的轴线模型,采用整合度、选择度、协同度和可理解度4个参数对西苑公园进行量化分析,并对其景观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公园中部群鹿广场所在的景观大道的全局整合度和选择度数值均最高,南部和北部的整合度数值偏低;公园除主要道路的选择度数值较高,其余道路的选择度数值均偏低;公园的协同度数值较低,部分空间与整体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局部空间呈孤
摘要 对研究区1980s农业土壤普查数据和2010s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20 000多个土壤样本pH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土壤的pH变化趋势、土壤酸化的原因、主要阻控技术以及适宜的土壤改良措施。结果表明,1980s—2010s研究区土壤pH平均值呈下降趋势,中性土壤比例下降13.1%,酸性土壤比例增加14.4%,土壤pH下降1个单位的土壤面积占比24.48%。分析认为土壤酸化由成土母质和化肥施用、
摘要 通过对研究区典型分布的不同土壤类型设置监测地块,调查常规施肥和无肥措施下土壤肥力动态变化情况及对作物生物量的影响;在典型黄壤分布区选择代表性监测地块,开展有机培肥、绿肥还田和秸秆还田等地力培育技术模式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地力培育技术模式下影响黄壤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和土壤培肥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5种不同土壤类型耕地以石灰土耕地的施肥量最高,整体上各地类有机肥投入量较低,化肥投入量较高;耕作层
摘要 生物源农药对作物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有效代替部分化学农药,是农药行业研究新方向。以喷施清水为对照,选取丁子香酚、香芹酚和多抗霉素3种生物源农药及霜脲·锰锌化学药剂为研究对象,对马铃薯不同时期进行喷施处理,比较4种农药对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黑痣病和疮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该作物早疫病防效上,4种农药防效排名为香芹酚>霜脲·锰锌>多抗霉素>丁子香酚;在晚疫病防效
摘要 为研究代森锰锌80%WP和氯溴异氰尿酸 50%WP等7种农药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本研究以桃树为研究对象,以不施药剂为对照(CK),设计了2组农药组合处理区I(代森锰锌80%WP 700倍+氯溴异氰尿酸50%WP 1 500倍+中生菌素3%WP 600倍+噻唑锌30%SC 750倍)和处理区II(喹啉铜33.5%SC 1 500倍+噻霉酮3%ME 1 500倍+四霉素0.3%AS
摘要 香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其主要病虫害进行分析,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方面提出防治策略。该作物病害主要包括细菌性褐腐病、紫色根腐病、疫病和苗木立枯病等,虫害主要包括等翅目、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和鳞翅目等,等翅目病害包括白蚁科的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ormosanus)、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直翅目虫害包括蝗科
摘要 为考察生物辅助发酵对云产雪茄烟叶中性致香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采用葡糖淀粉酶(GAL型)等9种外源性生物酶制剂及短小芽胞杆菌等3种微生物进行辅助发酵,以无菌水处理为对照(CK),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测定其中性致香成分含量,并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共测定出28种中性致香物质,其中苯丙氨酸转化产物4种,非酶棕色化反应产物2种,西柏烷类降解产物1种,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8
摘要 为筛选用于蓝莓果酒发酵的酵母菌,本研究利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和杜氏小管发酵法对蓝莓果实表面的酵母菌进行筛选,将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生长曲线测定,以培养温度、初始pH、葡萄糖、乙醇和二氧化硫(SO2)为影响因素,考察其发酵性能。结果表明,从蓝莓果实表面共分离纯化得到16株酵母菌株,筛选得到1株适用于后续试验的酵母菌株ZL01;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
摘要 为满足对园艺专业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专业素养,通过明确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对该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方案设计方面,系统梳理种质资源、引种等理论知识,应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具体探索包括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问题引领教学以及小组研讨分析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讨论—合作—参与式教学模式引入课程,并在课前
摘要 为充分发挥专业耕读教育的育人作用,调查现有园艺产业发展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核心需求,分析园艺专业耕读教育对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支撑情况,对该专业实施耕读教育的优化对策进行研究。核心需求方面,知识应用、推广能力是多数企业筛选园艺人才的核心标准;支撑情况方面,设立了耕读教育基础认知、耕读教育综合实习等4门课程,打造全过程耕读教育体系。具体对策包括加强实践课程的顶层设计,通过统筹学分、提高耕读教育课
摘要 为培养能从事家禽养殖的高素质人才,分析家禽生产学课程在教材知识体系、实践教学、教学互动、产业对接、课程思政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包括精心编排课程内容,将其划分为以禽生产产业共性化知识为主,产业精细化分工技术为辅的模块化内容;灵活设计实践教学方案,突出强调实践重点内容,并开展“多媒体+生产实践”教学;采用案例、项目以及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有效衔
摘要 为培养适应食用菌产业专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分析了专业学位硕士(以下简称专硕)研究生教育在该产业中应用的必要性,并结合当前专硕教育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措施。必要性方面,食用菌产业专业化人才培养、技术革新以及产业体系完善等均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迫切需要培养能够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而专硕教育以创新、实用和复合为特点,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其培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
摘要 探索城市老年人乡村旅居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从康养功能建设视角探析乡村旅居养老发展路径。本文基于对部分乡村地区城市老年游客的调研数据,依据计划行为理论,运用二元Logit模型,探究城市老年人乡村旅居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学历(β=0.15,P<0.05)对老年人乡村旅居养老意愿有正向影响;老年人乡村旅居的行为态度(BA)、主观规范(SN)和知觉行为控制(PBC)3个维度的
摘要 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产业发展能力以及农民的管理水平与业务能力,本文分析了安徽凤阳近3年(2021—2023年)农业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基本情况、培训内容,以及其在资源配置、实际需求和培育效果等7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培育经验提出一系列优化措施。该地由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地方院校等7家机构承担培育教学任务,培训班分为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和经营管理型3个类别,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