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 skilIs,IMB)模型为理论基础的健康管理干预在社区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4年3—5月随机抽取一市A社区、B社区,从中筛选94名老年脑卒中高危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社区47名老年人纳入对照组,B社区47名老年人纳入干预组。对照组给予社区常规健康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IMB模型的健康管理,于干预前、干预后比较2组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therating scaleof healthself-managementforadults,AHSMSRS)和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self-ratedabilities for health practices Scale,SRAHP)得分差异。结果干预后,干预组 AHSMSRS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SRAHP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IMB模型的健康管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社区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行为能力。
【摘要】目的探讨因时干预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福州市第二总医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要,将具有齐同性的40例单一电刺激康复治疗患者、40例单一电刺激联合因时干预患者分别作为A组、B组进行对照研究。比较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治疗满意度、吞咽障碍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B组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等级)优于A组(2号 (P<0.05) ,B组治疗满意度高于A组 (P<0.05) ,B组藤岛一郎吞咽功能评价量表(Fujishima dysphagia scale,FDS)评分高于A组,B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of Health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于A组,B组简明健康调查量表(qualityoflifesurveyform,SF-36)评分高于A组( P<0.05) 。结论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因时干预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及神经系统缺损程度,提高治疗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越婢加半夏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德江县民族中医院收治的76例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越婢加半夏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ofoxygen, PaO2) 、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pressureofcarbondioxide, PaCO2) ]、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volume in one second,FEVi]、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 PaO2 、 PaCO2 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 PaO2 高于对照组、 PaCO2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 FEV1 、FV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4.74% ,高于对照组的 78.9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药越婢加半夏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可显著改善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呼吸功能和中医证候,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肢体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对脑梗死后偏瘫老年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6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后偏瘫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肢体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肢体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FugI-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assessment,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观察组FM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干预前,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of Health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干预前,2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theMOS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肢体康复训练与针灸互相配合,在恢复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肢体功能方面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评估二甲双胍与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2,SGLT2)抑制剂联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方剂治疗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2,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4年6月泰和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的联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个体化六味地黄汤加减方剂治疗,治疗周期设定为12周。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ours postprandial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ic)、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FPG、2hPG、HbA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 P<0.05)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联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方剂在T2DM治疗中展现出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好,为T2DM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摘要】目的探讨熏洗方坐浴联合中医护理在混合痔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6月崇仁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熏洗方坐浴与中医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疼痛程度,肛门功能,创面愈合、水肿消失、疼痛消失及创面出血改善的时间,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干预前,2组患者Wexner、Kirw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观察组Wexner便秘评分量表(Wexnerconstipationscoringsystem,WCSSS)、Kirwan 失禁评分(Kirwan incontinence score,K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创面愈合、水肿消失及疼痛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创面出血改善时间比对照组更快( P<0.05) 。结论熏洗方坐浴与中医护理联合应用能缓解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改善患者的肛门功能,在混合痔术后护理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结合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4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干预结合快速康复理念措施,比较2组患者康复指标、生活质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康复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35% ,低于对照组的 19.57% 一 (P<0.05) 。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中医护理干预结合快速康复理念,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调查厦门市湖里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患者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3年厦门市湖里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检测结果分为2组,实验组为检测到ESBLS表型大肠埃希菌感染者(150例),对照组为未检测到该菌株或检测到其他病原菌者(150例)。所有患者采集临床标本,经严谨的无菌操作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梅里埃Vitek -2 compact自动鉴定系统确认菌种,并通过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检测病原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在临床表现上,实验组发热、腹痛、尿频及尿急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长( P=0.035) 。药敏试验显示,实验组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 65.33% 、 55.33% 均高于对照组的 20.00% ! 10.00% ( P<0.05) 。实验组多重耐药现象(耐3种及以上抗生素)发生率为 30.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5.33% ( P<0.001, 。在耐药率方面,实验组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 70.00% 、60.00% 、 50.00%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10.00% 、 20.00% 、 15.33% ( P<0.05) 。结论在厦门市湖里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患者中,检测到ESBLs表型大肠埃希菌的个体具有明显更高的耐药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与患者临床症状加重、住院时间延长及多重耐药现象密切相关。临床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并合理选择与使用抗生素,以控制院内感染。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 ,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icgranulocytepercentage,NE%)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足月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2月—2024年4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入院的出生后24h内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确诊细菌感染的319例新生儿作为实验组(细菌感染组),将同期入院的120例无细菌感染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非细菌感染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比较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IL-6、NE%、CRP、PCT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 IL-6、CRP、PCT、NE%联合检测诊断早期足月新生儿细菌感染的价值。结果2组性别、胎龄、年龄、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细菌感染组NE%、CRP、PCT、IL-6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ROC曲线显示,IL-6、CRP、PCT、NE%联合检测诊断早期足月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 curve,AUC)、灵敏度、约登指数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IL-6、CRP、PCT、NE%联合检测足月新生儿细菌性感染的灵敏度高于单独检测,可以作为足月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摘要】目的探究在宫颈癌筛查和诊断中应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检测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test,TCT)对检测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石城县妇幼保健院诊疗的67例疑似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高危型 HPV检测、TCT检查。以患者的病理学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单独指标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67例疑似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结果显示,炎症37例 (55.22%) ,宫颈上皮内瘤变28例 (41.79%) ,宫颈癌2例 2.98% 。联合运用高危型HPV检测与TCT检查在宫颈癌筛查和诊断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比单项检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宫颈癌筛查和诊断中,采取联合检测方案(高危型HPV检测 + TCT检查)的检测准确率显著高于单项指标检测,可为宫颈癌筛查、诊断提供有效参考。
【摘要】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联合阴道镜对宫颈癌的筛查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4年1—7月于遵义市红花岗区保健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10019例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先后开展HPV、TCT、阴道镜筛查,以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单项筛查与联合筛查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宫颈癌前病变阶段[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I期、CINⅡ期、CINⅢ期]的筛查符合率。结果病理性诊断结果显示,在10019例受检者中,确诊宫颈癌4例;HPV筛查出宫颈癌3例;TCT筛查出宫颈癌2例;阴道镜筛查出宫颈癌2例;联合筛查出宫颈癌4例。联合筛查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HPV筛查、TCT筛查、阴道镜筛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筛查宫颈癌前病变CINII期的符合率高于HPV、TCT、阴道镜单项筛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组间CINⅡ期、CINⅢ期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PV、TCT、阴道镜联合筛查宫颈癌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是筛查宫颈病变与宫颈癌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手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B超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9月萍乡市湘东区中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先后接受浅表超声与腹部B超检查,并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手术证实54例为急性阑尾炎 (90.00%) 。腹部B超联合浅表超声检查急性阑尾炎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单纯浅表超声( P<0.05) ,诊断效能优于单纯浅表超声( ?P<0.05) 。结论腹部B超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效果显著。
【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切开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一2023年12月赫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经后路切开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进行为期半年时间的随访,通过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将治疗效果优良的患者纳入到预后良好组,将治疗效果差的患者纳入到预后不良组,对2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受伤到手术时间、骨折分型、骨折压缩分型、合并骨质疏松症、术中骨水泥渗漏、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术后使用支具、去除内固定物等进行比较,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对全部84例患者进行为期半年时间的随访发现,预后良好组69例,预后不良组15例。由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影响经后路切开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术中骨水泥渗漏、伴骨质疏松症、骨折压缩Ⅲ型、受伤到手术时间、年龄以及术后早期康复锻炼( P<0.05) 。结论腰椎骨折患者在接受经后路切开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时,预后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中应针对影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以保证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摘要】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联合渐进式康复训练治疗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赫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渐进式康复训练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早) P<0.05) 。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血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onegla protein,BGP)、人降钙素(humancalcitonin,hCT)、骨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alkaline phosphatase,BALP)]均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后加强渐进式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骨折愈合时间更早,可以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速度。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对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长期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崇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仅进行宫腔镜手术,试验组在宫腔镜手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1年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后1年,实验组复发率为 4.0% ,低于对照组的 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宫腔镜术后联合药物治疗能有效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在肾穿刺活检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1月罗甸县人民医院肾内科6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超声引导肾穿刺活检术,分析患者穿刺取材情况、病理结果。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划分为并发症组(19例)与无并发症组(41例),并对影响超声引导肾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中,IgA肾病居多,占比为 36.67% ;其次为膜性肾病、微小病变性肾病,占比分别为30.00% 、 8.33% 。60例患者中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31.67%0 单因素分析发现,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年龄、肾实质厚度、穿刺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60 岁、 ?3 次穿刺、肾实质厚度 <1.5cm 是影响超声引导肾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引导肾穿刺活检术可以提升穿刺取材成功率,而年龄过大、肾实质薄、多次穿刺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需重点关注。
【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肺炎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按治疗手段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头套式吸氧治疗,实验组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炎症因子、血气指标、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可调节血气指标与症状积分,降低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
【摘要】目的评估胆囊结石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一2023年12月广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患者,48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治疗,12例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治疗。通过胆囊结石患者生活质量量表(gallstonequalityofIifequestionnaire,GQOL-G)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 (60.2±7.5) 分,术后12个月显著提高至( 70.5±8.3) 分( P<0.001) 。年龄( β=-0.324 , P=0.015) !手术方式( β=-4.521 , P=0.001 )、术后并发症( β=-6.732 , P<0.001 )和心理状态( β=-0.418 , P=0.002) 是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胆囊结石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受年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心理状态影响。需制定个体化的术后管理方案,特别关注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心理健康支持,以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控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 mellitus,GDM)血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4年7月万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饮食运动控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胰岛素控制,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水平、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GDM患者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不仅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血糖值,还改善了新生儿的健康状况,提高了分娩过程的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究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在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乌鲁木齐普瑞高新眼科医院收治的186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对比2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渗出吸收时间、黄斑水肿改善时间及眼底出血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观察组视网膜厚度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macularthickness,CMT)低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临床针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促进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患者预后。
【摘要】目的研究双向情感障碍躁狂症在发作时服用丙戊酸镁缓释片和碳酸锂缓释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10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经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锂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口服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Bech-Rafaelen躁狂量表(Bech-Rafaelsen mania rating scale,BRMS)评分、治疗伴发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BRM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2周后,2组患者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4周及治疗6周,观察组TE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狂躁状态,调节氧化应激状态,促进病情转归,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甲钴胺片、全杜仲胶囊口服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加用全杜仲胶囊口服联合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水平、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ratingscale, )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具备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 P<0.05) ;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甲钴胺片、全杜仲胶囊口服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感与炎症反应。
【摘要】目的研讨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实施卡前列甲酯栓用药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8月余干县人民医院行剖宫产处理的60例瘢痕子宫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缩宫素基础用药,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用药条件给予卡前列甲酯栓治疗。比较2组的产后出血情况、血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h、24h出血量相较于对照组更少,出血持续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更短( P<0.05) 。术后24h,观察组各项血生化指标[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count,RBC)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检测值相较于对照组均更高( P<0.05) 。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总占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卡前列甲酯栓用于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较理想,可有效控制产后出血,促进患者血生化指标改善,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摘要】自的探讨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扁桃体切除术后继发性出血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罗甸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13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调查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术后继发性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7例患者出现术后继发性出血,发生率 1.69%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30 岁、男性、不遵医嘱进食粗糙食物、术后剧烈运动、术后进食不佳、切口感染者出血率更高( P<0.05) 。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得出,年龄 ?30 岁、男性、不遵医嘱进食粗糙食物、术后进食不佳及术后切口感染是术后继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 。结论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扁桃体切除术后继发性出血发生率低,但与年龄、性别、饮食习惯、术后活动及术后切口感染密切相关。加强术后管理、合理饮食及避免剧烈运动可降低出血风险。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联合血液滤过(hemofiItration,HF)治疗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failure,CRF)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病(resistanthypertension,R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贵航集团三O二医院收治的86例CRF合并R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H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HF,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醛固酮(aldosterone,ALD)、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II,AngII)、肾素活性(plasmareninactivity,PRA)及各肾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D联合HF可降低CRF合并RH患者血压,能有效清除血清内ALD、AngⅡ,降低PRA,改善患者肾功能。
【摘要】目的了解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用。方法在满足研究筛选条件基础上,随机、均等地将万载县人民医院西院2023年1月—2024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评价2组动脉血气指标和呼吸力学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各组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前,2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pressure of 0×Σ ygen, PaO2) 、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saturation, SaO2) 升高,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partialpressureofcarbondioxide, PaCO2) )降低,且观察组水平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前,2组呼吸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呼吸力学指标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可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动脉血气、呼吸力学指标得到纠正,促进患者症状消退。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在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low-riskpapillary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5月—2024年3月于上饶市广丰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低风险PTMC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RFA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甲状腺功能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antibody,TgAb)]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TSH、TPOAb、TgAb等甲状腺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RFA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应用于低风险PTMC患者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摘要】目的分析2022—2023年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及抗生素耐药趋势,为优化治疗和护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22年1月—2023年12月龙岩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22年322例,2023年764例。监测患儿抗生素耐药情况,并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对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P<0.05) ,但耐药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尤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率显著提高( P<0.05) ;同时,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 ;家长满意度调查显示护理服务获得较高认可。结论针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指标并提升护理满意度,但在护理过程中观察到抗生素耐药(尤其大环内酯类)呈上升趋势。临床应重视耐药监测,合理选择和使用抗生素,同时强化有效护理干预在整体治疗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究安全护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3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鼻饲治疗的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期间护理模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2021年1月—2022年12月接受治疗的40例患儿行常规护理模式,设为对照组;2023年1月—2024年3月接受治疗的40例患儿行安全护理模式,设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儿护理前后的各项血气指标、护理期间所发生的安全事件,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partialpressureof carbon dioxide,PaCO2) 为 33.28±2.01 )mmHg(1r mHg=0.133kPa) ,较对照组的( 44.36±2.15 )mmHg更低;血氧分压(partialpressureof oxygen, PaO2) 为 (92.33±3.61 )mmHg、氧合指数(PaO2/Fi02)为 (345.26±6.33 )mmHg、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saturation, SaO2) 为 (97.58±3.68) 三 % ,均较对照组的( 74.15±3.06) mmHg、 (295.36±5.24, mmHg、 (88.69±3.55 》 % 更高( P<0.05) 。观察组安全事件发生率 5.00% ,较对照组的 20.00% 更低( P<0.05) 。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 95.00% ,较对照组的 80.00% 更高( P<0.05) 。结论安全护理模式干预下,患儿各项血气指标均得以显著改善,安全事件发生显著减少,可促使患儿获得更好疗效,并提升家属满意度。
【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康复阶梯图的康复锻炼结合时效性激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五医院收治的9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时效性激励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康复阶梯图的康复锻炼,对比2组患者的躯体功能[中文版简易躯体功能评估工具(CM-PPT)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agency scale,ESCA)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 CM-PPT评分、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基于康复阶梯图的康复锻炼结合时效性激励,有助于改善COPD患者的躯体功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分析在初产妇分娩过程中,采用分娩球辅助、自由体位护理和心理疏导措施对初产妇分娩控制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1—8月宁化县总医院接收的1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额外接受分娩球、自由体位护理及心理疏导干预,比较2组产妇的分娩控制感、分娩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及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分娩控制量表(childbirth controlscale,CCS)评分为( 85.6±7.2) 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2.4±8.5) 分( t=7.252 , P<0.001, 。观察组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rating scale, NRS) 评分为( 4.2± 1.6分,低于对照组的( (6.8±2.1) 分 :t=6.427 , P<0.001) 。观察组总产程时间为 (412.5± 89.6)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 (546.3±102.7) min( ?t=7.915 , P<0.001)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 86.00% (43/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2.00% (31/50) (x2=6.656 , P=0.010) 。结论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护理及心理疏导能有效提升初产妇的分娩控制感,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探讨循证护理对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效果——肺部症状改善、心脏指数以及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进贤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循证护理,对比2组新生儿肺炎患儿肺部症状改善情况、心脏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护理后,实验组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和气喘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 (P<0.01) 。护理后,实验组心脏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0.01) 。护理后,实验组新生儿生活质量评估量表(neonatal infant qualityof Iife scale,N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01) 。结论循证护理在新生儿肺炎的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加速缓解症状,提高新生儿的心脏指数及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结合重力喂养在极低体质量儿干预中的效果。方法依据入院时间将2021年5月一2024年4月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极低体质量儿分为对照组(2021年5月—2022年11月)和研究组(2022年12月—2024年4月),各30例。对照组接受早期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重力喂养,观察2组患儿的喂养情况、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研究组胃管留置、足量胃肠喂养、恢复出生体质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 10.94± 2.25)d、 (11.68±2.43) d、 (10.85±2.38) d、 (25.64±5.36) d,均短于对照组的( 14.11±2.97) d、 14.83±3.02 d、( 13.76±2.87, d、 (31.49±6.08) d( P<0.05) ;研究组胃残留、腹胀、呕吐、呼吸暂停发生率依次为 6.67% (2/30)、13.33% (4/30)、 10.00% 1 (3/30) 、 3.33% 一 (1/30) ,均低于对照组的 26.67% (8/30)、 40.00% (12/30)、 33.33% (10/30)、 23.33% (7/30) P<0.05) ;干预后,研究组体质量、身长、头围分别为( 2683.25±247.61 )g、 (48.94±2.43) cm、 30.46± 1.15)cm,均重(长)于对照组的 (2524.13±221.72) g、 (45.45±2.84) cm、 (29.61±1.52) cm( P<0.05) 。结论早期护理干预结合重力喂养能改善极低体质量儿生长发育情况,减少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促进患儿恢复。
【摘要】目的研究恢复期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规范化护理的价值。方法以2023年10月—2024年10月金沙县中医医院收治的62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基础组(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采用规范化护理),各31例,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康复依从性均高于基础组( P<0.05) ,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神经功能评分、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基础组( P<0.05) 。结论将规范化护理用于恢复期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优势显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神经功能,减轻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和康复依从性,有助于促进病情恢复,可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4月南昌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投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各30例,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态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hortform36 questionnaire,SF-36)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后,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问卷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 ,高于对照组的 26.64% ? P<0.05) 。干预后,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scale,SD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中应用延续性护理,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安全性,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摘要】自的探讨不同类型皮瓣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术后护理要点与并发症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一2024年8月高安市骨伤医院收治的50例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皮瓣类型将患者分为A组(采用游离皮瓣修复)和B组(采用轴型皮瓣修复),各25例,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皮瓣存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A组的皮瓣存活率为 92.0% (23/25),显著高于B组的 88.0% (2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并发症发生3例1 (12.0%) ,其中皮瓣坏死1例、术后感染1例、血管危象1例;B组并发症发生6例 (24.0%) ,其中皮瓣坏死2例、术后感染2例、血管危象1例、血清肿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非常满意率为 72.0% (18/25),显著高于B组的56.0% (1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游离皮瓣在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方面具有更高的皮瓣存活率和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并且能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术后护理应结合皮瓣类型及患者个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以提高皮瓣成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科护士在淋巴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实施的护理策略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仅接受标准化的化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ualityofIife,QOL)评分、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评估护理策略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化疗后最新版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综合护理策略能显著提高淋巴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提高淋巴瘤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摘要】目的探究五行健康操联合叙事疗法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4年4月医院收治的100例稳定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23年1—7月)和研究组(2023年8月—2024年3月),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五行健康操联合叙事疗法,观察2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病耻感与应对方式。结果干预后,研究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中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与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分别为 (9.89±1.67) 分、( 11.23±2.53) 分、 (21.25±3.62) 分,均低于对照组的( 14.51±2.44) 分、 (18.55±3.12) 分、 (30.46±4.39) 分( P<0.05) ;干预后,研究组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tigma scalefor mentalilIness,SSMI-C)中疏远、歧视经历、刻板印象、社交回避、抗病耻感得分分别为(1.49±0.37) 分、 (1.52±0.36) 分、 (1.78±0.39) 分、 (1.94±0.42) 分、 (1.65±0.33) 分,均低于对照组的( 1.98± 0.45)分、 (1.89±0.43) 分、 (2.12±0.46) 分、 (2.38±0.53) )分、 (2.04±0.45) 分( ?P<0.05) ;干预后,研究组简明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CS0) 中积极应对评分( 28.65±3.74 )分,高于对照组的(21.59±3.24) 分,消极应对评分 (10.11±2.39) 分,低于对照组的( 14.83±2.87) 分 (P<0.05) 。结论五行健康操联合叙事疗法能改善稳定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与病耻感,促使患者积极应对疾病与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情景模拟的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光泽县医院2023年1月一2024年12月收治的2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基于情景模拟的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护能力、心理弹性变化。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xerciseof self-careagency scale,ESCA)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2组患者ESCA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干预前,2组患者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2组患者CD-RISC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施行基于情景模拟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自护能力、心理弹性。
【摘要】目的探讨在支气管肺炎患儿氧驱雾化吸入治疗中应用循证护理和目标管理理论的效果。方法将69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2组患儿均接受了包括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在内的常规治疗方案,同时通过氧驱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进行治疗,连续治疗7d,其间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结合循证护理和目标管理理论。对比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pressure of 0× ygen, 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ofcarbondioxide, PaCO2) ,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治疗依从性及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PaO2 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PaCO2 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治疗依从率和家长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的过程中,采用氧驱雾化吸入疗法并辅以循证护理与目标管理理论的指导,能够显著加快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速度,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家长的满意度,效果显著。
【摘要】目的探析对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实施个性化评估联合全面护理模式,对于预防误吸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3年8月—2024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接受常规护理的4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收集2024年2—7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接受个性化评估联合全面护理模式的40例同类患者资料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机体营养状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4周后,观察组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oralintake scale,FIOS)评分高于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test,WS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桨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2.50% ,低于对照组的 2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将个性化评估与全面护理模式相结合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群体中,在配合预后质量的前提下,能够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风险,对误吸有突出的预防效果,能确保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探究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在金沙县人民医院肾内科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7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血管通路护理及并发症观察与护理等综合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01)。干预前,2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theMOS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01) 。结论综合性预防与护理策略能够显著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2019—2023年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及年龄特征分析。方法观察对象均为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近年报告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样本数为1693例,时间为2019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统计各年间、各年龄阶段患者的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占比情况,以分析发病趋势、年龄特征。结果2019年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占比为 24.87% ,202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占比为 18.49% ,2021年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占比为 25.58% ,2022年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占比为 19.26% ,2023年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占比为 11.81% ,疾病发病呈逐年递减趋势。分析职业分布情况,以农民、家务或待业人员、商业服务人员以及离退人员为主;分析性别和年龄分布,发现男性占比高于女性,且年龄为41~45岁的患者占比较高。结论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2019—2023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男性占比更高,且以青壮年人群为主,应加强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监测、疫苗接种工作,落实重点人群健康宣教,减小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