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域异行记6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复旦大学工程硕士。获 2020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第六届“大白鲸”幻想儿童文学银鲸奖等。出版有《怪物宝宝帅呆呆》等书。
同学们盼望已久的春游终于来了。在阳光明媚的生物园里,大家兴奋地来回穿梭,有的在观察植物,有的在记笔记,只有墨菲心不在焉。
再做一次傻事 退出虚拟教室后,琥珀很难过。 虽然黄老师说她做得很好,但是这大概是老师为了哄她才说的吧。 “叮——”手环微微震动,一条信息弹出,是来自好朋友李思思的。“琥珀别难过!”李思思清脆的声音在房间回响,“亲自给作文题目里的笔友写信,是多么酷的一件事呀!‘ 琥珀蔫蔫地说: “思思,你不用安慰我,我肯定收不到回信啦! 那可不一定,说不定珈蓝星上真的有一个读四年级,叫作阿尔法的同学给你回
作为宇宙快递员,我工作时和人类社会中的快递员一样讲究时效。 打包信息 就像快递员要把物品装进箱子适合运送一样,信息也需要被转换成一种适合传输的形式,这个过程叫作编码。编码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把文字转换成二进制代码,把声音和图像转换成数字信号。接下来就是调制,调制就是把编码后的信息加载到电磁波上。 出发运送信息 一旦信息被加载到电磁波上就可以通过无线电或光纤等进行远距离传输。电磁波在空气中传
上午第四堂课迎来了科学课。同学们都喜欢上科学课,一来科学老师活泼风趣,二来也能增长科学知识。春天正是采桑养蚕的时节,科学课李老师就把《养蚕》这一课提前上了。 “桑蚕起源于中国,由古代栖息于桑树的野蚕驯化而来。”李老师在展示蚕的图片。那蚕虫密密麻麻的,像一片黑芝麻一样匍匐(pufu)在蚕匾里。叶蓁看一眼,顿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只觉得浑身痒痒的。 “蚕蛾幼虫,吃桑叶,在化蛹前吐出作茧用的大
提到丝绸,我们的脑海中会不禁浮现出鱼米之乡江南。其实叶蓁的家乡广东省佛山市的顺德区自古也是丝绸的重要产地。 桑蚕文明的千年传承 早在宋代,顺德很多地区已经有大规模的种桑养蚕活动。到了明代,著名的“桑基鱼塘”模式开始普及,形成“塘基植桑、塘中养鱼、桑叶饲蚕、蚕沙喂鱼”的循环经济体系。这大大提升了丝绸的生产效率,还维持了生态环境的平衡。 商业贸易中的“软黄金” 1873年,顺德研制了中
上一期我们说到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受到陷害,不得不踏上流亡之路。他辗转多国,每当安于现状时,几位忠心耿耿的追随者就会催他奋进。在齐国度过一段安逸的时光后,重耳又开启了新的旅程…… 离开齐国不久,重耳一行人到达曹国。曹国君主曹共公不知从哪里听来一个传闻,说重耳的肋骨是连在一起的,中间没有空隙。曹共公好奇心大作,等到重耳在旅舍洗澡的时候,他躲在薄薄的帐幕后面偷看。 虽然国君如此不尊重客人,但是曹国
它们用最少的资源,比如一点花蜜、一点香气,就能把蜜蜂、蝴蝶吸引得团团转。它们还特别会“省钱”,花瓣薄得像纸,但该有的颜色和香气一样不少,堪称“性价比之王”。它们的目标很明确:用最小的成本,生出最多的后代,把植物家族的“生意”越做越大。 能省则省的花瓣 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贫瘠山地的野花生机勃勃,而花盆中肥沃土壤里的家花却难显风采?一方面,可能是人类安排的环境不太适合;另一方面,人工选育的花朵往往
咦,树枝上怎么长出一个毛茸茸的“糯米团”?这个圆头圆脑、拖着长长尾巴的小可爱,就是曾被人们票选为“最想捧在手心的鸟儿”第一名的北长尾山雀! 这种可爱的小鸟分布于欧亚大陆,从欧洲北部到中国东北部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它们身穿棕、白、黑色混合的“燕尾服”,尾巴上还有美丽的条纹。看外形,你会认为这是一只沉甸甸有分量的小肥鸟,但实际上,北长尾山雀的体形轻盈小巧。 小巧的个头虽然使北长尾山雀的天敌很多,但
在刘老师的手机里,保存着这样一张照片,是她和潜航员团队伙伴们参加“探索三号”首次航行的合影,背景就是奋斗者号深潜器的母船——“探索三号”。 看着照片,刘老师的思绪飞回到那个时候。巨大的“探索三号”在无边无际的海面上,就像一片树叶那样渺小。船儿破开洁白的浪花前行,有时会有海豚群与它做伴。日出与傍晚时分,是航程中最美丽的时刻,没有楼宇的遮挡,完整的朝云和晚霞在海平线上绽放;在漆黑的夜晚,远离城市的光
计时“神器”
雨停了。 身穿天蓝色校服的走到操场的角落,尝试将一面被雨水打湿的镜子擦拭干净。她用手拂掉镜面的水珠,身体的倒影在移动的水珠里不断晃动、旋转。 这面镜子的边缘锈迹斑斑,稳稳地靠在的围墙上。无论怎么看,它都只是一面普通镜子,没有半点校园传闻里的魔镜的风采。 镜子倒映着她的脸,细眉毛、小眼睛、蒜头鼻、樱桃嘴……它们镶嵌在一张圆脸上,组合成一副平常的样貌。她今天来到这里,是想在传闻中的魔镜前准备校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