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新春佳节翩然而至。春节,对我们意义非凡,它跨越万水千山,召唤五湖四海的游子归巢,让一家人围坐团聚。街头巷尾,大红灯笼与绚丽烟花相映成趣,勾勒出喜庆祥和的画面。与此同时,时光更新,新的一年,怀揣希望重新启航。而摄影,为这节日添一抹别样色彩,让喜乐更易分享。 春节,吹活了影像消费市场,点燃人们拍照的热情。一张温情的家庭合影,定格亲情;一张饱含深情的年夜饭照,承载团圆喜悦;一张故乡抓拍,留存熟
艺术家介绍 埃里克·约翰逊,是一位瑞典摄影师和视觉艺术家,目前居住在捷克共和国布拉格。他以通过结合摄影作品创造超现实世界而闻名。他主要专注于个人项目和展览,他的摄影方法独特,因为他寻求捕捉思想而非瞬间。通过相机和想象力,他努力创造一个单一、“真实”的图像,讲述一个故事,即使其中包含看似不可能的元素。 创作时间:2022年 摄影师:埃里克·约翰逊(Erik Johansson) 致谢:Fot
什么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好作品?关于" 这张照片" 或是" 这条短片" 的想象,每一年都在刷新。也许是冲击的、也许是精准的、也许是有着绵延想象力的...... 尚不清楚问题的答案,但小红书摄影相信,好作品,来自心动——来自摄影师的心动,来自观看者的心动。 影像,本就像是我们和世界、和生活、和自我的对话。 2023年,小红书发起 " 小红书影像发现计划",旨在通过内容共创、行业链接、奖项支持等方式
下雨天,不知道是雨滴穿过厚厚的云层抵达地面,还是沉重的心冲破云层来到天空。世界上所有的水在循环播放“雨滴”,所有的河流汇聚在一起落下倾盆大雨。我喜欢在下雨的时候,躺在床上听着雨声入眠。悠然的下午,淅淅沥沥的雨滴,明天只存于我在雨季淤积的梦里。 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我使用胶片相机拍摄自己的日常生活,许多琐碎的片段便从梦中流淌到底片上,光和梦在恍惚的时间里交汇重叠。春天,倒挂的树影像如梦初醒的眼睛,
童年里,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与果树为邻,还有一条通向湖泊与深井的蜿蜒小径。 每到傍晚,牧人会赶着羊群从山岭的脊背处缓慢流过。空气寂静,苹果树上空的白色纱帷轻微晃动,麻雀挣扎的声音逐渐弱小并与暮色一起流失……一旦太阳彻底隐藏,世界便将交还给昆虫,大大小小的飞蛾以赴死的姿态反复地冲撞在被灯光打亮的门廊上,留下了满地的鳞粉与断翅,反射着微弱的月光。直到次日拂晓,如幻象般灿烂的霞光会带着它神圣的训诫,缓缓
德国人约阿希姆·布罗姆(Joachim Brohm)是一位以大学教授为职业的摄影创作者。布罗姆1955年生人,居住在莱比锡,他曾先后在德国埃森富克旺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学习过摄影,他的作品也显现出受到德国和美国两种摄影文化影响的结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布罗姆的摄影关注城市发展和城市郊区变迁,用较长期的项目,旨在创建与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关的地方性图像档案。迄今为止,布罗姆完成的主要摄影项目
《影像中国: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藏晋察冀边区影像原件》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主编:高扬、高大鲲 定价:1980.00元 本书收录了130余幅晋察冀战地和敌后照片原件及其原版中英文图片说明,专家学者从历史学、影像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作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是唯一一批经组织要求,为在国际上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而制作的照片。照片拍摄于1937至1945年,一方面反映
至 2025.03.09 展览机构: 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光复路127号 百达摄影奖由瑞士百达集团(Pictet)于2008年成立,旨在透过摄影的力量,唤起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每届奖项都围绕着可持续发展的特定主题展开,挑战摄影师探索和反思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2024年是百达摄影奖设立的第十届,其主题为“人”,此前的主题分别为“水”“土地”“增
至2025.05.05 展览机构: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威海路48号5F-6F 本次展览由顾铮策展,汇集了35位长期生活于上海的摄影师与艺术家的268件作品以及其它相关的80余件/ 组资料、展品。展览以20世纪初就活跃于上海的丁悚、陶冷月、金石声等艺术家的作品为起点,呈现了“上海”与“摄影”跨越百年的变迁与发展。摄影术的传入与上海的开埠几乎同步,在关注、影写上海崛起与发展的
去年2月,忍受着由甲型流感所产生的疼痛,自己对第五届“1839摄影奖”展开了深入的阅读和思考。而时隔一年后,极具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自己同样忍受着由甲型流感所产生的疼痛,又对第六届“1839摄影奖”展开了深入的阅读和思考。只是,相同的奖项、相同的人、相似的作品,却产生出迥异的结果——短暂一年,中国的高等摄影教育在悄然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么,藉由“1839摄影奖”,我们似乎可以对中国摄影以及中国高
在1999年,中国普通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开始正式实施,其“目标是增加我国年轻人的高等教育获得机会”,而随着扩招政策的实施,中国的普通高等教育也在短时间内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迅速地从“精英教育”阶段转向为“通识教育”阶段。但是,如果回望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史,其自身的转变似乎并不像数字增长这样简单。其中,以媒介自身作为专业划分的标准算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一个传统/ 特色——高等摄影教育便是其具体的案
作者:周楠 作品阐释:作品是对哈伦·法罗基(Harun Farocki)关于这一母题所做的延申与尝试——“操作性图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而是全面进入当代生活。今天的世界已经不仅仅是海德格尔所说的“图像”化了,而是模型化了。影片通过双屏的方式展示了从维尔托夫的《持摄影机的人》到OpenAI的Sora生成式影像,从马雷对摄影机的预言到自动制导导弹,从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提问到计算摄影等来探讨
作为一个面向全球高校华人学生的纯民间摄影奖项,“1839摄影奖” 自成立以来,已逐渐成为展示和推广青年摄影创作者的重要平台——多年来,奖项始终致力于发掘和鼓励正在成长中的高校学生,将他们的作品通过专业评审、评论、展览和出版等方式推荐给公众,进而推动国内外的高校学生在摄影创作领域的经验交流和生态互补。 今年恰逢第六届“1839摄影奖”的征集与评选,自己有幸担任其初选评委。由第二届的参选者转变为第六
作者:孙逊 作品阐释:记忆是人生的母题。 我总是会想起家乡屋后的旷野,那里的土地和阳光塑造了我的祖辈和父辈,也间接地塑造了我。人和土地的相互作用使得人即便远离家乡,即便故土沧海桑田,脑海中的那些似是而非的景致也会在无意识中化为思考和行动的根基。 马塞尔·普鲁斯特曾在《驳圣伯夫》的序言中如此描摹他的记忆:“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小时一经逝去,便立即寄寓并隐匿在某种物质对象之中……我们是通过那个对象来
作者:朱世昌 作品阐释:此项目是对“新地形摄影”的一次新尝试,也是对“新地形摄影”的一次致意。我抛弃了传统“新地形摄影”中利用大画幅相机所拍摄出的准确且精细的图像,采用“谷歌摄影”的方式,以截图按键替代了快门线。选择将“新地形摄影”中的代表性作品《不寻常之地》作为项目的基底,并根据其中提供的图像位置的信息,用谷歌地图这一当代性的工具寻找史蒂芬·肖尔在1973至1975年间所拍摄的地方,然后按下“
作者:赵梦佳 作品阐释:2012年,玛雅人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流传甚广,虽然该说法后已被证实为谣言。为了增加末日预言的真实性,助长恐慌,以求达到电影宣传效果,电影《2012》还故意建立了伪科学网站。但玛雅长老皮克顿辟谣称,玛雅人所说的2012年,仅是旧纪年的结束,新纪年的开始——指的应该是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的觉醒及转变,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但我用摄影虚构了一本实现了末日预言的由平行世界穿越而来
作者:陈思彤 作品阐释:作品的创作灵感源于《论语·子罕》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在一天十二时辰的每个时辰的开始,拍摄同一块河水的影像,并设定一组有序的快门速度,无论白天黑夜,画面中是否有影像呈现,曝光时间都机械地依照规定的顺序而变换,如奔流的河水,不止不歇。 拍摄的同时,记录当下的风向、风速、温度、空气湿度。最终用这些河水的块面,构成一条时间的河流。 在完成影像和记录文本后,虚构并
去年岁末——2024年12月29日至31日,中国画报协会开展了一个名为“最初中国 影像临汾”全国画报看临汾的采风活动,组织了15家会员单位走进山西省临汾市,围绕“博物馆之城打造”“城市‘双品质’建设”等主题开展集中采风活动。在短暂的几天时间内,我们参观了临汾市内的多个博物馆和文物古迹。从临汾市博物馆到陶唐民俗文化博物馆,从汾城古建筑群再到古城墙,我深刻地感受到临汾市厚重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文旅资源。
专访影像艺术家程新皓(下) 从19世纪初期到现在,摄影逐渐从记录性的工具演变成为一种文化,而作为一种文化,探索和实验是其发展的重要手段。从探索与实验的角度出发,我们一直都在坚持与年轻摄影师群体的合作——“锐像”便是一个专门介绍中、外年轻摄影师的栏目。《数码摄影》杂志通过对他们的深入采访,将他们和他们最具实验性、探索性的作品介绍给广大的读者群体。面对这些年轻人的“新锐”作品,也许很多人没有办法能够
伊莉莎维塔·波罗迪娜(Elizaveta Porodina),1987年出生在莫斯科,12岁时跟随父母移民至德国的慕尼黑。身处异国他乡,她感到流离失所、孤立无援,难以与同龄人建立新的友谊,于是,绘画便成了她情感宣泄的途径——“放学后,我会迫不及待地赶回家,一连画上好几个小时。”受到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米
作为胶片摄影时代经典相机之一的禄来相机至今仍是很多摄影者追捧的品牌,禄来相机最具有代表性的双镜头反光相机以小巧便捷和高镜头质量及坚固的设计成为了“双反”相机的代名词,它们曾反复出现在摄影史中、纪录片中,禄来双反系列相机型号众多,但它们外型相似,各个版本中存在着细小的差异,这也让很多收藏者和使用者摸不清里面的门路,我们今天就通过此文章来为大家分析一下禄来双反镜头结构的历史和特点。 F2.8 Xen
不久前华为在深圳举办了Mate品牌盛典,在活动上,华为发布了集影像、设计、体验、通讯等多项革新技术的Mate产品——Mate 70系列,作为该系列的顶配产品Mate 70 Pro+更是以优秀的影像能力成为了当下国产手机中的佼佼者。今天,我们就来以一组圣诞实拍样片来分析一下华为此次在Mate 70系列上的影像亮点。 沉着稳重的设计 笔者拿到的这台Mate 70 Pro+是墨韵黑配色,它给人的第一
虽然vivo X200系列已经发布了一段时间,但作为vivo的年度旗舰手机,vivo X200系列的关注度依旧不减,我们也已经从刚收到手机的新鲜感逐渐走出来,来审视这样一台旗舰手机在影像上的综合表现。我们也根据这段时间的使用体验,为用户总结出关于它的5点感受。 01取消“超大杯”后依旧强大 笔者此次拿到的评测机是vivo X200 Pro,与以往不同,它并不是“Pro+”版本,此次vivo取消
提到孟加拉国我相信很多人会非常陌生,它并不是一个热门的旅行目的地,也不是一个有着异域风情的国度,但它对于热爱人文摄影的朋友来说却是一个不错的拍摄地。它的前身孟加拉邦是印度文豪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的故乡,他曾写下《金色的孟加拉》那美妙动人的诗句。但,我们在媒体上所看到的孟加拉国并没有泰戈尔诗句中那样的美丽,它是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一个河口上的国家、一个三轮车国家、一个相对
在时光的长河中,新春伊始的月份总是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希望,而它更是被爱所填满,满得几乎要溢出来。这个月份,仿佛是大自然特意馈赠给人间的礼物,让人们在万象更新之际,深深沉醉于爱意的温柔怀抱。而说到爱,有一个符号不得不提,那就是心形符号。它宛如一位无声的使者,跨越了地域、种族、语言的重重障碍,成为全世界通用的爱的代名词。在本期内容里,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街头摄影这一独特的艺术领域,结合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图
大学生空间视频大赛圆满落幕 日前,由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与PICO联合主办,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协办的大学生空间视频大赛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赛旨在将空间视频这一新兴影像形式带入校园,鼓励大学生了解、学习并探索空间视频的拍摄方式和技巧,激发创意灵感,勇于实践,创作出优秀的空间视频作品,探索这一新兴影像形式的无限可能。 大赛邀请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