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魏晋的游仙诗之变,是从建安游仙诗的获得神仙之术以致长生,到晋代游仙诗追求精神放旷自由之变。这种变化肇端于曹植,到嵇康、阮籍已经发展为游仙的主要内容。郭璞的部分游仙诗,天上游仙与山中隐居混融到一起,游仙诗完成了升仙而浮世逍遥到隐遁而避世逍遥的转变,其意趣亦与玄言、田园、山水诗合流。而游仙诗的内容之变,缘于此一时期士人的生命处境与渐趋理性的生命意识。
我和福瑞先生为同门,为朋友,是至交。记得和福瑞先生初识是在1980年9月,考取河北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去保定报到期间。当时河北大学规定中文系研究生即使是在天津河北大学驻津办事处上课,也要先到保定校部报到。记得到达保定河北大学后,先由教务处长接待了一下,以后就是住在招待所等待下文。这样足足等了一个多月,既未见到中文系的任何一位领导,更无任何日程安排。那时我每日到中文系资料室去翻阅一些唐宋人笔记与抄录《彊
回顾百年来的李白研究史,可以看出,在20世纪20—40年代,就出现了以陈寅恪、詹锳为代表的李白家世探索和诗文考据派,和以王国维、李长之为代表的对李白思想意识解析的中西融合的理论辨析派。这两派的学术传承,在改革开放时期,又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而詹福瑞正是兼两派传统而有之。他在詹锳先生门下,通过对李白全集的整理,系统地学习了乾嘉学派的考据功夫,同时又系统学习了中国文学理论名著《文心雕龙》等古代文论,并受
初识詹福瑞先生是在2003年,当时他是河北大学党委书记,对彼时不过是一枚“青椒”的我而言,是一位只能远观和遥看的人物。后来他升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党委书记等职,虽然曾在多个学术场合亲聆謦咳,我眼中的詹先生依然摆脱不了官员的第一身份,尤其是,他儒雅温和待人接物中的严肃、矜持、礼貌和不苟言笑等,让我很长时间里都觉得他自带“官威”,只能敬而远之。在经历了十几年的交往、熟悉过程之后,我才日益发现詹先生其
从1998年请詹先生为拙著《中国尺牍文学史》作序算起,转眼已经二十七年了。我至今记得先生序言最后两句话:“季在十月,夏去秋临,草间多了自在的清风,天际时见舒卷的白云。”这份清爽自在,不是因我的书好,而是先生发现,在商业浪潮渐渐侵蚀大学校园之际,还有这样一位有志于学问的青年。 在亲承音旨的过程中,我对先生慢慢熟悉,往昔的陌生感渐趋淡化。但在岁月沉深淡去了陌生与神秘之后,尤其在自己也真正走上学术之路
詹福瑞,曾用名斧锐,笔名多言。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人,1953年生。 1971年18岁 3月,在双山子高中上学,先后担任学习委员、排长(班长)。 1972年19岁 在《承德群众报》发表《补军装》《迎春花》《赤脚医生》等诗歌。 1973年20岁 1月,双山子高中毕业,回村劳动。 创办《幼苗》刊物,共油印四期。 7月,参加承德文化局举办的文学创作学习班。 1975年22岁 10月,
前记 2022年的春天,“尔雅国学”公众号的创办者杨阿敏先生与我联系,希望以在线视频或笔谈的形式,对我做一次学术访谈,并发来他此前所作的《杨明访谈》《傅刚访谈》和访谈提纲,供我参考。当时我虽然答应了他的邀约,然诸事繁杂,一直没时间着手做。次年,他作的访谈编成《学海沧桑:古典文学名家访谈录》,由崇文书局出版,寄了一本给我,并希望我能早日完成这次访谈。转眼到了2024年的春天,阿敏先生又告诉我,他想
诸葛亮为什么会失败? 晓蕾、杨早: 过年好呀!蛇年春节前后,我独自在京,偶尔深夜时分醒了过来,听着窗外北风掠过,枯枝扎进冬天的声音,记忆的微光便在意识深处明灭。小时候,北方乡下的冬天分外寒冷,大地干燥贫瘠;天完全黑了之后,整个世界都在一片空旷和死寂之下。我和兄姐们蜷缩在火炉周围,金黄色的土豆片在炉沿上发出滋滋的声响。在烧得通红的炭火映照下,父亲的眼睛炯炯发亮,似乎与平常被生活和坏脾气控制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