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不能拿通行的文学标准来衡量。这一点,胡适倒是讲得很准确——这部作品的“魔力”很大程度来自其中“智谋”的描写。胡先生的问题在于他把这种独特魅力与“文学”的定义刚性地对立了起来,而文学的边界其实并不是刚性的、绝对的。 我们之所以认定围绕“智谋”的笔墨不仅不应排除到“文学”之外,而且应看作这部小说文学个性的突出标志,是因为这种智谋的内容不是赤裸裸由说书人讲述出来,而是融入了作品的情节与人物
读了一辈子书,写了一辈子书,进入古稀之年,才猛然发现,其实自己内心最想写出来与大家分享的是一本此生与书结缘的书。人生在世与书结缘本来并非罕见,但人与书结缘的途径渠道多多,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幸全面覆盖与书结缘的所有方面。 我自感幸运的恰恰是苍天厚爱于我,将人与书可能结缘的八个方面全部都赋予了我,它们是:图书馆之缘,读书之缘,购书之缘,藏书之缘,教书之缘,出书之缘,赠书之缘,书友之缘。 现在,有生之
仿鲁迅先生散文集《野草·秋夜》中“枣树”名句: 在我的书柜,可以看见柜里有三联版两本书,一本是《极高明而道中庸》,还有一本是《极高明与道中庸》。 这两本封面和内容完全不同但都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极高明而道中庸》和《极高明与道中庸》,一本是经济学教授卢周来的“经济学读书札记”,出版于2023年5月;一本是哲学教授唐文明的“补正沃格林对中国文明的秩序哲学分析”,出版于2023年9月。 钱书先生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多关于太阳的神话传说,包括“金乌载日”“羲和浴日”“扶桑十日”等。其中,“金乌载日”的神话传说来源最早,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许多考古文物表现了神鸟与太阳的关系。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典籍《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鸟。”温源谷即汤谷,扶木即扶桑,神乌托载着太阳,轮流出去运行。《海外东经》曰:“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
赵柏田的《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晚明时期南方士人的生活长卷。在历史中,晚明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政治上的动荡与文化上的繁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晚明时期的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作为经济与文化的重镇,更是呈现出独特的风貌。这本书以时间为经,人物为纬,通过对众多士人、艺术家、工匠以及传奇女子的描写,串联起那个时代的绝代风华与末世苍凉。这部著作不仅是对晚明南方士人生活的全景式呈现,更是
古埃及18王朝(公元前1550-公元前1295年)时期的王室档案阿马尔那书信因极高的史料价值而蜚声国际。1887年,这批档案出土于埃及阿马尔那附近的古都遗址,因之得名。书信多以阿卡德语写于泥板之上,时间跨度从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晚期、经阿蒙霍特普四世(后改名埃赫那吞)至图坦卡蒙一世统治初年。自发现阿马尔那书信以来,书信及其反映的“阿马尔那时代”西亚北非大国及其附庸国的关系,一直吸引人文领域专家、古物
《做生活》是赵勇刚刚出版的一本随笔集。这些年,他一鼓作气出版了好几本散文随笔集。 壹 很多年之前,赵勇就和我谈论过散文随笔的写作。 2006年博士毕业后,有几个月,我在北京的工作单位没有落实,原来单位的老领导安排我在一份小报纸暂时任职。报纸的名字叫作《声屏之友》,据说现在已经停刊了。报纸本来是传统的广播电视报,但主事者大胆放手,让我改造成了一个大众文化研究的小阵地。最绝的是第一版,整个版面只
《做生活》是赵勇老师又一本学术散文集,这本文集收录了作者17篇散文,各章标题颇具巧思,以音乐或戏剧为喻:“边走边唱”挪用了史铁生小说改编作品的名字,散点式地呈现了一位学者的“早期训练”,这里有和同学“并肩作战”的共读经历,有写作课老师的淳淳教诲,有学者本人和研究对象反复交手的几个“十年”;“常青指路”巧借样板戏《红色娘子军》的经典选段,讲述了作者如何在几位良师益友的指引下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第
赵教授: 你好! 我刚刚读完你的《做生活》(后边两篇关于译文的文章,因不懂外语,没读),感觉真好! 我说的“真好”不是客气话,而是基于比较。首先是和我读你的《人生的容量》《刘项原来不读书》的感觉一样,觉得真诚、大气和生动,能把“天上的道理说到地下来”。这个我在给文章的留言中有过多次表示,这里不再复述。我想着重说的是我把你的散文和我所看过的别的散文相比较之下的“好”(当然,我看的散文不多,只能
巍巍华夏,浩浩中国。在悠久的历史中,有无数高峰矗立在人们的记忆里,其中,汉唐是两座特殊高峰。这两个朝代的根基所在,就是陕西。陕西在中华文明长河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远的史前文明不说,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中间有十五个朝代定都陕西,其中的十三朝定都于长安。时至今日,陕西旅游很少大张旗鼓宣传,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群川流不息,这是因为底蕴深厚的必然。在陕西既有导弹火箭研发等先进技术,也有苹果猕猴桃传统产业各自繁荣,
陈尚君先生编纂的《唐五代诗全编》的出版,是学界一件大事,也为当代学术树立了一个很高的标杆。司马迁《太史公自序》言其所著书欲“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侯后世圣人君子”。后人因称大著述为名山事业。作者这部《全编》,在清编《全唐诗》基础上,以一人之力,花四十年硬功,对被誉为“一代之文学”的唐诗做了一个迄今为止最全面、彻底的清理,既可藏之名山,也可惠泽当代,传留后世,自是名副其实的名山事业。 这部大书皇皇5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著作是中华民族极为重要的精神遗产。自鲁迅逝世后,1938年上海复社出版了20卷的《鲁迅全集》,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0卷本的《鲁迅全集》,197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20卷的《鲁迅全集》,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6卷的《鲁迅全集》,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8卷的《鲁迅全集》。在《鲁迅全集》的出版历程中,在不断修订、不断完善中,拓
葛承雍,1955年7月出生于古都西安,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物学家、美术考古专家、文化遗产研究专家。现任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特聘教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古专业与文学院文化审美双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退休二级教授。研究领域涵盖隋唐史、中外文化交流史、文化遗产保护、宗教史、艺术史等,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出版著作20余种。 求学读书,师从名家 郭海文:您已经到
在我国诗歌中,陶渊明诗是词语表现得最为简净,而含蕴最为丰美的作品。关于他的诗之为绮为质,为枯为,他的思想之为周孔之儒术,为庄老之道家,抑或更兼有释迦之佛法,历代以来,早就引起过不少争执和讨论。而赏爱陶诗的读者,更是包括了各色各样的人物。其所以引起如此多方面的问题,与如此多方面兴趣的缘故,正因为渊明的殆无长语的省净的诗篇,与他的躬耕归隐的质朴的生活,在其省净质朴的简单之外,原都蕴蓄着一种极为繁富丰美
在短视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双重夹持与淘洗的当下,我们度过了第30个“世界读书日”。三年前的这个时间,也是首届全民阅读大会,我应邀以“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阅读白居易”为题,分享了自己“醉白”三十载的心得,也分享了白居易这位广大教化生在数字化时代,对于全民阅读的意义和价值,得出的结论就是——白居易堪称全民阅读的最佳代言。 三年后,眼下的2025年,从冬天到夏天,我有幸有缘,慢慢地品读了一部前辈老
陶渊明与苏轼的“形影神”组诗对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跨时代精神共振。陶渊明身处晋宋易代的乱世漩涡,门阀政治的倾轧与玄佛思潮的激荡,迫使他以“归去来”的决绝姿态重构生命价值;苏轼历经北宋新旧竞争的宦海沉浮,在儒道禅的思想张力中探索心灵的安顿之道。二者相隔六百余年,却以同一组诗为载体,完成了对生命本质的终极叩问。陶诗《形影神》诞生于其归隐后的第十三年(413年),彼时他亲历桓玄篡位、刘裕崛起的血腥更
河南大学出版社风雨兼程,至今已经走过四十个春秋。作为省内第一家高校出版社,1985年2月诞生于百年学府。她犹如一颗沐浴着春风的种子,一开始就扎根于具有丰厚温润的学术土壤之中,由此我们也得以见证了她艰辛耕耘、枝繁叶茂的发展历程。 时值“不惑”,当前任社长张云鹏老师嘱我写点文字的时候,我也曾犹豫再三。个中原因则是我该如何面对这样一个话题。虽则如此,面对云鹏老师的盛情,于情于理我都难以推却。不过,从实
海浪 有谁能一整天都坐在海滩上观看日出日落?看着太阳慢慢地划过天空?有。伍尔夫,悠闲而富有的伍尔夫。 伍尔夫坐在一棵老榆树的树荫里,想象着海浪撞击岩石的声音,想象着潮湿的咸风吹过海面的情景,想象着太阳是怎样从云层里升出来又怎样落到西边的海水里去。她注视着农事和季节,她听着鸟儿的啼鸣声。你看,蜻蜓和蝴蝶的翅膀就是她的目光,阳光滑过树叶的声音就是她的呼吸。你看,阳光是怎样通过窗子照进你的房间的,阳
有一个人,他似乎注定是为中国的核科技事业而生的。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横空出世,震惊世界。这一天,正是他51岁的生日,从他1948年归国时算起,他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核工业强国持续奋斗了44年,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他就是著名的实验核物理学家、我国核科技和核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钱三强。 近日,我通读了人民出版社最新版的《钱三强传》后,发现有一条闪光的主线贯穿钱三强先生的一生,那就是
《黄梅戏源流考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年版)系梅杰近年研究黄梅戏的文章结集,应该说代表着时下黄梅戏研究的新高度。之所以这么说,无外乎有三个缘由:一是黄梅戏虽位列国家五大剧种之一,但相对于京剧等剧种而言,依然处于小剧或者说地方剧之位;二是戏剧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较少涉足黄梅戏研究,研究者和研究成果层次相对偏弱;三是黄梅戏作为地方性剧种,受限于地方政府支持与推介力度,对于湖北省而言,相当长时间内
贾平凹在《月迹》中写道:“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月亮是贾平凹早期散文创作的原点,而这篇散文目前也以细致入微的感受与柔弱清丽的笔调出现在以略读课文的形式出现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中,成为学生接触贾平凹先生的第一篇课文。 河汉灿烂,月迹可循 读完《月迹》一文,我们会发现贾平凹笔下的月亮是独特的,尽管这是多年之后的回忆,贾平凹仍然以细腻柔软的笔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