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365-427)与苏轼(1036-1101)犹如两颗璀璨的星辰,虽相隔六百余年的时光长河,却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精神共鸣。苏轼对陶渊明的喜爱与推崇,几乎贯穿其一生的文学创作与人生历程。苏轼毫不掩饰地表达:“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这一份偏爱之情溢于言表。更为显著的是,苏轼创作了109 首《和陶诗》,这一庞大的数量足以见证他受陶渊明影响的深度。 这种跨越时空
陈海良先生是当代实力派的书法大家,他的专著《草书的神性》即将出版,注定是艺术界有意义的事。读者可以将此著述视作一部草书简史来阅读,研究者更能从他对草书的流变与当代性研究诸方面,探究其书法理论新的建构。 壹 什么是草书的神性?太初有道,道不可见,太初有言,为我们目击道存提供了可能。圣人创立语言文字,本是为了沟通人神,这是语言文字的神学之维、超验之维。在此之后语言文字变成了人手中的工具,交流信息、
我们生活在文化之中,可是对于经常挂在嘴上的这个词汇,要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实在有些困难。也由于生活与文化紧密关系,我们从这个切入口来探讨,或许更容易理解文化的真谛。 壹 文化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文化。何以见得?当一个人随地吐痰,或者满口脏话,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讥讽:没文化。当一个人固执己见,或者跟不上潮流,也会得到这样的评价:没文化。当一个人买票插队,或者不修边幅,便会招来白眼:没文化……我们
看到柳岸新作《天下良田》(以下简称《良田》)研讨会召开的消息,我给她点了赞,没想到几日后就收到了她寄来的新书。欣喜之余,阅读着沉甸甸的《良田》,为作品中的故事所感动的同时,我也再次敬佩于柳岸的发奋精神。 说实在话,柳岸我俩是蛮有缘分的,因为我们曾几次共事。第一次是,我在淮阳县任县委副书记、政法书记,分管农业,此时柳岸任淮阳县农开办主任。我们曾一块冒着寒风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里调研过,也共同面对过村
乍一看到《拒绝想象》这个书名,不由得心里犯嘀咕:文学最重要的一种工具即是想象,研究文学的工作又怎么能“拒绝想象”?带着这个疑问,细读徐兆正的这本批评著作,发现书中明确提到“拒绝想象”有两处:一处是评论张新颖的沈从文传一文《在“有情”传统中建立及重建自我》结尾处,“想象”和“事实”对举,认为张新颖写沈从文传的准则“是去陈述事实本身,从而拒绝任何一种无论合理或不合理的想象”;另一处是全书最末一篇文章,
刘诚龙的散文集《我自乡野来》既是一本关于个人记忆的散文集,也是一部反映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家庭亲情、自然生态和生活哲学的深刻作品。作家写山、写水,写草、写木,写田、写土,写鸡、写鸭,写牛、写鸟,写路、写屋,写男、写女,写风俗、写美食,写乡村过去、写乡村现在,笔锋触及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作者以时代为笔、乡情为骨、乡韵为魂,用乡俗俚语呈现诗性的湖湘文化。 刘诚龙虽然出身于贫瘠的乡村,但他受到了传统诗词
中国之诗歌,自《诗经》的《风》《雅》《颂》,以迄于今日的新诗,已有将近三千年之历史(《商颂》存疑不计,《周颂》一部分为周初之作殆无可疑,其时代约在纪元前11世纪之时)。欲以数千字作完整之介绍,其势自有所不能,本文但就中国诗体之演变略作一简单之说明。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诗经》以前之古歌谣,一则不尽可信,再则未能成体,故从略)。《诗经》中的诗歌,虽二言至八言之句法俱备,然就其整体言
顾随作为近代杰出的国学大师和文艺巨匠,因生前多数研究著作较少刊行,以致声名不甚隆盛,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亲属故旧、门生弟子对其遗作论著的相继整理出版和有关文学评论的撰写推介,大众才逐渐认识到这位哲人的魅力。201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册“顾随讲坛实录”,由顾之京(顾随第六女)及其学生高献红依据顾随两位弟子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其中《中国古典诗词感发》《中国古典文心》参照的是叶嘉莹笔记,《中国
在郭沫若一生中,参与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是一重要转折点。北伐之前,他是蜚声文坛的诗人,由于文学创作方面的声望,1926年3月被聘为广东大学文科学长和教授。不过,任职未久,同年7月,他就放弃广东大学文科学长职务,而改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并随即参加北伐,由文学家摇身一变而为军队的政工干部、革命家、政治家。郭沫若对其北伐战争时期的经历相当重视,曾撰写自传文章《北伐途次》回忆这段生活,期待为历史
《三国演义》最后一回,讲的主要是杜预接替羊祜带晋兵攻打吴国,三国归于一统。《晋书》就把羊祜(021-278)和杜预(222-285)列在同一卷(集三十四)里。三十多年前,当我读完《三国演义》时,还把最后的“有诗为证”抄到本子上,背诵下来。一首诗高度概括浓缩了一部长篇小说的内容,三国历史多少成败得失、生死存亡,浩浩汤汤,戛然而止,引得人几回叹惋,万般感慨。但对杜预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现在想来,主要是小
乾隆三十七年(1772),乾隆皇帝谕令各地搜访遗书汇送京师,次年开启“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淮扬马家作为朝廷重点访书对象,应诏进献藏书776种,为全国私家献书之最。今见《四库全书总目》所谓“两淮马裕家藏本”,即指此。 然而,对于马家进书之事所涉时间、人物,不同史籍的记载多有出入。其进书时间或称乾隆三十七年,或称三十八年;进书者或称马曰琯,或称曰琯子,或称曰璐子,或称子振伯,或称子裕,或称两淮马裕
在优秀传统文化代表著作之中,世人习知十三经、前四史、李杜苏辛、四大名著,《国语》确是一本被严重低估的书,除了专业人士,估计很少有人知道它还有许多其他名称,例如《春秋外传》《左氏外传》《春秋国语》《春秋外传国语》等;很少有人知道它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名人“史体六家”之列,它与《左传》齐名,被誉为先秦史籍之双璧,是上古史研究不可或缺的材料。清儒及近代学者在《十三经》之外,又别立有十五经、十八经、二
相对于中国古代或近代社会史研究而言,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其发展却十分迅速。不仅诸多高质量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一批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重镇也相继形成,并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以行龙教授为首的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即为其中之佼佼者。二十余年来,在他的带领下,该中心致力于集体化时期基层农村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具有标志性的成果。尤其是行龙教授以不懈的精神,探究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
唐元和四年(809年)九月二十八日,柳宗元在东山法华寺西亭发现了西山之“怪特”,于是急匆匆,披荆斩棘,攀登西山,然后写下“永州八记”首篇《始得西山宴游记》。随后,又发现了钻、西小丘、小石潭等风光优美处,于是爱上秀澈的冉溪,从住了五年四次遭大火的城南龙兴寺搬迁到冉溪之畔。并改冉溪为愚溪,在这里巧布溪、丘、泉、渠、池、堂、亭、岛八景,写了“八愚诗”、《愚溪诗序》《愚溪对》等诗文,并结茅树蔬,种植花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有两个关键动词:“读”与“行”。“读”与“行”关系密切,涉及人文认知的基本方法论。二者并非简单的对立或替代关系,而是一种相互激活、彼此调校的认知循环。读书人总是通过阅读和行走来探索世界和认识自我。 明朝大书画家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云: 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鄂
在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古籍室里,樟香悠然,玻璃展柜中静静躺着一部清代《钦定四库全书》,“馆阁体”字体工整秀丽,笔画粗细均匀,结构严谨对称,布局整齐划一,透过墨迹仿佛依稀可见纪昀则带领360多位高官、学者昼夜忙碌,对古代文献进行整理、校勘、分类和编纂……这或许正是图书馆最本真的使命:将文明的基因密码借助一部部书籍作为载体世代传承。 从守藏室更官到图书馆科学管理:守护者的精神觉醒 中国图书馆的雏形,
喜闻佩彰先生呕心沥血的第二部学术专著——《镇原通史》完稿付梓,即将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我既为佩彰先生笔耕不辍、潜心研究本土文化的顽强毅力而钦佩,也为家乡能有如此一部赓续历史、连接未来的开山之作而欣慰。 佩彰先生在电话里告诉我,他耗时五年的心血之作《镇原通史》像怀胎十月的婴儿一样降世,想让我为其撰写序言。我先是迟疑,后想推辞。因为我对镇原的历史有所了解,但没有进行过系统而精深的研究。然而佩彰先生
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虚拟现实、大语言模型等数字技术更迭,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运作逻辑正在被快速改变,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相融合的发展态势,人类社会正在加速迈入全新的数智时代。追溯历史,每一次社会的变迁都会对人类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数智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传统教育方式已然不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和要求,每日新增的海量
《大美中国——陌生的停靠》是徐迅新出版的一本记游散文集。“陌生的停靠”作为书名的副题,可谓绝妙好题。不仅与正题相得益彰,而且具有丰富的内涵。作为单篇散文《陌生的停靠》的具象意义是作者乘列车自北京到攀枝花途中的一次“陌生的停靠”;作为记游散文集的副题“陌生的停靠”又具有类象的意义,旅行途中到达一个新的目的地都是“陌生的停靠”,该书共收文35篇,停靠的地点有鲁、浙、苏、琼、贵、川、黑、陕、甘、晋、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的百年奋斗历程中,艺术始终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与人民休戚与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美术传统。吴继金教授所著《中国红色美术史论(1921- 1949)》作为国内首部较系统研究红色美术的学术专著,以宏阔的视野、翔实的史料和深刻的阐释,构建起中国革命美术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理论体系。该书不仅填补了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的学术空白,更通过“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在所有去过的写生地中,我最喜欢的是甘南。……那天,大雪封了路。我只好背着画具和相机慢慢在雪中走。等到了那里,我的后背早已汗湿,可我顾不上了……现在回想起那一天,一切都是值得的。 谈起自己作品背后的故事,性格一向沉静的许海刚教授却是情绪高涨地侃侃而谈。展厅正中央的展墙上,是他十年前创作并获奖的作品《亮宝节上的人们》(2014)。灯光划出圆弧光影的柔焦散射在画面高光的亮白上,溢出的柔光中的亮部人群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在当代教育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凝聚着丰富的思想智慧,涵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契合性。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融合,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