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立法史册上镌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修改立法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当年7月和9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依法作出决定,分两批确定温州等9个设区的市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时间,较早启动省内所有设区的市立法工作。同时,及时修改《浙江省地方立法条例》,为推进设区的市立法工作夯实制度基础。 十载春秋流转,浙江11个设区的市立法从“破题试水”到“深耕细作”,交出
浙江人大网讯8月19日至20日,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暑期读书班在杭州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浩到会亲切看望与会人员并讲话。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陈金彪作开班讲话。 王浩充分肯定我省人大系统工作取得的新成效新进展。他指出,今年以来,全省各级人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切实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立法,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监督审议意见的跟踪落实,持续关注宗教法规实施情况,团结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增进“五个认同”,切实维护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 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履行人大服务保障职能,深化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积极推进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绿色低
2015年3月,立法法修改如一缕春风吹遍之江大地,所有设区的市被赋予地方立法权。同年7月和9月,省人大常委会分别作出决定,确定温州等9个设区的市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时间,由此翻开了我省设区的市法治建设新篇章。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在省人大常委会统筹指导下,全省各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构建“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
十年来,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从数字经济到历史文化,从营商环境到基层治理,共制定地方性法规50件,修改30件(次),废止11件,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118件,为杭州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筑牢法治根基。 尤其在数字经济的澎湃浪潮中,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从跨境电子商务促进条例到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促进条例,从
2015年立法法修改后,宁波市人大聚焦发展之需、民生所盼,共制定地方性法规37件、修改(修订)39件,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103件。 这十年,是良法善治滴灌发展沃土的十年。宁波在全国率先开展国土空间规划、职业技能培训、出租房安全管理等领域立法,制定的全国首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地方性法规入选全国“应急管理地方立法优秀案例”。 这十年,也是创新立法机制提升立法质量的十年。宁波首创地方性法规动态维护机制,
从1987年到2015年立法法修改的28年间,温州锲而不舍、追梦不止,坚持申请“较大的市”地方立法权。2015年立法法修改,温州市如愿被赋予地方立法权后,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怀揣初心、不懈努力,立法工作质效并进,10年共制定地方性法规28件,其中9件法规属全国首创,修改修订各1件,凝聚起立法引领推动地方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温州努力打造民营经济特色立法集群,构建以《温州
湖州,一座逐绿之城。在这里,绿色发展的磅礴动能正推动生态、经济、社会精彩蝶变。 从我国首部法治乡村建设条例一《湖州市法治乡村建设条例》到《湖州市湖笔保护和发展条例》,再到《湖州市太湖溇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条例》,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后,湖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截至自前,湖州现行有效地方性实体法规共22部。 2014年5月30日,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批复了
十载光阴流转,嘉禾之地涌动着蓬勃的法治生机。自2015年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嘉兴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奋楫扬帆,精心孕育21部地方性法规。其中,程序法规1部,实体法规20部,4部为全国首创,1部为全国设区的市首创,6部为全省首创。 秉持“立项精准、框架精干、条文精细”的“三精”立法理念,嘉兴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大主题”,找准“小切口”,优化“小体例”。20部实体法规,条数平均25条,最少的仅14条,逾九
古城墻下的青石板路映着午后暖阳,会稽山古香榧群的虬枝舒展着千年绿意,大运河的波光里荡漾着古今交响,绍兴黄酒的醇香飘进巴黎奥运赛场走进绍兴,这座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正以独特的方式诉说着文脉保护的“法治故事”。 获权十载,立法二十部。部部无别语,只道越地兴。10年间,绍兴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一座古城”“一片古榧”等核心文化标识,先后制定了8部地方性法规,构建起具有绍兴特色的“古字系”地方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眼下,金华正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而拼搏努力。做好地方立法工作,对于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至关重要。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及其常委会共制定法规22部、修改3部,探索形成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地方立法项目。 如何让法规真正沉到基层、融入发展、惠及百姓?为此,积极构建“三张清单一张图一平台”立法工作新机制,有效解决地方立法中存在的“为了立法而立法”“条文立了
2015年7月,衢州正式行使地方立法权。十年来,25部带着南孔文化基因、浸润民生温度的法规破茧而出,其中8部创全国首例,4部开全省先河。 当棋童落子间连接起干年烂柯的智慧,当果农在“有礼街区”的笑脸映红枇杷当盲文法规的凸点成为平等权利的刻度一一法治,便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一座城市最温暖的呼吸与心跳。 衢州市人大常委会秉承“急需、创新、应时、有感”的立法工作导向,在守护千年文脉中创新治理模式,在
在浩渺东海的怀抱中,舟山拥抱着2.08平方公里蔚蓝海域,延展着2400余公里蜿蜒海岸线,承载着国家经略海洋的深邃期望。 十年砥砺耕耘,千岛潮涌澎湃。舟山将得天独厚的海洋禀赋,融入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生态保护、海岛民生改善、海岛社会治理等领域之中。通过特色立法破解系统性难题,用16部法规织就一张“因岛制宜、陆海统筹”的海洋特色立法之网,其中4部为全国首创,为破解海岛治理难题提供制度支撑,为海上花
自2015年全省首批获得地方立法权至今,台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紧扣时代脉搏,打响“共富立法”“民主立法”两大品牌。十年来,23部饱含台州特色与民生温度的地方性法规相继落地生根,更取得了“全国首创”8部、“全省率先”5部的突破性进展。 “共富立法”地方法规体系,已然成为台州最具地域特色的法治标识。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海平说:“近年来,台州市人大常委会秉持‘立法与改革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声共气、与实践
作为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之一,浙江省唯一一个所有县(市、区)均为革命老根据地县的地级市,丽水一直将高质量立法作为推动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建设的重要引擎。自2015年取得地方立法权以来,丽水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丽水市促进人才科技融合发展条例》《丽水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等15部具有丽水特色和辨识度的地方性法规,并对8部法规进行执法检查,6部进行立法后评估,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基层治理提供了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被喻为经济“压舱石”。2025年上半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7.6% 。与此同时,浙江工业用电同比增长 5.47% ,对全社会用电增长贡献度达 51.99% ,是全社会用电增长的主要因素。 在工业用电量稳步增长的背后,是“浙江制造”在全球创新产业链价值链位势的显著提升。上半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中
2025年8月19日至20日,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暑期读书班在杭州举行。11个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人大推动创新浙江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监督联动”工作等主题,分享认识、交流经验、畅谈思路。现将部分发言,作如下摘编。 2025年8月19日至20日,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暑期读书班在杭州举行。 屠轶钦摄 助力先行示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
高素质人大干部队伍是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基石。2023年,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出台《关于提升内力汇聚外力形成合力切实增强人大机关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创新建立“人大干部论坛暨述职交流制度”,全方位锤炼干部履职本领,为提升机关整体效能,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干部成长的“练兵场 2023年4月23日,省人大机关首场干部论坛在省人民大会堂拉开帷幕,10名同一职级的干部以“PPT + 脱稿汇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基层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肩负着重要使命。瓯海区人大常委会始终锚定“四个机关"建设目标,深耕基层民主实践,将依法履职的刚性要求与时代发展的鲜活实践深度融合,在探索新形势下基层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持续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和生机活力。 树牢一线思维,夯实履职根基 “人大工作从来不是‘二线’,而是服务大局、联系群众的最前沿。"这一理念
“询问”是人大常委会会议的法定程序,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代表行使监督权的一项法定方式,更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 8月13日上午,一场在温岭举行的专题“问诊会”直播火爆“出圈”,会议现场“开考”关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良策。让我们将镜头聚焦,感受专题询问会议如何让人大监督的“牙齿”更硬、“咬合力"更强,为民营经济破解发展难题注入人大力量。 精准化”监督推进选题紧贴中心 “调研发现,
2025年8月16日,星光产业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在星光会客厅举办领导力进阶沙龙。 在杭州市滨江区这片高新技术产业的沃土上正着力打造着“一园三谷五镇"产业布局。如何让人大工作深度融入产业发展血脉?于是,人大代表产业联络站应运而生。 近年来,滨江区人大常委会以“四建设两提高”体系建设为指引,创新构建产业联络站“12365"机制,通过1个定位、2大功能、3个融合、6项机制、5大场景的制度设计,将
8月11日至13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部分在浙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赴,对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方面的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和有关工作推进情况开展专题视察。 8月13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赴淳安就省领导联系省级重大项目杭淳开高速进行调研。 8月14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指示、文章精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持会议,党组成员、、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