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的父亲节,一张无意间拍下的重庆“棒棒”父子照让无数网友动容。照片中,一位父亲肩扛沉重货物、手牵蹒跚幼子,在重庆朝天门梯坎上前行。15年来,搬运工父亲冉光辉脚踏实地,“扛”出蒸蒸日上的生活。 前不久,当年的幼子冉俊超参加高考。一家人满怀希望,迈向生活的新篇章。 “我不想给娃压力,让他自己去发挥,未来的路是他自己的。”儿子高考第一天,冉光辉照常出工,并未送考,质朴的话语里透出信心和期待。从
这是厦门经济特区东渡码头集装箱码头(1985年摄) “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俯瞰今日的厦门,一座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城市跃然东南海滨。 “我们在这里参与了创业,如今的发展,比我们当时想象的还要好。”2024年10月,再次来到美丽鹭岛,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感慨。 读懂一座城市的发展逻辑,往往需要望向时间的深处。 40年前,1985年6月,厦门经济特区扩大至全岛。同月,32岁的习近平同志抵厦
2025年5月1日,一名外籍游客在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客运大厅与演出人员合影 “中国游(ChinaTravel)”带火了“中国购(ChinaShopping)”。 2024年以来,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ChinaTravel”持续火热。与此同时,从北京秀水街到义乌国际商贸城,从海南免税店到深圳华强北……高质量、高性价比、高科技的中国制造产品也吸引越来越多外国游客专程到中国买买买。 那么,
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坐拥万亿市场规模、行业相关企业突破万家……以2015年为起点,经过十年发展的中国商业航天,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放眼未来,我国商业航天正处于卫星互联网大规模组网大幕拉开,可回收火箭技术拐点在即的关键时刻。这条路注定布满荆棘,但正如航天人常说的:“火箭向上飞行的每一秒,都在突破大气层的阻力。” 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中国商业航天正以自主创新之笔,书写属于这个时
工作人员在甘肃天水古城的一家麻辣烫店里上菜 “不知怎么的,好像就是忽然一下就火了。”无论是当地的政府官员、普通居民,还是相关产业从业者,似乎都无法给城市走红一个明确的解释。 过去的一年,越来越多城市成为了短视频流量推送中的“网红”。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把“网红城市”当成充满噱头的互联网奇观,却忽略了这些城市流量密码背后,也蕴藏着城市发展轨迹中的一次次迷茫与突围。 天水:麻辣烫在“保温”中期待
入夏的一个傍晚,暮色漫过王府井银泰的幕墙,单立人剧场门口已叠起人影。 这是由《中国人的一天》栏目举办的开放麦活动,卡司不是专业的脱口秀演员,而是几名年轻的“新农人”:有人在北京郊区开启了农业实验,有人在山村找到了新的公益之路,有人为久居城市的年轻人建造了一座“青年养老村”。 他们中不乏名校生、高学历者,用他们的话说:去乡村,是回到了生活的本质。 当一名博士决定去种地 石嫣很瘦,藏蓝色的
“AI帮了忙,但也让我们更忙了。”不少基层公务员如此感慨。 如今,很多公务员发现,DeepSeek等AI智能助手,出现在自己所在的基层办公室中。他们收到领导的呼吁,积极在工作中“拥抱”AI办公。 浪潮之下,我们找到几名基层公务员,请他们聊了聊和AI这名“新同事”共事的体验。 AI到了基层办公室 手捧手机,公务员李晓曼不动声色地盯着屏幕,面前的办公桌上堆着各类材料。 DeepSeek的
编者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为世界各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等各种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的宝贵援
在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中,中美两国人民同仇敌忾,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美国“飞虎队”在中国战场打击日本侵略者留下了一段传奇故事。 中国空军最黑暗的时代 1940年,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枣宜会战后宜昌沦陷,日军以此为基地对陪都重庆展开大规模轰炸;9月,日本最新型的零式战机进驻汉口机场,一次空战就击落击毁中国空军34架老式苏制驱逐机中的24架,一批经验丰富的中国飞行员壮烈殉
贝熙业骑自行车前往贝家花园 1942年起,中国和盟军在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上空开辟了一条空中航线,约65万吨物资通过此线运往中国。因航线沿途山峰如驼峰般起伏,异常惊险,故称“驼峰航线”。 1939年春天起,定居北平的法国医生贝熙业,先用轿车,再用自行车,从北平市内辗转运送大量珍贵药品到北平西郊的阳台山一带,转交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军民。这条由法国友人冒着生命危险开辟的路线,被中国人民亲切地称为
83年前,一个山花烂漫的春天,一支10万人的中国军队,从云南昆明金马坊出发远征异国,开始了一场艰难而悲壮的征战;80年前,也是一个春天,这支涅槃重生的军队,历经九死一生的浴血反攻,终于击败了异族的入侵,捍卫了祖国的疆土。这支军队,有个响亮而悲情的名字:中国远征军。 1942年到1945年,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以牺牲10万将士埋骨他乡的代价,打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国军威,将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
1939年,抗战处于艰难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几乎所有的国际通道都被日军封锁,只有僻处大西南的滇缅公路仍然畅通。几乎所有的援华物资和军火都依赖这条“抗战生命线”输送。然而,面对繁重的运输任务,中国却严重缺乏司机和汽修人员。 此时,3000多名东南亚各国华人子弟响应爱国侨领陈嘉庚的号召,毅然抛却南洋舒适的生活环境,辞别亲人,踏上回国抗战之路。他们组成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弥补了滇缅交通大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张载留在《横渠语录》中的话,被后世尊为“横渠四句”。 南宋末年,文天祥于殿试策论中援引此句,遂拔头筹,状元及第。晚清时期,曾国藩亦以此自励,铭刻其为政之宏图远志。抗日战争时期,颠沛流离中的冯友兰笔耕不辍,更视此四句为中国哲学之精神砥柱,薪火不灭。 张载或许不是普通人最熟悉的中国古代学者,但他留下的“ 横渠四句”
一 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气清景明,万物皆显。一代诗圣杜甫此刻正躺在湘江里的一叶扁舟上。这一年,他58岁,生活落魄,准备经岳州往潭州投亲靠友。 舟过乔口,风起湘江。为避风浪,杜甫只得移舟靠岸。暮色四合,此时石渚湖畔云母山上洞火冲天,热闹壮观。诗人诗意迸发,一首《铜官渚守风》一挥而就:“不夜楚帆落,避风湘渚间。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悭。飞来双白鹤,过去杳难攀。”
1959年5月27日下午3时,当时年仅18岁的俞丽拿登上了上海兰心大戏院的舞台。台下的观众对这位年轻的小提琴手一无所知,但当她的演奏开始之后,大家很快就被吸引住了。演奏结束后,全场鸦雀无声,几秒过后,兰心大戏院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是俞丽拿的成功,更是交响乐民族化的产物——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巨大成功。 向国庆献礼 《梁祝》的创作始于1958年,是上海音乐学院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
特朗普上台执政以来,美国各地多次发生抗议活动。抗议人群遍布全部50个州。尤其在华盛顿,抗议活动已经常态化。 曾经靠“美国梦”叙事吸引全球人才汇集的世界大国,光环正在褪色,并遭遇着“不合法”“不平等”的质疑。 “伪平等”由来已久 1783年5月,北美殖民地大陆军总司令乔治·华盛顿与北美英军总司令盖伊·卡尔顿私下会面,就后来被称为北美独立战争的战事最终细节进行沟通。 那时,英军失败已不可避
一个人不可能改变整个世界,却可以改变身边世界的一部分。 这是科卢姆·马克列奥德的故事。 拉塞岛,位于苏格兰西海岸内赫布里底群岛之中,长23公里,宽5公里,岛上与外界的联系全靠轮渡,码头的北面就是阿尼什村。 1931年,阿尼什村村民不足百人。这里有一座灯塔,科卢姆是守塔人,兼职做邮差。村子里还有一所学校,校长和唯一的老师是科卢姆的妻子。 阿尼什村只有一条3公里长的小径。因为没有路,村民的
2025年春日的北京街头,49岁的田锴背着红底白字的急救包穿过人流,急救包已陪伴他8年了。包内是一台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急救手册和训练电极片。 田锴背着它走过地铁站、商场、公园,甚至在女儿家长会上也未曾卸下。“我希望所有人都能熟练使用AED,但最期待的是这个包永远派不上用场。” 在这个生命与时间赛跑的故事里,田锴用不懈的坚持,在城市的钢筋森林中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 一个人的执着启程
一 过去,我们极擅长和时间相处。看部上百集的影视剧,看场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看本厚达500多页的小说,从不会觉得漫长。有时闲来无事,种半天花、钓整日鱼、谈一夜心,都是在细细地品味悠长时光。 可随着手机和短视频如洪水般浸入生活,越来越散碎的信息、几十秒内就能满足的情绪,似乎正在不易察觉地“切碎”时间。当我们沉浸在那个由代码编织出的世界时,对现实生活便慢慢失去耐心和关注,甚至不再能拼凑出完整的时光。
前段时间,妻子和母亲视频,母亲不经意说了句:“过春节时你带过来的馍馍就剩一个了。” 母亲不喜欢吃买回来的馒头,一方面是为了省钱;另一方面,是吃不惯那些花里胡哨的馒头。 一辈子了,母亲都是自己蒸馍吃。岁月不饶人,这些年母亲年纪大了,揉面变得异常艰难。 周末,妻子买来面粉、发酵粉,和面、揉面,开始忙活起来。面团和好后,放在面盆里发酵。两个小时后,沉睡的面团悄悄苏醒,宛如被风儿吹胀的云朵,填满
下班途中,人行道绿化带里传来几声“喵喵”的叫声,穿越晚高峰的嘈杂,飘进我耳中。 我冲着绿化带喊:“咪咪,咪咪。”一只虎头虎脑的小狸花猫探出头来,奶声奶气地叫了一声:“喵。” 果然,全世界的猫都知道自己叫“咪咪”,就像全世界的婴儿都会管妈妈叫“Ma”一样。 一 在传统农耕社会,家养动物首先是“打工仔”:狗看家护院,猫捉老鼠,牛用来耕地,骡马驮货载人。至于羊、猪、鸡等,除了剪羊毛、做皮袄,
要说《歌手2025》开播至今最出圈的梗,应该就是单依纯改编的《李白》这首歌了:“如何呢?又能怎?如何呢?又能怎?” 这两句重复的歌词,虽然不被一些听众理解,但还是引发了巨量的传播和模仿:职场新人顶着黑眼圈唱“我本是乙方,要改又能怎”;研究生在实验室唱“区区3年博,延毕如何呢”…… 这个梗不仅给了大家宣泄压力的出口,更暗藏着情绪调节的妙招,因此在互联网广为传播。这种调节效果是怎么达到的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