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琴,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4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在《民族文学》《中国民族报》《边疆文学》《大理文化》等报刊发表散文作品一百四十余万字,创作出版散文集《土陶里的剑川》《剑川令》《云水间》《古村记》。 万物和生 1 “就像是谁在底下拽着一般,那块稻田突然下陷。嘶嘶地响。艾朵!只一小会儿,田中间就出现了一个大地洞。”二十多年以后,她在后甸对我们讲述这个发生在她家门口的事情时
1 下得车来,旋走几步,四顾一周,逸萱发现,不远处闾门即立在目前,明明刚刚在车上没看出来,于是立刻招呼王子树。子树扭了头跟司机作别,收了手机后排挤出来。看到逸萱所指,也一脸的笑,手揣衣兜里回身转一圈,浏览了身边之景:看看我们去哪里吃饭,先吃了饭再进去。 与护城河平行就一条小街,该就是女司机所言。看起来有很多饭店,楼宇古雅玲珑,参差叠叠,却皆矮小灵秀,于顶上齐齐划出天际,那苍白的天平整地压着黑白
风 “腊狗他佬不在了。” 鸡叫头遍,邻里之间相互呼叫声此起彼伏。村道上电筒光像萤火虫一样在黑色的夜幕里忽闪忽闪的。嘈杂的脚步声、呼叫声、狗吠声响成一片,整个村子都喧闹起来。一家有事百家忧,睡意朦胧的村民听到腊狗他佬不在的喊声,还没等叫到自己就主动起来,并呼叫邻居,赶往腊狗家。 平川是滇西北高原群山之中的一个小平坝,十多个自然村杂居着白、汉、彝、回等十四个世居民族。这里民风淳朴,各民族相互通婚
我们的写作与阅读,不是为了求证“我”的“在”,而是通过“我”的“不在”来体认“在”。在这样一种文学中,“我”不是“我”,“我”是“你”或者“他”。 摘自李敬泽《跑步集》 蓝莓果 老家多山,山上多松树,松树林中多蓝莓低矮灌木。 可以说,蓝莓是你在老家认识的最不起眼的蓝色浆果。与其它山野中的诸多可食浆果相比,如黄豆大小的蓝莓是不会让人在意的。但对你来说,不仅在意了,而且还非常喜欢蓝莓。喜欢蓝莓
光阴深处,那些笔墨,文字如草蛇灰线在我幼年的血脉中潜伏着,伺机在生命的宣纸上涸染。 一 和笔墨的缘分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四五岁刚记事的年纪。那时每年农历七月初就会有人家来请母亲去说书,那个年代无论是古城街巷还是村社祠堂都会请人来说书,有的是私人家自己出资来筹办,为街坊邻舍提供一个听书的去处;有的由村社筹资,意在教化村社居民,据说无论私人出资还是集体筹集都要连办三年。说书的内容多是些类似《目
同框 移走那些不愿接近的事物 比如有魔鬼面孔的石头,比如刑具 比如黑鸟叽叽喳喳的是非,比如假花 比如毒蛇,比如献媚的音乐和舞姿 真不想在生命的底板上落满罪名 包括那些掩盖真相的荒草 那些消沉的河流,那些清高的浮云 那些没有心跳的枯枝败叶,及其印痕 那些斜眼、歪理、诅咒、危房等 统统移走,不要有丝毫的犹豫 就留下干净的、简单的、慈善的 比如没被收买的雪山,比如一轮明月 比如
大理古城 城楼、书院、教堂、三塔 呈现着古城的气质。细雨纷纷 一株野杜鹃的热泪 正穿透那些墙壁 寓言般的布局独具风神 佛图寺塔有流水的曲线,太和城的泡沫 回到流逝本身 西云书院,明月一枚 它大抵对应了双鹤桥上孤独的身影 为世间万物多出了一种乡愁 老榕树择善而居 普贤寺的钟声,伴着洱水神祠的香火 如无尽的福音 在大理古城 我们内心要学会退却与缓慢 才会减轻岁月无情
苍山书 春风缓缓吹过“二十亿年地质史卷"的折痕时 采茶的白族姑娘,裁下山腰的半匹薄薄云雾 披在四时春茶坡、一方茶丛、桃溪谷莫催茶垄 十九座笔架托起积雪的砚台,墨色渗入变质 岩脉 白腹锦鸡用喙尖啄破冰层,碎屑落进水叠三潭 岩羊盯着清碧溪的漾濞槭倒影,曾经都高耸人云 十八条溪流像兄弟姐妹一样,唱着澄澈的山歌 在云杉的根系里,似乎也有沉静的绿黄石杉 盘旋在马龙峰上空的苍鹰,仿佛寻觅着南
给柜子除甲醛 三十岁的栎木在检测仪里 发出婴儿般的啼哭 这些被胶水抓住的年轮 正通过甲醛分子,重述 伐木队油锯里的轰鸣 我不愿我的新房出现异象。网上说 祛除异味最好的办法是通风保湿 我在给新买来的家具喷水 柜子内要喷 柜子外要喷 条索上要喷 如果有孔洞或者缝隙最好 会像一场外科手术,水分 直接进入木材内部 精准切去甲酸与苯环的殖民史 我在为一具干尸祛毒 试图以水为
漾濞 水汪汪的书写 却不是泽国 沟壑纵横的山野 核桃树是天赐的福荫 一年一道年轮的添加 是无法言说的雨雪风霜 一棵树的人生 谁看见了 杜鹃花 苍山的那边是什么 翻越便能抵达 春天,太阳的光芒 会借一朵朵绽放的杜鹃花 循着花香 你会找到一个温暖的所在 离群索居的人 经历了深重的疼痛 开在深山的花 读懂了凋零的凄凉 才有了红尘之外的天地 花,或人 都与掌声无
云南驿 街像河 这是一场万劫不复的洪水 留下的杰作 倾颓的墙 衰旧的瓦 泥浆一样浊的太阳 剥出锂亮的街心石 时光的洪流如此蛮横 留下它无法带走的 窗户和门 商厦马店和过街楼 留下它不屑带走的 窗里的眼睛和门外的脚步 平台上的讨价还价 马店的忙乱和嘈杂 也留下了一盏马灯 来把一条街照亮 也留下骡马的一声响鼻 洞穿一千五百年的河堤 让路过的旅客不寒而栗 小镇女人
很早以前,我便听说过一句话:去到弥渡不想媳妇。我这次走访了弥渡县红岩镇的部分山川和村庄,再次印证了这句话的后半句:去到红岩(方言读ai)不想回来。 1 高峡出平湖。站在高耸宽阔的堤坝上,一个马蹄形的水库尽收眼底。这是水茂坪村的大坝水库,质朴的名字似乎少了几分意趣,却让人无比踏实。周围的村庄因为大坝水库的庇佑和润泽,才有了“鱼米之乡”的美称。 正值雨水季,水库的蓄水量是丰沛的。清凌凌的水在明晃
当三月的春风掀开苍山积雪的薄纱,我拖着行李箱站在大理古城南门的石板路上,空气中飘着茶马古道沉淀千年的木质香。那石头被岁月磨得溜光,踩上去就像踩着老辈人讲不完的故事。 我在叶榆路寻着个老院子住下,客栈老板娘递来一碗漾濞核桃糖水,“尝尝,这是苍山给新客人的见面礼。"甜腻的糖水裹着碎核桃滑入喉间,糖水还冒着热气,碎核桃浮在面上,咬一口,甜得人心尖儿都颤。抬眼望去,远处的洱海正将漫天的云朵揉碎在粼粼波光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强有力的水支撑。 大理州境内水能资源丰富,主要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元江)4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条,已建成大型水电站7座、中型水电站2座、中型水库25座,是云南省实施西电东送战略、培育电力支柱产业,实施“兴水润滇"工程建设的重点州(市),累计核定登记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62613人,分布在全州12县
题记:离开金沙江,从此不再回去/到了落漏河,从此不再离开/江水远去,河水潺潺/他乡是故乡,依然是丰年。 ——《移民村的幸福时光》 引子 鲁地拉水电站是金沙江中游河段水电开发一库八级电站的第七个梯级,电站建设涉及鹤庆县龙开口镇8个村41个村民小组,搬迁人口3356人,建设征地补偿总费用达11.92亿元。其中,龙开口镇朵美村的4个自然村于2012年9月整体移民搬迁安置到黄坪镇原姜寅农场(现大理监
1941年,美国退役军官陈纳德为帮助中国在空中打击日本侵略者,亲自组建并指挥一批美籍年轻人组成“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来到昆明与中国军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援华战斗期间,这支长空利剑在被称之为“死亡航线”的驼峰航线上创造了一个个不朽的传奇,英雄创举令人振奋、名垂青史,2000余名飞虎队队员牺牲,许多中国人在营救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生命,在驼峰航线的中转站祥云云南驿飞机场留下了珍贵的“足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清廉机关"建设各项要求,6月17日,大理州文联党支部联合剑川县文联党支部共同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红色文化"暨书画创作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期间,全体党员首先前往剑川县景风公园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怀着庄重敬意参观纪念碑,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在纪念碑前,全体党员整齐列队,高举右拳,庄严重温人党誓词,以铮铮誓言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
6月25日,在喜迎党的104周年华诞之际,由中共大理州委州直机关工委和大理州文联联合主办,大理州书法家协会、大理州美术家协会、大理州摄影家协会、大理州群众艺术馆承办的“我们的责任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在大理州群众艺术馆一楼展厅开展。 中共大理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州直机关工委书记杨瑜出席开展仪式并宣布开展。州直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州直机关工委、州文联全体职工,州级各
7月3日下午,州文联召开《大理楹联精粹》编务会。州文联领导、《大理楹联精粹》执行主编、编务人员和州民宗委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根据中共大理州委办公室、大理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理白族自治州建州70周年庆祝活动宣传展览组宣传策划方案>的通知》要求,大理州文联承担编辑出版《大理楹联精粹》一书的任务。 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楹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