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这明确了新形势下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内涵和新要求。 单边开放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单方面、主动地向其他国家或地区扩大开放市场,吸引外资和技术。单边开放是我国主动向世界开放的重要形式之一。从深邃的历史视角和前瞻性的全球化战略思维来看,中国单边开放具有独特的发展路径和世界意义,可以说是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奇迹。 第一,中国的
中国一中亚精神的核心就是四个坚持,即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深化互信、同声相应;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坚持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各国领导人在第二届中国一中亚峰会的宣言中进一步强调,应大力弘扬这一精神,使之成为机制成员国发展友好关系、推进互利合作的基础。 中国与中亚国家山水相依,安危与共。中亚是重要的周边地区,中国历来高度重视与其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建交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顺利发展
中国和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均得益于冷战结束后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以世界为市场的资本、技术、劳动力的全球性流动,给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充分机遇和更多可能性。同时,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经贸合作也快速发展。202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30年之际,双边贸易额增长100多倍,达到702亿美元;2023年达到894亿美元,同比增长 27% ;2024年,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948亿美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中国一中亚峰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加强地区安全治理,持续深化执法安全合作,携手防范和抵御极端思想,坚决打击‘三股势力’,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这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安全合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近年来,中亚国家面临多重挑战,地缘政治环境更加复杂,传统与非传统安全事件多发,复合安全特征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安全合作更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使命。
撰文/ 今年6月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一中亚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在主旨发言中表示:“中方支持深化中国中亚地方合作,以友城交往为桥梁,以人文交流为抓手,共同打造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从毗邻地区到更广区域的‘心联通’格局。” 中国与中亚国家都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古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中亚国家紧密相连,人文交往和贸易往来源远流长。如今,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
本刊综合报道 夏日的西安,六株石榴树在中国一中亚友谊林内并肩挺立。2023年5月,首届中国一中亚峰会圆满落幕之际,习近平主席和中亚五国元首在此共同种下这六棵象征团结和友谊的石榴树。两年时间过去了,石榴树不负主人心,花开正好,果实初结。 源自中亚、扎根华夏的石榴树,是如今中国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业合作开枝散叶、共结硕果的生动写照。共建“一带一路”特别是首届中国一中亚峰会成功举办以来,中国与中
5月29日,满载着200余名旅客的Y29次列车从西安火车站缓缓驶出站台,一路向西驶向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这趟列车车身绘有大雁塔、古城墙等西安地标建筑图形,是首班中国一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西安一阿拉木图段),它的开行标志着中国一中亚旅游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中国与中亚各国旅游交流日益密切,成为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互为重要的旅游目
初夏时节,被誉为“草原明珠”的城市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迎来了一场思想的盛会。2025年5月30日,在第二届中国一中亚峰会即将举办之际,2025中国一中亚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暨人文交流对话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260余名来自中国与中亚五国的政府官员、智库机构、媒体人士和国际组织的代表济济一堂。他们跨越地理与文化的界限,怀着对共同繁荣的深切期许,围绕“现代化与区域合作:走向共同繁荣之路”这一时代命题展
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以来,在贸易、交通、能源等领域深度合作,成果丰硕。 2023年5月,首届中国一中亚峰会在西安召开,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迈入了新时代。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一中亚峰会。中国同中亚国家始终聚焦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充分释放各领域合作潜力,进一步促进民心相通,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国人民。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 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的
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乌兹别克斯坦期间,首次提出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医疗卫生合作。2023年首届中国一中亚峰会通过的《中国一中亚峰会西安宣言》中强调,应进一步“推动建设中医药中心,开展草药种植及加工合作,打造‘健康丝绸之路’”。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卫生和医学科学领域合作2025一2027年执行计划》、2025中国一中亚传统医学论坛被列
自2014年7月中拉论坛设立以来,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开启双边合作与整体合作并行互促的新阶段。尽管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中国梦”与“拉美梦”始终紧紧相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日益成为缩小发展鸿沟的助推器和共商发展振兴的催化剂。作为深化中国与拉共体成员国合作的关键平台之一,中拉论坛为促进中拉各自现代化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拉论坛助力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 拉美地区是“全
本刊综合报道 2025年4月19日早上7点半,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隆重举行,这也是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20支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宁夏等地的队伍,首次成建制的人形机器人正式参加马拉松赛事。 这场全球首创的“人机半马”,不仅是科技与体育的跨界融合,更是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缩影。作为北京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精尖发展主阵地,2024年亦庄新城完成地
科伦坡港口城规划效果图 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公司供图 科伦坡港口城建设项目是中国与斯里兰卡共建“一带一路”的旗帜性项目,也被斯方公认为是该国迄今规模最大的单体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该项目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所属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港湾”)投资建设运营。随着港口城项自启动,古老的“东方十字路口”斯里兰卡因此再次绽放光彩。 斯方最大的外国投资项目 2025年1月10日,港口
国家形象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具体表现为国内外受众通过对某个国家客观事实的了解,经过长时间积累后所形成的概括性、稳定性的评价。“一带一路”倡议对共建国家的形象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国家形象塑造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历史机遇。其中,乌兹别克斯坦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围绕“一带一路”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报道,成功塑造了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 迎来国家形象提升的重要机遇 “一带一路”为共建国家形
外国游客穿古装游览故宫博物院。视觉中国供图 本刊综合报道 从春节“申遗”成功到中国免签“朋友圈”扩容,再到“ChinaTravel(中国游)”出圈,2O24年以来,中国人境旅游人数和消费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移民管理机构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3.33亿人次,同比上升 15.8% 。全国各口岸查验来华外国人1915万人次,同比上升 30% ,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1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课题组 本月丝路脉动的时间范围从2025年5月1日到5月31日。共建“一带一路”相关资讯有:国际层面,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第三次中国一太平洋岛国外长会召开。国内层面,政策沟通呈现制度型开放,跨境物流实现“多式联运 + 区域突破”,“多领域 + 跨国界”贸易畅通实现合作共贏,海南自贸港金融创新加速,多领域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政策动态 高层战略引领拉美协同深化。5月13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课题组 本月丝路脉动的时间范围从2025年6月1日到6月30日。国际层面,中国一中亚峰会、夏季达沃斯等重要会议及论坛召开,地区合作持续推进。国内层面,多地出台政策夯实“务实成果”,区域物流枢纽建设加速推进,经贸合作呈现多层次、多区域拓展态势,文化交流推动民心相通。 政策动态 元首外交引领区域协同。在6月16日至18日于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一中亚峰会上,“一带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内外关于“一带一路”的各种图书不胜枚举,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各个方面,但从形式讲,众多图书大多以文字和图片为主。而近日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地图上的“一带一路”》则另辟蹊径,成为国内首个以地图为载体全面展现“一带一路”建设成果的专著。 兼具科普书和工具书功能 《地图上的“一带一路”》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秘书长刘卫东研究
5月20日,中国中车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合作的首批系列化新能源机车在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正式下线,并于6月运抵哈萨克斯坦。这是我国系列化标准新能源机车平台产品首次出口海外,对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政法大学同哈萨克斯坦司法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 5月26日,中国政法大学和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法院及国际仲裁中心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展国际仲裁实务合作和高
5月25日,“我在塞尔维亚感受中国”开放日活动在举行。塞尔维亚国民议会副议长、议会对华友好小组主席拉古什表示 塞中两国坚定支持彼此重大关切,在国际多边场合协调配合。中国企业给塞带来了巨大投资,让斯梅戴雷沃钢厂起死回生,让博尔铜矿焕发新生,极大推动了塞经济社会发展。相信站在新起点上,塞中关系将迎来更光明的前景。 6月8日,中缅建交75周年庆祝活动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举行。缅甸领导人敏昂莱在致辞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