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从微观上看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和人生价值的根本遵循,从中观上看是高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从宏观上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教育家精神要求高校教师始终坚守“以德为先”的立身之本,秉持“求实创新”的实践智慧,心怀“仁爱共济”的胸襟情怀。在具体实践中,高校要把牢思想关,坚持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摘 要:教师道德示范是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弘扬和践行当代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教育家精神观照下,探索教师道德示范在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维度的教育意蕴,并从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强化教师精神引领、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推动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四个方面厘清教育家精神观照教师道德示范的逻辑理路,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完善教师制度保障和营造尊师重
摘 要:混合教学模式下,研究大学生学习行为对提升学习有效性至关重要,而认知存在的提升直接引导学习行为发生积极变化。基于探究社区理论,以185名有混合教学经历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相关分析法发现:教学存在和社会存在均与认知存在呈显著正相关,且前者影响更大;社会存在在教学存在与认知存在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为此,对大学生学习认知与行为规律进行研究,以期提高混合教学下学习有效性路径。
摘 要:现代产业学院是贯彻国家战略需求,促进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培养现代企业急需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以黑龙江科技大学智能建造产业学院为例,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提出通过制定“智慧+”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土木工程能力线、智慧+能力线π型课程模块,完善校内外“双导师制”的学生指导模式及探索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真实任务、项目教学”法,构建
摘 要:教材建设在育人环节中基础性最强、凝练度最高,是大学精神和价值的重要体现,是高校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材建设不仅直接影响着现有的课堂教学质量,也关乎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数字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深度应用,对传统出版业造成深远影响,形成传统教材与数字教材并存的格局。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建设的融合性发展在理论机理和实践驱动等方面的系统分析,指出教材建设融合性发展
摘 要: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是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有力支撑,也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补充,但目前仍存在顶层设计体系化不足、培训指导专业性欠缺、内容衔接渐进性缺失、运行机制连贯性欠佳等困境。针对这些问题,要从搭建合作平台、拓展教育资源、优化课程内容、加强队伍建设、科学评估反馈等方面构建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长效机制,为培
摘 要: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预警对于完善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规范学位授予单位质量自律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预警指数的价值意蕴,基于易得性、可比性、系统性、灵敏性原则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并以G校硕士点为例进行测算,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预警;指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 要:加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新一轮审核评估强调高校要自主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理论逻辑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高等教育三阶段理论、素质教育理念的延伸;从价值逻辑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作用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强国建设,能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高等教育力量;从现实逻辑看,人
摘 要:知识育人观下本科教学高质量发展须注重高深专业知识、拓展对其的理解,并实现高深专业知识的教育转化。高质量发展路径包括转化高深专业知识为教师可把控的课程资源,转化教师可把控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可理解的学习内容,在创设高深专业知识生产与应用情境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实现本科教学高质量发展,要构建并调整引领其发展的学科育人目标,构建支持其发展的学科教学知识积累路径,构建激励教师高质量教学的教学绩
摘 要:在数字时代,法学教育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当前,法学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面临着教学资源创新性不足、迭代周期漫长、连接性散漫以及学习环境封闭等问题。因此,在关联主义理论视域下,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法学教学资源数智化建构路径,并以西南政法大学电子商务法课程为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教学资源;知识图谱;电子商务法;关联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数字人才提出了新需求,人才需求的转变必然引起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也对高校会计专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校会计专业建设新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数字经济时代高校会计专业发展的现状,并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和考核、制度保障五个方面提出了可行的高校智能会计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数字经济;智能会计;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
摘 要:技术驱动、人机协同、裂变传播的媒体智能化正深刻改变着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的作用与效度。在新的媒介演进中,聚焦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现状省思与提升,对于提高党管青年实效、培育时代新人、深化共青团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然而,数字技术变革具有两面性,媒介形态的升级不可避免地给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效力带来一系列冲击与挑战:“全景监狱”技术模态侵蚀网络思想引领主体权威、青年大学生“数
摘 要:海外民族志是我国人类学在全球化背景与学科本土化过程中提出的,是指我国人类学和民族学专业的学子赴国外开展民族志田野调查基于田野调查资料撰写的民族志文本。根据2024年我国民族学学科优化调整,海外民族将成为民族学二级学科下的重要专业方向。基于近几年在哈萨克斯坦开展的田野工作,围绕何为海外民族志研究、为何要进行海外民族志研究、海外民族志研究专业化与学科化发展策略初探三个主题,尝试为我国海外
摘 要: 随着中国与葡萄牙语国家交流日益密切,语用能力的培养成为葡萄牙语教学的重要课题,但目前相关研究仍显不足。研究表明,中国葡萄牙语学习者在称谓、时间与情感表达等语言层面及肢体语言与问候习惯等非语言层面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源于母语迁移、文化差异以及语言输入不足,导致跨文化交际中易产生误解或障碍。语用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强化文化教学和情境模拟等手段,
摘 要:学科交叉培养是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内涵界定不清晰、创新意识匮乏、培养主体单一、传统培养机制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不匹配等问题,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工作主线,深刻把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目标与内涵,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积极探索多主体协同培养模式,健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生创新能力“四位一体”培养模式
摘 要: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与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具有高度的可兼容性,而且在教育属性、目标要求、关注对象、实施场域等方面均具有一致性。南方科技大学作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积极探索廉洁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的路径、载体与方式,强化系统谋划、机制构建、课堂阵地建设、全程培养、师资建设、廉洁家风弘扬等六方面工作,打造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三百工程”特色品牌,并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成效。在廉洁文化融入高校“大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需要从三个维度进行创新与深化:第一,夯实理论学术基础,特别是增强哲学学术积淀,如此才能深化教学,将问题讲清、讲透;第二,采用新媒体科技,创新教学方式和工具,提升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第三,践习“教育家精神”,从自身做起,立志成为新时代大国良师,推动教育强国事业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育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教学
摘 要: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是建设大思政课的应然诉求。高质量教师教育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以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为时代背景,以课程思政育师和育生一体化为目标宗旨,以教师教育课程和中小学课程为协同载体,是新时代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内容。当前,教师教育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面临的困境表现在顶层设计不足、单维性和孤岛性问题、评价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由此,可从制定育师和育生一体的课程思政育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在创立目标、理论范式、发展路径等方面存在共通性。西方哲学对学生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培养逻辑思维有很大助益。中国哲学契合当代学生的认知模式,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在高校课堂传播和发展。在“两个结合”视域下,充分挖掘中西哲学的丰富资源,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守正创新、和而不同的基本原则,通过专题讲解、概念嵌入、素材辅助等教学路径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摘 要:培养复合型工程创新人才是当前新工科教育的重要目标。基于马克思哲学原理中有关技术创新基本思想的论述,挖掘创新方法课程中的思政要素,重构创新方法课程中的相关原理与知识,实现创新方法知识传授、培养技术创新能力和树立正确科学技术观的“三位一体”目标。通过深入挖掘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中技术系统进化的工程创新案例中的重要案例,从而加深学生对技术创新原理的理解与应用,并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技术创新思想体系
摘 要:院系学生思政工作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议题,其高质量发展既是时代需求,也是构建完善的思政工作体系的内在逻辑要求。回顾历史并审视现状,院系学生思政工作体系建设取得较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认知局限、执行障碍及评价难题等挑战。鉴于此,可从明确定位、坚持原则、完善内容、优化方法、强化保障五个维度,构建一种操作性强、转化性高、易复性好的院系学生思政工作体系通用模式,通过系统性、综合性的策
摘 要: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个性化心理评估与干预、情绪识别和情感支持、教育资源优化与普及的作用,但也存在潜在风险,如数据隐私与安全、算法偏见与误判、依赖性与人文关怀缺失等。因此,需要通过加强跨学科合作,提升算法透明度与可解释性,强化数据保护与隐私安全等方式来规避风险。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心理健康教育;算法偏见
摘 要:在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以加强高校二级学院教师党支部与专业融合建设为切入点,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为例,查摆二级学院教师党支部与专业融合建设存在顶层设计欠缺、纵向深入欠缺、横向拓展欠缺等问题,提出以“四有”搭建教师党支部与专业融合建设顶层设计、以“三赋能”拓展教师党支部与专业融合建设纵向深入、以“两协同”深化教师党支部与专业融合
摘 要: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通过分析高校基层党支部共建工作在共建制度保障、共建目标导向、共建要素整合、共建价值认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基层党支部共建的对策建议,即要从完善规范化共建制度、构建体系化共建目标、融汇信息化共建要素、增强主体化共建认同四个方面开展高校基层党支部共建工作,在共建活动中与专业特色充分融合,从而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共建活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