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电网设备自用电导致的电能损失与碳排放问题,基于光伏建筑一体化、储能系统及无源通风等绿色技术,提出小型配电房绿色建设方案。通过将光伏幕墙与储能装置结合,优化发电与储能容量配置,并引入人工智能检测技术,实现日间发电自用、余电储存夜间供能的目标。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案可使配电房接近零碳排放,年减少CO2排放量约205.08t,降低运维成本并缩短施工周期,经济效益显著。研究成果为电力工程绿色转型提供了可行路径,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摘要:随着机组智能化运行要求不断提升,现有DCS控制系统性能退化与智能化不足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鉴于此,针对2号机组系统运行现状,研究构建了多指标评估体系,设计了控制性能优化、通信架构升级与智能功能拓展的综合改造方案,系统性分析改造前后关键技术指标变化。改造后系统实现了动态响应、调节精度、通信可靠性与智能对接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此次改造能够有效支撑机组深度调峰与智慧运行转型,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摘要:针对无刷直流电动机(Brushless DC Motor,BLDCM)常出现的单个位置传感器故障导致电机无法正常工作等现象,提出一种位置传感器直接冗余控制的方法实现容错控制。该控制方法利用冗余传感器产生的霍尔信息,与主传感器组合在一起,在精准检测电机转子位置的同时快速诊断出故障传感器。传感器故障发生后,最快只需 30° 电角度就能完成故障的诊断和识别,并进行故障信号的重构。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鲁棒性好,可靠性高,只与位置传感器的布置有关,而与电机参数无关,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摘要: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我国“双碳”目标驱动下,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形式,对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以某小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其工程基本情况、整体方案设计及并网技术方案,评估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与环境效益,旨在为同类屋顶光伏项目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研究表明,该项目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兼具显著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对推动分布式光伏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摘要:对水电站主变压器油枕波纹管焊接处渗油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主变压器油枕夏天油位高告警、冬天油位低告警的原因,主要从变压器油枕补偿体积角度考虑,制定处理方案,从而彻底解决问题。
摘要:在电气系统施工中,各变电所或配电所接地网是关键一环,其在铁路工程所属的所亭占地面积不大,但标准要求高,对接地网的计算和设计需要更加准确。尤其是铁路所亭所处地理位置各不相同,在一些低导电率地质区域其接地网则更为复杂,定性分析和经验法设计不再适用,易造成接地电阻不达标或功能过度冗余。为实现低导电率地质区域接地网的精准计算和设计,有必要研究一种适用于低导电率地质区域接地网的计算及设计方法,通过综合分析水平接地网和垂直接地极的埋设方法以及复合接地网电阻的计算与设计,在达到标准的同时减少功能冗余和材料浪费,降低施工难度。
摘要:以沿膜片开启方向的切应力平均值为特征指标参数,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控制变量法定量分析膜片刻痕处剩余厚度、膜片刻痕直径、顶杆直径、顶杆推力等因素对膜片作动开启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减薄膜片刻痕处剩余厚度或缩小膜片刻痕直径,均可在有限条件下提高膜片的作动开启可靠性;顶杆直径是影响 τ1 的关键因素,是影响 τ1 与 τ2 匹配关系的核心要素,为保证膜片可靠作动开启,应调节顶杆直径使 τ1/τ2?1.5 ;顶杆推力可使 τ1 与 τ2 同时增大或缩小,但不会影响 与 τ2 的匹配关系。
摘要:对低压线路进行检修时,需要装设接地线,存在耗费人力、效率低、安全风险等问题,因此研制了一种快捷智能低压重复接地箱,可电动或手动拉合内部的接地刀闸,从而实现0.4kV配电线路的快速、安全接地,相比人工接地,采用该接地箱所需人员数量同比减少 50% ,接地消耗时间同比减少 80%~97% ,所需工器具和作业风险都大大减少,同时避免了高空坠落和人员触电风险。该接地箱已在韶关市始兴供电局试点应用,达到了预期效果。
摘要:在电子半导体行业,供配电技术直接影响其生产工艺的精度及成品率。鉴于此,分析了电子半导体行业供配电系统的实际需求,研究了电力分配网络架构、UPS及应急发电设计、主干电力系统N+1冗余优化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高可靠性的供配电优化策略,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优化设计的稳定性,旨在为半导体行业的持续高效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人们对键盘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求,鉴于此,根据市场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F103CBT6主控的多外设键盘设计方案,硬件上集成多种外设,包含电磁锁、蜂鸣器、EC11旋钮及OLED屏幕硬件,实现了音量调节、状态显示、触觉反馈的交互功能;同时,固件设计采用QMK框架,支持按键映射、宏定义及RGB灯光控制。
摘要:为改进现有多功能水稻脱壳机效率和兼容性低、不环保问题,基于Solidworks、3DMax与Inventor软件进行建模设计、模拟分析,采用材料一结构一工艺一智能四维融合设计创新方法优化脱壳装置、分离装置、输送装置等核心部分,有效提高脱壳效率及能耗、环保水平,以适应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需要。该研究对农业机械生产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家用除湿机在现代生活中对改善室内环境湿度具有重要作用,但其性能与核心部件的设计密切相关。现围绕家用除湿机的总体设计展开研究,重点针对叶轮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提升其抗振性能与运行效率。对传统叶轮与优化后叶轮的模态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叶轮第一阶固有频率提升45.7%,最大振幅降低86. 8% ,叶轮在高频振动环境下的稳定性显著增强,为家用除湿机的结构设计与性能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程参考。
摘要:为提高矿山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露天矿山机电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硬件部分包括监控器和传感器,软件部分通过物联网处理多维度参数,并利用权重系数消除多源数据时空偏差。构建MEMS-DB数据存储库,涵盖设备运行参数、环境感知等多类数据表,通过劣化指数、故障概率等数学模型实现设备状态动态评估。远程监控系统支持终端与监控中心高效交互,采用微服务架构解耦数据接口,通过Web端与移动端提供实时监控与报警功能,实现露天矿山机电设备远程监控。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监控点1波特率12h达 160kB/s 峰值,监控点2波特率最高达 115kB/s ,波动小,监控点3在9~15h运输高峰期波特率稳定于 110~132kB/s ,系统全程高效可靠,未出现数据丢失或延迟。
摘要:惠州某燃机电厂废水零排放改造项目主体工程于2021年年底顺利通过168h试运行,投产后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现二期超滤产水浊度超标现象,经过分析排查,发现事故直接原因为蒸发结晶系统(MVR)产生的蒸馏水水质劣化,根本原因为除沫器底部疏水管堵塞导致泡沫携带料液进入蒸馏水系统造成污染。现对该异常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和处理,并提出部分预控措施,以避免相同故障再次发生。
摘要:为了评估某皮卡车架拖挂系统的疲劳强度性能,首先基于Hypermesh软件创建其有限元网格模型,然后根据强度工况加载相应的载荷,采用Abaqus软件求解得到车架的塑性应变最大为69.3%,超过了其材料断后延伸率,不符合强度设计要求,拖挂系统的最大塑性应变为16. 9% ,满足设计标准。再基于疲劳循环工况,采用nCode软件求解得到车架和拖挂的损伤分别为3.63和0.56,目标要求小于1,车架不符合疲劳性能要求。最后,通过在车架内侧增加一块加强板进行优化,改进后其塑性应变和疲劳损伤均在目标范围内,改善效果比较明显,具有较强的实际工程和科学指导意义。
摘要:600MW亚临界机组停机后,高压缸温差问题显著,需分析原因并制定应对策略。鉴于此,分析了停机冷却、残余蒸汽、轴封系统等因素的影响,为减少温差,提出调整轴封温度、优化冷却流程、加强维护等措施,以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稳定性,为600MW亚临界机组平稳运行提供参考。
摘要:为解决差压式气密检测设备影响新能源汽车逆变器壳体检测准确性及可靠性的问题,对差压式气密设备检测可靠性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基于检测原理分析,结合逆变器产品量产检测特点,分析了环境温度、气源温度、产品温度、测试工装温度对气密检测结果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对气密测试时气源温度及产品温度与测试设备及工装的环境温度差的管控,可提升气密检测的准确性,减少不良品流出及误检时的报废损失。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液压制动系统相比空气系统对泄漏更敏感,泄漏的诊断和防治是关系到液压制动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一个复杂关键问题。基于泄漏影响和常见泄漏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提出了一种泄漏在线诊断方法,为制动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体系构建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同时,基于有限元分析提出一种密封优化设计方法,以密封圈优化设计实例验证了方法有效性。结果表明,优化后密封性能显著提升,对提高液压制动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随着廊坊电网中10kV电缆线路的不断增加,变电站中已安装的消弧线圈容量越来越难以满足现实需求。鉴于此,在分析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从不同角度提出两种消弧线圈增容改造的解决方案,并制定实施措施,可为缓和当前容量不足的严峻形势提供参考。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字化工厂的迅速发展,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成为提升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并满足严格的法规要求的关键。网络管理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网络管理与监控解决方案,在制药工厂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现探讨生物制药工厂中西门子网络管理系统(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NMS)的设计与应用,包括其工作原理、系统组成、优势以及实际案例分析等。
摘要:现阶段无人机在配网巡检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利用无人机开展配网巡检工作能有效提高配网巡检效率。但受通信信号及电池电量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无人机在配网巡检工作中难以发挥最大效用。此外,当前的机巡模式是单人操作无人机开展巡检,若长时间作业,操作人员易出现视觉疲劳,难以保障高质量完成配网巡检任务。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配网特点的无人机接力测控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可人工触发无人机控制权转移,也可使无人机根据配网环境自动触发控制权转移,从而解决了无人机在巡检过程中多次往返的问题,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无人机在配网巡检中的利用率和配网巡检的质量。
摘要:针对变电站室内无人机在自主定位时出现较大偏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LK光流的变电站室内无人机定位方法。首先,介绍了传统LK光流法,其以光流约束条件为基础,经过线性变换得到方程组;其次,使用Shi-Tomasi角点检测算法获取特征点;然后,建立光流金字塔模型将室内大尺度运动图像进行缩放;接着,利用前后向误差补偿更新前向估计偏移量,并对异常特征点进行剔除;最后,采用自主设计的无人机测试平台进行飞行实验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无人机飞行高度达到1.5m时可以稳定悬停,且悬停精度大约为半径35mm的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