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麦是我国两大口粮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23-2024年度全国小麦种植面积在0.67万 hm2 (10万亩)以上的小麦品种共有420个,累计推广面积1981.87万 hm2 (29728万亩)。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国家粮油生产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3年)》有力推动了品种推广。2023-2024年度全国小麦品种推广呈现出品种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企业正逐步成为品种育种主体等特点。
摘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是种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总结了重庆市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实施的主要举措,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在此基础上,针对重庆市提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西部种业高地目标,提出加快推进重庆市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七条政策建议。
摘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是促进特色作物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登记制度实施以来,浙江省紧紧围绕现代种业强省和特色品种大省建设目标,严格按照《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及实施细则,组织开展品种登记、符合性验证、展示评价和示范推广,有效地激发了特色作物育种创新活力,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提供了有力的种业支撑,登记工作成效明显。对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进展、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了下一步制度优化建议。
摘要:种子是农业“芯片”,是粮食之基,而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和种源自主可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所在。为明确黑龙江省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通过对黑龙江省2013-2023年各类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量位居全国前列并呈上升态势,授权品种以大田作物中的水稻、玉米和大豆为主,授权主体主要是科研院所。此外,黑龙江省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逐渐暴露出授权作物种类高度集中、企业新品种申请和授权量低、新品种权保护体系不健全及保护意识淡薄的问题,基于此并针对性提出了对策建议。
摘要:水稻白叶枯病(BB,Bacterialblight)是全球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制约水稻产量的提高和生产稳定性,威胁世界粮食安全。因此,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迫在眉睫,然而当前育种应用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多为垂直抗性基因,易导致抗性丧失,Xa23等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的育种应用是当前水稻育种的重要课题。阐述了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基于Xa23基因搭建的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体系,成功选育了高抗白叶枯病的两系不育系双抗6S和恢复系兔恢3号,二者配组的组合白叶枯病抗性均达到中抗以上。相关内容可为水稻抗白叶枯病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
摘要:山东作为我国大豆加工和良种繁育大省,在我国大豆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产能不足限制了山东省大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总结国内外大豆生产现状,并重点分析了山东省大豆生产特点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大力推动加工产业升级,做大做强种业产业,培育突破性品种,多方面提升大豆种植效益,从而实现山东省大豆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油莎豆是一种粮油饲兼用的高效经济作物,地下块茎富含脂肪、淀粉、蛋白质、糖类等成分,地上茎叶是优质畜禽饲料。油莎豆耐旱、耐瘠,具有生长速度快、生物学产量高、病虫害少、营养价值高、保健功能强等优点,适合沙化边际土地种植,黄河及黄河故道沿岸丰富的沙地资源为油莎豆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油莎豆特色产业发展政策及意义进行了概述,分析了黄河故道油莎豆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优势,阐述了油莎豆产品市场前景,提出了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以期为黄河故道地区油莎豆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摘要:保山市透心绿蚕豆是我国蚕豆属中的一个极其珍贵的变异种,具有极高的“绿色食品牌”生态农产品开发价值和旅游休闲副食品开发价值。通过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监测保护和产业化开发,建设种质圃和种质库,划定原产地种质保护区和良种繁育区保护范围,提出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应用轻简化生产技术,适度规模发展,打造绿色低碳的保山透心绿蚕豆全产业链设想。
摘要:针对武威市制种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从区位优势、光热资源、耕地质量、水资源配置、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分析了全市制种玉米产业发展需求和未来前景,从武威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优势、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发展壮大玉米制种产业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大力推进玉米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摘要:商业化育种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苏州市在商业化育种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现有持证种子企业3家,部分企业具备商业化育种能力,并在硬件设施、科研投入、承担科研项目及品种多样化等方面具备坚实的基础。然而,苏州商业化育种仍面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育种能力不强、人才短缺、扶持政策有限及市场推广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强化育种技术创新、推动科企深度合作、增加资金支持等对策,以优化苏州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推动苏州种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科技强农。
摘要:植物新品种权作为种业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育种创新和种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山东省寿光市蔬菜作物新品种保护现状,对寿光市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截至2024年底,寿光市累计申请植物新品种权870件,授权355件,授权率 40.8% ;授权品种全部为蔬菜作物,其中普通番茄数量最多,占比 47% ;申请主体以企业为主,申请量占比 93% 。针对寿光市蔬菜新品种保护存在授权历时较长、作物种类不平衡、种业企业育种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育种单位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摘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又称农作物品种资源或农作物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支撑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种业发展。通过对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进行介绍,探讨其在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强化对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支持,强化资金支持,建立健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长效工作机制等建议。
摘要:盐碱地是一种特殊的土壤类型,对农业生产构成严峻挑战。一些中草药因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在盐碱地上展现出良好的生长潜力和经济价值。综述了滨州盐碱地的分类及特点,分析了滨州市中草药种植现状,列举了如枸杞、红花等多种耐盐碱中草药的种植适应性及经济效益,探讨了中草药种植对盐碱地改良的影响,对滨州市盐碱地中草药产业后续发展提出了建议。通过综述研究,旨在为盐碱地药用植物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盐碱地中草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针对芝麻收获过程中存在的“一熟就炸”“一碰就落”等不宜机械化收获的技术瓶颈,以筛选适宜机械化收获的芝麻新品种为目标,重点对豫芝ND837进行了试验试范。集成了宽窄行精量机播、机械化中耕除草、无人机病虫害高效绿色防控以及联合机收等芝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并在安徽临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展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豫芝ND837在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条件下创下了 2235.0kg/hm2 的高产纪录,机收损失率低于 5% 。通过协同优化,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善且适宜阜阳地区推广的芝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为芝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提供了补充,为保障粮油安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摘要:郑麦136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丰优育种团队以组合百农矮抗58/济麦22为亲本,采用系谱法选育出来的小麦品种。其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的特性为农民增产和企业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多年推广,该品种2023年和2024年入选河南省小麦主导品种。从郑麦136高产稳产特性、综合抗性,标准化种子繁育和加工体系建设,高产高效绿色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全方位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出了适合郑麦136的示范推广模式:树立快速、高效、安全的推广观念;以育种单位为依托,结合企业构建标准化种子繁育技术及加工体系;因地制宜构建当地特色的种子服务销售网络;发挥新媒体优势,宣传品种特性;依据品种特性进行示范基地建设。通过该模式的应用,促进了郑麦136在生产上的快速推广应用。
摘要: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性资源。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2020-2023年济南市莱芜区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此次普查收集到种质资源34种,包括粮食作物7种、经济作物9种、蔬菜5种、果树11种、中药2种。在1956年、1981年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的基础之上,通过对莱芜区农作物种类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农业种质资源消长原因,探索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典型做法。
摘要:为了探明不同施肥技术对烟后稻品质及效益的影响,对烟后稻福香占施用4种不同肥料,调查其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分析不同施肥技术对烟后稻福香占的产量、米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以诺生物有机肥 + 复合微生物菌肥,福香占产量可增产 4.40% ,达 586.46kg/667m2 ;米质达部颁1级,有香味;经济效益较对照增加1173.68元 /667m2 。因此,以诺生物有机肥 + 复合微生物菌肥的推广有利于烟后稻节本增效、生态提质,同时为烟后稻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农户在烟后稻栽培过程中,需结合烟草茬口的土壤特性合理应用。
摘要:为满足广大消费者对鲜食玉米新品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鲜食玉米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为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品种支撑,在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引进了甜玉米、糯玉米和甜糯玉米等32个杂交玉米品种(组合)进行筛选试验。通过观察测定不同品种(组合)农艺性状、综合感官评价等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综合得出适宜推广的甜玉米品种(组合)有粤甜316、金冠220、晚熟型玉米先甜18,糯玉米有万糯188和屯玉糯9103,甜糯型玉米有澳甜糯75和万黑甜糯 209 。另外,甜玉米正甜89甜度较高,可以在乳熟期剥去苞叶直接生食。以上筛选出的鲜食玉米品种(组合)符合高山冷凉种植的特点,可以在太白县或其他气候环境相似的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摘要:针对陕南烟区烤烟生产中的水氮供应匹配性,以云烟99为材料,研究了3种土壤水分条件W1(土壤相对含水量75%-85% )、W2(土壤相对含水量 55%~65% )、W3(土壤相对含水量 35%~45% )与3种施氮量 N1(4g/ 株) .N2( 5g/ 株) Ω?N3(Ω6g/ 株)双因素完全组合的9个水氮互作处理对烤烟烟碱含量、烟碱合成途径关键酶活性及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烟碱合成的作用效果因土壤相对含水量不同而有所差异。移栽后85d,与W3N1处理相比,W3N2、W3N3处理的中部叶烟碱含量分别增加 37.2% 、 56.6% ,W2N1处理烟碱含量较低。移栽后51d,与W2N1处理相比,W2N2、W2N3处理的精氨酸脱羧酶活性分别提高 10.7%.21.1% ,鸟氨酸脱羧酶活性分别提高 17.6%.28.6% 。所有处理中,W2N3处理的腐胺 N- 甲基转移酶活性最高,比W2N1提高了 17.6% 。通过代谢组学手段对烟碱含量差异较大的W1N1、W3N3处理进行根部差异代谢物分析,结果表明差异代谢物在氨酰 tRNA 生物合成途径、ABC 转运器通路、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及嘌呤代谢中显著富集,烟碱合成途径的代谢产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天冬氨酸、精氨酸含量与烟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摘要:为更科学准确地评价水稻新品种3两优911的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对2022-2023年湖南省潇湘联合体晚稻新品种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和GGE双标图分析。结果表明,2022-2023年区域试验3两优911分别比对照增产5.98% 和 5.10% ,在参试品种中产量排名均居第1位。GGE双标图表明,3两优911丰产性均居参试品种第1位,稳产性分别居第3位和第5位,是既高产又稳产的品种类型;2022年3两优911在7个试点中均适宜种植,2023年在永州市、岳阳县、益阳市和衡阳市4个试点中具有特殊适应性,表明该品种适应性较广;理想品种分析显示,3两优911丰产性和稳产性表现较优,是较接近理想品种的品种。综上,3两优911是兼具丰产性、稳产性和广适性的水稻新品种,适宜在湖南地区作晚稻种植。
摘要:通过多环境试验鉴定西北内陆棉区棉花试验联合体新育成转基因早中熟棉花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纤维品质及综合表现,客观评价参试品种特性与生产应用价值,旨在为联合体种业企业棉花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区域试验共设置12个新疆试验点,参试棉花品种13个,对品种的基本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田间调查,抗病性、抗虫性、BT抗虫蛋白、纤维品质、品种纯度和真实性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权威机构进行检测。综合评价13个品种的表现,最终优棉19、创棉 546号、创棉547号这3个品种晋级2025年区域试验二年同步生产试验,锦科255、银丰2号、苏棉7381、九棉K1829、西域一号这5个品种普级2025年区域试验二年,不符合审定标准、需淘汰的品种有禾棉20、友质八号、棉博士188、天玉1904、创棉548号。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已审定小麦品种特征特性,筛选适合日照市营县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加快品种推广应用,于2023-2024年对20个审定小麦品种进行田间种植鉴定。结果表明:同一播期下,各品种的抽穗期和成熟期略有差异,生育期在232d左右。鲁研951、艮星36、鑫麦807、禾元376、荷麦317、济儒麦20抗冻性较好,其他品种抗冻性一般。参试品种均未发生倒伏和严重干旱,抗倒性和抗旱性较好。鲁研951、良星36、山农43、烟农1458、山农57、济儒麦20未发生病害,其他品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害。鲁研951产量最高,达到 594.2kg/667m2 ,较对照济麦22增产 6.7% ;有效穗数最多的品种是冀麦713,达41.8万穗 /667m2 ,千粒重最大的品种是岱麦316,达 45.4g 。综合来看,鲁研951、登海216、岱麦316、烟农1458的产量三要素更加协调,高产潜力大,综合抗逆性强,适合在营县小麦主产区域进一步推广种植。
摘要:以崇明小菠菜胞果为研究对象,基于GB/T3543.1\~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系统比较了纸床和砂床2种发芽基质与剥壳去果皮、砂皮纸摩擦破壳、干湿循环处理及不进行任何处理(对照)4种种子处理对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纸床可显著提升发芽势,但对最终发芽率无明显影响。砂皮纸摩擦破壳处理在缩短种子萌发启动时间及提高发芽同步性方面表现最优。干湿循环处理通过渗透调节同步提升发芽势和发芽率,田间适用性强。剥壳去果皮处理虽可有效缩短种子发芽周期,但因胚损伤风险大,仅建议用于实验室活力检测。研究证实,破除种皮透性障碍是提升崇明小菠菜种子萌发质量的关键途径。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影响新疆冬小麦产量的因素,筛选出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冬小麦种质资源,以参加九圣禾新疆优质联合体2023-2024年度北疆冬麦新品种(系)区域试验的20个冬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生育期、有效穗数、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7个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伊农33号、伊农34号、垦冬1760、九圣禾D191和垦冬46等5个品种(系)产量表现最突出,具有较高的丰产潜力。变异系数分析发现穗长、穗粒数和有效穗数的变异系数较高,易受到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对产量起到正向作用。主成分分析显示,前2个主成分对应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小穗数等特征向量载荷值较高,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丰产性,是决定小麦产量增加的关键。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个冬小麦品种(系)可分为多粒高产、多粒中产、中粒低产和中粒高产4类。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乌兰察布种植的优质高产青贮玉米品种,以21个不同青贮玉米品种为材料,对其产量、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等进行相关性分析和Topsis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京科青贮516、京科青贮932鲜草和干草产量较高,鲜草产量分别较对照科农108高 53.98%.52.72% ,干草产量分别高 69.43%.59.27% ,持绿性好,农艺性状表现较好;溢丰1号Topsis综合评价最好,粗蛋白含量、淀粉含量较高,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品质表现优异;综合评价表明,溢丰1号、京科青贮516 和京科青贮932表现更佳,适合在乌兰察布地区推广种植,适宜提早收获提高淀粉含量和生物产量。
摘要:为促进鲜食口感番茄品种更新换代和番茄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了鲁中地区鲜食口感番茄新品种筛选试验,从品种抗性、果实性状、产量和糖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最终筛选出金囤215、巨红宝玉、奥冠8号、精粉宝玉和育103等5个在田间长势、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均表现较好的鲜食口感番茄品种,理论产量平均可达 7433.35kg/667m2 ,丰富了农户在鲜食口感番茄品种种植方面的选择范围。
摘要:机玉219是河南亿佳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自选系YJH67为母本、SC1152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新品种,于202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241033。在黄淮海夏玉米机收籽粒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机玉219比对照郑单958增产 6.0% 以上,适收期籽粒含水量 26.1% 左右,具有高产、稳产、耐高温、结实性好、适应性强和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低等特点,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
摘要:鄂麦30是以河科大9612为母本、襄麦27为父本,通过集团法选育出的中抗赤霉病、白粒、软质小麦新品种,202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麦20253002,适宜在湖北全省种植。该品种幼苗半匍匐,苗期发育稳健,株型紧凑,旗叶上举,穗长方形,株叶型和穗型较湖北省之前的品种有较大改良。对鄂麦30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为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摘要:川麦919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选育的多穗型、高产、稳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系谱为间 26-30/ 川麦104//15PL7191。2年区域试验每 hm2 平均产量 6133.88kg ,较对照川农32增产 4.32% ,增产点率81.25% ;生产试验产量 6439.65kg ,较对照川农32增产 9.11% ,增产点率 100%;2 年16点区域试验平均有效穗数367.58万穗,平均穗粒数44.48粒,平均千粒重 45.91g ;容重 804g/L ,粗蛋白质含量 14.91% ,湿面筋含量 30.9% ,面团稳定时间 5min ,降落数值212s,达四川省优质中筋小麦标准;中抗条锈病,中感-中抗白粉病,中感赤霉病。2025年2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240005。对川麦919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科研工作者及种植农户提供参考,助力小麦产业发展。
摘要:浙春豆2018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长江流域高蛋白型春大豆新品种,具有丰产性好、生育期适宜、蛋白含量高、抗逆性强等特点,2021-2022年参加长江流域春大豆组区域试验,2年每 667m2 平均产量 188.9kg;2022 年同步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183.8kg;2024 年12月29日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241018。该品种属于中晚熟品种,有限结英习性,生育期97d;中感大豆炭疽病,中抗大豆花叶病毒3号和7号流行株系;籽粒粗蛋白含量 45.78% ,粗脂肪含量 17.63% ;适宜在浙江、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和湖南北部,江苏和安徽沿江地区春播种植。主要阐述了浙春豆201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对栽培技术要点和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介绍。
摘要:花两优36是安徽桃花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不育系花18S、恢复系TR36为亲本自主培育出的粘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综合抗性优良等特点,于202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31016,主要适用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季中稻种植。详细介绍了花两优36的选育过程,并结合生态测试与审定数据,分析其特征特性,进而提出了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方案和制种技术要点,为该品种的育繁种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兆玉300玉米杂交组合是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利用自选自交系ZH3006为母本、自选自交系ZB2568为父本,于2018年春季组配的杂交组合,2020-2021年参加广西“兆和"联合体玉米试验组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具有穗位较整齐、果穗中等均匀,结实好,品质好,适应性广,产量高等特点,2022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61号,2023年通过贵州省引种。介绍了广适优质杂交玉米组合兆玉300的选育过程、农艺性状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以为其高产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摘要:牡糯2号是以外引自交系WN503为母本、自育自交系ZN514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糯玉米杂交组合,2022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220039。该品种糯性好、果皮薄、微甜风味佳,蒸煮后呈金黄色,品质好,丰产性较好,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至第三积温带作为鲜食玉米品种种植。对牡糯2号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旨在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丰乐青贮一号是由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张掖市丰乐种业有限公司以VS9609为母本、LZ449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青贮玉米新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综合抗性强等特点,于2024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244006,适宜作为青贮玉米品种在甘肃、宁夏、河北等西北春玉米区种植。通过对丰乐青贮一号的选育过程及品种特性进行阐述,并总结其高产栽培制种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后期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摘要:闽宁1号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共同以空育 131× 云引育种中间材料为母本、中科804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对后代所获得的优良单株连续多年在福建、宁夏、海南3地穿梭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粳稻新品种,2024年通过宁夏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宁审稻 20240001,适宜在宁夏引黄灌区保旱直播和插秧种植。该品种株型紧凑,群体整齐度好,抗倒性较强,稻米品质达部标优质米1级标准。以闽宁1号作为父本配置的杂交组合在产量、品质和抗病性方面表现优异,为高产、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材料支撑,也进一步促进了西北地区水稻产业发展。总结了闽宁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要点等。
摘要:临豆18是临沂市农业科学院以徐豆14为母本、冀豆17为父本培育而成的夏大豆新品种,2024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豆20246022,适宜在山东省夏播种植。该品种优质、高产、高抗,蛋脂总含量 65.37% ,达到《山东省大豆品种审定标准(2024年修订)》关于蛋脂兼用大豆品种的要求。对临豆1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旨在为临豆18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摘要:品种抗倒、抗病是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丰收的保证。聊玉204是聊城市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Lc8612为母本、自选系Lcvb11为父本于2017年杂交选育而成,在2018-2023年各级试验中表现突出,2024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鲁审玉20240021),具有多抗、优质、早熟、高产、稳产等特点。介绍了聊玉204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要点,以利于其在山东省及生态条件相类似地区推广种植。
摘要:保油杂5号是以隐性核不育两系521AB为母本、恢复系109R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广适、抗倒、抗病、紧凑、丰产的高芥酸杂交油菜品种。2018-2019年度参加云南省油菜州市联合体试验,每 hm2 平均产量 4869.45kg ,比对照花油8号增产20.49% ;2019-2020年度继续参加云南省油菜州市联合体试验,平均产量 4459.65kg ,比对照花油8号增产 16.02% 。籽粒芥酸含量 56.6% ,硫苷含量 (饼),含油量 44.72% 。2021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1) 530105, 。2019年该品种通过成果转化,目前在适宜区域已实现订单式规模化生产应用。
摘要:万薯18号是以徐薯22为母本通过集团杂交选育而成的淀粉型甘薯品种,2022年7月通过重庆种业协会农作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同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甘薯(2022)500089。该品种淀粉含量 24.02% ,商品薯率 83.72% ,粗蛋白含量 1.19g/100g ,可溶性糖含量 19.40% ,食味面香、耐储藏,抗黑斑病和茎线虫病,鲜薯每 667m2 产量可达1800.39kg ,淀粉产量可达 438.36kg ,适宜在重庆市及生态环境相似的西南地区种植。其薯块商品性好、萌芽性较优、耐盐碱能力强、耐湿性较好、重金属富集性能弱、淀粉加工品质较好。
摘要:菏麦127是菏泽市农业科学院以(KY088/2009P7) F1 为母本、济麦22为父本进行杂交组配,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小麦品种,于2023年12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麦20230013。通过对菏麦127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良种繁育技术要点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以期为其大面积种植推广提供技术依据和参考。
摘要:培育优秀小麦品种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菏麦1902是菏泽市农业科学院以泰农18为母本、临麦6号为父本杂交组配,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小麦品种,于2023年12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麦20230004,适宜在山东全省高肥水地块推广种植。详细介绍了菏麦1902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种植推广提供参考。
摘要:为进一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棉花的需要,新疆锦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棉花品种新垦M2061底盘技术进行研究和推广,该品种在202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各团场示范推广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生长势,适应性和丰产性好,纤维品质优良,推广应用潜力大。对新垦M2061的品种特性进行介绍,并从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秋耕工作等方面总结了新垦M2061在兵团第七师的稀植简化栽培技术,为当地棉花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摘要:新世纪878是由安徽新世纪农业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小麦品种,具有产量表现稳定、增产潜力大、籽粒均匀等特点,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20143。聚焦其配套栽培技术,详述播前选地、整地、施肥与种子处理要点,明确播种时期、播种量与播种方式等;阐述冬前查苗补苗、中耕除草、浇越冬水,返青期划锄、化控,起身至拔节期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孕穗期保水喷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方法及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的收获技术,旨在为种植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充分挖掘该品种增产潜力,实现小麦的优质及高产。
摘要:创新构建小麦—甘薯套种高效栽培新模式,该模式集成品种搭配、错期播种、水肥协同调控等高效栽培生产技术,实现了小麦每 667m2 产量 300~350kg 鲜甘薯产量 3500kg 的协同增产目标。该种植模式较小麦、玉米复合种植产值效益显著提高,每 667m2 增收4000元以上,在陕西关中小麦主产区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中稻—再生稻—油菜种植模式与传统中稻—油菜模式相比增收一季稻谷,较传统中稻—再生稻增收一茬油料作物,对光温资源、肥料、农药等的利用率明显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应用前景广阔。通过对再生稻、油菜品种选择,种植茬口安排,配套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初步形成了福建省中稻—再生稻—油菜高效栽培模式与配套栽培技术。
摘要: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向日葵产区,当前正面临着种植技术落后、水肥利用率低等问题。为促进该地区向日葵产业提质增效,根据多年试验示范结果,总结出了向日葵半覆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从技术原理、优势及各栽培要点等方面对该种植技术进行了详尽阐述,以期为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向日葵种植提供参考并加快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摘要:聚焦内蒙古四子王旗玉米种植区域展开探究,剖析了气候变化对该地区玉米生产造成影响的原因,并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适应性策略。研究结果显示,气温的逐步升高、降水模式的显著改变以及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均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带来极为明显的影响,通过对播种时期进行调整、培育具有较强抗逆特性的品种、对灌溉制度予以优化等一系列举措,能够显著增强玉米种植对于不同气候条件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