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尘嚣与林泉为伴的隐士,有时也会不经意地成为政治的工具和筹码。 在中国文化中,隐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这些藏在深山中的大儒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宁愿将自己放逐山林,也不愿入仕为官,为当朝统治者贡献自己的才学。在山涧与岩石的撞击声里,他们悠闲地饮着酒,下着棋,松涛拂过棋案,酒香漫过指端,隐士们不受干扰地生活在自己的诗意里。 然而,他们真的能够超然于物外吗?“小隐隐于野,中隐
庄子说 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 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 今译 南伯子葵问:“你是从哪儿得到道的呢?” 女偊说:“我从副墨的儿子那里得到的,副墨的儿子是从洛诵的孙子那里得到的,洛诵的孙子是从瞻明那里得到的,瞻明是从聂许那里得到的,聂许是从需役那里得到的,需役是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9月22日,新华社社论《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开幕,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 我们知道,此前的“旧中国”亦即中华民国,国都在南京,纪年为民国纪年、公元纪年并行,国歌为《三民主义歌》,国旗为青天白日满
《秀水闲居录》的塑造 “秦桧为金人纵归之奸细”这一说法最早大约记载于建炎三年(1129)至绍兴二年(1132)三度拜右相的朱胜非之《秀水闲居录》。其云: 秦桧自京城随金北去,已被金人达兰郎君任用。金骑渡江,与之俱来,回至楚州,金遣舟送归。桧,王仲山婿也,别业在济南,金为取千缗赆其行。桧之初归,自言杀金人之监己者,奔舟来归。然全家同舟,婢仆亦无故,人皆知其非逃归也。 按秦桧者,靖康时因反对金人
续仿现象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相当普遍,全面梳理古代小说续仿现象的脉络轨迹,总结挖掘其中文学艺术规律,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古代小说自身的发展历程,而且对于总结相关文学理论和文化意蕴,也有益焉。 古代小说续仿现象及其异同关联 小说“续仿”是小说题材、体制形式和文学手法构成承袭关系的文学现象。它包括“续书”和“仿书”两种情况。“续书”一般是指对于单部作品情节内容或题材类型的续写,如《搜神后记》属于对模仿对
天宝三载(744)秋,李白、杜甫、高适三人在各自的漫游生涯中,不约而同地来到开封,相约登上古吹台,酒酣耳热,以“梁园”为题,分别创作了《梁园吟》《遣怀》和《古大梁行》。吹台,古台名。《水经注》《元和郡国志》引《陈留风俗传》载,春秋时期,晋平公的乐官师旷在此吹奏乐器,亦称鼓吹台或古吹台。古代开封屡遭黄河水患,为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嘉靖二年(1523)在台上修建禹王庙,吹台被改称禹王台。《新唐书·杜甫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无论是就儒家经典的整理和阐释而言,还是就儒家思想的传承和践行而言,朱熹都是无可否认的标志性人物,他视儒家学说为直达个人身心的“为我之学”,而非“为人之学”。然而,朱熹恰恰又是儒家“居丧不赋诗”这一诗史之千年习俗的犯禁破戒者、标志性人物。朱熹本人并未认同这一角色,出于为尊者讳的动机,也从未有人直接指出这一点,更无人关注其对这一习俗理论依据的独立思考和质疑,对传统的《居丧杂仪》的解
清代文学大家李渔(1611—1680),幼习科举,其《闲情偶寄·词曲部》中说:“予襁褓识字,总角成篇,于诗书六艺之文,虽未精穷其义,然皆浅涉一过。”崇祯八年(1635),李渔二十五岁,以“五经”成绩优异,考取浙江金华府学秀才;崇祯十二年(1639)参加乡试,铩羽而归;崇祯十五年(1642)再赴乡试,途中遇警,作五律《应试中途闻警归》记之。入清之后,李渔“弃儒冠”(《六秩自寿四首》其二),“绝意浮名
1982年3月27日,这是一个可以载入唐诗研究史的日子。这一天,程千帆先生在日记“3月27日— 4月8日”仅仅轻描淡写地总结了一下,用“旅游西安”一笔带过(《程千帆全集·第四辑·闲堂日记》)。这段时间,程千帆先生赴西安参加了由霍松林先生负责、陕西师范大学举办的“全国唐诗研讨会”。这是一次盛会,共有“东至黄海、东海之滨,西至新疆、青海,南至海南岛,北至齐齐哈尔”,来自五湖四海的170多位学者参会,
《文选》卷二十七收录有三首乐府古辞,第一首是《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围绕这首诗,有一个著名的争议,即它是一篇贯通完整的作品,还是后人拼凑而成?1947年,余冠
《无题》其一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李商隐习惯以“无题”来描写恋情的深邃难言,刻绘执着深情的女性主人公形象,这首诗亦是如此。 这是一位内心绮丽如锦缎,极其看重精神生活的女子。“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首联以境带情。“凤尾香罗”即凤文罗,吴乔注《黄庭经序》:“盟以金
《报任安书》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他的友人任安的回信。任安是什么人呢?他出身寒门,起家盗亭亭长,负责地方治安,辗转成为大将军(卫青)舍人,在卫青的荐举下担任郎中,外放益州刺史,后又任北军使者护军,也就是京城禁卫军北军的指挥官。这封信隐含着两桩冤案,还隐藏着司马迁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内心独白。 在征和二年,也就是公元前91年,朝中发生了巫蛊之祸。这是我们说的第一桩冤案,也是对整个西汉影响深远
中国传统文学主要是语言艺术,但在语言文字尚未成熟之前,曾有过一个以图记事、以图达意的漫长历史时期,和口传文学的历史一样,古老而绵长,延续至今。 口传文学借助声音传播,无形无影,传播者就像后世的说书人,有意无意地添油加醋,眉飞色舞间故事就变了形,传来传去,情节变了,甚至主人公都发生变化。著名学者顾颉刚曾写过一篇《孟姜女故事的转变》首次揭示了这个特点,对后世有着很大启示。相比而言,图像因其有形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