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化的核心动力源于科技革命,颠覆性创新是加速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变量和内生动力。科技自立自强是现代化强国的支撑,亦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模式,融合中国特色与时代需求,强调共同富裕、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文化自信与和平发展。在此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推动科技创新驱动中国式现代化,需多措并举: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加快基础研究突破,确保持续创新动力;三是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协同的多元创新体系,推动多维共融发展;四是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以创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发展贡献新机遇。
【摘要】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基础。在制造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产业集聚,其外部性影响对资源错配的调整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详细介绍资源错配指数衡量方法,将以EG指数衡量的产业集聚因素纳入资源错配框架,利用制造业企业数据,通过构建静态、动态模型,研究东部与中西部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类型制造业产业集聚对资源错配的影响及异质性。研究发现,我国资本错配程度正在逐渐改善,劳动配置不足程度有所加强,产业集聚有助于改善资本配置过度与劳动配置不足,且在不同发展阶段、行业间与地区间的影响存在差异。随着集聚水平提高,产业集聚对资源配置存在长期影响,当期产业集聚带来的资本流入流出的调整,对资本配置改善作用更大,而对劳动配置不足的改善有一定的滞后性与“滚雪球”效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推动资源流动调整的作用,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高质量发展。
【摘要】低空经济的高技术依赖性、高风险性和长周期投资特性,决定了其发展离不开持续且稳定的资本支持。传统资本因其逐利性和短期性,在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推广等关键环节难以满足低空经济的复杂需求。耐心资本作为一种注重长期收益、具有高风险容忍度的资本形式,不仅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资本的不足,还在支持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化市场应用、推进绿色转型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扩展多元化资本供给体系、优化资本与低空经济项目的精准匹配机制、构建资本投入与政策支持的协同发展体系,以耐心资本驱动低空经济市场化转型,最终引导耐心资本稳、准、狠投资,助力低空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摘要】全方位推进智能制造,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亦是中国制造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文章以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设立这一科技中介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从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两个层面考察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设立对城市智能制造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设立对城市智能制造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正向政策效应在资源配置效率高、知识产权发展水平高以及创业活跃度低的城市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机制检验发现,科技中介视角下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设立从需求侧通过退出效应和优化效应提升智能制造,从供给侧通过创新效应和数产效应提升智能制造;进一步讨论表明,政策联动视角下,创新导向型政策同科技中介政策联动显著促进城市智能制造,分位数DID回归结果表明,随着城市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设立的政策边际效应将持续减弱。该研究力图丰富有关科技中介政策促进城市智能制造的经验证据和实证研究,对于推动科技中介服务和发展城市智能制造共生共荣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摘要】衍生数据专有权是一项具有绝对性和排他性的新型财产权。从权利客体来看,衍生数据具有非物质性、可复制性等特征,是经过脱敏、匿名化之后的数据集合,而非原始数据和底层数据。衍生数据专有权的客体范畴须严格限定。从权利主体来看,衍生数据的权利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包括原始权利主体与继受权利主体两种类型。从权利内容来看,衍生数据专有权主要包括控制、使用、收益、处分四项积极权能,以及排除他人非法干涉自身合法衍生数据权利的消极权能。当然,在构建数据权利法律制度时,还要保持权利内容的开放性,并能够作出与时俱进的解释与修订,如此才能包容快速发展的数据产业以及不断变迁的社会经济,尽力减少法律滞后性的弊端。
【摘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议题。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利益共享,利益共享的实现包括利益联结、利益分配、利益约束与利益保障四种机制。文章以鄂西山区村庄为研究对象,基于乡村旅游发展全过程,从资源属性、资本类型、资源开发、利益联结、利益分配、利益约束与利益保障等方面,分析自然风景型、农旅融合型和民宿休闲型三类村庄旅游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探寻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摘要】河北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和文化赋权中创造力与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也面临一些深层次问题。文章坚持问题导向,解构跨界融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对标先进找差距,从学习先进经验的“为我所用”到结合河北实际的“我有所为”,以文化赋能,跨界共生为思路,聚焦推动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跨界融合,从新政策、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新格局等多维度提出对策建议。
【摘要】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基础,但既有研究较少关注产业政策能否及如何推动乡村旅游集聚发展。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将政策因素作为偶然因素纳入新经济地理因素,利用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304个村庄的数据,实证分析产业扶持政策对乡村旅游集聚的影响,探讨政策的自我强化机制以及影响异质性。研究发现:产业扶持政策有助于促进乡村旅游集聚发展;产业政策存在自我强化机制,乡村旅游发展年限越久,产业扶持政策对文旅服务型企业数量的促进效应越强,且扶持资金越多,促进效应越强;在城市郊区和非城市郊区村庄产业政策对乡村旅游集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由此,应充分发挥村庄优势资源条件,出台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和项目,择优培育一批文旅服务型企业,推动乡村旅游集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摘要】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探讨数字素养对农村家庭金融健康的影响,有助于我国农村家庭金融稳定,促进共同富裕。文章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OLS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素养对农村家庭金融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素养能提升农村家庭金融健康水平,且这一提升作用对老年群体、高资产水平以及户主为男性的样本家庭影响更强。数字素养通过增强家庭社会资本和提高家庭创业有效性来提高农村家庭金融健康水平。为此,文章提出要提升农户数字素养、促进社会资本网络建设和加快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建议,提高农户数字素养,促进农村家庭金融健康。
【摘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是村集体、政府和市场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经济活动。政府作为市场“创造者”构建顶层制度体系,村集体汇集整合农村资源,共同作用推动要素资源市场化流转,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有能集体、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有机融合。深入剖析H省案例发现,H省制定系列文件做好市场“创造者”角色,Y村村集体积极落实政府政策主动整合资源对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挖掘农村资源价值,利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通过价格竞争实现农村资源的价值增值。未来针对进一步规范农村产权市场化交易提出以下建议:持续发挥有为政府的顶层设计作用;持续增强有能集体整合农村资源的作用;加快健全有效市场规范化发展体系;构建以有能集体与有效市场为主,有为政府为补充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格局。
【摘要】高质量发展是兼顾生产、生态与生活“三位一体”的综合发展。基于工业生态效率与居民生活质量的交互作用机理,构建工业生态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运用 SBM-DEA模型、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及面板Tobit模型,探究各省域工业生态效率状况、居民生活质量水平、两系统耦合协调的动态关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工业生态效率值呈“先升后降”趋势,居民生活质量呈稳步向好态势,两者均有较大改善空间;全国工业生态效率与居民生活质量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研究期内呈缓慢上升并趋于稳定的发展趋势,实现了从“失调发展”向“协调发展”质的跨越,但尚未实现“优质协调发展”;两者耦合协调度由“东部 > 西部 > 中部”向“东部 > 中部 > 西部”转变,区域差异显著,但耦合协调度的省际差异在逐步缩小,均衡发展趋势有所显现;劳动力素质、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变动和环境规制对全国及东中西部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均不相同,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摘要】“产居融合”背景下,居民的就业与居住协同性已成为衡量城市生活平衡与发展充分性的关键指标。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率先响应国家政策。浦东新区作为上海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研究其在微观尺度上的人口与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基于一套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模型,定量分析浦东新区乡镇街道层面劳动力与就业岗位的匹配程度,并针对区域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为未来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和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