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辨识和考证人类文明新形态构成要素,可从整体和局部两个维度予以考量。对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总体分析,力求动态化把握文明进步的内在构造,厘清作为领导力量的核心要素、依靠力量的主体要素、必由之路的实践要素。对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局部分析,可从三个层次展开:文明进步有其决定性力量,作为领导力量的中国共产党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决定要素;文明进步有其创造性力量,作为依靠力量的中国人民是创造人类文明新
摘 要: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都为当前的廉政治理创新提供了重要契机与技术支持。依循技术嵌入理论的工具性和价值性双重逻辑,人工智能嵌入廉政治理形成了广泛的变革效应,包括优化数据治理促进廉政制度创新,赋能算法多样性提升廉政治理行为有效性,以及驱动算力场景化强化廉政治理价值的人民性等。然而受技术“双刃剑”效应影响,人工智能嵌入廉政治理容易导致诸多风险,包括数据开放下的安全风险、虚
摘 要: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政治生态治理内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导向,承载基层干部群众对良政善治的美好愿景。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基层政治生态治理情境日趋复杂化,以韧性理念为价值基点的治理模式成为驱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所在。韧性理念与基层政治生态治理具有耦合协调关系,双方共筑由价值、组织、工具、能力、环境五大维度相弥合的系统化运作机制,呈现
摘 要: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持续深化,腐败手段呈现出隐形变异、翻新升级等新型特征,因此惩治新型腐败成为清除腐败存量和遏制腐败增量的关键之举,也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和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新型腐败具有“新”和“隐”两大典型特征,主要表现为腐败主体复杂化、权力寻租市场化、权钱交易模糊化和行为手段智能化等现象,腐败治理面临极大挑战。应以全周期管理思路构建新型腐败治理机制,具体路径主
摘 要:新媒体曝光度能够促使政府在腐败案件的处置上采取更为迅速和公正的行动。结合传播学回声室理论,围绕新媒体曝光度对腐败案件处理速度的作用机制与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分析2014—2023年十年期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发现:新媒体曝光度能够显著提高腐败案件处理速度;腐败案件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提及频次、案件在线搜索量均能有效推动政府和相关机构对腐败案件的快速响应,其中提及频次的效果更为显著;我国中部地区
摘 要:构建纪委专责监督与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协同机制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是党内监督各主体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的重要路径。推进纪委专责监督与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的协同有其自身的理论和实践逻辑,是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和协同治理理论的体现,是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当前党内职能监督效果不显著问题的重要手段。专责监督与职能监督协同推进的具体实施路径主要包括
摘 要:通过大数据助力一体推进“三不腐”,已经成为当前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实践。大数据之所以能够有效推进“三不腐”,源于其力度、限度和温度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其力度体现为大数据赋能纪检监察工作增强了“不敢腐”的震慑力、强化了“不能腐”的防范力、提高了“不想腐”的保障力;其限度表现为大数据助力一体推进“三不腐”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障碍、价值边界以及规则约束;其温度体现为实践中“执纪为民”“严管厚爱”“治
摘 要: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增设私分国有资产罪,旨在精准打击腐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2013年以来,相关裁判文书的大规模公开为研究该犯罪提供了丰富样本。经实证分析发现,私分国有资产犯罪的主要特点是:在国企相对高发;被追责主体多为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犯罪数额多数在百万元以内,但也存在犯罪数额巨大的国企个案。私分国有资产犯罪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领导担责、职工受益的利益逻辑导致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