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回望过去,成就非凡,令人振奋,其间的敢为人先,又令人感慨系之。45年来,从身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验田,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杀出一条血路,到产业升级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引领,深圳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革新,勇于进取,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命题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方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和国家都希望深圳再立新功,为中国式现代化谱写新的篇章。 中
当前隐债化解、融资平台清零已进入收尾攻坚阶段,本文旨在重点理清地方化债过程中仍然面临的问题,以帮助地方政府实现顺利化债。 第一,省级统筹是地方顺利化债的关键。据测算,尽管各省内市县层面债务付息能力分化严重,一些市县存在债务困境,但从全省层面看,绝大部分省份2024年土地出让金对债务利息支出的覆盖至少能够达到0.5倍以上,并且有半数以上的省该指标能够超过1倍。这意味着,虽然市县能力有差异,但从省级
(《财经》2025年第16期“如何反内卷”) (《财经》2025年第16期“如何反内卷”)2025年6月27日《反不正当竞争法》完成修订,将于今年10月15日起施行。随着“反内卷”政策的加速推进,周期行业的想象空间再次打开,相关经济数据也验证了政策的有效性。7月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2%,是3月以来环比降幅首次收窄。7月国内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带动相关行业价格降幅收窄。
深圳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8322.26亿元,同比增长5.1%。在各界看来,在复杂多变的形势背景下,面临诸如中美经贸摩擦、全球地缘政治扰动,中国国内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等多重挑战,深圳能稳健前行,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深圳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需要继续向改革要动力、向高水平开放找路径。6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
深圳的荣耀手机生产线。图/新华 在深圳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有幸参加《财经智库》组织的以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实地调研,很有意义,收获也很大。调研过程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主要是三个问题:一是究竟应当如何客观评价深圳在创新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二是究竟应当如何深刻认识深圳创新发展成就的深层原因和成功经验?三是究竟应当如何理性分析和把握深圳下一步创新发展面临的形势,以及应对之策? 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标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经济特区,其产业创新发展历程堪称一部浓缩的中国经济转型史。从早期的“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加工贸易到如今迈向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深圳的每一步都体现了其独特的创新基因和战略眼光。近年来,深圳市经济增长与产业创新发展的势头依然强劲。2024年,深圳GDP(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8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年规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测算,2024年中国的综合创新能力在全球133个经济体中列第11位,在中高收入经济体中列第一位。同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香港—广州)、北京和上海—苏州分别列全球百强科技集群的第二、第三和第五位。类似地,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中国的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和上海分列为全球科
“来自中东的客商逐渐多起来。”站在深圳市龙岗区高巨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下称“高巨创新”)办公楼前,董事长高建民告诉《财经智库》,“我们的无人机编队已经到达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占了60%,沙特是最大的客户。”这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代工起家,一路冲入全球无人机编队市场,实现了向制造出口的华丽转身。正是上世纪90年代给摩托罗拉、LG、阿尔卡特等提供精密手机模型,高建民深刻理解了制造
南山区的故事,就是一部浓缩的深圳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史。从建区时的78亿元GDP(地区生产总值)到2024年突破9501亿元,经济总量翻了120多倍;人均GDP从4万元跃升到50万元,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如今,这片1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平均每平方公里创造51亿元GDP,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832.56件,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23.6倍。 2024年,南山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6%,大幅
深圳宝安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公司的生产线。 这是一块历史要早于“深圳”的土地:东晋建县的宝安,有着1690余年的历史沉淀,是深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改革开放以来,宝安诞生了多项深圳第一甚至全国第一:1978年,深圳首家“三来一补”企业——石岩上屋热线圈厂设立于此;1984年,宝安区沙井镇万丰村在全国率先试行农村股份制改革;2013年12月20日,宝安区福永街道原农村集体工业用地通过公开招
龙岗作为深圳传统的工业大区,近年来产业升级一路高歌猛进,产业地图早已旧貌换新颜,现代化、高端化、国际化成为其产业特色。在此基础上,如今龙岗正在扎实推进一场AI革命,加快创建“AI龙岗”、奋力打造“有意思、有商机、有得住、有品质”的现代化城区典范。 今年上半年,龙岗区宣布实施“All in AI”战略,并揭牌成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政府直属机构——龙岗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发布人工智能
每到周末清晨,不少疲于在钢筋水泥中奔忙的深圳人,乘坐地铁14号线来到位于坪山区碧岭街道的马峦山郊野公园,给生活按下“慢进键”,在山水之间暂别都市喧嚣。人们漫步山林,溯溪探险,登上马峦山顶,俯瞰城市与山海画卷,踏入清涧飞瀑,如烟如尘,宛若梦幻。 随着深圳地铁14号线和16号线于2022年开通,坪山成为市域轨道交通体系的重要一环,这不仅缩短了坪山与市中心的距离,也让更多深圳人来到坪山,留在坪山,体验
一条4公里长的“红飘带”游龙一般穿行在青山翠谷,头尾不见、蜿蜒舞动。踏上虹桥似乎每一步都踏在飘动的红丝带上。登临大顶岭绿道,悬桥、探桥、浮桥各展身姿,脚下是翻涌的林海,远处是城市的天际线,一阵清风,一片清凉。 与其他城市迥异,这里没有“钢筋水泥丛林”的压抑,而是城市在大自然环抱中的静谧,抬眼望山,脚下有水,鸟鸣悦耳。山林离城市足够近,城市跟自然足够亲。 更与其他城区选择的路径不同,位于深圳西北
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始终是潮头。消费电子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再到“强不强”的跨越,是深圳科技产业发展的缩影,亦是深圳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 消费电子产品发展大致分为传统消费电子产品、数码消费电子产品和AI赋能消费电子产品三个阶段。深圳可谓全程参与,在各阶段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为研究深圳产业发展提供了完整、鲜活的案例。回顾整个发展历程
在深圳,一架eVTOL飞行器从蛇口出发,20分钟即可跨海抵达珠海;无人机可实现全天低空配送外卖;101座机巢接管3600公里输电线路巡检。曾经的“科幻”正在成为现实。从“无人机之都”到“低空经济第一城”,深圳依靠制度先行,划设309个管制空域、建设统一调度平台、推进备案制飞行试点,构建全国首个低空治理框架……今天的深圳,正从“敢飞”迈向“稳飞”。它不仅重塑低空,更在重塑未来城市的空间秩序与运行逻辑
1979年,深圳蛇口工业区开山炮声震彻南海之滨,彼时宝安县的稻田与滩涂上,没人能想到这里会诞生改写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力量。 45年后的今天,全球每五辆新能源汽车里就有一辆与深圳相关,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改写行业安全标准,华为的鸿蒙座舱重构人车交互逻辑,约2400家产业链企业组成的“一小时配套圈”,让这座城市成为智能网联时代的标杆。从零部件代工的“三来一补”到定义产业标准的“生态输出”,深圳汽车产业的
越疆发布人形“远程存在”技术,让机器人隔空千里执行煎牛排。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始终走在改革创新的最前列。始于20世纪80年代“三来一补”的商业模式带动本土制造业繁荣发展,为深圳机器人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21世纪之初,凭借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深圳吸引了一批批来自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在机器人领域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的知名教授和优秀毕业生,携带先进的技术成果来深创业,点燃了
2025年7月14日,深圳信立泰公司与合作方申报的YOLT-101注射液在中国获批临床。一个月前,该药获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临床审批。至此,该药成为中国首个在中美两地均获批临床试验申请的体内碱基编辑疗法。 一个多月前,信立泰的沙库巴曲阿利沙坦钙片获批上市,这是国产原研首款、全球第二款获批的ARNI类药物。 信立泰所在的深圳,2024年共有四款创新药获批上市;此外,深圳翰宇药业的利
深圳证券交易所。图/视觉中国 回顾历史,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金融业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探索历程,从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到上海和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成立,再到进入21世纪的改革开放加速期,金融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在此过程中,深圳作为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经济特区,其金融体系的创新探索亦成为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样本。 金融的跨越式发展历程 伴随深圳经济特区
在AI重塑生产力结构的时代浪潮中,金融的角色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过去单一的资本支持角色,转向更全面的产业赋能者,逐步嵌入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的全过程中。谁能率先打通资本流向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通道,谁就有可能在下一轮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 深圳,这座以创新创业著称的城市,正通过一系列产业金融实践,为AI等未来产业的发展构建强有力的支撑体系。制度供给、资本机制与企业成长路径之间的耦合,正在形成具有深圳
在遍地繁华商场的深圳,位于南山区南油原创基地的荔秀文化街区,是许多时尚爱好者每到换季必去的宝藏打卡地。这座现代服装产业基地占地约20万平方米,集聚2000多个原创品牌、6000多家店铺,全国约8%的服装每年从这里走向世界。 如果将时间退回至上世纪80年代,这里不过是南油第一工业区中的12栋老厂房,密布着“三来一补”的小作坊。2011年起,南山区启动改造计划,将老厂房升级为集设计、研发、展示、销售
深圳水贝,是全国最大、发展水平最高、产业链最完善的黄金珠宝集聚区。这里的从业人员超过7万人,每年营收超过1000亿元,平均每天营收约2.7亿元。这个数字,占据了国内黄金珠宝批发市场份额的50%,其中黄金实物用量约占上海黄金交易所实物交割量的70%。 买黄金就像“买白菜”,是很多人来到深圳罗湖区水贝黄金珠宝市场的第一感受。因聚集了各大黄金企业及大型珠宝商展厅,闻名而来的游客、熙熙攘攘的客流,每日在
图/视觉中国 张正友,堪称世界级科学家。无论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立体视觉做导航的机器人,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神经网络的人脸表情识别系统,或被国际上认为是一个革命性发明——在全球范围采用的“张氏标定法”,作为全球著名的计算机视觉、多媒体和机器人技术专家,张正友在立体视觉、三维重建、运动分析、图像配准、摄像机自标定、人脸表情识别、机器人导航等方面都有开创性的贡献,在无止境的科学前沿寻求突破是他始终的追求
2024年6月28日,在帕西尼感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人形机器人TORA-ONE展示抓握能力。图/新华 从基础研究启动,依次流经应用研究、小试中试、产品化、商品化,最终抵达产业化,是一条科学理论到实践落地的成果转化全链条路径。这条道路需要深厚的历史积淀作为支撑:百年名校的学术底蕴、权威研究机构的智力资源等,缺一不可。 这并非唯一的道路。从需求识别出发,直接指向产业化、应用研究、商品化
张林(资料图片)。 《财经智库》专家一行在深圳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发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紧密结合成为深圳发展的主要特色之一。深圳的科技与产业发展的轨迹如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关系如何?深圳为何从产业驱动创新逐渐转变为产业驱动与科学源头的双向同步战略?深圳为何近十年来加大布局基础科学和科技基础设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深圳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 从模仿、创新,迈向超越 《财经智库》:
宏观世界中,摩擦现象极其普遍——从日常生活中指尖的搓动,到工业生产中齿轮的咬合,且摩擦“必然”伴随磨损。直到今日全球还有逾20%的一次能源消耗源于摩擦,80%的设备报废源于磨损。这不仅制约了工业效率的提升,更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然而,宇观世界的星际运动和微观世界原子内部的电子运动,都是零摩擦。传统上,解决宏观世界摩擦磨损问题的原理是“避免”直接接触,方案是添加润滑剂、气悬浮或磁悬浮。有没有
前海大全景。 201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国务院正式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前海由此启航。 当时,全球金融风暴余波未平,珠三角加工贸易模式正在经历深层次转型。“而立之年”的深圳同样在寻求发展模式的进阶或重构,目光由此投向前海,期待其“继续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引领作用,再铸特区新辉煌”。 在2010年以前,前海还只是深圳西部沿海一片滩涂的统称。这
香港科学院深圳分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河套实验室于2025年2月21日启用。 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 河套e站通大厅。 全长37公里左右、最宽不超50米的深圳河,古称明溪,自1898年起改称现名,是深圳与香港的界河。 近年来,随着国际政经局势变化,为求破局,深港如何协同提升各自创新及国际化优势备受关注。两地天然的地域相近条件,是实现更深层次及更高水平协同的关键点之一。核心抓手,即是地处
走进深圳光明区联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下称“联想南方基地”)的生产车间,空气中似乎弥漫着金属切割的微光,低频闪烁的数据流仿佛在其间无声流动。这里没有传统工厂常见的嘈杂与混乱,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机械臂以毫米级精度协作的节奏感。 这一幕,颠覆了人们对制造业的刻板印象。过去,中国制造依赖人口红利与低成本劳动力,通过“技术引进—加工制造—贸易出口”的路径参与全球分工。而今,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正以A
在深圳龙华,中科飞测的总部大楼里,科技与自然悄然交融。展厅里每一台精密的半导体量测与检测设备,都被赋予了一棵树的名字——云杉、枫香树、龙血树……它们身旁,是一个个与之对应的卡通潮玩形象,既有童趣又饱含深意。 创始人兼董事长陈鲁在这里种下一个“文化寓言”:让中科飞测的一棵棵“树”扎根中国芯片产业的每一寸土壤,终有一日,长成一片片茂密森林。 “这个行业里,KLA(科磊)一骑绝尘,2024年占据国内
2025年是晶泰科技(XtalPi)落地深圳创业的第十个年头。除成为港股市场首家通过“第18C章”上市的科技公司,晶泰科技也已与包括辉瑞、杨森等国内外超300家企业和机构达成深度合作。 这是一家在创业初期就跨界量子物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个高难度领域的企业。其名字中的Xtal代表晶型的Crystal,Pi代表圆周率,寓意从物理角度切入制药业。12年前,晶泰科技三位创始人相识,同为麻省理工学院(
1987年4月8日,在深圳蛇口的招商路北十幢,一次热烈而简朴的开业仪式结束后,新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银行——招商银行正式成立。 作为中国从体制外推动银行业改革试点,由蛇口财务公司“转型升级”而来的招商银行此后近40年的成长与发展,被认为是深圳金融及产业改革求新求变的典型代表。按照一级资本排名,已位列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前十位。 这家当初偏居深圳蛇口一隅,从1亿元资本金、1个营业网点和30多
数据被誉为“新黄金”“新石油”,已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自2020年《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第一次将数据列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随着《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二十条”)的发布及国家数据局的正式成立,中国数据要素市场从地方自主探索迈向国家顶层设计引领的新阶段,政策体系持续完善为数据要素流通交易提
2024年10月,深圳在全国首提“大胆资本”,明确提出“以大胆资本引领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辅之以支持国资基金大胆试错、试行财政专项资金“补改投”、探索取消种子/天使基金返投时序进度、资金规模要求等具体举措。 常年被大家称作“搞钱之都”的深圳,能够在“耐心”的土壤中结出“大胆”的种子,与其中国风投发源地的背景不无关系。截至2024年底,深圳聚集了1560余家创投机构,管理规模超1.5万亿元
2014年12月16日,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下称“微众银行”)诞生。此后十余年间微众银行快速成长与发展,是深圳金融业敢于创新、不断突破的“缩影”。 作为中国首家数字银行及新型金融机构代表,微众银行的发展,得益于把握住了窗口期的一系列市场机遇:除起步时相对宽松的监管、支持政策频出的外部环境,亦符合中国中小微市场及大众金融需求亟待满足的市场逻辑,以及行业及自身金融科技不断进步。 以客户总量和覆盖广度
深圳的优势不在于增长速度,不在于经济总量排名,而在于这个城市与生俱来的、血脉里流淌着的追求创新的能量和动力。深圳强大的创新力,来源于过去的体制创新,来源于几代执政者接力棒式的坚守、执着和耐心,更来源于深圳这个移民城市,“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开放、包容、多元文化社会和城市精神。 也正是移民城市的特色以及“三无”(无资源、无技术、无人才)特点,使深圳对未来的前景高度敏感,这构成了深圳特有的渗透到骨
从2006年创办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到2024年深圳理工大学正式招生、跻身全国首批八所新型研究型大学之列,近20载的探索使我深刻地意识到:中国高等教育亟待冲破传统桎梏,在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与学科交叉中,开辟一条面向未来的革新之路。 打破壁垒:让产学研融合释放乘数效应 高校教学与科研机构、产业实践的割裂,长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痛点。传统模式下,大学侧重教学与人才培养,科研机构专注科学
2010年7月,华大集团(下称“华大”)发轫于北京,但受多重因素制约,尤其是当时基因技术的产业化前景尚不明朗,最终选择了深圳这片允许先行先试的热土。我们曾考察过多个城市,相较之下,深圳对创新的鼓励、对失败的包容尤为突出:不看重资历辈分,只关注实际成果,民间资本也更为活跃。 华大如今能够成长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力量,离不开深圳的信任和支持,而这过程背后体现的正是深圳的创新密码:允许试错。
深圳发展的底色是市场与企业。当下的深圳,既需要宏观层面的战略设计,也需要继续守住“初心”——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让政府坚守服务本位,更多引进工业界科研应用人才,让人才与产业实现真正的同频共振。 政府的角色与边界 深圳之所以能够书写今日的跨越式发展传奇,企业家的奋斗是根基,政府的“松绑”是滋养成长的土壤。当前,深圳民营企业占比超90%,从华为、TCL到腾讯,一批横跨科技、制造、互联网领
我们的文化有着实用主义的基因。谈及科技,我们往往重“技”轻“科”。中国科技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若想实现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转身,还须挣脱文化层面的羁绊,打造更为宽松包容的基础科研生态。唯此,中国科研方能孕育出更多改变世界的原创性成果。 中国科技原创乏力的根源 中国科技的飞跃有目共睹。去年10月,《自然》刊发专题文章,对各国科技发展态势展开对比。数据显示,中国年度研发经费总量已突破80
共识且无可争议的是——全球已迈入AI时代。 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ChatGPT、AlphaFold等各类大模型和专业垂直领域模型层出不穷。AI是这个时代的新范式,已成为我们分析问题、剖析痛点、解决难题的重要出发点和基石。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深圳在AI产业发展上奋发有为,不仅紧跟全球新趋势、强化本地应用落地,更通过深度参与全球化进程,发挥自身优势,从AI的产业红利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