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渔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粮食安全、践行大食物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决策部署,更好发挥稻渔综合种养在保障粮食安全和水产品稳定供给、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的作用,各级农业农村(渔业)部门要持续稳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要牢固树立“以稻为主、稻渔互促、绿色发展"理念,坚决守住“不与人争粮
2025年伏季休渔即将结束,为迎接新捕捞季到来,切实提升渔政管理和执法人员责任意识和业务能力,筑牢渔业安全生产防线,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提前部署涉海各市开展了渔政管理业务集中培训。省农业农村厅总渔业师张韶斌分别到各市为渔业安全管理人员讲授“开渔第一课”。市、县(区)渔业主管部门分管领导,相关单位业务负责同志,渔业安全生产管理骨干,渔政指挥中心值守和渔政执法人员参加培训。 张韶斌从认清当前渔业
中图分类号:S91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6755(2025)09-0004-05 1.ShenzenBaseofSouthChinaSeaFisheriesResearchInstitute,ChineseAcademyofFisherySciences,Shenzhen518121,China 2.College of Fisheries and Life Science
摘要:为探究噬藻体(Cyanophage)MaMV-DH0l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FACHB-524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感染特性,分别于对数期与稳定期进行感染试验,并监测宿主细胞密度及胞外子代噬藻体基因拷贝数变化。结果显示,对数期宿主在感染 12h 后即出现明显裂解, 24h 内基本清除,此时,胞外噬藻体拷贝数达 7.9×108 copies/mL;稳定期宿主裂解延迟至 36h ,且 24h 时拷贝数仅为 2.45×108 copies/mL。表明 MaMV-DHO1 在对数期宿主中具有更高的感染效率与裂解能力,凸显了宿主生理状态对感染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虾青素和 β- 胡萝卜素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健康的尼罗罗非鱼216尾(初始体质量 56.00g±0.01g) ,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组18尾,按照等氮等脂原则配制3种饲料,分别为对照组(T1) .100mg/kg 虾青素组(T2)和 胡萝卜素组(T3),进行为期56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T2组和T3组的特定生长率相比T1组显著提高。血清中T2组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T3组和T1组;肝脏中T2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T3组和T1组,T3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T1组。试验结果表明,适宜量的虾青素和 β- 胡萝卜素对提高尼罗罗非鱼的生长性能,改善其机体抗氧化能力具有明显作用。
摘要:为探究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Aquaculture System,RAS)的应用效果,以吉富罗非鱼(GeneticallyImprovedFarmed Tilapia,Oreochromis niloticus)养殖为研究对象,选择“中威1号”吉富罗非鱼鱼苗,分别设置对照塘、观察塘两个池塘进行吉富罗非鱼养殖试验,对照塘采用传统养殖模式,观察塘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观察塘中吉富罗非鱼的收获规格显著高于对照塘( P<0.05) ,养殖效率显著高于对照塘 (P<0.05) ;观察塘中吉富罗非鱼的终末体质量(FBW)、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肝体指数(HSI)和内脏指数(VSI)均显著高于对照塘( (P<0.05) :观察塘出水口水体中 NH4+-N,NO2--N,COD 的含量与对照塘的差异不显著 (P>0.05) ,去除率显著高于对照塘(P<0.05) 。这说明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能显著改善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提升吉富罗非鱼成鱼规格,降低罗非鱼死亡率,净化养殖水体水质,提高吉富罗非鱼养殖的经济效益。
摘要:针对传统鱼(Sinipercachuatsi)养殖模式存在的水资源浪费、环境影响大、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聚焦鳜鱼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工艺装备设计,通过优化养殖流程、创新装备选型与集成,构建了一套高效、环保、可控的集约化养殖系统。基于物质平衡与氨氮平衡原理,建立生物承载量模型,并推导系统设计参数,重点优化低扰动排污装置、循环水过滤—增氧—控温联动装备,并通过固态颗粒物分级处理工艺(预处理—粗过滤—精过滤)实现水质精准调控。试验数据表明,该系统可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达 90% 以上,养殖密度提升至传统模式的 3~5 倍,且水质指标稳定在鳜鱼适宜生长范围(溶解氧 ?5mg/L 、氨氮 ?0.5mg/L) 。研究成果为鳜鱼养殖产业的集约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对推动淡水鱼类工厂化养殖技术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摘要:全球人口增长推动优质蛋白质的需求不断攀升,但水产养殖业却受资源环境制约:传统模式耗水量大、尾水污染严重、能源效率低,既限制产业发展,又破坏生态,使得可持续发展成为难题。本研究从多方面创新:革新水质净化技术,构建循环系统减少污染;打造智能环境调控体系,突破自然条件限制;创新养殖设施并整合能源管理,平衡效益与减排。这在生态上助力水产养殖与环境协调发展;在经济上提升产量品质,降低成本;在社会上保障蛋白供应,助力粮食安全。
摘要:北方地区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早期养殖方式较为传统,存在成本高以及养殖效率低的问题,需要强化对绿色高效养殖模式的运用,以便通过设施养殖方式提高加州鲈的生长速度与质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北方地区绿色高效加州鲈养殖的关键点和新模式进行分析,并对新模式进行实地尝试。结果表明,北方地区加州鲈养殖,使用陆基循环水养殖和流水槽养殖两种模式前景将更加广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观。
摘要:大眼圆吻(Distoechodonmacrophthalmus)为云南土著鱼类,分布于三大螺旋藻产地之一的程海,为充分了解和开发利用该物种,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其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大眼圆吻鲷肌肉中共检测出16种氨基酸 (13.70g/100g±1.47g/100g) ,包含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EAA),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 66.62% ,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 66.42% ,达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标准值,氨基酸种类均衡。脂肪酸包含饱和脂肪酸6种 (0. 11g/100g±0. 01g/100g) ,不饱和脂肪酸13种 (0.26g/100g± 0.04g/100g) ,且不饱和脂肪酸中含神经酸 (C24:1,0. 01g/100g±0. 00g/100g) 。大眼圆吻肌肉中富含钾(24 (K,3350,00mg/kg±220,00mg/kg) 、磷 (P,1150. 00mg/kg±80. 00mg/kg) 和钙 (Ca,619.00mg/kg± 190.28mg/kg) ,并含有微量元素铁 (Fe,9.10mg/kg±0.75mg/kg) 和锌 (Zn,8.78mg/kg±1.80mg/kg) ,粗蛋白含量0 16.77g/100g±2.46g/100g) 较高,粗脂肪含量低于鲤(Cyprinuscarpio)、鲫(Carassiusaura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a)、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综上,大眼圆吻鲷营养均衡,脂肪酸中含有神经酸,富含矿物质,具有食用价值和资源开发潜力。
摘要:为研究异嗜糖气单胞菌(Aeromonasallosaccharophila)的致病机理,以及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在养殖中的生物防治应用价值,采集大口鲶(Silurus soldatoui meridionalisChen)肠道及胃部组织作为分离样本,通过对扩大培养后的菌株进行经形态学鉴别、理化特征分析、16SrDNA序列分析、革兰氏染色、构建系统进化树等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9TSS20220108与异嗜糖气单胞菌自然聚为一簇,表明其为异嗜糖气单胞菌。本试验为菌株10TSS20220与解淀粉芽孢杆菌(登录号为MH447524.1)中的16SrDNA形成单聚体,由此可确认该菌株是解淀粉芽孢杆菌,其生长过程中能产生一系列能抑制真菌和细菌活力的代谢物,具有一定的生物防治应用价值。
摘要:为明确秦皇岛某水产养殖场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突发死亡的原因,对其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从患病大菱鲆病灶组织中分离出优势菌,进行生理生化检测、16SrRNA序列分析与鉴定,通过攻毒试验与药敏分析为其防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大菱鲆重要组织中均分离出相似优势菌株,生理生化分析与分子检测结果均表明该优势菌为非脱羧勒克菌(Leclerciaadecarboxylata);攻毒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即为本次病症的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氟苯尼考等高敏,对氨苄西林等中敏,对苯唑西林等耐药。本研究首次在养殖海水鱼中检出非脱羧勒克菌,药敏分析结果为其防治提供了有效依据,提示养殖生产中规范管理的重要性。
摘要:广西近岸水域是北部湾中国(Tachypleus tridentatus)的主要栖息地之一。本研究将广西近岸水域分为近岸底层、近岸中上层、近海底层等三个调查区域,通过12艘中小型调查渔船,对中国鲨活动情况开展观察调查,并按月汇总统计相关数据。2023年1—12月,调查渔船在广西近岸水域累计作业873d,共观察到中国鲨786只。统计表明,1—3月是广西近岸水域中国鲨种群数量最多的时段,主要栖息地以底层水域为主。斜阳岛周边水域、珍珠湾、银滩南部、北海营盘一合浦沙田一带是中国分布密集水域。
摘要:为解决淡水渔业养殖因过度养殖引发的水体富营养化、养殖废弃物与周边污染叠加,以及传统技术的高环境负荷等问题,本研究以淡水渔业养殖水域环境管理为对象,深入剖析自然、人为、技术与经济等多重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创新性管理策略:通过构建生态化养殖技术体系、完善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激励与市场调节、提升公众参与和教育水平等路径,实现渔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摘要:海洋具有自身独特的生态系统性和协同整体性,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集聚效能。为厘清海洋治理体系与治理效能间的双向循环逻辑,揭示二者在动态适配中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回应海洋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与权益维护的复合型治理需求,通过概述海洋治理体系与海洋治理效能,海洋治理体系的内涵与构成、海洋治理体系与海洋治理效能之间的关系、海洋治理效能的作用,总结出推动海洋治理体系与海洋治理效能双向循环的优化路径,对我国完善海洋治理现代化制度,释放海洋空间集聚效能,实现“发展海洋经济”与“保护海洋生态”的协同推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是渔政执法的主要法律依据之一,行刑衔接是指确保违法行为达到犯罪标准时,及时进入司法程序,避免以罚代刑、有罪不移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为解决现实中基层执法人员对法条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把握不准现象,本文按照刑法学犯罪构成理论,从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涉刑违法行为进行了剖析。通过查阅文献、相关法律、司法解释、判决案例,总结了渔业涉刑违犯罪的立案标准、量刑依据等,供基层渔政执法人员参考。
摘要:金枪鱼(Thummini))作为高营养海洋资源,其高值化利用程度不足,亟需系统研究以推动产业升级。本研究通过分析金枪鱼的营养成分,对比国际经验与国内现状,探讨其在功能性食品、生物医药及化妆品等高值化领域的潜力。结果表明,金枪鱼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补充剂、胶原蛋白提取及抗衰老产品开发中具有显著优势。研究为我国金枪鱼产业从粗放捕捞向精深加工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撑,对提升附加值、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及满足健康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海域使用论证是用海审批的核心要件,也是海域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切入点”。海域使用论证成果质量将直接影响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用海项目审查审批的结论。文章就论证内容从论证层级、现场勘查、海洋调查等角度梳理总结论证报告编制的十个要点,分析了论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规范编制报告,提高报告编制质量,以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用海审批决策提供参考。
摘要:大型甲壳动物是海洋底栖动物的重要类群,也是重要的养殖和捕捞品种,同时具有经济价值与生态服务价值。为研究大型甲壳动物在自然海域的食性,了解其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的具体作用和功能,通过综述国内外对海洋经济甲壳动物的食性、摄食机制、摄食影响因子及食物转化效率和能量分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种甲壳动物的摄食研究现状,对未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原位监测技术在大型甲壳动物摄食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和关注。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品种和新设备等不断涌现,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传统单一知识型人才已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产业发展需求,对本科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分析当前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北部湾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通过构建“农—理”“农—工"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体系,打造校内外结合的实践模式,以及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等举措,来培养复合应用人才的具体做法,进而探索新形势下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途径,以满足水产现代化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摘要:新农科和课程思政的提出,对涉农高校的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要求。以渔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实现“三全育人”提供了重要价值,如何将渔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是当前课程思政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渔文化在融入课程思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校园文化、师资队伍等方面对二者的融合路径进行初步探究,并对渔文化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剖析,为二者的深度融合提供思考与建议。
摘要:水生动物医学是我国教育部于2013年批准开设的本科专业,而水生动物免疫学是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WOOP思维是一种基于心理对照和执行意图的思维工具,而案例式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培养模式则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本文基于WOOP思维与CBL培养模式的内涵,旨在通过完善课程目标、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及优化教学评价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现代水生动物医学发展所需求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