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开学季,原本应是充满期待与欢笑的时节,却有不少家庭正经历着无声的挣扎。当我翻阅杂志,田国秀老师的一句话跃入眼帘:“病,是一种隐性抗逆力。”我的心中为之一震。这句话道出了多少孩子无法言说的困境—当语言无法表达痛苦,心理的挣扎便通过症状发出信号。 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挑战。与过去相比,如今越来越多的心理困惑被看见、被讨论,未尝不是一种进步。这说明我们开始正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开始倾听那些曾经被忽视
流感高发季马上要到了,从预防到治疗,从躲避到硬刚,都有有效的应对之策。做好准备,我们对流感就没有那么紧张、恐惧了。 【诊室镜头回放】 9岁男孩来诊所就诊,家长说孩子高烧39℃已经超过24小时了,并伴有咳嗽、鼻塞等感冒症状,精神不佳,胃口也不好。孩子说班里有同学患流感了,家长担心孩子被传染了,所以赶紧带孩子就医。医生问诊后得知孩子没有接种流感疫苗,给孩子做了“呼吸道病原体PCR 9项”检测,结果
孕吐作为一种典型的孕期反应,并非“矫情病”,而是身体变化的自然信号。那么对于那些备受孕吐折磨的孕妈妈来说,与其硬扛,不如掌握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法。 孕吐的真相:普遍但可控 孕吐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孕期反应。根据研究发现,早孕期有50%的孕妈妈都会在怀孕第4周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第9周的时候情况最为严重。当然,在步入12周以后60%的孕妈妈的呕吐症状会自行缓解,但仍然有10%的孕妈妈会持续恶心呕
第八个月,宝宝的运动能力更强了,不仅能独自坐好,而且还经常蹦蹦跳跳,爸爸妈妈是不是也感到有些体力不支啦?当然了,宝宝在这个月还掌握了许多新本领,一起来看看吧! 用手抓东西 宝宝的手指已经可以很灵活地抓取东西了,还会把物品从一只手传递给另外一只手,实现双手配合。 喜欢蹦蹦跳跳 宝宝的臀部和膝部变得更加强壮,如果从腋下托住他,他会不停地蹬腿、蹦跳,活力十足。在这里也要提醒爸爸妈妈:宝宝的关节软
孩子在生长发育阶段对铅的吸收率高、排出能力较弱,当血液中的铅水平异常升高并对神经系统及其他器官造成伤害时,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行为表现和学习能力,还会危害血液系统、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 铅从哪里来? 铅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金属,被广泛应用于铅酸蓄电池、机械制造、防辐射材料、焊接材料等领域中。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含铅产品的普及,铅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铅暴露的
秋天的到来意味着潮湿闷热的天气逐渐转凉,在这个季节更替的时段孩子们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比如常常感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反复咳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秋燥”。在这个阶段,爸爸妈妈要注意孩子的饮食起居以及各方面的调养。 饮食调养,滋阴润肺 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相通,秋天燥邪易伤肺,孩子容易受到外邪侵袭,出现口鼻干燥、干咳少痰、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因此在这个时节要多吃百合、莲藕、山药、雪梨、荸荠等清
在这个匆忙的时代,让我们静下心来,倾听那些藏在“树洞”里的真心话,回应成长中的迷茫与渴望。让我们用亲子间的心灵回响,汇成温暖的共振,照亮心灵深处的角落,也编织着家的温度与未来。 第一章:树洞 我们设立了小小的“树洞”,邀请孩子们写下那些或许从未说出口的心里话。当一封封信件如秋叶般飘落掌心,我们才惊觉,那些看似稚嫩的笔迹下,竟藏着如此丰富、敏感又常被忽略的内心世界。 第二章:回声 “回声”是
本期特别策划启动之初,我们设立了一个小小的『树洞』,邀请孩子们写下那些或许从未说出口的心里话。当一封封信件如秋叶般飘落掌心,我们才惊觉,那些看似稚嫩的笔迹下,竟藏着如此丰富、敏感又常被忽略的内心世界。他们诉说着对理解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对成绩的焦虑,对批评的委屈,甚至是对『完美小孩』标签的无声反抗。 亲爱的爸爸妈妈,请暂时放下『纠正』与『教导』的冲动,确定我们是否真的听见过孩子的心声?我们的爱
当孩子的声音从『树洞』中轻轻传出,我们听见了孤独、压力与渴望被理解的心声。而『回声』,正是我们作为父母、教育者和社会的回应。它不是否定与说教,而是倾听后的共情,是看见后的行动。让我们学习如何接住孩子的情绪,真正的教育,始于回应—当孩子被听见,他们才真正被爱。 孩子们那些看似调皮的“小毛病”,常常是他们无法说出口的心事的信号。孩子的很多行为特别值得关注,希望大人们可以更贴近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读懂
“爱打人”的孩子,心里可能住着一只“小刺猬” 很多班级里都有“小霸王”—别人轻轻碰他一下,他就重重地还手。和这样孩子的家长沟通时,我常听到这样的解释:“这样挺好,至少不会吃亏。”记得有个男孩在一年级开学第一天就引起了我的注意。课间玩耍时,一个同学不小心碰到了他的肩膀,很轻,他立刻用力推了回去。还有一次,他不小心碰了一个小朋友,道歉之后,他在玩耍时又主动袭击了被他碰的小朋友。他告诉我说:“当他靠近
优秀的学生往往是老师和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他们乐观积极地面对挑战,却也容易被人忽视他们所要面对的压力,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假性坚强”和隐藏的情绪问题,也非常需要关注。 好孩子的“崩塌”:精神支柱的瓦解 现在的高中生,尤其是那些从小到大都非常优秀的孩子,面临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他们很多人在小学、初中阶段都是“众星捧月”般的存在,学习成绩突出,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榜样。他们习惯了被认可,习惯了成
当父母开始倾听,当理解代替了责备,亲子之间便有了真正对话的可能。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当家庭成为安全的港湾,改变便在无声中发生。共振,是心与心的同频,是爱的双向流动。它提醒我们:教育不是单方面的塑造,而是彼此成长。爱,永远来得及回应。
我和孩子的爸爸算是“北漂”,经营一家小超市,生活还算过得去。儿子今年读高二,因为没有北京户籍,去年回到河北老家的学校读高中。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也很积极乐观。但是回到河北读书一个月后,孩子打电话跟我说,他不想上学了,不是说不学习了,是想换个方式学,用自己的节奏学。我和孩子的爸爸文化程度都不高,听到他说不上学了,我们都很着急,不想让他吃了没文化的亏。但孩子跟我们解释,他只是不想在学校这样日复一日
父母、孩子都病了吗? 在前面的故事中,父母认为孩子病了,带他去见了心理医生。结果孩子大发雷霆,与父母大吵一场,怪父母焦虑过度,大惊小怪,在折磨他。在孩子看来,这更像是父母病了,而且病得不轻,神经兮兮。父母与孩子相互埋怨,指责对方。 其实, 病是一种隐性抗逆力,表现为当事人以不符合社会常规的方式反抗他人、抵御压力、应对挑战。说它是抗逆力,因为它仍然是当事人力量的表达,意味着当事人是有力量的,没有
家是心灵的港湾,也是情感交流的第一现场。健康的亲密关系对每个家庭成员都很重要。良好的家庭关系不仅需要爱,更需要理解、支持和有效的沟通,这也是一种艺术。 不要让孩子过分卷入,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健康基石 在家庭治疗中,我们常常强调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健康基石。当夫妻之间出现问题,沟通不畅,情绪被压抑时,这种紧张和焦虑往往会以某种“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孩子往往是这个系统中最脆弱、最先出现问题的环节。很
除了家庭关系和儿童心理,我还关注饮食心理学。我认为身心健康是一个整体,因此心理健康与我们的饮食、睡眠、运动和情绪都密切相关。我常常会问来访者:“你最近吃饭怎么样?睡眠怎么样?有没有运动?有没有晒太阳?”因为这些基本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 我遇到过一些因为减肥而陷入情绪困境的案例。很多人为了追求“瘦”而采取极端的减肥方式,例如节食、不吃晚饭等,这不仅会导致身体健康问题,还会引发情绪
在自主游戏时间,小栾和同伴们拿着画笔和画板在寻找创作地点,当其他孩子纷纷选择画花草、滑梯等常见景物时,小栾却独自抱着画具,默默地走到了操场中央,面向幼儿园大门坐下。 从隐性关怀到深度协作:慷慨品格的自然生长 我发现小栾的画纸上并非是幼儿园的大门,而是一群正在门前专注于玩搭建游戏的小班孩子。他用细致的笔触记录下了弟弟妹妹们的搭建过程,还自言自语道:“红垫子下面需要有支撑。”“一个人搬可能抬不动。
在幼儿园的混龄游戏中,大班的孩子在不计回报地帮助低龄的弟弟妹妹:通过观察判断问题根源,主动调用自身经验提供解决方案,更在协作中耐心引导而非代劳。这种慷慨行为不仅体现为物质资源的分享上,更蕴含着知识经验和情感支持的传递与分享。 建构区里,大班的若一和牛牛正合作搭建“小学”。他们用长条木板做主梁、彩方墩打底,一座漂亮的小学很快就初具规模。 与此同时,小班的琪琪正在努力为自己的城堡搭建一个中央尖顶,
家长的困惑 潼潼凡事总是想着自己,比如:和小伙伴相处时,不愿分享玩具和食物;在家里很少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在公共场所做事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等等。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也让家长担心孩子的心理发展。 家园常沟通 潼潼凡事总想着自己,不爱分享,其实是自我中心倾向的体现。这是因为孩子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导致他只关注自身需求。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理解这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其次,要用耐心和
在培养孩子慷慨品格的过程中,孩子难免因为分享产生各种烦恼与情绪,比如孩子因为心爱的玩具被小伙伴弄坏而闷闷不乐。此时,家长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烦恼,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委屈,这不仅能帮助孩子表达情绪,也有助于培养他疏解消极情绪的能力。 培养目标: 知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烦恼。 能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烦恼。 技能口诀: 心里有烦恼,不要憋在怀; 找人说说话,烦恼说出来; 烦恼说出来
新学期的阳光洒满了幼儿园的每个角落,孩子们即将开启一段充满探索与成长的新旅程。不少家长或许会好奇,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又将会收获什么呢? 其实,幼儿园的生活就像一本丰富的成长手册,记录着孩子们从食物中学会的大胆尝试与节约品格;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中收获的独立与自信;在与同伴的互动中懂得的协作与包容。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成长手册,看看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的那些成长故事,了解他们
民以食为天,简单的一日三餐,不仅是孩子们能量的来源,更是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孩子成长的重要载体。在幼儿园里,每一份食材、每一次与食物相关的活动,都可能成为孩子认识世界、学会合作、懂得珍惜的契机。 从指尖到心上:饺子皮里的包容与成长 幼儿园组织孩子们一起包饺子,正在大家兴高采烈地忙着擀皮,讨论如何把饺子皮捏紧的时候,小西却站在角落里不肯动手,一边嘟嘴一边说:“我才不要包脏脏的菜饺子!”我正准备过去
培养自理能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孩子的成长基石,也是幼儿园阶段的关键任务之一。在幼儿园里,老师们精心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方法与趣味游戏,为孩子们搭建了练习自理能力的平台,助力他们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这项技能。 然而,孩子自理能力的真正养成,绝非幼儿园单方面努力就能达成的。家园之间的紧密联结与协同配合,才是帮助孩子扎实掌握这项能力的核心所在。就这样,一场围绕孩子成长的沟通在老师与家长之间开启了。 小
孩子的健康成长,既需要在同伴交往中学会协作,也离不开家园双方的携手同行。在幼儿园的每一天,那些看似平常的互动与配合,其实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必修课,让他们在实践中慢慢学会沟通、懂得合作,也感受着来自集体与家庭的双重温暖。 水果商店里的协作课:从冲突到默契 进入幼儿园,孩子们开启了集体生活,不可避免地会与小伙伴产生冲突。这些冲突正是帮助孩子学习沟通与协作能力的契机。 整理水果,协作初体验 近
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获批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经过多年努力,北京市东城区逐步形成了“共谋、共建、共生”的协同育人理念,建立起多部门有效联动、市-区-学区-学校相贯穿的横纵交错的协同育人网络,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东四五条幼儿园地处东四历史保护区内。这片承载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土地,为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幼儿园将社区资源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的大门。 行走的课堂,触摸家乡根脉 幼儿园为孩子们安排了各种各样的实践课程:领孩子们走进东四博物馆,欣赏珍贵文物,了解胡同历史变迁,感受老北京传统文化的智慧;在四合院建筑中了解沙千里、崇礼等名人的生平事迹和卓越
小班幼儿即将入园,分离焦虑是家长和孩子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如何让孩子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除了家园携手,还有一些独属于“东四五条”的小妙招。 家园互动,做好心理准备 教师通过一对一视频访谈了解幼儿习惯,风趣的自我介绍让孩子提前熟悉了老师;鼓励孩子们互发自我介绍视频,认识未来要在一起学习生活的小伙伴。推送自理能力短片(如洗手、用餐)和幼儿园环境预览视频,帮助孩子熟悉幼儿园。这些家园互动,让孩子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孩子们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节奏,难免会产生迷茫与不安。史家胡同小学和家长配合,帮助孩子从心理引导到能力培养层层铺垫,从环境适应到亲子陪伴多面发力。 生活适应:学校将作息时间发给家长,建议家长据此在家帮孩子适应上学的节奏;通过将复杂任务拆解为简单步骤的方式,让孩子循序渐进地掌握自理技能;通过日常、家庭、社交场景引导,将规则化为具体约定。 身心适应:
校园里总有忙碌的小身影,他们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同学们的榜样,却也藏着不为人知的烦恼。 “老师,我考试要是发挥不好,同学们会不会觉得我不配当大队委?”午休时,大队委小浩找到我,他很不安,希望我能开导他。他总是要求自己事事做到最好,但这也让他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容易焦虑。 我理解他,随着慢慢长大,有些心思细腻的孩子也开始在意起别人的眼光。通过之前家校沟通,我了解这个孩子的个性,所以不打算直接谈考
四年级的小磊是全校闻名的炮仗脾气。数学课上,老师提醒他不要书写潦草,他当场撕碎作业本冲出教室;同桌不小心碰倒他的水杯,他暴怒着将对方的书包扔到走廊。最终,他被带到了我的心理辅导室。 小磊梗着脖子,拳头紧握,嘴里念叨着“他们都针对我!”遇到正在气头上的孩子,我会使用我的秘密武器—情绪温度计。我问他:“现在你的愤怒温度到哪里了?”他愣了下,指向鲜红顶端。我试着询问,如果想把情绪的温度降下一格,可以做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离我家不远,我小时候,妈妈常带我在这里乘凉。长大一点,我有机会听了馆里的讲解,特别是家风馆的内容让我格外着迷。三年级时,学校和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联合,成立了家风馆志愿讲解团队,我当上了小讲解员! 刚拿到讲解词时,我既兴奋又紧张,总是担心自己讲错了内容,以至于太紧张忘了词……老师鼓励我,让我放轻松别有包袱;妈妈监督我,让我每天在家里背诵;妹妹这个小淘气包,成了我最忠实的小听众,见
“妈妈读书会”和“爸爸运动队”是史家小学重要的家校活动,它们像两股暖流淌进寻常日子,悄悄改变着我们家的模样,也漾起满溢的幸福。 “妈妈读书会”让我完成了角色的温柔转变,也让书本知识走进了生活。曾经我是紧盯女儿读书的监督者,总在纠错中让阅读变了味。“妈妈读书会”让我发现:陪伴应是并肩同行。当读书会推荐《小王子》并倡导家长分享自身经历回应孩子的好奇时,我第一次体验到平等交流的魔力,完成了从监督者到同
您可以将与孩子共读之后的故事和感想发送给我们,我们将择优刊登在杂志上,并将在年终评选“阅读小博士”,为小朋友颁发奖状和奖品,资深的读者还有机会成为父母评审员代表,参与童书排行榜的评选!评选时间:投稿常年有效,10月份进行评选及揭晓。 参与方式: 将稿件发送至小红书后台。 《五分钟到了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青小豆) 皮娅在外婆家的院子里等待着妈妈一起回家,她不停地问妈妈:还要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