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松树沟是方圆十里最大的一个彝族村庄,村口有一棵火把树,树生家就在火把树下。 树生听爸讲过,树生爷爷的爷爷还是孩子时,村口就有这棵火把树了。火把树也叫紫薇,是一种小型乔木,树皮银灰色,枝干弯曲遒劲,因为它在每年农历六月火把节期间开花,还因为火把树开出的一串串紫红色的花,就像燃烧的火把,所以人们就把这种树叫作火把树。 树生一大早起了床,披上羊皮褂子,拿上砍刀就出门了。芒种过后,天亮得越来越早
中年男人吐两口唾沫在手掌心,抢起斧头,把黄牛放倒了,赢得一阵欢呼。 有人前拆解穿牛鼻子的麻绳,有人前察看牛角之间被斧头斫破的位置。格播阿毅远远地就看见了这一切,待他走近时,才确认放倒黄牛的人是阿所拉什。可能刚才用力过猛,阿所拉什头顶留下的一缮头发盘成的小山包松松垮垮,此时他正在摸索着重新整理、盘结,然后从儿子手中拿回刚才脱下缠好的黑布头巾戴。或许是受到了放倒两头壮硕黄牛的鼓舞,黑色的长布巾挽出来
我叫洛措,生于云南楚雄,阿婆说我是火把节夜里降生的孩子,命里便带着一缕不灭的光;我的阿婆是彝家医女,我的阿嫫是彝家医女,我也是彝家医女;街对面绣铺里的云初是绣娘,她的阿嫫是绣娘,她的阿婆也是绣娘。我们两家隔着一条青石板街,各自守着祖传的方寸天地,如同楚雄城里无数循规蹈矩的女儿家,日子被框在方正的铺面、幽深的后院和世代相传的技艺里,看似安稳实则如履薄冰。 楚雄城的夏总是这样,先是湿黏的闷热,压得人
悠悠千载,白云之下,人类从钻木取火到刀耕火种,再到现代文明的今天,火也如个体的人一般,裹挟在社会进步的瞬息万变中,火把节也因此赋能了许多蕴含时代光芒的文化元素,但不变的是人们对火的热爱,对光的向往。具体到我的衣胞之地,一个被青山合抱于怀的叫作的偏僻小山村,她始终被时光温柔以待,在火光的照耀下、温暖中,一代代人生生不息。 小山村不大,住户零散,是通常说的独家村的居住模式,同龄的小朋友也不多。在我长
一 阿普的手掌摩挲着松树皮时,粗糙的树纹与他指腹的老茧相互咬合,发出沙沙的轻响。他总爱在后山背阴处转悠,说那里的松树“藏着蜜”记得那个傍晚,他握着竹刀轻轻一划,金黄的松脂便从树皮裂缝中渗出,在暮色中凝成晶莹的泪珠。煤油灯一晃,那些泪珠顿时活了过来,在木纹间流淌成光的河流 “仔细瞧”他捏着浸透菜籽油的灯芯,开裂的指尖沾着松脂的碎屑,“火也是有脾气的,得顺着它的性子来。”麻绳在他掌心勒出深沟,每个
在时光那浩渺无垠的长河里,岁月的波涛缓缓流淌,冲刷出无数或深或浅的痕迹。对于我而言,父亲那宽厚温暖的身影与彝族火把节上熊熊燃烧的火把,早已成为我生命中永不磨灭的温暖与力量的象征。它们相互交织,共同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动人心弦的画卷,深深镌刻在我灵魂的最深处,任凭时光流转,也无法抹去。 小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宁静而质朴的彝族小村落里。在记忆中,我们村里的彝族火把节是一年里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它如同
适逢火把节,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我的内心不断翻卷着波澜。 黝黑洁净的柏油路已修到家门口,一幢幢靓丽的农家别墅掩映在绿树丛中;村边的桃李、小枣、石榴等诱人的果实缀满枝头,叽叽啾啾的小鸟在林间欢快地嬉戏;绿意盎然的田坝里,番茄长势正旺,碧绿的稻田上空,几只白鹭轻盈地跳着芭蕾;四周的青山如碧玉雕琢,经雨水的洗礼,显得更加青翠,加上雾气萦绕,宛如仙境一般。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岁月悠悠,似一条奔腾不息、漫无尽头的长河,永不停歇地向前奔涌。在这浩渺无垠的岁月长河中,总有某些记忆,宛如夜空中璀璨夺目的星辰,又如熊熊燃烧、炽热耀眼的火把,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岁月怎样变迁,始终明亮地照亮着我们的心灵深处 对于彝族人民而言,火把节恰似一簇永不熄灭的火焰,自远古时期一路燃烧至今,将一代又一代彝族人的故事、情感与希望,尽数映照在那跃动闪烁的火光之中 在童年的时光里,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火把节之夜 有人的地方就有火 有彝人的地方就有火把 照亮彝人蛮荒岁月的火把 照亮今夜的天空 照亮彝人赶路的火把 照亮彝人沉甸甸的梦 今夜,彝人的兄弟姐妹把火把举在头顶 把星星举在头顶把路和远方举在头顶 无论在星光灿烂的山村 还是焰火含笑的城市 摆宴,斟酒 把夏天热辣的情话端上桌 在左脚舞的狂欢盛宴中 把黑夜跳成白昼 把爱情跳成火苗 把日子跳成火焰 把异乡跳成故乡
浪漫之火 火把节 来楚雄 我是必须举着一朵火的 从遍地绽放的鲜花中 我早已拥抱着火的热情 在浪漫花都楚雄 鲜花也是一种火 一种燃烧着騂啪啪的 阳光的火 由鲜花,我走进楚雄的火 如此多彩 像款款在楚雄山水间的 多彩风情 也许,我也可以这样理解 楚雄的火把节,是由 鲜花点燃的。或者说 鲜花,是大地高举着的火把 哦,是的,这样的火把 一直在跑动着 像一朵朵的浪漫
火把节前夜 雨在黄昏时放轻脚步 父亲蹲在篱笆边 修理一把旧锄头 村庄的屋檐下 小狗抖落水珠 像抖落一串没讲完的咳嗽 火把还未点燃 暮色已浸透山谷 玉米地的新绿暗了下去 而更暗的是父亲弯曲的脊背 他起身时 整座村庄的灯火 突然浮现在雨后的洼地里 像被遗忘的星群 正缓缓亮起 火把节在雨前 农历六月二十四 云朵压低喉咙 雨滴在篱笆外躇 我们举着火把 把去年的玉米
火把情(外一首) 普良武(彝族) 以火的名义向泥鳅河表白 并在她的胸膛种下一树树火把 使泥鳅河摇曳出灵动的涟漪 让迷茫的夜色看到灿烂的希望 心念火热的马樱花 向上天讨要一颗最耀眼的星 献给亲爱的人 火把山上火把情,翠岛逢奇缘 让千年的情眸点亮彼此 燃烧吧!火把,与月亮、长廊共眠 燃烧吧,篝火,照亮最爱的亲人 在星星的殿堂里,找不到回家的路 火把照亮大刀舞 火把燃尽留下
裴国华 建党104周年庆 赤曜穿云出,红船破雾行。锤镰开禹甸,烽燧振金声百战山河固,长呼鼓角鸣。初心燃火种,照亮复兴程。 火把节祭典 松炬焚天照夜酲,踏歌击壤动山楹百褶裙翻星斗仄,三弦柱裂凤凰惊。灰飞阡陌瘟神遁,酒泼坛场岁稔呈。欲问遗风何所继?松明烬里看春生。 高考(三首) 高考今天战幕开,寒窗苦读展奇才。 心丹血碧无空望,野绿山青有未来。 作梦年龄花事酿,多情岁月雅诗裁。 前程
在,一直保留着尚火的习俗,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村里的彝族罗婺人都要举行盛大的火把节,进行庄严而隆重的祭火、传火、送火仪式。 相传,在远古的狩猎时期,彝族尼苏罗婺人还是一个十分弱小的氏族部落。部落中有一位姑娘长得十分美丽,而且聪明过人。为这,十多个部落的头人都纷纷扬言要娶她,如果不答应,就要踏平整个罗婺部落,用武力得到彝山这朵美丽的马樱花。 这一传言传来,使得罗婺部落的头人十分惊恐,也使那位美丽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史诗深刻承载着彝族先民对宇宙生成、人类演进及万物起源的哲学思辨,其蕴含的宇宙观、历史观、文化内涵、文学价值与艺术成就,业已获得学界的广泛认同。2022年,由楚雄师范学院教授(现任图书馆馆长)与云南民族出版社联合申报的《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儿童绘本》(以下简称“《查姆》绘本”)项目,人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