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东省是中国甜樱桃的核心产区,但近年来甜樱桃产业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果实采后易腐烂、不耐贮藏和保鲜技术相对滞后,极大地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聚焦山东甜樱桃采后贮藏保鲜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影响甜樱桃贮藏保鲜效果的关键因素,总结了甜樱桃目前的保鲜技术,包括物理保鲜、化学保鲜以及生物保鲜等,以期为山东甜樱桃采后贮藏保鲜提供参考。
摘要:为保障果蔬质量安全,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spectrometry,LC-MS/MS)测定果蔬中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CAP)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用乙晴提取,经PRiMEHLB固相萃取柱净化,以乙腈- -0.1% 甲酸水溶液 +5mmol/L 乙酸铵为流动相,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AP在 0.50~50.00ng/mL 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R2 )为0.9996,方法的定量限为0.001mg/kg ,回收率为 81.5%~108% 。该方法可满足果蔬中CAP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检测,为果蔬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摘要:为探究安徽产赤灵芝和紫灵芝的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差异,对两种灵芝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微量元素和主要活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基本营养成分方面,赤灵芝中的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含量较高,紫灵芝中的碳水化合物、水分含量、粗多糖含量较高。两种灵芝中均检出17种氨基酸,赤灵芝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均高于紫灵芝。两种灵芝中均含有丰富的 Ca,Mg 微量元素。活性成分方面,赤灵芝的核苷类成分和灵芝酸类成分含量高于紫灵芝,紫灵芝中未能检出灵芝酸类成分。两种灵芝的营养成分和主要活性成分差异显著,整体上赤灵芝的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含量要高于紫灵芝。
摘要:以总酯为评价指标研究微溶氧技术对苹果新醋催陈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正交试验优化微溶氧陈酿苹果醋工艺,并评价了不同催陈方式(自然陈酿、超声波催陈、臭氧催陈、微溶氧催陈)对苹果醋理化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微溶氧陈酿工艺为通氧时间 15min 陈酿温度 20C. 通氧次数4次,总酯含量达 6.16g/L 对比不同陈酿工艺发现,超声波、臭氧和微溶氧技术均能对苹果醋进行催陈,其总酯含量与陈酿4个月的苹果醋相当,总酸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5种苹果醋中共检出5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与苹果新醋相比,自然陈酿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从 24.25% 增加到 33.57% ,超声波催陈、臭氧催陈和微溶氧催陈三种人工催陈方式分别增加到 35.18%.37.57% 和 35.8% ,均能缩短苹果醋陈酿时间。微溶氧催陈技术催陈效果显著,且具有设备投资少、安全可靠等优点,有望在苹果醋生产中推广应用。
摘要:辣根素是从十字花科植物中提取的易挥发的天然活性物质,主要有效成分是异硫氰酸烯丙酯(allylisothiocyanate,AITC),在农业生产中可用于防治线虫、真菌等造成的植物病害,同时还可应用于仓储害虫的防治。本研究采用定体积定量熏蒸法,探究了辣根素对荔枝霜疫霉病、香蕉炭疽病和柑橘青霉病的活体防病效果。结果表明,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虽然辣根素对荔枝和香蕉病害的扩展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使用低浓度的辣根素熏蒸即会对两种水果产生较明显的药害,不适合用于后期的病害防治。在供试浓度范围内,辣根素对柑橘青霉病的防治效果随着药剂浓度上升而增加,且不对柑橘产生药害,表明低剂量的辣根素即可用于防治柑橘青霉病等采后病害,具有施药方式简单、安全高效的优点。
摘要:为探索适合济南章丘地区羊肚菌生长的营养袋配方,根据营养袋中麦粒含量的不同,设置4个营养袋配方(麦粒含量分别为 40%.50%.55%.60% ,以七妹羊肚菌为供试菌种,于暖棚内开展试验,对各处理羊肚菌的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麦粒含量为 60% 和 40% 时,羊肚菌产量较高,分别为 1078.1070kg/667m2 经济效益较好,分别为82664、82584元/667 m2° 考虑到食用菌发展“不与人争粮”的初衷,建议济南地区羊肚菌栽培时使用麦粒含量 40% 的营养袋配方。
摘要;近年来,烟台市葡萄炭疽病发生趋势逐年加重,已成为葡萄园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从葡萄炭疽病防治实践入手,全面观察记载了葡萄炭疽病田间症状表现、为害程度,分析了葡萄炭疽病的发生规律,指出了汛期降雨偏重年份对葡萄炭疽病流行的影响,提出了全面加强葡萄炭疽病防治的主要技术,尤其强调了防治葡萄炭疽病源头控制的重要性;科学防范了炭疽病的发生流行,提高了葡萄产量和品质,减轻了果农损失。
摘要:为研究露地基质盆栽蓝莓在夏季果实采后不同修剪方式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选取2年生蓝莓品种‘珠宝”为研究对象,设计3种不同程度的修剪方式(轻度、中度、重度),测定修剪后蓝莓的生长、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修剪后 120d ,中度修剪的整体效果最好,体积指数最高,为 1.18m3 ;最早进入现蕾期;中度修剪的平均单株产量为4 580.83g ,较轻剪和重剪增加了 16.54% 和 109.23% ,大中果比例优于轻剪和重剪,一级枝果质量和单枝果数多于轻剪和重剪,呈显著差异;二级枝果质量和单枝果数多于重剪;其果实品质基础指标的干鲜比最低、固酸比最高,口感评价上等;经济效益达到126328元/667 m2 ,较轻剪和重剪的增加了 16.90% 和 112.22% 。综合分析,露地基质盆栽蓝莓采用中度修剪,即修剪量约为枝条总量的 55% ,蓝莓产量及经济效益好,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新疆绿洲灌区种植的优质加工型番茄新品种,本研究对12个加工型番茄品种开展了田间试验评价,以‘H1015'作为对照,通过对番茄植物学性状、产量指标、品质性状比较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确定品种间亲缘关系,明确了育种目标。结果表明,TM-1产量最高,较TM-9、TM-12和对照(‘H1015')高出 10.4%.11.0% 和 11.2% ,并显著高于其他品种。TM-1、TM-12可溶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TM-12总酸含量最高,亮度和色度也最佳,表现最优。基于亲缘关系的聚类分析,12个品种共分为3个类群。综合植物学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分析,TM-1、TM-9和TM-12符合当前育种目标及市场需求,可作为新疆绿洲灌区重点选育和推广品种。
摘要:济宁市金乡县是驰名中外的大蒜之乡、辣椒之乡,常年种植大蒜、辣椒等经济作物,粮经争地明显。为破解粮经争地难题,本文系统阐述了“3-1-2"式双辣一粮高效周年套作模式,即3行大蒜间作1行辣椒,畦埂间作2行玉米。该模式可在稳定经济作物收益的同时,提升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实现每 667m2 约产大蒜 1400kg ,辣椒 410kg ,玉米420kg ,产值约2.4万元,较传统种植方式平均每 667m2 增收 1 000 元,达到粮食稳产保供、农民增收致富的双重目的。关键词:大蒜;辣椒;玉米;高产高效;周年;套作
摘要:山东省临沂市面临秸秆污染治理与食用菌基质价格波动双重难题,本研究通过配方筛选与工艺整合,创新构建平菇"原料替代(辣椒或茄子秸秆替代 50% 玉米芯) 1+ 全程轻简化配套(自动翻料机拌料、机械装袋、层架式灭菌、液体及枝条菌种应用、出菇环(盖)封口、灭菌筐单层摆放发菌) + 标准化出菇管理"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有效实现了蔬菜(辣椒、茄子)秸秆的基质化利用,减少了秸秆的露天焚烧风险,降低了食用菌生产成本,以菌包干料 1kg/ 袋计算,袋均节本增收1.185元,推动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食用菌产业的协同发展。
摘要;兰陵县由于多年连续种植大蒜,病虫害发生有加重趋势。通过连续多年在兰陵县开展的大蒜不同生育期病虫害防控研究,集成了全程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并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兰陵县大蒜的主要病虫害,包括根腐病、叶枯病、紫斑病、根蛆和蓟马等,并系统阐述了兰陵县全程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该模式优先使用理化诱控,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使农药使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生态环境大幅改善,为化学农药减量、推动大蒜绿色生产提供参考。
摘要:芦笋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食药两用价值。本文概述了芦笋的功能成分与生物学活性,介绍了目前国内芦笋在鲜食、初加工、废弃物利用以及食品配料开发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在芦笋鲜食和加工产业方面存在的原料过剩、浪费等问题,分析了芦笋的尾菜综合利用技术,为芦笋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摘要:甜菜粕作为制糖工业的副产品,因其显著的成本效益和环境友好特性,成为提升反刍动物瘤胃功能的关键纤维资源。本文综述了甜菜粕作为动物饲料的应用状况、技术革新、发展前景、应用局限以及发展趋势。分析表明,甜菜粕应用范围正从反当动物迅速扩展至猪、水产及禽类等多种畜禽养殖领域,显著提升了其作为低碳饲料原料的市场竞争力。生物发酵技术在提高甜菜粕蛋白含量、促进低聚糖释放、提高动物消化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预计将在未来实现批量化应用;挤压技术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饲料消化和营养利用率,但关于其在甜菜粕饲料方面的应用研究尚显不足。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甜菜粕在构建经济可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饲料体系中的综合潜力,为相关产业的方案优化(如饲料配方优化、原料替代方案)技术创新(如加工工艺改进、提高适口性和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摘要:夏津县蔬菜技术网格化服务平台以“县局技术员-合作社技术员-普通技术辐射户”为服务体系,服务范围涵盖全县的蔬菜龙头企业、合作社、园区基地及蔬菜产业扶贫户等,在提高蔬菜生产效率、提升农民质量安全意识和科学种菜水平、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夏津县蔬菜技术网格化服务平台的现状,分析了其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技术指导,及时报道工作动态,总结工作经验,推动该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当地蔬菜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研究聚焦喀什地区特色水果产业,运用 SWOT分析方法,全面剖析了该产业发展的内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以及外部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结果发现,喀什地区特色水果产业具备品种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政策支持等优势,但也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化程度低、品牌建设不足等劣势;在外部环境方面,面临着国内市场需求增长、“一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