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拥有红色基因,文山的基因就是红色的。 文山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有着光荣革命传统,是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红七军开辟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和云南最早的革命老区,当年红七军在富宁县留下的碉堡、堑壕等战斗遗址至今熠熠生辉,当地壮族老人还在用壮语传唱《国际歌》,传递老区人民对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深厚情谊。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文山一直处在支前参战最前沿,文山各族人民“一切为了前线,
一 军列在一个小站停下来,忙乎半夜,把炮车和牵引车从平板上卸下来,进入摩托化行军状态。再往前走,就是南北南地区了。副营长说,我们连队将作为先头部队第一批参战。 当天夜里,全连集合在树林里,听团里的尚副政委做动员,尚副政委先说了这次战斗的意义,一是要教训南北南地区当局,对其背信弃义侵占邻邦的行径进行惩罚,二是要检验部队的战斗力。尚副政委讲了一番大道理之后,又给我们讲了一部文学作品——
“枪横沙场血染红,弹雨啸西风”“冷面寒枪不无泪,男儿豪情尽笑归”…… 其实,那天我已经背熟了几句诗,准备在发言时慷慨一番的。没想到,并没有派上用场。 我们这个单独执勤的小连队,连直辖班,中间没有排。人少哨位多,再加上老兵退伍走了,所以我们这些新兵下连的头一晚,就得跟着班长上岗。 站岗当然得有枪。于是,我手里就有了真真实实的枪与弹,少年时的梦想即刻成为沉甸甸的现实。遗憾的是,这个过程一点仪式感
文山市的凯旋门(即和平门),形成于最早通往越南的古驿道,位于文山城南恒丰路段,是中国文山与越南交通往来的主要出入口。1979年,素有“后方的前线,前线的后方”之称的文山,响应国家“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号召,与全国军民一起浴血奋战,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1984年,为了迎接胜利归来的人民子弟兵,文山人民在文山城东面入城处兴建起了一座插满彩旗、鲜花、松柏的“凯旋门”,凯旋门因此成了文山人民拥
走进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就仿佛走进“红色摇篮”,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承载着无数个难以忘却的红色印记。眼底的每一座山峦,每一条河流,乃至说不出名字的山垭、河谷和道口的背后,都有可能蕴藏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以不同的方式记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可谓是奇峰秀水间写满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砚山县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清末一名官员巡视至这片滇东南的岩溶高原,盛赞“山势颇
躬行践履始玉成,行而不辍终致远。 2022年12月13日上午,云南省第十一届双拥模范命名表彰大会在昆明举行,西畴县被命名表彰为“云南省第十一届双拥模范县”。荣誉背后,凝聚着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凝聚着全县军民的共同奋斗和追求。 西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小城。总面积15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足20万人。西畴虽小,却在集“革命老区、原战区”为一体的红色资源的滋养下开出绚丽的“双拥之花”。西畴虽小,
麻栗坡位于文山州东南部,与越南山水相连,国土面积2357平方公里,国境线长277公里。这是一片具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热土,这里承载着战斗历史和双拥传统的血脉,蓄积着“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力量。 全县各族人民与部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麻栗坡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地方为部队提供后勤保障、解决军人家属安置等问题。部队视人民为亲人,把驻地当故乡,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到处呈现出边境稳固安
马关国境线长138公里,与越南箐门、新马街、黄树皮、猛康四县接壤。在悠久的历史当中,为兵家必争之地,涌现出了革命先驱李国定、抗日英雄黄远墉、支前模范陶开秀、云岭楷模熊光泽等一大批优秀人物。无论是峥嵘岁月,还是和平年代,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一直在马关这片红色热土上赓续传承。 凝结鱼水情深的“鱼水园” 说起马关的鱼水情,不得不提位于马关县人民政府对面的“鱼水园”。鱼水园原是一个有着围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