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登高作业证考试之前,师父为了让我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叫我跟他一起去巡线。我坐在师父的摩托车后座上出了城,向郊外的山野跑去。那里的一条高压线跳闸停电了,又重合闸成功,师父要去排查故障点,他说他几乎可以断定故障点的位置,于是直奔目标而去。 我刚技校毕业不久,工区领导让我多跟师父学习。师父说遇到问题要多思考,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对于高压电力线路的很多专业术语,我都是一知半解,比如何为重合闸成功,
几年前的冬天出差到三门峡,意外地看到成千上万只大天鹅在黄河边的浅滩上越冬,据说每年到该市越冬的白天鹅有近万只,三门峡因此被誉为“天鹅之城”。 曾几何时,鸟类在电力线路工的心目中并不受欢迎,甚至是厌恶,他们常称鸟为鸟害。为什么这样呢?因为野外的电力线路跳闸停电,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鸟引起的。 每当春夏之交和盛夏时节,都是鸟类筑巢产卵孵化的旺季,也是电力线路跳闸频发的季节。因为鸟类有一个特点,就是大多数
我叫钟大厨,在铁路上做翻砂工。11月18日,是我53岁生日。在这一天,我出名了。 就在这天早晨,《都市晚报》A4版以《烤砂工:为列车装上“安全防滑链”》为题,报道了我和我的伙计们的故事,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段里炸出不小的动静。 有人说:“嗯,好,在500万市民面前宣扬了我们铁路人的奉献。” 有人说:“嗯,早就该宣传烤砂工了,他们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微光英雄。” 我不过是微光一次,并非英雄。作为
大刚回老家当了乡长。 大家都说他父亲的鱼塘这次怕是要往大处弄,不红火都难。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刚的老家紧邻黄河,村里不少人家都有鱼塘。因为各家的实力不一样,鱼塘的规模也就不尽相同。 大刚到乡政府报到的半个月后,趁着一个周末,他抽空去看了父亲的鱼塘。鱼塘旁边有个简易的房子,父亲吃住都在那里。自打大刚上大学后,村里的房子反倒闲置了,父亲彻底把鱼塘当成了家。 大刚到的时候,父亲刚给鱼
花匠乐没有生在花匠世家,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从来没有养花的嗜好,更不会想到后来以养花为生。花匠乐能成为花匠,主要缘于姐姐的婚事。 虢州城有个习俗,男孩结婚时,家里要有两盆盛开的牡丹花,寓意“花开富贵”;女孩出阁时,嫁妆中要有两盆含苞待放的君子兰,寓意“美满幸福”。在热热闹闹的婚礼现场,左边摆放的是牡丹花,右边摆放的是君子兰,彰显出浓厚的喜庆气氛。这种习俗起源于哪朝哪代,志书上没有记
张坤是的一名质检员,长得白白净净的,业务又好,可31岁了还没找到合适的对象。 找不着对象,张坤自己倒是不着急,可父母天天唠叨,就连他的师父老王也四处托人给自己的爱徒说媒。 年初,车间分来几名女大学生。老王一打听,其中有一位名叫小芳,模样俊俏,和徒弟年纪相仿,还没处对象,于是就留了心,托了几个人,总算给两人搭上了线。 一见面,两个人还都谈得来。周围的小伙伴们也都满怀期望:“好小伙儿终于遇到对上
青涩岁月像一列就要出站的火车,轻轻一晃便要鸣笛远行。五十年前,的那片房子就建在山坡上,山脚下就是长长的铁路线。站在家中的庭院里,就能看到山下车站的景色和进出车站的列车,车站的春天开满了映山红,粉的、红的,一团团一簇簇;夏天是葱绿色的,绿得发黑发亮,那股野劲让人移不开眼睛;秋天的枫叶火一样,尽染车站风景的绯红。冬天是白雪世界,像一件漂亮的大衣,站舍、道轨、站台,到处都是雪白的一片。 似乎火车轰鸣的
沿着西南大地的脉络和温度,我常常在斑驳的黄昏中穿越,寻觅那些随祖先流逝的尘土飞扬的岁月,以及隐藏在红土高原坝子里的众多血脉相连又色彩缤纷的边屯往事。 时光在个体的心灵中渐成模糊镜像,古代中国伸展为一幅长卷国画。但我始终认为彩云之南是别样的浓墨重彩的油画,尤其在旷远的古代天穹下。我们抚摸着云岭大地千万年土生土长的铜色肌肤,不断吟诵这幅被苍穹揉皱的画卷。顺着长胡子老爷爷抽水烟筒聊聊天的无限想象空间,
春节前夕,一段段视頻悄然走红: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驶向贵阳的绿皮火车上,一场场独具民族风情的文化盛宴正在热烈上演。身着艳丽民族服饰的青年男女,吹着芦笙、唱着苗侗歌曲在表演节目,引来车厢内旅客的阵阵喝彩。这列被当地群众称为“村火车”的绿皮火车,仿佛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是变身为苗侗民族文化的绚丽舞台,让人沉醉于这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之中。 立春过后的一天,因事前往省城贵阳,特意选择搭
去绍兴,窃以为在江南春雨霏霏的季节最佳。踏入绍兴,被细雨润泽的青石板泛着水光,乌蓬船轻摇的桨橹声里飘来黄酒的醇香,白墙黛瓦的老宅垂着雨帘,亭台檐角的风铃被细风斜雨敲出清响…恍惚间,似有长衫少年疾步掠过,衣袂卷起水洼里的碎光。也看见红酥手中的一杯离愁抖落成晶莹的水滴,湿透一方鲛绡。 去看一个人 绍兴,古称会稽,因传大禹在此与诸侯会聚而得名。《史记》中记载:“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
乘火车行驶在河西走廊 铁轨伸延 河西走廊就伸延 山峰,河谷,戈壁,农田 仿佛孤独的旅人 退后,再退后 过酒泉了,过嘉峪关了 铁道边上 一个牧童停住脚步,鞭子如权杖举过头顶 向虚空张望 这时,他身后上百只羊,也纷纷抬起头 像古老的先知 凝望着 正在消失的远方 大风吹向我们 大旷野之上,大风前行 大风所向披靡 大风根本不把我们这支现代化的勘探队放在眼里 大风把卡车吹
谷雨 想象 汽车的嘶鸣 扯断布谷鸟的叫声 城市里看不到 更多季节的表情 等到桃树杏树的枝头 挂满燃放的爆竹 等到柳树的枝条 伸出小手鼓掌 等到鸟鸣画出 早晨的弧线 等到父亲闲坐田畔 轻搓双手 等到黄牛缓缓出圈 拉上犁铧走进田野 你,才姗姗来迟 最有仪式感的出场 只为每一粒种子 回归祖国而隆重地 —剪彩在乡下 谷雨开始种大田在城里 我开始种乡愁 想象母亲
一 二 石砟是大山的嘱托 它忍受了斧凿刀刻 同弟兄们扛起枕木和钢轨延伸到祖国的每个角落 看北方洁白的雪花纷纷飘落 看南方的木棉树开出娇艳的花朵 桥梁是江河的嘱托 它伏下身 一列列火车疾弛而过 让山与山牵起了手 让有缘的人不再受沟壑的阻隔 爱的情歌落满早春的山坡 一场雪落 大地是一纸素笺 两条平行的钢轨成了清晰的条格 火车是春天的笔触 在律动中沿着条格 写下一行行
行走的一天 天亮了 我带上跟随多年的猎狗 前往高鲁山自然保护区 巡查盗伐偷猎者 早晨的风 把七弯八拐的山路 收拾得一尘不染 鸟儿们在树林里 交流着昨夜的梦境 翻越三条深箐和两座大山 我躺在距离高鲁山主峰 三百米的山楂树下 看了一会儿 盘旋在蓝色天空里的苍鹰 我知道,只有苍鹰 能够真正接近 最高的天空,最神秘的森林太阳偏西 我转身返回山寨 因为森林的安静 我一
向前 ,再向前,大秦铁道线上车轮滚滚。 大秦铁路是我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宛如一条钢铁巨龙,一头连着煤河海港,一头系着国计民生。它日均开行万吨大列67.5列,年运量达4.5亿吨,一列运煤专列多达210节车厢,长达2.6公里。 如此重载的长列,之所以拉得多、跑得快、刹车稳,精准联动和北斗导航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 2024年12月25日,山西广播电视台等七家新闻媒体联合进行了题为“大秦重载运输12小
清晨,绿皮车窗口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 绿皮车停在小站歇脚 避让更快的列车 天空蔚蓝,喜鹊在站房上起落 阳光透过右边车窗 洒满半个车厢 给温暖如春镀上了一层亮色 一个红领巾趴在小方桌上 写寒假作业 时不时停下来,望望窗外 和阳光交流几句 车厢如此安详 阳光斜斜地照射进来 落在邻座女孩的发梢 她低头看书 睫毛投下蝴蝶的影子 左边车窗没有阳光 玻璃上爬满了细密的水珠
火车站的云 银白色的云,翠绿色的云 那么自由,那么轻盈 排列整齐,闪烁着光芒 成为青山碧水间的秀丽美景 各种色彩的云在这里相聚 始终演绎一如既往的风情 不动声色中完成独特的行程 云朵一样延展的离别重逢 准时集结,慢慢移动 带着风的轻抚、光的温馨 从长城内外走向天涯海角 一会儿又都飘得无影无踪 云聚云散,月台吐纳之间 感觉又像河流在奔腾不息 无垠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 载
一张上千年的白纸 生成一行漫长闪光的句子 写下风的飞行,电的穿越 北京与上海的心里话,就在这一行句子中藏着 朝霞说,在北京喝完酒去上海 月色说,在上海看完戏回北京 一天一来回,生活舒适得像一部音乐 一条高速铁路,两座城牵手并肩 你去,像到南庄走亲戚 他来,像走北村看乡亲 大雁的翅膀,载走了时光缓慢的宴席 时间的词根,在漫长中创造出短暂 铁路,像一把弓琴 长江、黄河像两根竖弦
南京阅江楼的身份有些尴尬,六百多年来,它一直是“有记无楼”。 正是这个神奇的阅江楼,明明出身高贵,却从不哗众取宠。明明贵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却鲜为人知。 奔流不息的长江边,在南京长江大桥南桥头堡西侧,一座小山拔地而起。山为狮子山,不是很高,但林木苍翠,景色优美。相传自卢龙蜿蜒而来,如今是狮子昂首。狮岭雄观,在清代就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阅江楼就位于狮子山巅。 狮子山树木参天,苍翠环抱,是观
由、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12306之恋 一 一“时代楷模”单杏花纪事》,聚焦“时代楷模”,还原出一位以聪明才智、敢为人先、攻坚克难、创新发展精神著称的中国铁路客票系统研发团队技术带头人单杏花的美丽形象。 说起12306,可谓家喻户晓,而提起单杏花,却没有多少人知晓。《12306之恋—“时代楷模”单杏花纪事》是一部有关模范人物成长的励志书籍,作者通过大量精心的细节描写,看似碎片化的故事,传递出的却
20世纪以来,乡土小说的叙事形式不断嬗变,形成了“乡下人进城叙事”“启蒙现代性叙事”“文化寻根叙事”“返乡叙事”等多种类型。应该说,乡土小说是中国社会变迁的艺术镜像。社会的经济制度、道德伦理、日常生活等历史文化信息通常呈现于乡土小说的叙事过程之中。就具体文本来看,邓沐江的《三月桃花向阳开》(《》2024年第6期)通过叙述主人公周畅创办名为“向阳村庄”的乡村企业,带领当地乡民脱贫致富的故事,反映了近
下午从厦门北站登上G3902次列车后,不想辜负窗外的风景,恰巧我的座位靠在窗边,静静地望着窗外,城市的轮廓在视野中慢慢后退,虽然有些舍不得,可是对下一站却满怀期待·… 夕阳追赶着列车似乎要将这一天的热情全部释放出来,给连绵的山峦、广袤的田野、奔驰的列车染上了醉人的暖色调。我努力地用眼晴、用手机记录这一切,想把它们带回到北方,因为在冬季,绿色已经成了北方的奢侈品。 列车疾驰向前,车窗玻璃仿若一方
二七塔 为大地披上新的盛装 暮冬 人很多,如同潮水 只等到天黑,塔身的灯光 倏忽点燃墨色的漆黑 远远望去,像极了领航灯 洋镐捶打道砟的时候 脱落的铁锈 要比汗水更多一些 混合着细雪,将信念根植进土壤 站在塔尖,看得很远 历史的火炬,发着光 照亮一双双瞳孔 在车水马龙的见证下 铁的精神在不断传承、积淀、提炼 线路旁盘桓的松树 四季常青 在隆冬的季节,依然青翠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