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家长前来咨询,她表达了深深的困惑:“我们明明公平对待两个孩子,为什么孩子还是觉得父母偏心?”经了解,原来去年,这位家长将4岁的弟弟接到深圳后,12岁的大儿子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他故意冷落弟弟,当面指责父母“偏心”,甚至出现顶撞父母等叛逆行为。家长反复强调“我们对两个孩子一视同仁”,但哥哥始终无法释怀。这其实是许多二孩家庭面临的共同的困境,大宝眼中的“偏心”与父母理解的“公平”为何总存在偏差?
摘要: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成人化现象已成为当前社会日益凸显的问题,给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可逆的影响。温尼科特的虚假自体理论从个体早期与外界环境互动的角度出发,阐释了早期关系对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借鉴该理论剖析儿童成人化现象的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提出相应建议,为预防儿童成人化现象提供理论参考。
摘要:为了探讨家庭义务感对高中生积极冒险的影响,考察亲子关系和学校参与在其中的链式中介效应,利用家庭义务感量表、亲子关系问卷、学校参与量表和积极冒险行为量表对881名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家庭义务感、亲子关系、学校参与、高中生积极冒险两两变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亲子关系和学校参与在家庭义务感与高中生积极冒险之间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亲子关系和学校参与在家庭义务感与高中生积极冒险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摘要:为考察消极教养方式对学习倦怠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控制感和社会公正感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使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控制感量表、社会公正感量表和学习倦怠量表对广东省内3所高中的122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消极教养方式对学习倦怠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控制感在消极教养方式和学习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消极教养方式 $$ 控制感 $$ 学习倦怠”这一中介效应的后半段受到社会公正感的调节。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亟须探讨一种让学生充分表达、互动参与度高、积极情感体验多的教育模式。分析了表达性艺术治疗融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优势,从课程结构、注意事项和在家长课堂中的应用分析了如何在心理课堂中应用该技术,以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提供新思路。
摘要:小学心理课当前存在学生课堂参与度低、防御心理强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特点与教师教学设计实施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实践表明,在心理课上引入游戏、案例、绘本等素材创设多元情境,有助于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减轻或消除学生的心理防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20-0027-04 【活动理念】 小学五年级是身心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在这一阶段,学生情绪的强度与持久性急剧攀升,日常行为也极易被情绪左右。无论是面对他人还是周遭事物,都表现得极为敏感。然而,他们的自我分析、自我调节及自我宽慰的能力尚显薄弱。由此,五年级学生的情绪发展陷入一种充满矛盾且变幻无常的境地。基于此,借助心理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20-0031-05 【活动理念】 人际边界,是指在人际关系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责任和权利范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际边界,当人际边界被触犯时,人际关系就有可能会出现问题。VAR技能,源自社会心理学家拉腊·菲尔丁(LaraE.Fielding)所著《成年人情绪自救手册》,是一种可有效建立主张的人际互动技巧,包括确认、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20-0036-04 【活动理念】 层次,并对自己的兴趣进行归纳总结。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对于中学生而言,加强自我认识,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1 高一学生处于生涯探索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自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20-0040-04 【剧情简介】 西西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有了妹妹小美后,她觉得妹妹抢走了爸爸妈妈对她的关注,经常感到失落和难过。在妹妹的生日那天,西西的各种情绪纷纷出场,大闹生日派对。梦仙子出现,西西许愿让妹妹消失。梦仙子展示了西西二十年后的生活,西西才发现原来自己做了一个可怕的梦,她紧紧抱住妹妹,跟妹妹说对不起。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近年来不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的心理疗法更能体现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易心八法”从传统文化《周易》先天八卦的视角理解心理咨询的全过程,一方面与精神分析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又兼具东方哲学思想特色。通过一个患情绪障碍的初二男生的辅导案例显示,心理教师可以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尝试运用“易心八法”,这更符合中国人的价值信念。
关键词:亲子互动;心智化水平;涵容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20-0047-01 在辅导过程中,父母经常会问的一个问题是:“我孩子动不动就哭闹,我要怎么办?”大部分的家长做法是,用更大的情绪去制止孩子正在发生的情绪,孩子越哭,家长越骂。情绪是很容易叠加的,为了保护自己,人大多会想方设法在冲突中胜过对方。中止的方式就是其中一个人能觉察,消化情绪
摘要:一名四年级男生因社交焦虑不敢参与课堂,心理教师先与来访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再利用认知重构帮助学生识别并调整非理性信念,最后设计系列渐进式暴露训练来提升其社交技能。整个干预过程注重家校协同,最终帮助学生逐渐突破社交障碍。展示了认知行为疗法在儿童社交焦虑干预中的有效应用,为教师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实践参考。
摘要:一名高中女生因人际冲突、同伴孤立、家庭变故等引发抑郁情绪问题,心理教师采用抑郁情绪辨析、隐喻技术、冥想训练及成长型思维语言模式转换等心理技术开展干预。经过系列辅导,该生抑郁情绪缓解,逐步恢复积极心态。个案启示:心理教师不要轻易为学生贴上“抑郁症”标签,要保持终身学习,善于引导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摘要:生涯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自主、终身发展至关重要,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传统的生涯教育存在缺乏个性化指导、深度体验不足等问题。分析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初中生涯教育的价值,并从构筑课程体系、构建学习支架、激发交互性反思和促进全面评估等阐述了应用的实践策略,为一线学校开展生涯教育提供借鉴。
摘要: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存在资源整合不充分、主动寻求心理辅导的学生较少等问题,致使心理辅导工作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基于心理学家勒温的心理场理论提出以下策略(路径):通过制度革新激活境域心理场,完善已有的制度和运作方式;通过情感联结增强关系心理场,拉近全体学生与心理辅导工作者之间的距离;通过“知行促一”丰盈个体心理场,提升学生对心理辅导知识的认知和对自我心理需求的自省,达成心理场重构,实现学校心理辅导“场景增能”。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增大,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北京师范大学神木实验学校通过构建特色鲜明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形成多维度协同干预模式。该体系创新性地建立“四维一体”心理危机预防机制,整合心理测评与初步筛查、班主任行为观察与二次筛查、心理教师危机干预、“心育”骨干队伍持续关注四个维度,实现从预防识别到干预管理的闭环运作。
摘要:很多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都与家庭问题密切相关,班主任结合心理学知识做好家校共育,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摆脱困境。一名初中男生出现了“星期一综合征”,经常周一无故不上学,班主任利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引导家庭成员聚焦共同目标和问题解决,构建了学生的家庭支持系统;以正强化理论为指导,联合各科任教师对学生积极关注,同时发挥朋辈积极影响,构建了学生的学业支持系统。在多方努力下,学生最终回归正常学习生活。
摘要:小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尚未发育成熟,情绪管理能力较弱,缺乏情绪调节的技巧,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针对这一状况,从艺术治疗的视角提出了利用音乐教学提升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具体策略,包括音乐欣赏、歌词创作、音乐冥想、即兴演奏、音乐心理剧表演等,为提升小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促进其情绪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摘要:针对中小学心理教师知识技能脱节、隐性素养薄弱等现实问题,整合冰山模型与素质洋葱模型理论,构建了“四层三阶”培养框架。通过开发“心理教师素养发展清单”、建立“临床技能训练中心”等,形成“浸润式跟岗一情境化演练一反思性督导”递进培养路径,为心理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与实践策略。
摘要:对儿童偷拿东西行为,应从心理发展视角科学看待,他们可能因模仿或冲动而“偷窃”,也可能源于缺乏所有权意识、欲望控制不足或寻求关注。家长应冷静处理,避免贴标签,了解行为动机,让孩子承担行为后果,在日常生活中满足合理需求,训练孩子的自控力,帮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和合理表达需求。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20-0080-01 贾探春,荣国府贾政与奴婢出身的妾室赵姨娘所生的女儿,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人称三姑娘。在荣国府群芳争艳的舞台中央,探春始终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她有胆有识,精明能干,行事果断,又不乏管理能力,宝钗夸她是个“聪敏人”,宝玉也说她“最是心里有算计”。但她又因“庶出”身份而活得小心翼翼。 当我们将心理分析的
始终坚持以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以心理课堂为主要阵地,在实践中坚持五育并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助力学生成为“乐学、上进、明理,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成就积极自我。 强师资:提升心理教师专业水平 心理教师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学校组织心理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专业心理培训。校内为兼职心理教师开设心理沙龙,为他们提供学习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辅导技术的平
团体辅导:团结与合作 团体辅导:毅力与坚持 绘出心中的幸福 心理游园会:活动促成长 每年五月,学校会举办心理游园会,开展各类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知识科普、心理知识竞赛、画出心中的幸福、心愿墙、感恩父母、踩破压力气球、解忧杂货铺等,并举办大型团辅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启迪,释放压力,掌握处理情绪和人际关系的方法。 心理游园活动:心愿气球 劳动教育中融入心育 美
王洪波,山东省滕州市墨子中学高级教师,枣庄学院客座教授,兼任枣庄市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研究院执行院长、枣庄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曾荣获“全国百强教育工作者”“山东国防教育先进个人”“枣庄市突出贡献教师”等荣誉称号。 王老师将“家校社协同”模式引入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创新性地构建“茶话会”心理干预机制。整合家庭、学校、社区三方资源,营造轻松、自由的交流氛围,为学生打造分享心理感受的平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