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风里,飘荡着青春的激情和历史的回响。百年前,无论是“五四”的风雷还是“五册”的怒涛,都见证了国人觉醒的民族自尊心。国家积贫积弱,中华崛起刻不容缓。危亡之时,有这么一些人,他们为天下先,敢作敢为,成功践行了曾经立下的实业报国之志。 为了讨生活,后来成为巨商的黄奕住不得不远离故土,漂泊南洋。从挑着理发担的“剃头匠”,到走街串巷的“卖货郎”,再到杂货商行的“当家人”,黄奕住在异乡尝尽酸楚。哪
1919年,东南亚,华侨巨商黄奕住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痛苦徘徊。国家积贫积弱,华侨在外得不到尊重,权益屡受侵犯。对他辛苦积累三十多年的资产,荷兰殖民政府凯鲵已久。是加入荷兰籍继续寄人篱下,还是携资回国助力国家富强?最终,他选择了后者。 这年4月,在五四运动爆发的前夜,黄奕住辞别留在印度尼西亚的妻女,登上轮船,踏上了回国之路。 漂泊南洋的“剃头住” 清朝末年,战乱频发,民不聊生。因生活、医疗条
1882年,中国第一盏电灯在上海街头亮起。望着橱窗里闪闪发亮的电灯泡,年少的胡西园常常驻足许久而不愿离去,既不用火也不用油的新光源让他好奇。多年以后,在他简陋的实验室里,中国人自制的第一只电灯泡亮起了第一道光… 中国人自制的第一只电灯泡 1897年,胡西园出生于浙江宁波一个有万亩田土的富裕家庭。他自幼喜欢研究各种制造工艺,尤其是电灯泡,于是后来进入浙江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就读。胡西园读大学时
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出租车市场被洋人财团垄断,国人开办的出租车公司不仅规模小、车况差,服务也跟不上。当时最大的出租车公司云飞公司旗下有六百辆车,司机全是外国人。华商如何能跟外国人叫板,从出租车市场分一杯羹实在是个难题。 一个名叫周祥生的外乡人剑走偏锋,他创办的祥生汽车行仅用一年时间就反超云飞公司,后不断扩大经营,一跃占据上海出租车行业的半壁江山。他也因此成为“出租汽车大王”。 周祥生小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牌101铅笔”成了国人首选的绘图工具,它的问世被称为中国铅笔制造业的里程碑。然而,在这支小小的铅笔背后,有着一段峥嵘且艰难的历史。早在1935年,我国第一家铅笔厂——中国标准铅笔厂在上海诞生,中华铅笔也自此艰难起步,这蕴含着创办人吴羹梅实业救国的雄心壮志及满腔热血。他排除万难,勇往直前,在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奋力写下了不朽的一笔。 东渡日本只为学成报国 1906年,吴
2013年12月14日晚,中央电视台向全球直播了嫦娥3号搭载的玉兔号巡视器(简称“玉兔”)在月球表面工作的场景。“玉兔”是中国第一辆月球车,上一个登月的人类探测器还是苏联于1976年发射的月球24号。镜头中,“玉兔”一边缓缓移动,一边张开太阳能板、探测臂、光谱仪、摄像机等设备。 赵淳生盯着电视眼都不眨。因为在这台巡视器里,那些驱动着各种设备展开到位并正常工作的必不可少的元件超声电机,就是他的团队
钱君萄 在九十一年的生命中,钱君萄“大展其才,自成一家”,完成了近两千册书籍的装帧设计,是沪上知名的“钱封面”,还留下了两万多方篆刻印作、数千件名家作品收藏、一百余首歌曲的词曲创作以及多到无从统计的个人书画作品他生前常说一句话:“轧道轧得大。”在江南方言里,“轧道”是指与人结交的意思。吴昌硕、丰子恺、鲁迅、巴金、黄宾虹回顾钱君萄熠熠发光的朋友圈,你就会知道,一位书法、绘画、篆刻、作诗、谱曲、装帧
▲李青萍 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李青萍就蜚声画坛。徐悲鸿曾为她选辑《青萍画集》并作序;刘海粟对她寄予厚望,称她为将西画引进中国的先驱;齐白石为她的画展题词“李青萍小姐画无女儿气”。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是她生命中的一段“磨难期”。这一时期,她用自已特有的执着与真诚阐释了艺术的生命与意义。值得庆幸的是,在生命终结前,《李青萍画集》得以出版,她的夙愿终于实现。 “好一个新派女画家”
笔者的表哥刘显曾是著名历史学家刘节(字子植)先生的长子,显曾母亲是钱稻孙三女钱澄(字清之)女士。2025年2月28日,显曾病逝于天津,享年八十八岁。而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年,重心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整理父亲的日记、书信等遗著。过往的深沉岁月和那些不为人所知的心境随着文字再度浮现,令人动容,也积累起显曾对父亲更多新的认识。显曾敬重父亲是“一个表里如一,始终一贯,正直的人”,正因如此,他“对父亲真有高山仰止
民国第一写手张恨水一生创作了一百二十余部小说,多以言情见长,只有《虎贲万岁》是其唯一一部军事题材的作品,直接描写抗战正面战场的著名战役—一常德会战。 “虎贲”一词源于《尚书》中《牧誓》一文中的“武王戎车三百两(辆),虎贲三百人”,抗战期间,代号“虎贲”的第七十四军五十七师“以一敌八”,与日军浴血巷战,可谓惊天地泣鬼神。自后,“虎贲”之称便成为无敌之师的最高荣誉。 张恨水的小说向以写虚而非紀实,
红军战士在缴获的电台前留影(现藏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档案馆)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1930年12月底,在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龙冈战斗中,红军一举全歼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师部和两个旅,敌师长张辉瓒也被俘虏。而比俘虏张辉瓒更具价值的,是战士们打扫战场时意外发现的两坨“铁疙瘩”…… 险被砸坏的“铁疙瘩” 1930年12月上旬,在江西省赣州市宁都
晚清重臣张人骏出身名门望族,前半生官运亨通,为清廷立下赫赫功绩。然而官至两江总督的他也无法抵挡历史前进的脚步,在清廷颠覆之际无奈留下一些逸闻趣事,颇为世人熟悉的就是他“坐着箩筐在城墙上下去"逃出即将光复的南京城。他还是知名作家张爱玲的二大爷,张爱玲在多部小说中详细描写过他。那句“一个高大的老人永远坐在藤躺椅上”,说的正是这位典型的清廷遗老的形象。 ▲张人骏 丰润张家,名动一时 张爱玲晚年寓居
1956年,北京。外交部的一间办公室里,条约委员会的几位领导正逐个对一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温言规劝,希望他能来外交部工作。 这个青年就是二十一岁的厉声教。自此,厉声教毅然投身外交事业,在其五十多年的外交生涯中,他多次代表新中国参与中缅、中印等边界谈判,以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等重大国际谈判,是公认的国际海洋法和中国边界与海洋事务专家。 因诗词造诣极高,厉声教又被称“诗人外交家”,并被赞誉为“身兼
他毕业于北大哲学系,1937年因中篇小说《鬼恋》声名鹊起,1943年凭长篇小说《风萧萧》红遍天下。然而,世事难测,造化弄人,此后他虽笔耕不辍,出版多部文集,但昔日耀眼的光环随着时间的流逝却逐渐暗淡,曾经一纸风行的作品也尘封在书店不起眼的角落,乏人问津。他就是有“文坛鬼才”之称的现代作家徐讶。 一夜成名,心花怒放;晚年落寞,心有不甘。徐讶曾这样说过:“没有故事的人生是空虚的人生,没有人生的故事是不
浦江清 翻开当代学术史册,浦江清这个名字或许已蒙上历史的尘埃,但若将书页倒回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位与朱自清并称“清华双清”的学者,曾是清华园里最专注的古典文学守望者。从屈原研究到戏曲考辨,从诗词品鉴到小说探微,他留下的著作至今仍是古典文学研究者的重要参考。 1957年8月,浦江清病逝于北戴河。时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研室主任的游泽承先生,携研究生与助教们写下数副挽联。其中“秋雨梧桐成绝唱,春风
鲁之俊 1939年初,鲁之俊拒绝国民党军医署赴德国的指派,在共产党的安排下来到了延安。他本是一名外科学专家,并不懂中医。但陕甘宁边区的战士和群众常有胃肠病、关节炎等慢性病的困扰,西医疗法收效甚微,反倒是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段常获奇效。鲁之俊意识到中医的重要性,开始虚心学习中医,尤其是针灸。一次,有位农民胃痛难忍,被人抬进鲁之俊的诊室。鲁之俊先在病人两腿足三里穴各施一针,很快就缓解了他的疼痛。后在腹
1839年6月,湖广总督兼钦差大臣林则徐将收缴英商的近两万箱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原先支持林则徐禁烟的道光帝,将林则徐作为替罪羊,革职发配新疆。1842年8月,林则徐带着两个儿子和仆人离开西安,前往发配目的地一一。从最受道光帝宠爱的封疆大吏和钦差大臣,突然变为流放新疆的罪人,林则徐的心情可想而知。离开西安前,他写下了传世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
公元1775年,山东嘉祥县郊外,一场暴雨冲刷出几块刻满汉画像的石板。一位身着青布长衫的中年男子蹲在泥泞中,手指颤抖地摩挲着石面斑驳的纹路,喃喃道:“此乃汉武梁祠遗石!千年蒙尘,终得重见天日。”此人正是清代金石学巨擘黄易。 黄易于1744年出生在一书香门第。其父黄树穀以诗文名世,家中藏书万卷,尤多金石拓本。幼年的黄易常蜷缩于书房角落,对着一幅《西岳华山庙碑》拓片出神。父亲问他:“此碑残损过半,
盐打哪儿咸,醋打哪儿酸一一阅读和创作人物传记,焉能不知传记文学的源头? 中国传记文学源 关于中国传记文学的源头,在众多说法之中,最典型的有三种。 一、中国传记文学可以追溯到司马迁的《史记》“列传” 纵观浩瀚史籍,《史记》这部书,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显然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嗣后的历代史书,无一不程度不同地从中汲取了丰富营养。尤其在人物传记方面,《史记》堪称“开先河”之作。因为,它不仅在人物撰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