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了,我自己可以的。” “我没事,你忙你的。” 当我们跟年迈的父母打电话时,经常会听到父母这样的安慰。这些话听起来体贴、理性,甚至让人安心。但作为医生,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其实这不是老人们不需要,而是“不敢需要”。 我曾接诊过一位急性脑梗死的老人。那天清晨,她突然感到左侧肢体麻木,但怕影响子女们工作,也怕他们担心,就选择自己忍着,什么也没说。直到第三天早上,邻居发现她三天都没出门活动,
炎炎夏日,游泳、玩水成为深受儿童喜爱的消暑方式之一。在碧波荡漾的水中感受一丝清凉,尽享玩水的乐趣时,大家不能忽视这背后隐藏着的危险——溺水,这个每年夺走全球至少13 万名儿童生命的“杀手”。其实,儿童溺水是可以预防的。保护儿童安全,远离溺水之殇,需要筑好“三重屏障”。 第一重屏障:做好环境防护远离高危场所 学会识别可能造成儿童溺水的高危场所,设置围栏等物理屏障,避免儿童接触、靠近危险水域,
八月高温高湿谨防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肠道疾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传播,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往往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患者每日的排便次数可达数次甚至数十次,通常为稀便、喷射状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部分患者还会伴随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食欲不振等情况。 八月天气湿热,利于细菌等病原体增殖,食物也容易腐烂变质,加之夏日人们
王阿姨今年58岁,有20年的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平时还喜欢吃些烧烤、喝点小酒。一天晚上,王阿姨用力打了一个喷嚏后,突然出现难以忍受的剧烈头痛,无法缓解,还伴有恶心、呕吐,右侧半边身体也不能动,家人立即将王阿姨送到医院。神经科医生完善各项检查后,确诊王阿姨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脑袋里长了肿瘤吗?不,此瘤非彼瘤也。颅内动脉瘤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肿瘤,
“医生快看看!孩子痒得整晚睡不着......”4 岁的小宇(化名)倚偎在父亲怀里,孩子身上、手臂、腿部可见多处红斑和一道道线状结痂,部分皮肤已出现苔藓样变。据了解,小宇顽固性瘙痒已有近半年,白天因抓挠无法专注玩耍,夜间剧烈瘙痒更导致其睡眠不安。最终,小宇被确诊为特应性皮炎,经过一周的规范治疗,小宇的皮损显著好转,夜间搔抓明显减少。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以剧烈瘙痒、皮肤干燥、顽固性湿疹样损害为特征
黑色素瘤,通常指恶性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细胞恶变形成的恶性肿瘤。黑色素细胞广泛存在于皮肤、眼睛和黏膜等部位,能防止紫外线辐射造成的细胞染色体受损,就像皮肤里的“小卫士”。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胞会规规矩矩地产生黑色素,形成色素痣。色素痣一般为良性,但由于紫外线、摩擦、遗传、感染等因素的影响,它们有可能“黑化”,发生恶变,最终形成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为全身恶性肿瘤的1%~3%。这种
乳腺癌虽然不是消化系统的疾病,但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饮食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的饮食不仅能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治疗副作用,还能加快康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 当乳腺癌患者的体重明显下降(比如近3 个月内体重下降≥5%),或BMI 指数<18.5 千克/米的平方(kg/m2),或超过1 周食量下降1/3,就有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此时,应主动就医,医生会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营
在我们的大脑底部中央有一个卵圆形的小体,重量仅有0.5~0.6 克,相较于整个大脑来说,重量微不足道,但功能却不容小觑,它就是我们体内最复杂的内分泌腺——垂体。 垂体瘤则是一种来源于脑垂体的内分泌占位性病变,其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0%~15%,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垂体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大多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术进行治疗。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不可轻视。那么,该如何照
何时测血糖为宜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检测通常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小时血糖、睡前血糖。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也可能会在餐前、凌晨加测血糖,具体的时间点请遵循医生的指导。 ●空腹血糖:早上6~8 点测量最佳,空腹血糖的控制目标为6.1~7.8毫摩尔/升。记住,空腹是指至少8小时内没有吃任何食物(少量饮水除外)。测量空腹血糖可以了解整个夜间至次日清晨的血糖情况,指导晚餐前或睡前降糖药的用量,在高危人
认识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它由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和分布于其他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这些内分泌器官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调节着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繁衍、情绪等几乎所有生理过程。可以说,内分泌系统的稳定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 熬夜对内分泌的影响 ●褪黑素分泌紊乱 在众多受熬夜影响的激素中,褪黑
一年前,旅居加拿大的30 岁的任先生与朋友聚会后突发右上腹痛,前往当地医院急诊。经检查发现,他是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对症治疗好转后,医生建议他择期进行胆囊切除,但任先生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发作一次就切除,自觉未免有些草率,因此对胆囊切除手术一直心存顾虑。 “我实在不想那么年轻就切除胆囊。”任先生心有不甘。后来,他通过朋友找到我们,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从加拿大回国就诊。 接诊后,任先
2025年1月2日,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适应证放宽到男性,这让我想起那个曾对我们说“等病好了,我要给科室的医生们拍一张最美的‘全家福’”的小伙子。可惜的是,我们没能等到他病情好转的那一天。 小伙子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伴肛周肿块不适来院就诊,起初我们以为他和其他多数患者一样,只是得了尖锐湿疣,通过手术切除后很快就能康复出院。但是术后的病理结果让我们很吃惊,居然是肛门癌,并且
正值盛夏,小迪(化名)顶着烈日回家,一进门便嚷着头晕、胸闷、没精神。外婆见状,急忙取出家里常备的藿香正气水让他服用。没想到,晚上小迪就开始腹泻不止,还喊着肚子痛,辗转反侧,一夜难眠。 次日,妈妈带他去医院就诊。经医生询问,得知小迪服用的是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初步判断可能是酒精引起了消化道的不良反应。 藿香正气水不是“经典中药、消暑常备”吗?怎么还会出问题?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常被忽视的用
滴耳液是治疗耳部感染、耵聍(耳垢)栓塞或外耳道炎症等疾病的药物。然而,许多人在使用滴耳液时因操作不当导致药物无法充分吸收,甚至可能损伤耳道或鼓膜。若想更好地守护耳部健康,规范使用滴耳液必不可少。 滴耳液的分类 滴耳液根据成分和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类: 抗生素类:适用于细菌性外耳道炎、中耳炎,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 抗真菌类:适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如克霉唑滴耳液等。 消炎止痛类
原因一避免食物影响药物吸收 药物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到达靶器官。胃肠道作为药物吸收的主要场所,其生理状态在不同时间存在显著差异,这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效率。饭前,胃内基本排空,此时药物进入胃部后,能迅速与胃、肠黏膜接触,避免了食物对药物的稀释和阻碍,从而更快速地通过胃肠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 以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阿仑膦酸钠为例,它需要在饭前至少30 分钟空腹服用。这是因为
蛋白尿的分类 每日尿蛋白定量超过150 毫克或尿蛋白/肌酐>200 毫克/克,或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就称为蛋白尿。蛋白尿可分为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 通常会伴随发热、寒冷、高温、剧烈运动、紧张等应激状态,尿常规提示尿蛋白+,部分可伴尿中泡沫增多。待上述因素纠正后,尿蛋白可自行消失,无须过度担忧。一般情况下,生理性蛋白尿又可分为功能性蛋白尿和体位性蛋白尿。 功能性蛋白尿
最贵的检查一定最好吗 这天,王奶奶坐在客厅一角翻看旧相册,正看得出神,突然间多年未犯的头晕毛病又猛然发作!她只觉得眼前一阵发黑,天旋地转,还没来得及呼喊,“哐”的一声便从椅子上跌倒在地!情急之中,她本能地用手撑地,手腕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痛…… 家人们听见响动,飞奔过来,将王奶奶小心地搀扶到沙发上坐好。大家七嘴八舌地出主意:“哎呀,这么摔了下,骨头有没有事?得赶紧去拍个最贵的磁共振看看!”学医
颜色越浅防晒效果越好吗 不少人认为,穿白色衣服最防晒,但这个说法其实是个美丽的误会。科学研究表明,深色系的衣服在防晒效果上反而更胜一筹。这是因为深色面料能够吸收更多紫外线,而浅色面料虽然能反射可见光,却可能让更多紫外线穿透。以黑色为例,它能吸收约95% 的紫外线辐射,而白色棉质衣物只能阻挡约20% 的紫外线辐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专业户外品牌的防晒衣都以深色系为主的原因。 选购防晒衣UPF 值多
什么是伤寒 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通过食用或饮用被伤寒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尤其是未经彻底煮熟的肉类、海鲜、奶制品及受污染的蔬菜、水果等。此外,直接接触伤寒患者的排泄物或呕吐物后未洗手,也可能传播。这种病菌可引起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肠道溃疡以及相对缓脉等临床表现,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鸡蛋中为何存在沙门氏菌 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当夏日的阳光毫不留情地炙烤大地,所有人都在与紫外线展开一场无声的“攻防战”。每一道看似温柔的光线,都可能成为损伤肌肤的“隐形杀手”。我们该如何挑选一款既能守护肌肤健康,又能兼顾安全性的防晒霜呢? 紫外线的奥秘 防晒霜的核心功能是抵御紫外线(UV)对皮肤的伤害。紫外线根据波长的不同分为UVA、UVB 和UVC,但UVC 通常被臭氧层遮挡,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得防住UVA 和UVB。 U
这是小慧切完腭扁桃体后的第二个月,她来找我复查。经检查,小慧术后恢复良好,她兴奋地对我说:“医生,我这两个月嗓子再也没有反复地痛过,也没有发烧,终于不用每天吃消炎药了。” 小慧是一个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就医前,她的扁桃体炎每个月至少要犯2 次,导致她从小到大经常吃抗生素。初次接诊时,我建议她手术切除扁桃体,她说:“小时候就有医生这么建议,但是我爸爸妈妈说,切了扁桃体后,人的免疫力就会下降,所以
60岁的王阿姨长期在家中从事家务劳动。近半年来,她右手无名指和中指逐渐出现麻木感,夜间更为明显,有时甚至会因手指麻木而醒来。最初,王阿姨以为这是颈椎病引起的,因此尝试了多种针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敷药、拔罐等,但症状并未得到缓解,反而逐渐加重,手指的灵活性也受到了影响。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手麻都是颈椎病造成的,它也可能见于其他疾病,比如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俗称“鼠标手”。此
在儿科门诊,经常有家长前来咨询:孩子总说肚脐周围疼痛,过一会儿感觉好些了,但没一会儿又开始疼了,是消化不良,还是腹部受凉?其实有可能都不是,而是肠系膜淋巴结炎。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常见的急性腹痛原因之一,其病理特征包括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性肿大,通常伴有明显的腹痛、咽痛、发热、便秘、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尽管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具有自限性,但部分患儿由于炎症反复或未得到有效治疗,可能导致病程延长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近年来,孤独症的发生率不断上升。我国孤独症患病率约为1%,居各类儿童精神残疾之首。虽然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但研究表明,早期、持续的家庭康复能显著改善孩子的社交和语言能力。正如一位家长所说:“我们无法选择疾病,但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它。” 家庭康复,正是这条漫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家庭康复四大
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富含各种营养素、免疫活性物质,能够满足0~6 个月婴儿生长发育所需全部营养需求,是任何配方奶、牛羊奶等无法替代的。然而,当宝宝遇到早产、腹泻、黄疸、过敏或先天性心脏病等特殊情况时,该如何坚持母乳喂养?妈妈们常常充满困惑与焦虑。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李晶,请她为特殊宝宝的母乳喂养指点迷津。 早产宝宝的母乳喂养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早
“种子”竟然扎根在瘢痕上 30 多岁的李女士月经迟迟未来,还出现了阴道出血的情况,到医院妇科检查后竟发现怀孕了。这本来是一件大喜事,可是接下来医生的话让她如雷轰顶。这颗“种子”竟然神奇地扎根在一个特殊的位置——原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 李女士的这种情况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异位妊娠,也就是医学上常说的瘢痕妊娠,比较少见。瘢痕妊娠的胎儿成活率极低,一旦确诊,需立即终止妊娠,否则进展为胎盘植入甚至凶
小雪(化名)今年26 岁,还没有结婚生孩子,平日无不良嗜好,不吸烟、不饮酒,只是工作繁忙,没什么时间运动。1 个月前,她计划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特地到当地医院做了宫颈癌筛查(包括HPV 和细胞学检查),没想到这一查竟查出了问题:HPV16 呈阳性,且TCT 检查(即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结果显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TCT 检查作为一种筛查方式,其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
调饮食 夏天炎热潮湿,身体出汗多,能量消耗大,而此时老年人的胃口往往会下降,易致饮食营养“入不敷出”。因此,老年人在夏天应以清淡、少油、易消化、好吸收的食物为主,一日三餐或少量多餐,定时定量,粗细互补,荤素结合,干稀搭配,以确保机体新陈代谢的需求。肉食建议选用鸭肉、鱼、虾类等平凉性食物,以增加蛋白质、微量元素等;适当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适时少量多次饮温开水,保持体内
“酸是好的酸,痛是好的痛”这句在健身圈广为流传的口号,让不少人将肌肉酸痛视为训练“到位”的标志,甚至陷入“越酸越有效”的误区。 然而,这种观点真的科学吗?下面让我们从医学和运动科学的角度解析肌肉酸痛的成因及应对方法,带你走出“酸痛等于好效果”的认知陷阱。 为何运动后肌肉会酸痛 当我们结束一场高强度运动后,往往会在不久后感受到身体某些部位酸胀、无力,甚至有疼痛的感觉。这种酸痛实际上分为两种
回忆起儿时的“猪油拌饭”,总让人回味无穷。但现如今却有很多人对猪油嗤之以鼻,认为其不健康,不少家庭厨房灶台上已经没有了它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植物油。有人说猪油是心血管杀手,除了香,一无是处,所以能不吃就不吃。那么,猪油到底能不能吃呢? 猪油为什么这么香 一方面,作为动物油脂,猪油本身的香味就别有一番风味。猪油的脂肪酸组成跟花生油、橄榄油不同,其脂肪酸中硬脂酸、油酸和棕榈酸的含量比较高,还会
对上班族来说,在工作单位解决午饭已是常事,但食堂已然吃腻,外卖又让人担心食品安全问题,真是左右为难。于是,越来越多人开始带饭上班。殊不知,带饭上班也有讲究。那么,如何做到自带饭安全又有营养呢? 食物搭配要合理 老人们常说“早饭吃好,午饭吃饱”,而要想吃饱,主食是必不可少的。《灵枢·五味篇》中提到“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因此在主食的选择上,可以全谷物为主,辅之以粗粮、薯类、杂豆
芋头,又名芋艿、毛芋,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块茎。芋头,既是食物,又是药物,为药食两用食物。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纳食不香者,不妨试试芋头。 中医认为,芋头性平,味甘、辛,有小毒,入大肠、胃经,有解毒、散结、消瘰、开胃之功,适用于已溃或末溃的瘰疬痰核、消化不良等。关于芋头的开胃消食之功,历代医家颇多记载,如《名医别录》言其“主宽肠胃,充肌肤,滑中”。《滇南本草》言其“治中气不足,久服补肝肾,添精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