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机梯队。摄影/王俊 战鹰呼啸,列阵苍穹。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让我心情豪迈无比,思绪不由再回云端,再回淬火炼钢的预校岁月。 高中时,我读了苏联英雄拉斯科娃的自传《一个女领航员的笔记》。于是,我有了偶像、有了蓝天梦。高考之前喜从天降,空军来我校招收男女飞行员,我抢先报名,并成为全校女生中的“唯一”,有幸被招录为新中国第二批女飞行员。 1956年6月底,我乘火车到空军某航空预备学校报到。参
仪仗方队。摄影/刘欣欣 (本专题图片由《解放军报》摄影美术编辑室提供)
铭记伟大历史胜利,凝聚正义和平力量。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盛大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共同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 9时44分,空中护旗梯队率先亮相,揭开阅兵分列式的序幕——3架直升机分别悬挂中国共产党党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国
仪仗方队。摄影/栾铖 9月3日,中国以一场盛大阅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主席检阅受阅部队。 兵者,国之大事。阅兵,国之大典。 古往今来,阅兵式都是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支军队的重要窗口,是值得仔细品读的军事文化现象。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人民军队一次次受阅,写就一部历久弥新的英雄史诗,镌刻在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记忆里。 一 这是一
“好男儿志在四方。希望你们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在部队大熔炉中全面锻炼、拼搏奋斗,不断成长进步,为强军事业贡献力量。” 2022年6月,习近平主席给陆军步兵学院2022届全体学员回信。殷殷嘱托,字字千钧。 时光长河中,有星辰闪闪,有履痕深深。 军校生活,是刻在学员骨子里的青春密码,是很多人回望军旅岁月的青春见证、成长足迹和人生华章。 走进军校,便走上一条浴火淬炼之路。训练苦,苦在要冬练三
1981年9月,我在连长职位上考取河北石家庄某军校,被编入二队三区队七班。上学期间的一些记忆虽有些散碎,但每每想来,依然如昨日一般。 首战“卫生关” 内务卫生评比是入校第一战役。由班至全校的竞争日渐白热化,由于找不到死角,几轮评比下来,分数差已到小数点后两位,仍难分伯仲。 队长下令:务必拿下全校锦旗! 全队饭吃不香、夜也难寐,憋到全校大检查前一天晚上,仍无高招可出。 午夜时分,班长被通信
2016年9月,几个军校同学张罗着聚一聚,追忆我们入学30年。 那天,一进饭店包间,我就看见了坐在主位上的刘队长。此时,他头发花白,背有些驼,腰杆却直,穿着深蓝色西装,衬衫袖口扣得严实。围过去喊“队长”时,我们竟然都有些哽咽了…… 一 1986年9月,我考入北京某军校。当时,学校围墙外是成片水稻田,操场北侧有一座猪圈,养着20多头猪。那些猪,是年底会餐的指望。猪圈分内外圈。有时,那股混杂着猪
一 1995年秋,我从部队考入湖北武汉的一所军校。 刚开学,考上军校的兴奋劲还没有过去,我就成了掉队的“显眼包”。为期1个月的强化训练,曾是老部队训练标兵的我,复试考核成绩并不理想。更糟糕的是,紧张的学习、频繁的考试让我感觉难以应对,哪怕用上所有的业余时间,有些课程对我来说依然学着很吃力……记得某科第一次考试后,当我拿到61分的成绩时,那种沮丧达到了顶峰。 幸好教导员及时发现了我的反常表现。
一 1997年,是我在陆军某军校的第三学年。 初春,北方柳枝刚抽嫩芽,风里还带着寒意。我们一大队三队的队部广播传来消息:学院计划从五个学员大队中挑选一个中队,组建迎接来宾的仪仗队。 下课后,同学们围在公告栏前议论,有人激动地拍战友肩膀,有人下意识挺直腰板,个个眼里都满是向往。 “这任务不简单,往那儿一站代表中国军人形象!”同学晁志伟攥着拳头说。我看着他,也忍不住攥紧拳头——谁不想要这份荣光
一 1999年深秋,我从部队考入武警某学校。当时,学校位于甘肃省某县,四面环山。来接我的学长指着山峁间浮动的细尘说:“瞧这麻子脸,咱们是‘麻点军校’。” 我不解其意,只顾盯着训练场边的白杨,看着金黄的叶子在风里翻飞。 学校的“三优四良”是悬在每个学员头顶的秤,也是学校对新学员的“见面礼”。所谓“三优”,是射击、五公里、400米障碍成绩必须优秀;“四良”是队列、器械、擒敌术、战术成绩至少要良好
6月28日,我从新闻中得知陆军兵种大学组建。刹那间,在解放军炮兵学院学习的往事如炮火般在脑海中轰鸣:百里行军的血泡、中秋夜岗的月光、实弹射击的震响……它们早已熔铸进我的骨骼,谱成一曲淬火的乐章。 一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年少时读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便对火炮产生了向往。2001年8月,我考上了解放军炮兵学院,心情无比激动。 开学三个月后,我们迎来了新学员入学训练的收官课目—
8月26日,我背上行囊,再次踏上前往自己母校——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学习的旅程。 这一次,我怀揣期待:要拿下专业修理工技师鉴定,还要重拾当年藏在汗水里的六队时光。 一 校园大巴车早早就在校门口等候,将我们送至两公里外的住宿区。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熟悉的景色,曾经的军校生活如影片倒带般一一浮现于脑海。 2010年,我所在的枪炮系下达专业比武通知。次日,我们六队的4个区队就挂起了倒计时牌子,
一 男生楼405,是我2011年9月考上军校后的宿舍号。 405 共 6个人,在同一个班,各有其长:大明是陆军特战队员出身,也是体能尖子;子涵文艺范十足,各种乐器信手拈来;博文,学识渊博,文化成绩名列前茅;小林擅绘画,是板报组组长,制作的板报令人赞不绝口;阿滨是摄影高手,也是校刊特约记者。而我,只能说爱好写作,并无他长。 刚到学员队时,我的体能素质算是最弱的一个。听到值班员在楼道里喊“体能着
2018年7月,刘梦婷(左一)与舍友毕业前合影。供图/刘梦婷 一 “你们几个吃大席呢?磨叽!”2014年9月,我考上了南京政治学院(现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大一新训时,每次在食堂门口,我们宿舍四人经常被学长这样调侃。 那时,学校食堂用的清一色全是方形铁桌,每桌4人,正好对应一个宿舍的编制。 我们四个女生性格迥异。珺珺年纪稍长,处事稳重,是我们宿舍的定心丸;戈戈性格爽朗,办事利落,在队里人缘极
一 2018年8月,我通过军考,被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录取,成为该学院首批女学员之一。因为是战士考学,自认为军校生的训练不会比入伍新训时更苦,可令我没想到的是挑战并不小。 为了加强体能素质,教员们为女学员专门定制“体能加餐”,其中一项是“踩绳上”。 这个课目需要我们在战斗着装的条件下,利用直径为18毫米的攀登绳,向上攀爬10米。想要快速攀登,需要手脚协同发力,手臂配合脚部勾踩绳索,及格时间是50
文/郝昕宇 成文 图/张振 那些或热血、或温情、或振奋的瞬间,皆可勾勒出军校生活的独特轮廓,展现军校学员别样的青春风采。2025年7月13日,武警警官学院毕业部分学员身着学士服、手捧学位证书在学院广场上合影,表达对校园生活的眷念和到部队建功的期许。 文、图/张泉 2025年4月,空军勤务学院与江苏省军区徐州第五离职干部休养所携手开展“致敬抗战老兵 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活动。年近百岁的抗战老英
香港 举办“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大型巡回展览 本刊讯 康敬、吴健怡、洪泽楷报道:8月22日,由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与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型巡回展览”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幕。 展览分为“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血浓于水 烽火旌旗”“文章报国 舆论脊梁”“艺魂丹心 铁线救国”四个部分,涵盖近40
刘世钺,1930年11月出生,1938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河北省军区石家庄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曾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眼科主任。在全国首创泪囊穿刺造影术,先后获得全军科学技术进步奖13项。荣立三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1次,荣获独立自由奖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解放奖章、解放华北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等。2020年,入
2025年8月,刘敏一家三口合影。供图/刘敏 2025年8月,刘敏获评陆军某部“最美军嫂”。 “每个攻坚克难的深夜,当我走出实验大楼,总会望向海面。”在发表感言时,刘敏说,“我知道,在某个航道上,也有一盏灯为我亮着——那是两个不同战场上的守望,更是穿过风浪依旧共振的心跳。” 一 刘敏是大连医科大学的一名科研人员,爱人姜添在陆军某部服役,常有海上执勤任务。 2017年夏,借着军营开放日的机
一 我的爱人江丽峰,是上海某中学的一名数学教师、班主任,我是一名武警警官,虽然我们在同一座城市,平常也是聚少离多。 2024年9月,爱人怀孕后对我说,想在学校附近租一间公寓,工作日住在那里,周末再回家。我坚决反对——孕妇最需要照顾,她搬出去住不方便。结婚后,我父母和我们一起住在部队分配的公寓房,能相互照应。 “我带的这个班,明年就要中考了,耽误不起。再说,怀孕了也得减少奔波,住学校旁边最踏实
一 2018年12月,爱人脱下穿了25年的“橄榄绿”,选择自主择业。他一回家,就把退役金及家里的“财政大权”全交给了我。我虽是首次掌管“财政”,但没有守财观念,还主动留给他一部分,因为我一直都觉得他是踏实过日子的人。 可有一天,我下班回家,发现他坐在沙发上发呆,整个人萎靡不振。我关切地询问事由,他眼神里带着闪躲,我猜测可能是婆家有事,他不便说。 但见他那样子,我心疼他,多次询问,他只是回
20世纪60年代初,我出生在河南省尉氏县蔡庄镇后黄村一个农民家庭。我的父亲黄文锡两岁失去父母,由他的大伯黄樵松(我的大爷爷)抚养成人。黄樵松是抗日名将、革命烈士。 父亲生前多次翻出他珍藏多年的老照片,给我讲述大爷爷与日寇血战的故事,每次都听得我热血沸腾。 一 听父亲说,大爷爷身材并不高大,体重不过百斤,却身手麻利。1922年,他考入西北军学兵团,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在战将如云的军营里,
小时候,父母在外打工,我随爷爷、奶奶在村里生活。 那时,村里每年都会放几次电影。每次,爷爷都会一手牵着我,一手拎着马扎和蒲扇,带我去看。 夏日的夜晚,露天放映蚊虫多,爷爷便手持蒲扇,轻轻地为我驱赶。 爷爷带我看过许多影片,像《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每次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爷爷都会语重心长地叮嘱我:“娃儿,好好学习,长大了咱也去当兵!” 爷爷年轻时想过参军,却因种
空降突击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摄影/刘欣欣 2025年9月3日,清晨5点半。北京的天空还未完全苏醒,淡青色的天际泛着微光。战车列阵,我们早已整理好着装,肃立待命。 伫立在装备方队中,我的手心微微出汗,不是紧张,而是激动…… 一粒火种落在了心里 我出生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开坪乡的羌寨。2008年5月12日,我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地面剧烈摇晃,窗户玻璃“噼里啪啦”碎了一地。等我们跌跌撞撞跑到操
1998年9月,我从部队考入解放军某学院。开学不久,同学刘明问我想不想参加学员队的新闻报道组。 刘明,个子不高,皮肤略黑,戴副眼镜,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儒雅气质。他讲话不急不慢,慢条斯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此外,他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正楷。 入伍前,我经常写一些新闻稿在电台、报纸发表。到了部队,稿件还在《解放军报》刊发过。听刘明一说,我立即同意了。 没过几天,刘明作为组长召集我们这些组员开会,他布
一 1944年上半年,我经历了一场与南京日本宪兵队特务石井的周旋和斗争。 那是年初的一个傍晚,我从南京中央大学回家过星期天。刚到家,母亲便告诉我,前几天有四五个全副武装的日本宪兵来家里搜查。临走时,又把房东和来看望母亲的舅父押到日本宪兵队司令部审问了一阵之后才释放。当时,母亲恰巧出门,未遭牵连。 我有些吃惊,心想,难道自己工作暴露了,敌人上门来搜捕? 当时,我们暂住南京城北吉兆营巷内一座小
妙手剪彩,红妆赠情。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滨海街道“挚爱深蓝”军嫂志愿团队,在当地黄盒子美术馆举办“红妆守望剪峥嵘——军旅主题非遗剪纸艺术献礼展”。 现选登部分展出剪纸作品,以飨读者。 伟大的母亲 制作/成宝茹 英雄城 英雄舰 英雄兵 制作/王珺 《七律·长征》 制作/夏丝雨 兵心向党 制作/卢晓华 保家卫国 制作/唐荣 扬帆远航西海岸 制作/张洁 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