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鲍里斯·库斯托季耶夫《谢肉节》 俄罗斯谢肉节是告别冬天、迎接新年的节日。在谢肉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跳舞、唱歌、打鼓、焚烧雪人等,当然也免不了一系列游戏和竞技活动,如滑雪比赛、冰壶比赛等。 姚文瀚《岁朝欢庆图》 新春来临,孩童们敲锣击鼓、点燃爆竹,嬉戏于庭院中。男女主人及长辈们端坐厅堂,或聊天,或笑看满堂儿孙嬉戏玩闹。庭院火盆内烧着松枝、芝麻秸,室内布置着四季花卉大立屏,烘
熊培云:我对各种节日没有丝毫的热情,有时甚至充满厌烦。对节日有些警惕之心,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我认为每个日子都是平等的,实在不必厚此薄彼。看云起云散,日出日落,我愿意公正地对待生命中的每一天。其次,所有的节日都无非是以庆祝或纪念某种东西的名义将你拉进人群。我不喜欢跟着人群走。人群能让我找到方向,却不能让我找到美。 再次,因为自由的心性,我不喜欢节日的仪式,它让我内心不自由。我喜欢假期,但我
亲爱的梓涵: 见字如面,念信安好。我是你的好朋友朋辈,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 马上又要过年了,你是不是想起了熟悉的春运场景?新春临近之时,在外漂泊的游子们纵使离家千里,也要回家过年。很多人扛着大包小包,却满脸笑容、脚步轻快;很多人没有买到车票,哪怕骑着摩托车,也要风雨兼程、披星戴月,义无反顾地奔赴团圆。 “回家过年”已经成为深刻在中国人基因里的印记,而这种印记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集体无意识”。“
人人都爱仪式感 不管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还是年夜饭的饺子,都“背负”了人赋予某一节点的意义,使享用它们的人感受到了仪式感。很多群体性活动都有特定的仪式流程,如阅兵式、运动会开闭幕式、教会礼拜等等。而仪式感就是通过举办仪式产生的强烈感受,康德认为它是一种极具“压倒性”的感觉,是当人看到无法理解或无法(在物理、心灵上)超越的事物时的直观感觉,通常由很多强烈情绪杂糅而成。当人们听到打雷声、近距离观
晚霞倾倒,濡湿了云脚和地平线。阳光退出院子,走走停停。 成绩直线下滑,同学们惊讶的眼神、老师担忧的神色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我该拿什么相信自己? 手机振动,兀自在长桌上转圈——是乡下的奶奶。或许是不会用手机吧,奶奶平时从不打电话给我。按下通话键,耳边传来的却是嘈杂的人声,我叫了好几声也没听见奶奶回应,约莫是手机拿在手上,不小心蹭到了。下意识想要挂断时,手却顿了一下,我也想听听她的世界的声音
俗话说得好,“市井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走进杨桥古镇,首先映人眼帘的就是农贸市场。晨曦微露,街边的早点铺刚刚开门,锅上的蒸笼比人都高,空气中弥漫着发面的香味;小贩们一早就到了,试图抢一个绝佳的摊位;赶早读的学生行色匆匆,目不斜视。 天渐亮,朝阳射出万丈金光。叫卖声、砍价声、铁器敲击声、鸣笛声、脚步声也随着温度的升高密集起来。极目望去,杨桥街上人稠物穰,行人摩肩接踵。市场上卖的东西更是种类繁多
青翠的大山深处,重峦叠嶂,索桥凌空。一对小姐弟背着书包,穿行在金色阳光照耀下的树林里。苍山、碧水、蓝天、薄云。深灰色的公路斗折蛇行,在茂密的林间蜷展、蜿蜒。梯田层层叠叠,树木葳蕤葱茏,大山逶迤无尽。阔野碧绿、翠岭重重中,红澄澄的耀眼的辣椒,一串串、一株株、一片片,赫然呈现在我眼前。镜头聚焦前景,模糊的绿色背景反衬出红辣椒的鲜艳夺目……电影《红辣椒》的开头,让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一下子就置身满目澄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