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据《巴黎协定》共同时间框架,2025年前各缔约方要提交面向2035年的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2035年的减排雄心将是连接当前NDC与长期碳中和承诺的重要纽带,对全球能否最终实现2 ℃/1. 5 ℃温升控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聚焦美国、欧盟这两个碳排放量最大的发达经济体和中国、印度这两个碳排放量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从衔接NDC与碳中和承诺的角度预估四大排放体2035年潜在的碳减排力
摘要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中国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目前,中国的主要碳排放源自能源消费,而能源消费仍以煤炭消费为主。因此,减少煤炭消费成为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第一步。该研究通过构建动态递归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深入探讨了多种减煤路径,包括煤炭去产能、碳税、碳交易和煤炭资源税等。通过情景模拟,评估了这些途径在达成相同减煤效果时,对宏观经济、碳排放、产业及能源结构的影响。研究
摘要 长三角地区正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但其减污降碳协同潜力如何?目前鲜有文献展开量化评估。该研究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全要素角度测算了长三角地区PM2. 5和CO2的边际减排成本,通过比较单独减排与协同减排下的成本变动,估算长三角整体、省际层面和城市层面的减污降碳协同潜力,模拟不同发展情形下协同效应变化。结果发现:①2011—2021年,相比单独减排,协同减排视角下长三角地区边际减污成本与边
摘要 作为一种自愿性个人碳交易机制,碳普惠旨在通过“谁减排谁受益”的激励模式促进个体主动践行低碳行为,是碳排放交易机制向个体层面的延伸和拓展,评估这一政策的碳排放绩效对于挖掘社会个体减排潜力、丰富环境政策工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2015年广东省实施碳普惠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合成控制法和2005—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评估了碳普惠在提升地区碳排放绩效方面取得的实际效果,并进一步探究了政
摘要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绿色金融要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推进中国绿色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实现环境污染治理和“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选取2012—2021年中国2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2017年设立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城市减污降碳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及异
摘要 数字经济因其“绿色属性”被认为有助于加速城市的低碳转型。然而,对于产业结构单一、能耗高的资源型城市,如何利用数字经济实现低碳转型,仍是一个关键问题。鉴于此,该研究以2011—2020年中国111个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并从城市类型和经济发展两个角度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①数字经济对资源型城市的低碳转型具有显著的积
摘要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绿色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和动力源泉,更是推动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该研究采用2006—2021年中国110个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空间渐进双重差分模型,从空间溢出视角考察了低碳城市建设对资源型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时空异质性,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揭示了低碳城市建设影响资源型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低
摘要 与传统的政府环境治理模式相比,政府运用算法开展环境治理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能够提升环境治理的精准性、预测性和高效性。算法嵌入政府环境治理的过程容易引发伦理、工具和法治三个维度的风险。伦理维度中面临价值失衡风险,工具维度中包含环境数据结构性不足、环境算法模型透明度不足的风险,法治维度中则存在环境算法模型掌控者权力滥用和责任分配不均的风险,故有必要对算法嵌入政府环境治理所诱发的风险建构系统性的法
摘要 在推进环保法庭建设已经从司法政策被提升为国家政策的背景下,有关环保法庭的实际治理成效各方仍未形成共识,关键原因在于环保法庭提升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绩效的传导机制不明。为此,该研究以能动司法理念为基本视角,提出法院与政府之间的“府院联动”和由环境司法推动的环境议题“社会关注度”提升可能是环保法庭产生实效的主要方式,并进一步细化为“政府关注力度”“政府规制力度”“公众关注度”和“媒体关注度”四条微观
摘要 环境污染问题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环境司法积极发挥生态环境保护效应的当下,科学评价环境司法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公开的2012—2017年全国各地法院的环境裁判文书,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案件数量、判罚金额、被告人数等数据要素进行文本识别以构建环境司法度量指标,并匹配“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等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司法对居
摘要 加快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企业转型的驱动力正在从外部压力向内部动力转变。随着数字化平台的发展,公众环境关注作为政府环境规制的有益补充,逐渐成为企业提升内部能力建设、实现绿色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因此,该研究基于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协同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重点从企业内外联动视角考察公众环境关注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及与政府环境
摘要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与金融功能理论,从供给与需求双重视角考察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供给策略的影响,探索了供给策略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绿色创新和碳排放的微观机理。利用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三重差分模型验证试验区对重污染企业与非重污染企业的差异化影响;引入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与分解模型识别两类企业相对融资约束变化以及试验区与非试验区企业间资本错配的相
摘要 在既定的资源约束下,不同类型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的战略意愿与动力明显不同,因此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视角深入剖析如何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意愿与动力成为重要研究议题。该研究以2013—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实证研究样本,考察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混合所有制改革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考虑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②内在
摘要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产物,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实践。中国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中注重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生态产品价值可持续实现的问题,导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理念认知、保护修复、产业发展、部门协同、价值共享等方面出现了不可持续的趋势。可持续生态学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它不仅关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系
摘要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出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重要方向。该研究利用文本分析方法厘清了2020—2022年黄河流域42个地级市/州间的生态协同治理关系,运用网络分析方法和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s)识别了协同治理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网络呈现“少部分地级市独立治理、多数地级市/州域内紧密协同”的总体格局,并且上中下游协同结构差异
摘要 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着力构建水−能源−食物纽带关系,政策整合则是其中重要的治理工具。该研究以2010—2023年沿黄9省份,以及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几”字弯都市圈和兰西城市群的水资源、能源和食物政策为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对黄河流域水、能源、食物政策整合程度、模式及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样本期内,黄河流域水、能源、食物政策目标整合
摘要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压力,研究水资源、能源和碳排放(水-能-碳)系统间的复杂作用关系和适应性水平,对促进“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界定“水-能-碳”系统适应性内涵,建立“水-能-碳”系统交互适应性框架,从敏感性、稳定性、兼容性和可持续性4个子系统构建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协同进化模型评价2010—2021年长江经
摘要 提升脱贫质量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的代表性政策,后续扶持政策是防止搬迁户返贫的重要政策工具。因此,评估后续扶持政策的执行效果并探索其优化策略,有助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阶段“精准施策”。基于陕西省易地扶贫搬迁户的1 253份调研数据,该研究首先从收入、生活、健康、教育和心理5个维度对搬迁户的脱贫质量进行了测度,随后评估了后续扶持政策对脱贫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