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炭还田以“双碳”目标为导向,实现碳固定和碳减排、改善土壤质量、保护水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对绿色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用电加热炉制备不同热解终温(300℃、500℃、800℃)条件下的玉米秸秆生物炭,并研究了其热失重、比表面积、微观结构等理化性质及表征,然后进行了生物炭还田实验。结果表明:热解终温越高,生物炭热解越充分;终温为500℃的生物炭还田后,土豆吸水量最大、土豆地上茎个数
摘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当前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而云南省“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大力发展工业产业,给全省2030年实现碳达峰带来较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通过构建碳排放与人均GDP、单位GDP能耗、人口规模、工业占比、一次电占比、城镇化率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岭回归-STIRPAT模型,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对云南省2030年碳达峰情况进行情景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①构建的岭回归-STIRPAT模型能够较好地
摘 要:氮循环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之一,它在土壤科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微生物等的作用使得大气中的氮进入土壤,并以氨、硝酸盐等形式被动植物吸收,最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再次回到大气中,形成了一个循环。氮循环可以增强土壤的肥力,不仅可以促进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生长,还能增加农田作物产量,对维持土壤健康、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土壤中氮循环的基本过程,并对土壤中氮循环当代
摘 要:基于陆海统筹思想以促进候鸟栖息地生态环境改善、提升物种多样性、加强种群交流为目标,识别分析“中转站”域内生境状况并提出修复建议。通过从MSPA模型、景观连通度分析、结合大连市重要鸟类栖息地选取重要栖息地斑块,通过电路理论模拟鸟类随机移动,识别侯鸟生态廊道与重要廊道节点,以构建生境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识别出研究区内生态保护区、关键区、待修复区。其中待修复区根据生态安全性重要程度进行分级,并提出
摘 要:利用2004—2022年数据,选择了21个关键指标,在PSR模型框架下评估了城市治理效率,同时结合熵值法和CRITIC法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进而对山西省城市效率进行年度评价,并识别了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表明,山西省城市发展虽波动,但整体呈积极趋势。其教育、医疗保健、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的投资不足,已成为制约地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建议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公共服
摘 要:通过调研,在云南省能耗总量和强度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预实验设计一款能源分析预警系统,可以对地区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做到准确的判断和预警。通过对企业用能情况原始数据的输录,利用后台的计算模块,进行分析和规划,为企业提供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政府的统筹管理提供了很大便利,提高了办公效率。本系统将在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和部门支持下,通过整合和开发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建立起能源分析预警
摘 要:结合山水林田湖草湿特点开展生态修复分区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基础,但目前多以单一生态要素生态问题为主划分生态保护修复分区。本研究因地制宜选取了8个主要生态问题构建玉溪市生态问题指标体系,结合生态风险评估结果综合划定玉溪市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研究表明:①玉溪市离中心城区越远,生态风险等级越低;②玉溪市存在的生态问题包括水土流失、石漠化、河流水体污染、林地退化、耕地破碎化、湖泊水体污染、草地退化以
摘 要:研究了季节因素对一体化Bionet设备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选择巢湖周边支流流域修复项目为研究对象,共调查了5个一体化Bionet设备在一年内的持续采样监测工作。研究表明:硝化容积负荷和COD容积负荷在冬季和夏季明显低于春季和秋季,存在季节性差异;TP去除率不受季节变化影响,在所有季节内去除率均可达到75%以上。在A1、A2、A3场站设备中各进水污染物与温度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在B1、B2场
摘 要:山地溪流为众多河流、湖泊等大型内陆水体的发源地,为探究山地溪流上游河段中不同季节和不同河流之间流量与水质指标的关系,于2019年旱季和雨季,在大理市苍山白鹤溪和黑龙溪的上游河段每7 d左右采样一次,DO和流量现场测定,TN、TP于实验室测定。结果表明:①在流量上,白鹤溪雨季流量均值显著大于旱季(P<0.05),黑龙溪雨季流量均值显著大于白鹤溪(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白
摘 要:鉴于当前高原地区流域突发水环境风险防控适用性较差的问题,以西南某高原地区河流为例,开展水环境风险受体、风险源、水环境应急空间与设施识别,构建调查研究体系,提出了高原地区流域环境应急空间与设施选择与使用方法。结果显示:适用于高原地区以空间换时间流域突发水环境风险防控的主要环境应急空间与设施共6类,包括水库、闸坝、引水式水电站、坝式水电站、桥梁、其他(应急物资库等);不适用的非主要环境应急空间
摘 要:为探究大气环境PM2.5浓度预测方法的适用性与准确性,本文基于大气环境中PM2.5浓度与温度、降雨量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建立线性回归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比分析两种模型PM2.5浓度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在冬季时PM2.5浓度高于夏季,呈现出大气环境中温度越低、浓度水平越高的的趋势,且当日降雨量超过一定阈值时,有利于PM2.5浓度的稀释。线性回归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存在差异性,线
摘 要:滇南城市群是云南省环境空气污染的高发区,为厘清此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污染成因,对2021—2022年环境空气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滇南城市群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优良率在96.7%~100%,污染时段集中发生在3—4月,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研究期间,云南省滇南城市群及中南半岛国家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分布规律与火点分布高度一致;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典型污染过程期间,五个州市的气
摘 要:采用芬顿法对难降解的某涂料生产废水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n(H2O2):n(FeSO4)为1.4、n(H2O2):n(COD)比值为10.5的条件下,COD处理效果可达到93.92%;当固定n(H2O2):n(FeSO4)为1.2~1.4范围内,并按n(H2O2):n(COD)比值为3.1~10.5调整药剂投加量时,COD去除率由46.06%增至93.92%;然而,在分别固定n(H2O
摘 要:以UASB反应器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进水量、进水硝氮负荷、回流比等控制条件,考察泥法低高径硫自养反应器的启动时间。试验以市政污水厂的缺氧污泥为接种污泥,通过人工配置的硝态氮废水为试验用水,以S2O32-为电子供体,以硝态氮去除率和自养去除占比为控制指标。结果表明,水温在15.8~20.7℃,使用低高径比为10的UASB反应器进行硫自养驯化,在低进水NO3--N污泥负荷(2±0.03 mg-
摘 要:采用自制三维电极电化学反应器,以模拟苯酚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活性炭和石英砂填充物配比、出水流速等因素对苯酚和COD处理效果的影响。其中在苯酚浓度为200 mg/L、电流为恒流2 A、填充物配比为9:1、流量为16 mL/min的条件下,采用中间出水时,苯酚去除率为98.6%,能耗为5.67 kWh/kg,COD去除率为83.8%,能耗为2.90 kWh/kg。实验结果表明,加入一定比例的
摘 要:在低压操作条件下使用中空纤维反渗透膜,取代固有工艺中基于相转变过程的高能耗蒸发浓缩单元,实现了高盐废水的高倍浓缩。研究发现采用多级串联的反渗透工艺可以降低膜两侧渗透压差,在7 Mpa进水压力下将溶解性总固体(TDS)为6%~7%的浓盐水浓缩至14%以上,可以取代蒸发浓缩单元,或降低蒸发单元的处理规模,显著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与MVR工艺相比,中空纤维反渗透膜工艺每年可节约运行费用约39.8
摘 要:随着铁路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铁路噪声给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大负面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危及周边群众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基于工作中典型铁路噪声投诉案例,为全面了解铁路噪声污染水平和影响规律,除开展铁路边界及敏感点噪声达标情况监测外,针对敏感点优化开展了24 h全时段噪声规律、开关窗噪声影响监测等研究,结合监测结果从噪声源的控制、声传
《环境科学导刊》,投稿及联系邮箱:hjkxdk@163.com;电话(传真):0871-6414238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1205/X;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3-9655。 《环境科学导刊》是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主管,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类环境科技双月刊。刊物力求反映环境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学术交流。《环境科学导刊》
《环境科学导刊》,投稿及联系邮箱:hjkxdk@163.com;电话(传真):0871-6414238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1205/X;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3-9655。 《环境科学导刊》的数字版本已全文入编《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龙源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