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住院服务和非住院服务组成了国家和区域医疗服务系统。关注这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采用国内和国际的主要公开数据,初步分析医院住院服务提供和利用的状况和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初级保健与住院服务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住院率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床位供应量呈正相关,且床位供应、利用率及全科医生资源同步增长。各省住院率存在明显差异。住院率高低难以用常用的社会经济、人口结构、卫生资源配置量等指标来解释,不过每百平方公里医院病床数与社会经济和人口指标以及其他资源结构有关。国际上的每千人口医院病床数在高收入国家呈下降趋势,在中收入国家呈增长趋势,在低收入国家维持低水平;住院率与人口老化程度、经济发展程度、医院治理政策等因素有关。世界各国已经意识到过度提供昂贵的住院服务会造成卫生系统不可持续性,均在致力于结构性的改革,将重点放在早期疾病的预防、巩固和加强初级卫生保健和基本医疗、改变医院的传统角色等。高收入国家已经通过各种措施降低了住院服务的供应和利用,中收入国家探讨住院服务的治理,低收入国家则探讨如何应对住院服务供应和利用不足的问题。因此,加强基本医疗服务不必然导致住院服务减少,不断发展基本医疗可以提高区域医疗服务的成本效益和公平性,优化住院服务资源的利用。对住院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进行有效治理、建立和发展有规模和胜任的基本医疗服务、严格执行分级诊疗和守门人制度、针对特定病种和人群采取措施减少可避免住院等,有助于基本医疗促进更合理的住院服务提供和利用。
【摘要】背景我国对慢性病防治工作日益重视,政策数量和种类呈增长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多重慢病成为公共健康领域面临的关键挑战,亟需优化相关政策。自的旨在揭示慢性病政策的特征、重点领域,并识别政策改进的潜在方向。方法基于政策工具、政策演进和政策主体的三维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NVivo 20.0软件对2009年1月—2024年1月发布的慢性病相关政策文件进行编码及分类分析。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Ucinet 6.0软件对政策主体合作网络进行分析,并使用 Excel2021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纳入的68份政策文件进行分析,识别出政策工具的使用共计279次,其中供给型工具135次,需求型工具27次,环境型工具117次。国务院办公厅涉及的政策工具参考点最多( 35.48% ,99/27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最少( 2.87% ,8/279)。社会网络分析中政策主体合作网络密度为0.63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中心度最高。对68份政策进行分析,随着政策演进,政策工具数量与种类呈上升态势,但仍以供给型政策工具为主(35份),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涉及较少(3份)。此外,68份政策中涉及多重慢病的政策仅10份。结论政策工具使用存在结构性不均衡,政策主体间协同性有待加强,多重慢病相关政策数量有限,缺乏专项政策。为应对慢性病防治挑战,建议优化政策工具配置,强化政策主体协同作用,并推动制定多重慢病专项政策,扩大政策覆盖面,且需从单病种管理模式转向多病共管模式,全面提升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
【摘要】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当前治疗面临诸多挑战。中成药治疗成人CAP疗效明确,但缺乏高质量循证指南。为此,课题组组织多学科专家,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原则,参照临床实践指南研制规范,通过文献调研、德尔菲法问卷遴选出6个临床问题,系统检索并整合当前最佳循证证据。在综合评估证据质量、患者意愿、价值取向及资源配置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两轮德尔菲调研及专家共识会议,最终形成《中成药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应用指南(2022版)》,于2023年发表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本次修订对证据进行了系统更新,新增药物经济性及推荐理由,共形成14条推荐意见,涵盖9种中成药,并依据首部中成药临床实践指南报告规范完成改编,以提升指南临床适用性、可及性及可操作性,促进中成药在成人CAP治疗中的合理使用。
【摘要】背景目前关于代谢综合征(MetS)与认知功能的研究结论尚不一致,且缺少有关昼夜节律综合征(CircS)与主观认知功能的研究。目的分析CircS 和MetS对主、客观认知功能的影响,为认知功能下降及痴呆症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平阴队列数据进行横断面研究。平阴队列研究于2023年7月在山东省平阴县启动,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来自3个乡镇的7个村45\~70岁的
【摘要】背景糖尿病和抑郁症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与抑郁症显著相关,因此对中老年人糖尿病、抑郁及糖尿病和抑郁共病进行监测和干预至关重要。目的探究中老年人糖尿病、抑郁状态及其共病患病率,以及睡眠、运动和社交活动对其的影响。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纳入 ⩾45 岁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和糖尿病、抑郁状态患病情况及睡眠时长、运动、社交活动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
【摘要】背景随着数字媒体的普及,基于屏幕的电子产品在为生活增添便利的同时也会给睡眠带来不利影响。睡眠与健康密切相关,目前较为缺乏屏幕时间对多重慢病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屏幕时间对多重慢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以寻求改善其睡眠状况的措施。方法利用2018年广州市第四次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本研究选取年龄 ?35 岁的6177例多重慢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研究对象的睡眠质量。统计研究对象平均每日看电视、使用电脑和手机的时间,本研究调查对象每日屏幕时间的均值为 4h 。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将每日屏幕时间 ?4h 和每日屏幕时间 >4h 的多重慢病患者进行匹配,并用匹配后的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探究多重慢病患者屏幕时间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6177例研究对象中,睡眠质量差者占 20.64% ( 1275/6177 ),每日屏幕时间 >4h 者占 39.40% (2434/6177)。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匹配到每日屏幕时间 ?4h 与每日屏幕时间 >4h 的多重慢病患者2123对,共424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日屏幕时间 >4h 的多重慢病患者出现睡眠质量差的风险更高( OR=1.233 ,95%CI=1.057\~1.438);同时,女性( OR=1.648 95%CI=1.352\~2.014)、55\~64岁( OR=1.617 ,95%CI=1.171\~2.270)、 ?65 岁( OR=1.979 ,95%CI=1.412\~2.815)、已婚/同居( OR=0.683 , 95%CI=0.540~0.866 )、离退休或无业人员( OR=1.205 , 95%CI=1.005~1.446 )、饮酒( OR=1.318 ,95%CI=1.103\~1.574)、患3\~4种慢性病数量( OR=1.612 , 95%CI=1.363~1.907 )、患 ?5 种慢性病数量( OR=2.314 95%CI=1.799\~2.967)也是多重慢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每日屏幕时间 >4h 与多重慢病患者的不良睡眠质量有关,减少每日屏幕时间对多重慢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摘要】背景缺血性脑卒中有较高致残率和致死率,部分患者发病时间难以确认,对这部分患者的治疗较为重要。目的探索基层医院在缺少CT灌注情况下,对于发病时间不明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利用磁共振成像(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不匹配指导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2024年2月在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4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
【摘要】背景无创正压通气技术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重要手段之一,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合气道廓清技术可有效避免患者气管插管,缩短住院时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病理特点使常规评估气道内吸引的指征失去指导价值,频繁或延迟的气道内痰液吸引均不利于患者急性期的正压通气治疗。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的AECOPD 患者呼吸驱动指标(ROX指数与VOX指数)与吸痰后血氧饱和度( Sp
【摘要】背景癌症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因,占疾病死亡人数的 23.1% 。为满足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或亟需患者要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允许使用临床缓解率作为替代终点支持新药附条件批准。目的分析我国基于临床缓解率替代终点上市抗癌新药的现状及特征。方法系统采集NMPA2017—2023年批准的抗癌新药,以基于临床缓解率替代终点上市抗癌新药及适应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首次获批类型(常规批准、附条件批准)、后续转为常规批准所用疗效终点类型、临床治疗线、用于初始药物批准和上市后确认的试验设计、药物机制分类、癌症类型等。并比较不同NMPA批准类型间抗癌新药临床缓解率的差异。结果2017—2023年,针对晚期或转移性癌症,NMPA基于临床缓解率替代终点批准了68种抗癌新药的95个适应证,其中21个( 22.1% )为常规批准,74个( 77.9% )为附条件批准。74个附条件批准中,13个( 17.6% )转为常规批准。95个适应证临床缓解率中位数为 59.0% ( 35.8% 75.8% ),其中47个( 49.5% )适应证的临床缓解率 ?60% ,16个( 16.8% )适应证的临床缓解率 <30% [15个( 93.8% )为二线或更高线治疗]。附条件批准抗癌新药与常规批准抗癌新药临床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76 )。结论我国抗癌新药基于临床缓解率通过的附条件批准上市的标准严格,其与常规批准无明显差异。绝大多数的抗癌新药临床缓解率高于国际建议标准。
【摘要】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超过 90% 慢病患儿需从儿科医疗过渡至成人医疗,且患儿所患慢病数量越多,其发病和死亡风险越高。迄今为止,我国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人多重慢病方面,目前尚无系统完善的多重慢病儿童医疗过渡干预措施。目的构建基于线上线下一体化健康教练慢病管理模式(简称E-Coach管理模式)的儿童多重慢病医疗过渡干预模型。方法于2024年4月,系统检索国内外儿童多重慢病医疗过渡期相关文献,由2位研究者进行独立筛选,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后,提取并汇总证据,经课题组讨论,初步形成基于E-Coach 管理模式的儿童多重慢病医疗过渡干预模型。于2024年5一6月,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后,通过计算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系数,以及各级指标的变异系数确定最终的医疗过渡干预模型。结果共检索到1734篇文献,最终纳入11篇文献,汇总得到涉及干预目标、干预形式、干预对象、干预措施4个方面的36条证据。经课题组讨论初步构建的基于E-Coach管理模式的儿童多重慢病医疗过渡干预模型包含4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和21项三级指标。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 100.0% ,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 0.813,0.830 ,指标重要性的Kendall's W 系数分别为0.270( χ2= 149.866, P<0.001 )、0.321( $\chi \mathit { \^ { 2 } = } 1 5 4 . 0 5 8$ , P<0.001 ),指标可行性的Kendall's W 系数分别为0.266( χ2=147.396 P<0.001 )、0.362( χ2=173.605 , P<0.001 )。最终形成的基于E-Coach管理模式的儿童多重慢病医疗过渡干预模型包括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19项。结论基于E-Coach管理模式的儿童多重慢病医疗过渡干预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能为临床医护人员开展儿童多重慢病医疗过渡干预工作提供指导。
【摘要】背景司美格鲁肽作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之一,对于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进展有很大的潜力,但是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研究司美格鲁肽对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进一步探究NAFLD的发病机制及帮助临床做出诊断和治疗。方法2022年9—11月选取30只SPF级5\~8周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 180±20 ) ,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10只。
【摘要】背景急性肺损伤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程中除胰腺外最易发生的器官损伤,主要表现为呼吸功能不全伴呼吸急促、发绀、肺顺应性降低等,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虽然经过保护性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仍受到不利影响。目的系统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VIP)、PubMed、Web of Science、EBS
【摘要】背景分娩心理创伤与孕产妇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因此识别分娩心理创伤及评价干预效果极为重要。目前分娩心理创伤的评估工具较多,但尚缺乏评价其评估工具质量的研究。目的系统评价分娩心理创伤评估工具的测量属性和方法学质量,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Embase、APA PsycArticles中关于分娩心理创伤评估工具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1-06。文献筛选、提取与评价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并交叉核对。结果共纳人6项研究、6个评估工具:分娩创伤感知评估量表(BTPS)、产妇分娩创伤量表(MCTS)、中文版创伤性分娩感知量表(TCPS-C)、分娩创伤量表(BTS)、创伤性分娩感知量表(TCPS)、分娩创伤指数(CTI)。纳入评估工具均未报告测量误差、跨文化效度、假设检验及反应度;内容效度方面,BTPS为“不确定”,CTI未报告,其余量表为“足够”;结构效度方面,TCPS-C为“足够”,其余量表为“不确定”;内部一致性方面,MCTS为“不足”,其余量表为“足够”;信度方面,BTPS、MCTS 和TCPS-C为“足够”,其余量表未报告。TCPS-C、BTS和TCPS 为A级推荐,BTPS、MCTS 和CTI为B级推荐。结论TCPS-C、BTS 和TCPS 为有效评估工具,可暂被推荐,但其测量属性和方法学质量尚有不足,未来可进一步研究和持续优化,以提高评估工具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摘要】脂质代谢是人体关键的生理过程,其紊乱与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联系。尽管如此,目前对这些联系的系统性整理尚不充分。本文综合探讨了抑郁症患者的脂质代谢变化,并详细阐述了脂质代谢紊乱与抑郁症共病关系的疾病,如超重、肥胖以及代谢综合征。另外,本文总结了5个脂质代谢异常与抑郁症发展相关的内在机制: α- 突触核蛋白基因(SNCA基因)的过表达和 α- 突触核蛋白( αααΩαΩαΩαΩαΩαΩαΩαΩαΩα )的异常积聚、铁死亡、肠道菌群失调、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障碍以及慢性应激。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为抑郁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基础。
【摘要】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是指冠状前小动脉和小动脉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致的临床综合征,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罪犯血管再通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预后生存密切相关。作为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非药物干预手段,运动康复通过信号分子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的内皮功能和氧化炎症刺激,恢复线粒体自噬水平,诱导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功能恢复等。本文就运动康复干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运动康复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提供更多思路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