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患者服务体验是衡量初级卫生保健服务质量的重要方面,其测量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我国的患者体验研究起步较晚,针对基层就诊患者的研究相对更少。目的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患者的服务体验,以此反映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开展情况。方法于2023年3—4月,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在12个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简称试验区)各抽取3个乡镇/街道,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在相应乡镇/街道的乡镇卫生院/社
【摘要】背景中医全科医生为居民提供连续性中医药服务,被称作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医全科医生队伍发展,并将其作为主要发展指标之一,对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对标“十四五”中医药规划发展目标,分析我国中医类别全科医生队伍的发展现状,探讨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统计优化口径,提出对策建议。方法基于2021—2023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和专题调查数据,分别计算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的2020年和2022年的实际配置数与2025年规划数的差值,并依据此差值计算规划目标完成率,采用对比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22年万人口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为0.75人,较2020年增加 13.27% ,年均增长 6.43% ○各地区万人口中医类别全科医生配置差异较大,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降低,分别为0.88人、0.68人和0.61人。全国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划完成率为 66.76% ,整体进度较好。共计17个省份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划目标完成率达到40% ,其中11个省份超额完成目标,另外有14个省份进展较慢,其中有9个省份规划目标完成率为负。通过专题调查数据分别从功能定位和执业范围两个角度对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进行测算,分别有9个省份和20个省份提前实现规划目标。结论目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的统计数量受全科医生数量的直接影响,导致全科医生统计口径的变化对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的数量变化影响较大。需进一步明确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的定义、统计范畴,加强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指标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摘要】健康共富是共同富裕逻辑在健康领域内的概念阐释及应用外延,基于数字化改革优势构建数字化中西医协同健康治理模式是健康共富的“浙江模式”并实现高质量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目标。本文以梳理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期间国家及浙江省数字化中西医协同相关政策集合为基础,对健康共富的定义及内涵进行阐述,选定浙江省的省域、基层平台及医疗机构的数字化中西协同健康治理模式作为研究案例,解释健康共富的系统设计逻辑、基层平台逻辑和机构服务逻辑的主题与路径,以期为中西医协同健康治理模式的创新建构与优化提供参考与建议。
【摘要】糖尿病前期作为糖尿病的早期阶段,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乃至死亡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严重危害国民健康,是重大慢性病管理的核心内容。主动健康强调以个体健康为中心,具有预防性、自主性、精准性、个性化等特征,涵盖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多个方面,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策略。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预防的相关指南,发现主动健康理念在糖尿病前期的治疗和管理中应用广泛,涵盖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运动、体质量管理)、中医治疗(中药复方、中成药、代茶饮、针灸、穴位埋线、推拿按摩等)及西医治疗(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等)等多个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前期可以实现“整体调节”与“精准治疗”的有机结合;降低西药剂量、减轻毒副作用;降低医疗成本,使患者长期维持健康状态。然而,由于公众认知度和重视度偏低,缺乏可量化、标准化的生活方式临床实践指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等,未来需借助社交媒体增强公众意识;开展高质量、大样本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并据此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方式指导指南;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阐释中医药的作用机制,以促进其在糖尿病前期治疗中的应用,实现中西医的有效融合,提升疾病的综合管理效率。
【摘要】背景全科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全科专博)是全科医学博士学位研究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全科专博招生相关研究仍不足。目的了解全科专博招生规模及布局,为推动全科专博教育及学科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于2022年2月—2023年9月,通过全国51个有临床医学博士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校官方网站研究生招生版块及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获取全科专博招生信息,确定2021—2023年各临床医学博士一级学科博士点招收全科专博的院校名单,收集全科专博招生计划、实际录取情况及临床专博招生情况,并分析全科专博的招生规模、招收院校分布和招生结构。结果2021—2023年招收全科专博的院校分别为15、17、17所,3年内共招收考生100人。招生院校分布在18个省级行政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医药类院校与综合类院校数量持平;招生院校主要集中在学科水平为B级的院校,且双一流院校占比不高。结论目前全科专博的招生院校数量少,招生规模小,招生院校分布不均衡,师资队伍薄弱。建议从国家、高校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加强招生宣传工作,制定科学招生标准、学生保障政策以及优化导师遴选制度,拓宽全科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渠道,为培养更多具备全面医疗服务能力的高端医学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摘要】背景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愈加受到重视,提高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目的探讨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现状及导师对其影响的作用。方法2023年1—12月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全科与继续教育学院66名全科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以下简称导师)指导的在读全科医学统招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72名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GUE量表)对研究生及其导师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测评,并评价其与北京市全科医生、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医生的差距;导师与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全科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 SEGUE量表在准备维度、信息收集维度、信息给予维度、理解患者维度、结束问诊维度和总得分低于北京市全科医生( P<0.05 ),在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结束问诊维度和总得分低于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医生( P<0.05 );按照主要临床培养单位是否是导师所在单位分组,将研究生分为随同导师组和不随同导师组,随同导师组SEGUE量表的准备阶段、信息收集维度得分和总得分高于不随同导师组( P<0.05 );随同导师组中研究生与其导师SEGUE量表的准备阶段、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患者、结束问诊维度得分和总得分呈正相关( P<0.05 )。不随同导师组中研究生与其导师SEGUE量表的理解患者和结束问诊维度得分呈正相关( P<0.05 )。结论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与其导师密切相关,适当优化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能够有助于改善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
【摘要】背景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庞大且增长迅速,抑郁是老年人群常见的情绪障碍和心理健康问题,而女性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目的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多层次、全方位探讨女性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为识别及干预中国女性老年人群的抑郁症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4年1月提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20年调查数据,选取 ⩾60 岁女性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 n=4594
【摘要】背景中老年人的睡眠效率(SE)降低可能影响其血脂代谢,需进一步深入分析。目的分析40\~65岁人群 SE与不同血脂指标间的关联,探讨中心性肥胖在SE与血脂关联间的中介作用,为探讨 SE导致血脂异常的途径及血脂异常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2年3—11月对在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对象进行调查,包括面对面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指标检测三部分。通过有向无环图(DAG)识别SE与血脂异常的关联上所需要调整的最小控制变量集为: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家庭收入、运动及文化程度。采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E与不同血脂异常指标间的关联。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 1 095 名调查对象,根据血脂异常与否分组。两组性别、吸烟、饮酒、运动、腰围、臀围及腰臀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调整控制变量后与高SE人群相比,低SE人群发生高三酰甘油(TG)血症的风险增加( OR=1.35 , 95%CI=1.03~1.77 ),SE与其他血脂指标无关联。中介效应分析显示腰臀比(WHR)在SE与高TG血症的关联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β=0.019 95%CI=0.005\~0.034),中介效应占比为 32.76% 。WHR在SE与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的关联中具有遮掩效应。结论WHR可能是低SE与高TG血症关联中的重要路径。
【摘要】背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我国NAFLD患病率在20年间持续增长。目前有队列研究已证实NAFLD和血糖异常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二者的时序关系仍不明确。目的以北京市健康管理队列为研究人群,运用交叉滞后面板模型分析NAFLD和血糖异常之间的双向时序关联。方法基于北京市健康管理队列研究,收集 2016—2021年的随访资料,每年随访1次,包括问卷与体格检查信息。根
【摘要】背景童年创伤是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血浆维生素D水平也与自杀意念相关,而目前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中关于其相互关系的探究尚不足。目的探讨自杀意念与童年创伤的关系,并分析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和低维生素D水平的中介作用。方法以2021年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和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为抑郁障碍组( n=168 ),以同期招募的无精神疾病史青少年为对照组( n=89 )
【摘要】背景长效抗精神病药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的重要选择之一,能有效预防复发。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I)在剂型上进行了改良,能够保持血药浓度平稳,但目前尚缺乏维持期临床疗效的相关研究。目的评价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I)在维持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臂、自身对照的多中心研究。纳入2021年5月—2022年5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苏州市广济医院3个中心,以18\~65岁维持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由口服利培酮制剂换成注射用利培酮微球(IⅡI)维持治疗,治疗期间每2周注射25.0mg,37.5mg 或 50.0mg ,随访12周,分别在基线及治疗2、4、8、12周末使用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患者社会功能;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患者临床症状及总体病情变化;使用欧洲五维生存质量量表(EQ-5D)评定患者健康状况;使用辛普森-安格斯量表(SAS)、巴恩斯静坐不能评定量表(BARS)、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AIMS)评定患者锥体外系反应,并采集患者实验室指标。结果共纳入71例患者。治疗第2、4、8、12周末患者PSP总分分别为( 48.20±24.65 )、( 49.07±25.81 )、( 50.46±26.96 )、( 51.85±28.16 )分,均高于基线「( 43.89±22.32 )分]( P<0.05 )。治疗12周末患者PANSS总分、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均较基线降低( P<0.05 )。CGI-S评分较基线下降( P<0.05 ),CGI-I评分12周末较4周末下降( P<0.01 ),EQ-5D评分较基线提高( P<0.05 )。常见不良反应为泌乳素升高、锥体外系反应(EPS)、头晕等,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因不良反应脱落者。结论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期的临床症状,耐受性良好。
【摘要】背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工作自推行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广东省深圳市的建档率目标已实现,使用率成为该项工作优化管理的核心指标。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使用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健康档案使用率、优化社区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截至2022-12-31,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中共有宝安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077665份,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403700份,筛选出符合研究要求的
【摘要】背景中国社会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群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广州市黄埔区作为人口密集、经济活跃区域,老年人群健康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对黄埔区老年人群健康进行定期监测与评估,有助于发现潜在健康问题,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与自我保健能力。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黄埔区老年人群健康体检数据,建立回顾性队列,深入分析其健康状况与疾病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建议,进而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方法收集广州市黄埔区2019—2021年参加社区健康体检、年龄 ?65 岁居民的一般资料和体检资料(体格检查中的脉率、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实验室检查的血常规、肾功能、血糖和血脂等实验室指标)。评估健康状况时主要关注 BMI、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等体检指标,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慢性肾脏疾病等检出与发病情况。以研究对象的首次体检情况作为基线,分别筛选出基线队列中已患有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慢性肾脏病的人群和未患相关疾病的人群,以末次体检情况作为随访结局,分别得到随访队列中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慢性肾脏病病例数和未患相关疾病的人数,随访病例数减去基线病例数即为新发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慢性肾脏病患者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队列人群中新发慢性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7412名对象进行分析。基线和随访时运动情况、吸烟情况和饮酒情况、舒张压、BMI、腰围、空腹血糖、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慢性肾脏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随访中,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分别为 3.07% 、 7.25% 21.92% 、 6.00% 。新发病例中, 45.63% 存在共病。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与年龄、脉率和BMI呈正相关关系( P<0.05 ),与肾小球滤过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关系( P<0.05 );糖尿病与年龄、收缩压和BMI吴正相关关系( P<0.0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保护因素( P<0.05 );血脂异常与收缩压呈正相关关系( P<0.05 );慢性肾脏病与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和三酰甘油呈正相关关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保护因素( P<0.05 )。结论
【摘要】背景约克郡新冠康复量表改良版(C19-YRSm)已在发达国家被证明可用于评估和监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症状,但其在中国人群中应用的信效度尚不清楚。目的汉化C19-YRSm,并对中文版C19-YRSm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研究团队在获得英国利兹大学MANOJSIVAN团队的C19-YRSm汉化及使用授权后,参照翻译与跨文化调适流程对C19-YRSm进行汉化,经过翻译、回译、跨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 C19-YRSm 。于2023-05-01—07,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问卷星”平台样本库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 C19-YRSm 进行调查,并邀请13位专家对量表进行内容效度评价。对中文版C19-YRSm进行条目分析、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结果共发放问卷512份,回收有效问卷37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72.3% 。条目分析结果显示,各条目的丨CR值丨为6.589\~22.725( P<0.001 ),与量表总分的 1r 值丨为0.460\~0.815( P<0.001 )。信度方面,中文版C19-YRSm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81,Guttman折半系数为0.837,重测信度为 0.833 。内容效度方面,中文版C19-YRSm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 0.692~1.000 ,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14。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结果显示,初始模型拟合结果不理想。根据提示增加误差变量e12和e13之间的相关关系后,除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外,修正模型的其余各项拟合指标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判别效度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慢性病患病情况、累积感染次数调查对象中文版C19-YRSm4个子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前后除其他症状外的其他3个子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文版C19-YRSm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较好,可用于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患者康复状况的评估与监测。
【摘要】背景为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和健康中国建设,国务院办公厅明确指出要在县域组建医疗共同体,浙江省在医共体建设中率先进行了慢性病一体化门诊的探索,而目前国内关于慢性病一体化门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探讨,针对服务现状开展的定量研究较少。目的了解浙江省县域医共体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服务开展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完善慢性病一体化门诊运行提供对策建议。方法于2023年10—11月,采用典型抽样法兼顾地理位置均衡原则,选取浙江省杭州临平区、台州玉环市、衢州江山市、嘉兴嘉善县4个地区的6家医共体下的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相应机构门诊候诊处拦截门诊患者。采用课题组自设问卷调查患者对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服务的评价,评价内容涉及服务类别、服务途径及团队建设3方面。结果共发放问卷540份,回收有效问卷51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94.4% 。患者对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服务的总体评分为( 4.4±0.5 )分,对诊前服务的评分为( 4.4±0.5 )分,对诊中服务的评分为( 4.3±0.5 )分,对诊后服务的评分为( 4.1±0.6 )分,对服务途径维度各条目的平均评分均 ?3.7 分,对服务团队建设维度各条目的平均评分均 ?3.9 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月收入、对医院诊疗环境的满意度、对医院总体医疗服务能否满足自身需求的满意度是患者对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服务评分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浙江省县域医共体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服务开展现状整体较好,但在诊后服务、服务途径、总体医疗服务水平上仍有待改进。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重视诊后服务的延续性,强化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服务方式与团队建设,促使医疗服务向多元化、高质量方向发展,提升居民就医体验感。
【摘要】背景长期以来,“重医轻防”导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呈现条块化和碎片化,居民难以获得综合协调、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医防融合对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医防融合服务的提供方,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医防融合服务的效果。目的从医疗卫生服务供方角度探讨医防融合实施现状,存在问题,提出适宜的对策建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2021年7—8月在安徽省开展的一项医防融合相关工作调查,该调查结合典型抽样和分层抽样法,兼顾代表性和地区分布,在安徽省的北部、中部、南部各抽取1个县(区)开展现场调查。在查阅国内外文献及相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医防融合工作特点,并经过课题组讨论和专家论证确定,自行研制了医务人员的医防融合工作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对医防融合认知情况、医防融合工作开展情况、医防融合工作满意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医务人员医防融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医务人员对医防融合工作表示了解的为 71.2% ,表示非常了解的为 18.6% ;认为医防融合工作非常重要的为 50.4% ,认为重要的为 48.5% ;提供医防融合服务主要途径是指导健康生活方式,占比 92.0% ,开展健康知识教育的 83.3% ,指导合理用药的 84.1% ;影响医防融合实施的主要因素包括缺乏资金支持、人力资源匮乏、缺乏激励机制等;医务人员对医防融合工作的满意度得分为( 4.02±0.78 )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发展、薪酬待遇和工作压力对医防融合满意度有影响( P<0.05 )。结论目前医防融合工作在服务范围、服务能力和保障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建议进一步拓宽医防融合服务工作方式、优化基层医防融合队伍的能力素质结构、完善医防融合保障机制,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医防融合服务。
【摘要】背景医防融合是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应以家庭医生团队为载体、以慢性病管理为切入点强化基层医防融合。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家庭医生团队开展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现状及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阻碍,以期为推动基层医防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于2023年12月—2024年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在北京市城区1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抽取从事慢性病医防融合工作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及机构管理者共20名,围绕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内容、分工、资源配置、现存问题等开展半结构化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结果定性研究共提炼出4个主题,14个子主题。在服务运行模式方面,尽管北京市城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向社区全人群探索多种服务方式促进慢性病医防融合的实施,但当前服务主体仍为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且延续慢性病管理服务内核,服务内容有待革新,诊前-诊中-诊后的服务流程有待推广。在服务运行环境方面,存在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不足、工作量大、考核评价重“量”轻“质”、“信息孤岛”、顶层设计欠缺、缺乏专项筹资机制等问题。同时,“医防割裂”现象明显,表现为医防管理体系“两条线”、医防服务主体“两脱节”、医防工作区域分散等。结论基层医防融合服务资源配置不足,服务运行模式尚待优化,需加强人才培养,强化医保支撑,加快区域内信息互通,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同时,还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服务路径,落实社区职能,形成卫生行政部门、社区、医院及患者多方参与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模式。
【摘要】膜联蛋白A1(ANXA1)是一种强大的抗炎蛋白,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日益引起关注。研究表明,ANXA1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清除氧化应激物质、影响细胞凋亡参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但目前 ANXA1参与上述疾病过程的研究缺乏有效的整合。本文通过归纳近年来相关文献,系统、全面地总结了ANXA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哮喘、肺纤维化、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肺癌的影响,探讨了ANXA1参与上述疾病发生进展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ANXA1通过调控多种炎症信号通路,参与抑制白细胞的迁移、黏附及中性粒细胞凋亡,发挥抗炎作用,抑制哮喘气道高反应性,减轻慢阻肺肺部炎症、改善肺纤维化。此外,ANXA1还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侵袭。本文能够为ANXA1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为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病)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病患病率由2007年的 8.4% 上升至2018年的 13.7% ,6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病患病率达27% ,总患病人数达1亿[1-2]。由于患病率高、病程长、病死率高,慢阻肺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之一。目前慢阻肺病已被纳入国家第二批分级诊疗管理性疾病。《慢性
【摘要】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监管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传统医疗机构综合监管模式面临挑战,亟须革新。本文旨在探讨信息技术赋能医疗机构综合监管的创新路径和模式,聚焦深圳市“智慧卫监”综合监管平台展开案例研究,分析其构建逻辑、技术架构、功能模块和应用效果。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理论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结合深圳市“智慧卫监”平台的实际应用,深入剖析信息技术赋能医疗机构综合监管的优势和潜力。借助“智慧卫监”综合监管信息平台的建设,深圳市成功实现了对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以及医疗机构的全程动态监管,为医疗机构综合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