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聚共识筑伟业,同心同德显担当。3 月 4 日至 10 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北京胜利闭幕。 这是一次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团结奋进的大会。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大会开幕会和闭幕会,看望了参加会议的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同委员们共商国是。广大政协委员听取和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列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进一步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识,在党的领导下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在学深悟透中把准精髓、掌握要义,在对标对表中细化举措、狠抓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全国两会精神在河南落细落实
东风浩荡,春潮奔涌。协商民主的光辉史册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6天时间里,来自34个界别的2100多名政协委员出席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守好圆心、万众一心,更好发挥人民政协制度优势 3月6日下午,北京友谊宾馆聚英厅。 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会场,亲切看望
新华社北京 3 月 5 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3 月 5 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江苏代表团审议认真,气氛活
新华社北京 3 月 6 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3 月 6 日下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向
2024 年主要工作 2024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 75 周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政协全国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坚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图解全国政协常委会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各位委员,同志们: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经过全体委员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各项议程。 中共中央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大会开幕会和闭幕会,看望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同委员们共商国是。 全体委员高度评价过去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统揽全局、沉着应变,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顺利完
春光作序,万物和鸣。3 月 4 日至 10 日,住豫全国政协委员出席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履职尽责,认真审议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深入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两高”报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希望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营造各类人才安心干事创业的氛围和环境”“建立健全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会议期间,委员们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聚焦进一
综述 履职春天里,共绘新图景。3月4日,备受瞩目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住豫全国政协委员满载一年的履职成果,肩负光荣使命,胸怀真知灼见,共赴这场春天的盛会。 会议期间,住豫全国政协委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听取和审议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两高”工作报告等。委员们围绕
专访 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参加开幕会后,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主席孔昌生接受了河南日报记者专访。 “王沪宁主席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系统部署新一年的任务,是一个站位高远、内涵丰富
履职 3 月 5 日下午,出席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住豫全国政协委员在各自界别参加小组会议,审议王沪宁同志所作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蒋作君同志所作的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主席孔昌生说,王沪宁同志所作的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紧跟核心、对标看齐的高度政治自觉,充分彰显了服务大局、助推发展的强烈责任担当,是一个站位高远、主题鲜明、振奋人心的好报告。过去一年,全国政协坚
3 月 6 日,出席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住豫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各自界别小组会议或联组会议,讨论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预算报告等。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王国生说,完全赞成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既讲到了高处,又提到了实处,既看到了成绩,也没有回避问题,体现了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起到了凝心聚力、增强信心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稳住大局、
3 月 6 日晚,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主席孔昌生在京主持召开住豫全国政协委员座谈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交流认识体会和贯彻落实打算。 孔昌生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参加政协委员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提升政治站位、提高履职质量,更加精准高效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建言 “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 “建筑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其低碳化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河南省委会主委张震宇说,相比传统建材,绿色建材凭借资源消耗少、污染小、碳排放低等优势,被视为实现建筑行业绿色转型的关键抓手。 虽然绿色低碳转型是大势所趋,但当前绿色建材推广仍面临着诸多困境。张震宇指出,首先就是成本问题。以再生塑料、竹材、低碳板材为
自 1990 年 10 月参加工作以来,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吕心阳在不同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深厚的专业素养。如今,在参政议政的广阔舞台上,他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养老、青少年教育等重点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深入调研,并将调研结果形成一条条意见建议,助力破解社会发展难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与科技进步,青少年群体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网络环境复杂、就
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也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河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柳锋波说,尽管我国已建成29个国家级创新中心,在智能家电、机器人、信息光电子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但创新中心的建设与运营仍被部分问题所掣肘:顶层规划的缺失导致科研资金的来源、投入和科研的方向、成果转化缺乏规范指引;各类
深耕教育战线 30 余年,全国政协委员、郑州轻工业大学校长魏世忠在履职路上最执着的事,就是为高等教育发展“鼓与呼”。 1 月 19 日,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中提出,促进高水平高校、优势学科与重点行业和头部企业强强联合,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转移为一体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样本。 “当下,河南正处于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关键阶段,产教融合不仅是统
大河泱泱,润泽华夏。承载着千年文明印记,黄河岸边美若画卷的乡村田园星罗棋布,无限“村”光熠熠生辉。如何让沉睡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生,让乡村文化旅游成为发展动能?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院长马珺认为,依托数字技术,推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不仅可以提升游客体验,而且能够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赢。 “当前,黄河流域乡村文化旅游面临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文化资源转化不足、宣传推广效能低
凭借“短平快”的传播特性,近年来微短剧已成为数字文化消费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 5.76 亿,市场规模已达到 505 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规模。 “这一新兴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河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朱彤晖在调研中发现,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版权保护意识薄弱、盈利模式单一、行业标准缺乏等问题制约着这一
医疗资源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要素,其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与社会和谐稳定。 “截至 2024 年 10 月,国内有 161 张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许可证,其中大部分都是院外独立影像中心,提供基于高端影像设备的相关服务,并没有达到医疗资源共用共享的目标。”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区域协同发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花亚伟说,尽管国家在推动区域医学影像共享中心建设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和要求,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部件正经历规模化应用,其全生命周期管理已成为关乎产业可持续发展、国家资源安全保障和生态环境治理的重大课题。”对即将迎来退役高峰的动力电池回收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河南省委会主委黄红霞格外关注。 2025 年,我国将迎来动力电池退役高峰,叠加“以旧换新”补贴政策,退役量预计达 104万吨,2030 年将激增至 350 万吨,市场规模超
当今世界,科技奔涌的浪潮与青少年求知探索的欲望热烈相撞,如何帮助青少年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找准方向、乘风破浪?全国政协委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王笃波说:“为了更好应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我所在的学校已经开始对教师进行全面培训,学生通识课程也正在准备中。”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的合理应用在推进因材施教、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解决教育难题、支持终身学习以及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等方面展现出
《第 5 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022 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 1.93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 97.2%。因未成年网民心智发育尚未成熟、自我辨别能力较弱,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是摆在家长和社会各界面前的一道难题。 “1.93 亿未成年网民中,超半数从事玩游戏、看短视频这些网上休闲娱乐活动。”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张广东对此感到担忧,青少年沉迷游
“作为航空领域专家,30 多年来,我和中航工业光电科研团队亲历了我国机载光电探测装备从无到有,再到性能领先的系列化、跨越式发展。”3 月 7 日上午,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中航工业特级技术专家、光电所研究员羊毅用这句话概括了自己 30 多年来的航空报国路。 从 1989 年怀揣航空梦来到光电所,由专业组长、研究室主任到副总工程师、独立运行北京技术创新中心等,
“传统林木育种需要经历授粉、育苗、测定等多个环节,一个优良品种往往需要三四十年培育。”在长年的科研生涯中,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范国强发现,这种“爷爷栽树、孙辈乘凉”的漫长周期,已难以满足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需求。 数据显示,我国是全球第一大木材进口国、第二大木材消耗国,生态脆弱区亟需抗逆性强的优质树种,传统育种方式正面临严峻挑战。 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破解林业发展的“育种困局”?今年
“做科普特别有意义,也许一个孩子的人生会因高质量的科普讲座而改变。”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副校长单崇新把弘扬科学家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作为重要的责任使命,呼吁更多科普资源向偏远地区流动,激发青少年科学研究兴趣,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后备力量。 说起来,做科普这件事对单崇新而言驾轻就熟。近年来,他每年带领团队在郑州大学举办科普开放日活动,吸引了数万名中小学生及家长参加。他还积极组织学校的教师、学生到偏远地
民营经济好,则经济结构更优,社会经济活力得以充分释放。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工商联主席胡汉阳尤为关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他表示,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增长、保就业、促创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年,河南全省广大民营企业自强不息、攻坚克难,为经济回升向好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胡汉阳认为,面对当下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一轮科技浪潮,民营企业必须主动拥抱变革,以创新驱动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助力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大效能的关键因素。”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伟介绍,羚锐制药始终坚定不移地加大投入,2023 年研发费用达到 1.1 亿元
“‘三线’建设时期的建筑遗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也是重要的历史见证。这些遗产多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筑设施长期闲置,结构老化、损毁严重。”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就“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提出意见建议。 马萧林介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央提出“三线”建设战略,在京广线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和山西雁门关以南、贵州南岭以北的
畜牧业是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改平从科技创新、产业集约化、监管体系完善等维度,呼吁以疫苗产业升级破解畜牧业发展瓶颈,为乡村振兴和生物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国,生猪、家禽存栏量均长期居世界第一,而动物疫苗产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动物疫病是制约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瓶颈,疫苗是最经济有效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分布有黄淮海平原、汾渭盆地、河套灌区等农产品主产区,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占全国比重均超过30%,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作用日益凸显。 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徐雪红介绍,黄河流域有效灌溉面积约 1.3 亿亩(含下游引黄灌区),近年来,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持续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引黄灌区灌排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水资源利用
春风浩荡,奋楫扬帆。已经胜利闭幕的 2025 年全国两会,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极大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围绕全国两会作出的一系列部署要求,河南省政协常委会会议、党组会议、主席会议、机关党组会议、专委会分党组会议等相继召开,全面系统学、融会
各位常委、同志们: 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各项议程已进行完毕。我们用一天半时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认真学习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全省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精神,交流认识体会,明确落实举措,并审议通过有关人事事项,切实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鼓舞了斗志,会议开得很好,达到了预期效果。下面,我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
3 月 19 日至 20 日,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召开。会议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和全省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等会议精神,七位同志围绕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作大会发言。 刘红常委代表民革河南省委会发言—— 深学细悟守初心 以民革“所长”服务大局“所需”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影响深远,意义非凡。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三下团组发表的系列重要讲
3 月 17 日,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孔昌生主持召开省政协党组会议和主席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学习贯彻省委常委会会议、全省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精神,研究省政协贯彻落实举措。 会议指出,这次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站位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
3 月 17 日,省政协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汪中山主持召开省政协机关党组第六十四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传达学习省委常委会会议、全省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以及省政协党组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 汪中山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精神。汪中山指出,这次全国两会是
“全国两会确定了今年发展的政策取向、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我们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连日来,我省各民主党派省委会、省工商联纷纷召开学习会、传达会、报告会等,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纷纷表示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紧紧围绕两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切实把握参政履职的方向目标、重点领
连日来,各省辖市政协、济源示范区政协工委纷纷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大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和指导性。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全国两会精神落细落实